贝壳财经

搜索文档
宣称“儿童叶黄素可防治近视”,多款产品涉嫌“套路”消费者
贝壳财经· 2025-07-25 09:30
随着电子设备普及等原因,儿童用眼时间增长,近视高发,家长对儿童视力保护愈发重视。"周围好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了叶黄素产品,说可以预防近视,我 也买了。"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吴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反映,市面在售的叶黄素多为软糖类产品,不但不属于保健食品,产品中还含糖、胶,这些产品真的能 防治近视吗?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的活性类胡萝卜素,是构成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之一。研究表明,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有害蓝光、减少氧化损伤,可能对缓解视疲 劳或延缓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有一定作用,但无法改变近视的眼轴增长或屈光度数。 但据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叶黄素防治近视"已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普遍误区,及一些商家宣传相关产品的发力点。今年3月,新京报刊发《起底直播间神药 ② 评论区暗藏功效宣传,叶黄素产品擦边近视防控》。近日记者再次调查发现,部分儿童叶黄素产品仍存在擦边宣传近视防控的问题,除了医生科普暗示 防治近视功效外,还有一些产品声称取得了某些专利,而这些专利的具体内容和近视防控并不相关,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眼科医生提示,叶黄素在防控近视领域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充分,服用叶黄素产品也需要科学和适度。律师认为,商家在宣传中如提及未经科学充 ...
解码国内叶黄素行业趋势:儿童市场成必争之地,尚无龙头品牌领航
贝壳财经· 2025-07-25 09:30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介绍,叶黄素类产品在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两大赛道均竞争 激烈,但尚无龙头品牌领航,企业新入局须明确差异化定位并提升技术门槛。 随着智能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的全面普及,长期荧屏光暴露对视觉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重视。作为维护 视力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叶黄素近年来受到市场关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尤其是儿童视力健康问题受 到家长重视,儿童市场成为叶黄素赛道的必争之地。 叶黄素产业链上游端万寿菊种植已呈现规模化、集约化特征。中游端提取加工环节,晨光生物、荷兰 DSM(帝斯曼)、印度Kemin呈现"三足鼎立"竞争格局。晨光生物科技集团邯郸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海超 提供给新京报记者的数据显示,晨光生物的叶黄素原料市场份额约占全球的1/3,其中,人用叶黄素份 额占比同样约为1/3。 下游产品端,随着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眼科保健、功能性食品、医疗美容三大赛道并驾齐驱,上述《报 告》数据显示,眼科保健市场占比达62%,功能性食品领域年增速超40%。在功能性食品领域,此前中 国叶黄素市场面临着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但近年来随着本土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突破,一些 优秀的国产品牌崭露头角,但与海外品牌相比, ...
“不怕供应商赚钱”,周期下的光伏企业如何避免“互害”
贝壳财经· 2025-07-24 21:42
近期政策层面反内卷动向频繁。7月3日,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工信部党组书记、部 长李乐成表示,要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 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修正草案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 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 在多位企业家看来,政府有形之手的参与有望成为产能出清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具体措施可以包括提高 新建产能审批门槛、出台政策支持行业整合、利用行政手段关闭利用率落后的产能等。 而来自有形之手的调度也可下溯至产业链的终端,由央国企担任主力的集中式项目开发环节。阳光新能 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琼表示,应用端投资企业从收益率角度出发,追求系统造价极致降低的观 念需要改变,更应该思考如何在电力市场化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收益。原先投资企业的测算是基于固定 的成本与固定的电价,降低系统成本意味着收益上升,而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成本不再是唯一重要的考 核因素,更需要关注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稳定运行。 "现在行业相当于大型企业在 ...
央行将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 货币政策仍在延续支持性立场
贝壳财经· 2025-07-24 21:4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7月24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25日(周五),中国人民银行 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据Wind数据,本月有3000亿MLF到期,这意味着7月央行MLF净投放达到1000亿,为连续第五个月加量 续作。截至7月24日,央行还开展了2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这意味着7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 3000亿,与上月的3180亿基本持平。 展望未来,王青认为,尽管短期内降息降准概率不大,但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在扩内需、稳增长方向进 一步发力,并强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作为重要的数量型政策工具之一,下半年MLF总体上有望 保持加量续作势头,并结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下半年央行还可能适时恢复国债买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王青预计,这 将确保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水平,支持政府债券发行,同时也能增强银行放贷能力,加大金融对 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效对冲外部环境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5月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00 ...
发力“4G战略”,叮咚买菜靠品质破“内卷”?
贝壳财经· 2025-07-24 20:49
当下,零售、电商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互联网巨头们疯狂砸补贴做规模,抢夺即时零售市场。然而,深耕这一赛道多年的叮咚买菜却在7月21日宣布"不参与 行业内卷",这也迅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在近日举办的叮咚买菜供应链生态峰会上,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宣布了"4G"的新战略: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在业内看来,2025年 的生鲜电商市场陷入"补贴依赖症"以及同质化竞争和盈利模式脆弱的多重困境,叮咚买菜的"4G"战略本质是"以商品力换定价权",从而避开补贴的"内卷式 竞争",转向"品质复利"模式。 在生鲜电商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当下,叮咚买菜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GAAP(通用会计准则)盈利。业内人士认为,叮咚买菜盈利已验证了其路径的可行性, 在当下的市场格局下,叮咚买菜避开低价争夺战,选择走"窄门":以商品思维和生态思维以及对品质和新鲜的极致追求为原点,将触手触达云南松茸、兰州 百合、戈壁沙葱以及活水吊养的鲜鱼、原生态的黑猪等优质产品,把它们带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同时低GI、清洁标签、宝妈严选等健康化商品也戳中了当 代消费者的焦虑痛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品质化、差异化的消费选择,而这也将成为叮咚买菜"品质化转型"的 ...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评估指数2025正式发布,中国位于国际首位
贝壳财经· 2025-07-24 20:41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7月24日零点,《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评估指数2025》中英文版正式发布,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 与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Beijing-AISI)、人工智能安全与超级对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远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共同撰写并发 布。在评估的40国当中,中国在总体人工智能治理水平方面居第一梯队首位。 AGILE指数2025:各国总分与排名 在所评估的40个国家中,AGILE指数总分与人均GDP之间仍然呈现总体正相关关系。相对滞后的国家需要提升AI治理准备水平,以增强应对能力与AI治理 就绪度。 各国AGILE指数得分与其人均GDP水平呈正相关 对40个国家在AGILE指数2025四个评估方面得分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总体呈现出四种不同的AI发展与治理类型:包括全面领先型(如中国和 美国)、治理超前型(如法国、韩国)、治理滞后型(爱尔兰、以色列)和基础建设型(如印度和南非)。 如果将40个国家按照"高收入国家"以及"中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分为两组,可以看到高收入国家组在AI发展水平(P1)和AI治理工具(P3)方面明显 优于中高和中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实施 如何选购合规电动自行车产品?
贝壳财经· 2025-07-24 20:41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设定的销售环节实施时间是今 年12月1日,消费者要认准CC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 新标准强化了配件阻燃性能、锂电池安全性能,提升了防篡改功能,对于提高电动自行车本质安全水平 是非常关键的。长远来看,一定会降低火灾风险、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将推进电动自行车行业高质量与 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产环节9月1日实施,销售环节12月1日实施 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是人 们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与人们出行生活息息相关,其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等相关内容一直以 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去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将健全质量标准体系作为其 中一项重点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分析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组 织制修订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器、电气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这3项标准均已于去年11月1日正式 实施。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 ...
外卖“三国杀”:补贴烽火下的流量暗战与行业变局
贝壳财经· 2025-07-24 20:39
市场监管动态 -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明确禁止"内卷式"竞争 [2]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同步了解外卖平台情况 防范不正当竞争行为 [2] - 市场监管总局7月18日约谈三家外卖平台 要求规范促销行为 此前两个月已联合约谈 [2] -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典型案例 表示将持续推进整治工作 [2]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3月高调进入外卖市场 打破美团和饿了么双寡头格局 [3] - 淘宝闪购5月携全品类优势入场 美团6月开启反击 [3] - 7月美团、阿里连续发动"疯狂星期六"补贴大战 复现十年前互联网打法 [3][9] - 京东称外卖恶性补贴是严重内卷 淘宝否认参与"0元购"烧钱刷单 [5]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称行业处于非理性亢奋状态 [6] 平台运营数据 - 5-7月全国即时零售单量从1亿单跃升至2.5亿单 增量来自非餐饮品类与下沉市场 [4] - 京东外卖上线半个月日订单突破100万单 4月22日突破1000万单 6月1日达2500万单 [13] - 淘宝闪购上线后新注册商家超24万 6月订单量环比增长近150% 商家店均实收环比增长近100% [15] - 全行业日订单峰值7月突破2亿单 较之前翻一番 [16] - 淘宝闪购带动主站DAU环比净增15% [30] 平台战略与打法 - 阿里宣布未来一年投入500亿元补贴 美团创始人王兴表态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赢得比赛 [9] - 京东转向精细化补贴模式 强化正餐、小龙虾等"品质"品类 [33] - 京东启动"菜品合伙人"计划 投入10亿元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 [33]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运力与淘宝天猫品牌资源 通过高频场景激活用户习惯 [31] - 美团储备社交赠券等功能应对竞争 但认为订单留存率存疑 [28] 商家与骑手影响 - 北京部分奶茶店日订单超600单 商家被迫让员工加班 [8] - 骑手反映饿了么补贴高于美团 综合算下来一单约10元 比美团高几块钱 [21][22] - 商家反映到店率下降 线上50单到店仅1单 [22] - 茶饮品牌加盟商表示即便1.5元一杯加上平台补贴也未亏本 [23] - "一心饭团"品牌老门店订单增长25%-30% 主要来自外卖 [38]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即时零售成为巨头争夺的重要战场 预计抖音等巨头日后可能参与竞争 [11][37] - 专家认为外卖大战本质是即时零售时代入场券争夺 平台通过"补贴+技术+生态"三重博弈重构行业格局 [39] - 短期行业利润率下降10-15个百分点 长期将推动服务标准化、技术普惠化、监管常态化 [39] - 预计美团市场份额从80%降至60% 阿里、京东分别升至30%、10% 中小平台加速退出 [40]
双汇加码餐饮业务,计划未来一年新增社区熟食门店100家
贝壳财经· 2025-07-24 16:45
双汇餐饮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双汇熟食产品在商超销售额不断增长,餐饮业务将持续深化B 端合作,推动产品销售上规模。此外,双汇还持续加强社区熟食门店建设,在之前门店的基础上,从门 店logo、空间布局、动线设计到视觉呈现进行全面升级。升级后的门店更加简约、时尚,不仅提升了品 牌形象,也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便捷化的餐饮需求日益增长,双汇结合产业链优势,在2021年1月成立餐饮事业 部,集食材研发、食材生产、食材销售、门店运营、售后服务于一体,品类覆盖肉、蛋、奶、菜、粮等 多领域。做大餐饮食材销量的同时,双汇通过服务餐饮终端,加强门店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餐饮食材 供应链平台。2022年,双汇建设第三工业园,围绕"一顿饭、一桌菜",开发中华菜肴"进家庭、上餐 桌"产品,整合包括第一、第二工业园产品在内的肉、蛋、奶、菜、粮资源,打造新业态。 目前,双汇第三工业园建设的中华菜肴和中央厨房项目已经投产,每天100吨中华菜肴下线后运往全国 各地,其中以八大碗、家宴为代表的菜肴礼盒产品成为市场热销爆款,深受家庭喜爱,有效满足了消费 者对高品质、便捷化餐饮的需求。 双汇餐饮事业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布 ...
《迎接治愈的曙光白皮书》发布,精准医学将带动医疗体系升级
贝壳财经· 2025-07-24 11:39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7月22日,全球性战略咨询公司L.E.K.咨询联合由16位亚太地区专家组成的咨 询委员会发布《迎接治愈的曙光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亚太地区正迎来 精准医学时代,一场突破性创新疗法的变革浪潮将重塑治疗方案、吸引资本涌入,并为患者带来福祉。 中国有望从这股创新浪潮中显著受益,这些创新疗法为攻克并潜在治愈目前的"不治之症"带来前所未有 的希望。 《迎接治愈的曙光》亚太系列白皮书包含四份区域市场报告,分别评估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韩国在 精准医学应用中的障碍,并提出改进建议,测算大规模应用带来的经济社会价值。 《白皮书》显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传统的"千人一方"标准化处方正逐渐被个体化治愈疗法,即精准 医学所取代。精准医学时代将成为中国医疗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创新疗法将带动产业投资热潮、促进 民生并提升就业水平、带来更好的患者获益和医疗体系升级。未来十年,精准医学预计将累计为中国制 药价值链带来约1.45万亿元(20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投资,在中国制药价值链创造多达14.2万个高技 能工作岗位,并在诊断和医疗系统中创造额外就业机会。通过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产生乘数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