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sView睿智显示

搜索文档
7.19亿!浙江新增OLED项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30 14:02
中显OLED高清显示模组项目签约落户嘉兴国家高新区 - 项目年产400万片OLED高清显示模组,总投资1亿美元(约人民币7.19亿元),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约人民币2.88亿元)[1] - 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9亿元[1] - 投资方香港恒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专注于液晶显示模组(LCM)、全贴合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TDM)的技术研发与制造[3] 项目对嘉兴高新区光电产业的影响 - 进一步完善高新区光电信息产业链,提升光电产业整体竞争力[3] - 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3] 2025年上半年显示模组领域动态 - 天马微电子拟投资10.8亿元人民币在泰国建设显示模组工厂,其中5.4亿元由自有资金出资,剩余5.4亿元通过泰国子公司银行贷款解决[4] - 龙腾光电越南公司完成生产设备装机调试,首片模组产品成功点亮[4] - 宏禧科技硅基OLED微型显示模组(一期)项目开工,总投资20亿元,将建设高端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4] - TCL华星完成对LG Display广州显示模组厂100%股权的收购[4] - 维信诺AMOLED模组子公司霸州云谷主营业务转型为模组成品及半成品检测、测试、加工修复,并运营高端显示智慧产业园,同时将部分模组生产设备转让给合肥维信诺电子,交易金额约8.56亿元[4]
TCL科技投资成立新显示公司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30 14:02
合资公司设立 - 世名科技与TCL产投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常熟世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世名科技出资1320万元持股66%,TCL产投出资680万元持股34% [2] - 合资公司主营业务为显示光刻胶色浆的研发和销售,将纳入世名科技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 - TCL产投是TCL科技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世名科技专注于纳米着色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研发 [3] 战略合作意义 - 合资公司将依托TCL在显示面板的全产业链资源,推动光刻胶专用纳米颜料分散技术的自主可控发展 [4] - 合作有助于精准捕捉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升级,提升世名科技核心竞争力 [4] - 世名科技光刻胶颜料分散液占TFT-LCD面板成本的14%-16%,是影响显示器性能的关键原材料 [3] 北京鼎材股权收购 - 世名科技以2002万元收购北京鼎材1.9066%股权,后者专注OLED有机发光材料及光刻胶材料研发 [5][7] - 北京鼎材已实现高世代线彩色光刻胶、柔性AMOLED显示用光刻胶等产品的量产 [7] - 双方将形成"资本+技术"协同,世名科技可优化北京鼎材产品性能,同时获取配方经验反哺自身技术升级 [7] 产业协同效应 - 合作有望驱动世名科技在LCD彩色光刻胶领域形成"材料供应—技术开发—量产应用"闭环 [7] - 世名科技可作为北京鼎材原材料供应商消化产能,北京鼎材客户资源可缩短世名科技技术商业化周期 [7] - 2024年世名科技营收6.97亿元(同比+2.3%),净利润2262.06万元(同比+25.61%) [4]
2025 Micro LED显示与非显示应用市场分析报告出刊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9 18:01
当前 , Micro LED 技术在显示领域主要 有两个 课题 ,其一是通过设计和生产环节的改善持续 优化制造成本,其二是发挥 Micro LED 的特性寻求更恰当的利 基显示 应用市场,并以此来带动 整体产值的成长 。 T rendForce集邦咨询 预估 2029 年 M icro LED 显示应用的 芯片产值将 达 到 7.4 亿美金。同 时,为了拓宽 Micro LED 应用场景的边界,业界致力于挖掘 Micro LED 在非显示应用的潜力, 以此来加速 Micro LED 整体的商业化进程。 Micro LED 显 示应用 目前 Micro LED 显示应用产值主要贡献来源仍是 由 Samsung 主导的大型显示器。除了在几个 关键制程上 的技术突破外, Micro LED 未来 也有机会受惠于中国市场大型显示器供应链本土化 的协同作用。中国芯片厂商与品牌厂商 的 联合开发正在快速推动芯片微缩,扩大 Micro LED 大 型显示器量产的成本优势。 长期来说,随着 AI 协助头戴装置的应用场景边界拓宽,智能驾驶生态升级带动车用显示规格需求 上涨, 两 者未来也将成为 Micro LED 显示应用产值 ...
国内上市企业拟收购JNC所有显示液晶专利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9 18:01
交易概述 - 飞凯材料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拟以1.70亿元购买JNC石油化学株式会社持有的捷恩智液晶材料(苏州)和捷恩智新材料科技(苏州)100%股权 [1] - 和成显示拟以2.12亿元购买JNC集团所有与显示液晶相关的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 [1] - JNC将以1.70亿元认购和成显示新增注册资本,取得和成显示5.10%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和成显示将由飞凯材料全资子公司变为控股子公司,JNC苏州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1] 交易方背景 - JNC株式会社成立于2011年,是日本智索重组后成立的公司,主要从事液晶混合物等化学产品的生产和研发 [1] - JNC石油化学株式会社成立于1962年,从事各类化学产品的生产和研发 [1] - 和成显示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显示材料相关的电子化学品(液晶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飞凯材料主要从事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光通信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飞凯材料实现营收29.18亿元,同比增长6.92%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119.42%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4.81%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100.10% [2] 交易目的 - 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资源整合 [2] - 聚焦液晶业务领域 [2] - 巩固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 - 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和全体股东利益 [2]
30亿!惠科再扩产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9 18:01
长沙惠科IGZO项目投资 - 长沙惠科拟投资300,007.36万元建设Oxide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占地面积15486m²,总建筑面积60000m²,主要生产IGZO工艺阵列玻璃基板,产能规划1.5万片/月 [1] - 公司此前已在浏阳经开区投资280亿元建成8.6代TFT-LCD面板生产线,2021年完成首条产线点亮,2022年实现12条产线投产 [1] - 2024年2月惠科已完成首款27英寸2K金属氧化物电竞显示器出货,刷新率达300Hz(可升级至500Hz),具备DCI-P3 99%色域和1500:1对比度 [2] IGZO技术特性 - IGZO通过在TFT-LCD主动层沉积金属氧化层获得更优电子性能,相比a-Si技术具有高电子迁移率(10-40 cm²/V·s)、低功耗、高透明性优势 [3][4] - 技术对比显示IGZO漏电流极低(10级别),制程温度低至室温-300℃,大面积均匀性优秀,成本介于a-Si和LTPS之间 [5] - 相比LTPS技术,IGZO电子迁移率(50-500 cm²/V·s)稍逊但改造成本更低,仅需对现有a-Si产线进行工艺升级 [4] 技术应用格局 - a-Si适用于普通大尺寸LCD面板,LTPS主导手机/平板等中小尺寸面板,IGZO适合大尺寸高分辨率LCD及OLED面板 [6] - LTPO技术结合LTPS和IGZO优势,旗舰手机普遍采用,折叠手机可利用其实现分区刷新率控制 [6] - OLED在智能手机市场渗透推动LTPS/LTPO等中高端背板技术发展 [6] 国内厂商布局 - 中电熊猫2015年建成国内首条8.5代IGZO产线(投资291.5亿),2019年再投280亿建8.6代线,后均被京东方收购 [7] - 华佳彩2017年投资120亿建6代IGZO产线,月产能3万片LCD大板,主攻中小尺寸应用 [7][8] - TCL华星2023年投350亿建8.6代氧化物产线(t9),覆盖6-100英寸全尺寸产品,2024年4月二期设备搬入 [8] - 京东方2025年投产290亿6代LTPO产线,实现1500PPI像素密度;天马330亿8.6代线(TM19)采用a-Si/IGZO双轨技术 [8] 行业发展趋势 - IGZO技术与a-Si、LTPS形成差异化互补,共同推动智能手机、车载显示、VR等场景的显示革新 [9] - 国内面板厂商布局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同时促进显示行业技术多元化发展 [9]
3400万元,三星SDI订购OLED设备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9 18:01
合同更新与设备交付 - 韩国显示设备制造商Sunic System更新了与三星SDI上海销售公司的供应合同 合同金额为65 3106亿韩元(约3428万元人民币) 涉及OLED显示屏研发蒸镀设备 且设备已完成交付[1][3] - 三星SDI上海销售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池 显示器件 电子材料销售及进出口代理 同时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和新材料研发服务[3] Sunic System业务动态 - Sunic System成立于1990年 专注于OLED面板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2025年已获得多笔订单 包括与莱特光电的两项合同(80 85亿韩元和79 64亿韩元) 以及与SFC的71 8亿韩元合同[3] - 公司在硅基OLED领域新获京东方旗下创元科技订单 金额达2500万美元(约1 8亿元人民币) 设备预计年底交付[4] 财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一季度 Sunic System合并营业收入为159亿韩元 营业亏损18亿韩元 同比亏损扩大[4] - 由于设备订单量增加 预计二季度业绩将回升[4] OLED行业动态 - AMOLED产业链报告显示行业关注点包括整机出货量预测 面板出货追踪 技术及市场现状[7]
搭载Micro LED/OLED,雷鸟创新发布多款AR眼镜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8 18:12
AR眼镜与Micro LED/Micro OLED技术发展 - AR眼镜与Micro LED技术的结合应用已成为LED行业热门话题,商业化步伐加快,从单色显示迈向全彩显示新阶段 [1] - Micro OLED技术在AR眼镜上发展较早,技术成熟度更高,但亮度存在先天局限性 [1] - 未来Micro LED与Micro OLED是共存还是替代关系,取决于终端AR眼镜企业的选择 [1] 雷鸟X3 Pro产品技术亮点 - 采用双目全彩Micro LED+纳米光刻蚀光波导技术方案,搭载自研0.36cc量产全彩X-cube Micro LED光引擎 [3][5] - 内置6块定制RGB Micro LED微显示屏,实现1677万色全彩显示,平均亮度3500nits,峰值亮度6000nits [6] - 纳米光刻蚀RayNeo光波导技术提升50%光效率,减小重量和厚度,抑制彩虹纹现象 [9] - 采用二次扩瞳技术实现等效43英寸透明显示效果,支持AI交互功能如物体识别、AR导航、实时翻译 [9] - 整机重量仅76g,标准版售价8999元(国补价7649.15元),全贴合近视版10999元(国补价9349.15元) [9][10] 雷鸟Air 3s系列产品特点 - 采用Micro OLED+Birdbath显示方案,搭载视涯科技第5.5代Micro OLED镜片,采用苹果iPad Pro同源双层OLED技术 [13] - 最高分辨率4K,刷新率120Hz,对比度20万:1,覆盖145% sRGB,1670万色显示 [13] - 入眼亮度1200nits,20档亮度调节,等效4米远135英寸屏幕显示效果 [15] - 定价1499元(Air 3s)和1599元(Air 3s Pro),主打室内娱乐场景 [11] Micro LED与Micro OLED技术应用策略 - Micro LED更适合户外场景(如雷鸟X3 Pro、魅族MYVU Discovery等),注重高亮度(3500-6000nits)以保障信息清晰度 [16] - Micro OLED更适合娱乐化产品(如雷鸟Air 3s系列、XREAL One等),强调高色彩显示(1670万色)和分辨率(4K) [18] - 行业主流策略:Micro LED用于户外功能型AR眼镜,Micro OLED用于室内娱乐型产品 [16][18] 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预测 - 未来Micro LED技术在全彩化、成本优化后可能进入高显示要求领域,与Micro OLED直接竞争 [20] - 2024年Micro OLED在AR装置市场占比53%,但2030年预计下滑至22% [21] - Micro LED(LEDoS)市场份额预计从2024年较低水平增至2030年的67% [21]
信利车载显示项目签约四川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8 18:12
信利集团仁寿项目进展 - 仁寿信利在四川仁寿县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完成车载显示项目签约 [1] - 公司现有27条LCD屏生产线和25条手机显示模组生产线已满负荷生产 [1] - 信利自2017年落户仁寿投建第5代TFT-LCD生产线 主要生产车载及智能终端显示屏 2017年12月开工并实现量产 [1] 产能与财务数据 - 2024年仁寿信利项目总产值达105亿元人民币 产能利用率超90% [1] - 2024年公司每月产能约110k大板 预计2025年下半年提升至130k大板 [1] - 信利集团2024年收益178.4亿港元(同比+14.4%) 股东应占利润3.02亿港元(同比+14.9%) [1] 技术布局与股权变动 - 仁寿信利的α-Si TFT-LCD产线显著提升智能手机显示产量及市场份额 [2] - 其LTPS TFT-LCD产线专攻汽车显示屏 具备高亮度和窄边框技术优势 [2] - 信利集团2024年增持仁寿信利股权从17.14%至29.69% 强化战略投入 [2]
总投资超100亿!国内偏光片企业开启加速度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8 18:12
日东科技二期OLED偏光片项目 - 日东科技二期OLED偏光片基地进入试生产阶段 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 全面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40亿元 [1] - 项目由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投资建设 专注于车载OLED偏光片研发与生产 [1] - 公司现有两条光学用保护膜生产线 年产能500万片E-MASK光学用保护膜 主要供应京东方成都、绵阳、重庆等基地 [3] - 当前项目已实现12800千伏安用电容量 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成 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3] 国内偏光片行业投资动态 - 2025年国内偏光片行业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项目投资累计金额超百亿元 [3] - 纬达光电偏光膜三期建设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总投资4.99亿元 建设5条主设备产线 达产后年产能300万平方米 [4][5] - 天禄光科技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开工 总投资30亿元 主要生产高端TAC光学级薄膜 达产后年产值13亿元 [4][5] - 鸿茂光电LCD、OLED高端偏光片项目开工 总投资22亿元 一期投资超1亿元 达产后年产2460万平方高端偏光片 年产值超25亿元 [4][5] 行业并购与技术整合 - 新美材料45亿元收购韩国LGC光学功能膜材料业务 产线将搬迁至中国 福州项目预计2025年8月试生产 形成保护膜年产7600万平方米及表面处理膜年产3300万平方米能力 [6] - 杉金光电14.07亿元收购LG化学OLED偏光片等业务 快速切入车载显示及OLED偏光片市场 [6] 行业发展趋势 - 偏光片国产化进程显著提速 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整合与突破 [7] - 本土面板厂商崛起带动供应链需求扩大 为偏光片厂商加速产能落地提供支撑 [7] - 随着国内项目陆续投产 偏光片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8]
京东方、友达、群创等面板企业抢占储能赛道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7 16:57
群创与台达电合作储能项目 - 群创与台达电合作在台南科学园区建立40MW/70MWh大型储能系统,用于参与台电电力交易平台的调频备转及即时备转服务[1] - 该储能电站位于群创台南科学园区七厂,装机容量相当于56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可平衡电网频率并加强园区用电稳定性[1] - 群创目前已实现46MW光电并网,未来将继续投资创能以解决电力供应不平衡问题[3] 面板企业布局储能领域现状 - 友达自2008年进入太阳能产业,已完成超410座电站,累积装机容量达515MW,跻身台湾地区五大光电系统建造商[4] - 京东方能源科技拥有自主新能源电站规模达750MW,电站建设总量超1GW,运维管理总量超1.5GW[4] - 铼宝科技通过子公司来颖科技开发储能系统锂铁电池模组,2024年前三季度能源业务贡献60-70%营收[5][6] 面板企业布局储能领域原因 - 技术优势:面板企业在半导体工艺、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可支持能源技术创新[7] - 制造经验:大面积精密制造与良率控制经验可应用于储能产品产线[8] - 自身需求:面板制造是高耗能产业,布局能源产业有助于实现能源转型和降低运营成本[8] - 多元化发展:拓展储能业务可开辟新营收来源,降低对单一产业依赖[8] 面板企业储能领域挑战 - 需面对能源行业新的技术标准体系和市场竞争格局[8] - 在新赛道的长期表现仍需持续观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