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sView睿智显示
搜索文档
TCL电子:前三季MiniLED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53%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9 16:43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TV累计出货量达21,083,346台,同比增长5.3% [2][3]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TV出货量为761万台,推动前三季度累计业绩增长 [2] - 前三季度TV销售额同比增长8.7% [2] 产品结构升级与高端化战略 - Mini LED TV前三季度全球出货量达224万台,同比大幅增长153.3%,出货量占比从4.7%提升至11.4% [2][3][4] - 公司持续聚焦中高端及大屏化产品,65吋及以上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25.8%,占总出货量29.0%;75吋及以上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27.8%,占比14.3% [3] - 全球TV平均屏幕尺寸同比提升1.6吋至53.6吋,销售均价同比提升3.2%,第三季度均价同比提升5.7% [3] 国际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国际市场TV出货量同比增长7.9% [4] - 国际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2.7%,销售均价同比增长4.5%;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4.2%,均价同比增长7.2% [5] - 欧洲市场表现强劲,前三季度TV出货量同比增长20.0%,第三季度增速超过30%;其中65吋及以上和75吋及以上TV出货量分别增长76.2%和138.0%,Mini LED TV出货量增长124.1% [5] - 北美市场通过调整渠道结构,前三季度TV销售均价同比提升超15.0%;65吋及以上、75吋及以上TV出货量分别增长29.1%和34.1%,Mini LED TV出货量同比激增384.5% [5] - 新兴市场前三季度TV出货量同比增长16.3%,65吋及以上和75吋及以上TV出货量分别增长46.7%和71.2% [5] 中国市场表现 - 受行业阶段性调整影响,前三季度TV出货量同比下滑4.1%,但零售端表现良好 [6] - 产品结构性增长动力明显,Mini LED TV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80.6%,出货量占比提升至20.6% [4][6] - 大尺寸产品占比持续提升,65吋及以上TV出货量占比达54.7%,75吋及以上占比达35.7% [3][6] - 中国市场销售均价同比提升3.4%,其中第三季度均价同比提升8.1% [6] 技术创新 - 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的SQD-Mini LED技术具备万象分区控光功能,并支持100% BT.2020全局高色域 [4]
京东方与英特尔共同推出创新显示技术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9 16:43
合作概述 - 英特尔与京东方于10月29日宣布将共同开发基于AI技术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节能解决方案 [2] - 该合作旨在智能平衡能效与画质,在延长电池续航的同时保障出色的视觉体验 [2] - 此项技术预计将于2026年率先应用于采用英特尔平台的OEM产品中 [2][5] 核心技术细节 - 合作涵盖多项前沿显示技术,包括多频显示(MFD)、1Hz超低刷新率技术以及SmartPower HDR技术 [4] - 多频显示(MFD)通过操作系统和英特尔显卡的智能识别,实时判断运行内容类型,并通知显示器灵活调配不同频率以优化节能 [4] - 对于不需频繁更新的内容(如任务栏)使用最低频率以省电,播放视频时则动态切换至更高频率以获得最佳体验,该技术为全球首款面向PC OEM厂商的多频显示解决方案 [5] - 1Hz超低刷新率技术借助AI算法分析屏幕内容变化,当内容无需频繁更新时,显示屏智能切换至1Hz刷新率以节省电量 [5] - 京东方将成为首家同时提供1Hz LCD和OLED显示屏的供应商 [5] - SmartPower HDR技术专为解决HDR模式下显示功耗高、亮度变化不可控的问题而设计,能根据屏幕内容亮度动态切换显示电压以优化功耗 [5] - 京东方将成为OLED显示屏SmartPower HDR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5] 行业影响与市场规划 - 英特尔和京东方将通过与笔记本OEM厂商合作,推动上述技术于2026年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产品中 [5]
面板显示领域最新人事变动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8 15:51
彩虹股份人事变动 - 公司副总经理李玉祥因退休原因离任,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离任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3][5] - 李玉祥原定离任日期为2026年12月20日,较实际离任时间提前,其离任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管理 [5] - 公司主营业务为基板玻璃和显示面板,近期以48.49亿元价格转让控股子公司彩虹光电部分股份予京东方,以优化业务结构,将资源聚焦于更具增长潜力的基板玻璃业务 [6] 乐凯胶片人事变动 - 公司副总经理朱志广因工作调动原因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之日起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7]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光伏材料、锂电材料、医疗材料、影像材料和光电材料,其控股子公司乐凯光电专注于光电材料业务,TAC膜年产能约2500万平米 [7] 洛阳钼业人事变动 - 公司聘任彭旭辉为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其此前为天马微电子前董事长,于2025年6月因工作调整原因辞去所有职务 [8][9] - 彭旭辉生于1981年9月,拥有博士学历,为正高级工程师,2007年加入天马微电子,历任多项重要管理职务 [9] - 公司主营业务为基本金属、稀有金属的采选冶等矿山采掘及加工业务和矿产贸易业务 [9]
年产2000万片,福建这个液晶显示屏项目主体封顶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8 15:51
项目概况 - 液晶显示屏及电容式触摸屏生产制造基地项目三栋主体建筑已全部封顶,工程转入砌体施工阶段[2][3] - 项目占地面积22.9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2栋厂房和1栋配套用房[3] - 项目计划在年前完成全部落架任务,确保明年7月通过竣工验收[3] 产能规划 - 项目以生产液晶显示器及液晶显示模组产品为主,预计年生产液晶2000万片[3] - 生产设施将配备3条液晶显示屏及电容式触摸屏生产线、20条自动装PIN生产线、20条COG模组生产线、10条背光生产线以及SMT绑定及整机等[3] 行业与市场数据 - 今年前8个月,福建省平板显示模组出口额达150.1亿元,同比增长14.7%[3] - 同期,福建省平板显示模组对东盟出口50.8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对越南出口30.9亿元(增长57.8%),对泰国出口15亿元(增长9%)[5] - 福建省平板显示模组对拉美地区出口27.1亿元,同比增长90.6%,其中对墨西哥出口20.4亿元,同比劲增111.1%[5] 行业影响 - 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极大增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3]
全球四条8.6代OLED线投产时间预测出炉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8 15:51
行业核心观点 - 全球IT OLED面板大世代投资计划进入百花齐放局面,韩系和陆系厂商相继启动8.6代OLED产线投资[2] - FMM阵营与无FMM阵营的大世代产线投资规划如雨后春笋,预示着未来IT OLED面板供应链将进入百家争鸣的局面[9] 主要厂商投资与技术路线 三星显示 - 作为市场先行者,于2023年宣布启动8.6代线投资计划,采用传统FMM蒸镀制程并计划导入Tandem OLED技术以延长屏幕寿命[5] - 已完成设备装机,其Tandem OLED制程获得苹果青睐,预计产品将导入2026年新MacBook Pro系列,最快在2026年第二季开始量产[5] 京东方 - 于2023年底宣布启动8.6代OLED产线投资,同样采用FMM蒸镀制程并导入Tandem OLED技术[6] - 设备进厂已自2025年第二季起陆续完成,产线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进行点亮[6] - 已以六代线供应OLED笔电面板给陆、台系品牌,为8.6代产线量产后的客户出海口打下基础[6] 维信诺 - 投入FMM-free阵营,采用其2023年自行发布的ViP技术,能够实现比传统FMM更高的PPI及开口率[7] - 已于2024年第二季宣布筹建8.6代OLED产线,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完成厂房建置,目标自2027年第一季开始放量[7] TCL华星 - 采用喷墨印刷技术,制程相较传统FMM更加简化,理论上能减少约30%材料损耗[9] - 近期8.6代OLED产线动土仪式落幕后,目标放量时间落在2027年第四季[9] 技术阵营对比 - FMM阵营握有稳健客户关系、较多生产经验等优势[9] - 无FMM阵营处于初期发展阶段,ViP、IJP技术尚面临良率较低、材料待进一步开发等压力,但因受市场高度关注,未来仍有机会追上FMM阵营[9]
【会议预告】TCL华星 陈麟:发挥技术创新优势,赋能MLED价值提升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8 15:51
研讨会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为2025自发光显示产业研讨会,由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LEDinside及集邦Display联合主办 [2] - 会议将于2025年10月30日周四8:30-17:00,在深圳市福田区金茂JW万豪酒店3楼宴会厅举行 [10] 核心演讲议题 - TCL华星LED显示研发总监陈麟将发表主题演讲,题为“发挥技术创新优势,赋能MLED价值提升” [3][6] - 演讲嘉宾陈麟为LED显示技术专家,拥有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自2007年进入行业,2017年起专注于Mini LED直显显示画质技术与可靠性技术研究 [6] 行业参与方 - 研讨会支持单位包括艾比森、晶能光电、BOE、雷曼光电、TCL华星等多家行业重要企业 [11]
超10亿元,JBD刷新Micro LED微显示最高融资纪录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7 18:10
本轮融资由混沌投资和中信金石领投,中信证券国际资本、中信证券投资、光速光合、银柏投资、 智微资本、金浦投资、浦耀信晔、广发乾和、广发信德、浙江宥金和派诺资本参与跟投。 10月27日,上海显耀显示科技有限公司(JBD)宣布,已成功完成一笔超十亿元人民币的B2轮融 资。 JBD表示 ,这一金额刷新了全球MicroLED微显示领域的单笔融资纪录。 图片来源:JBD JBD表示,此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其在Micro LED微显示技术上的创新与产品迭代,并推 动消费级AR生态的共建,将 公司 现有的技术和商业化积累,转化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大规模产业 化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8月,JBD 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B1轮融资,由安徽铁路基金、方华基 金、光跃投资、混沌投资、蚂蚁独角兽基金、上海科创基金、锡创投、招商局中国基金等投资。融 资资金将主要用于 JBD的 Micro LED微显示技术研发、产能扩充、人才引进及生态合作。 据悉, JBD在Micro LED微显示 领域已有 十年 经验 ,是业内较早实现该技术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之一。目前, JBD的 Micro LED产品已应用于全球近50款智能眼镜中。 在宣布 ...
欧莱新材新工厂G10.5世代线ITO靶材成功出货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7 18:10
10月27日,欧莱新材宣布,新工厂为客户供应的G10.5世代线ITO靶材成功出货。 据悉, G10.5世代线是目前全球液晶面板制造的最高世代生产线,主要生产6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 液晶面板。 而 在G10.5世代线中,ITO靶材主要用于制备透明导电薄膜,是显示面板制造中的关 键材料。 欧莱新材 表示, 用于G10.5世代线中的ITO靶材,靶材纯度要求达到4N5及以上,还需要同时满 足大面积、高均匀性镀膜要求。该世代线对靶材的电阻率、致密度、晶粒尺寸等核心指标要求严 格,公司未来将继续提升相关产品产能。 资料显示, 欧莱新材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多种尺寸和 各类形态的铜靶、铝靶、钼及钼合金靶和ITO靶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显示、触控屏、建筑 玻璃、装饰镀膜、集成电路封装、新能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是各类薄膜工业化制备的关键 材料。 业绩方面,2024全年,欧莱新材营业收入为4.37亿元,同比下降8.2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净利润为2,750.04万元,同比下降44.27%。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继续承压,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23%,但净利润亏损6 ...
深纺织、三利谱等6家显示相关企业公布Q3最新业绩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7 18:1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汇总并分析了六家上市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务业绩,重点关注显示产业链(偏光片、显示模组、显示芯片)及相关多元化业务公司的营收与利润表现 [2][3] - 不同公司业绩分化显著,部分公司受益于市场拓展或非经常性损益实现利润高增长,部分公司则因成本上升或产能爬坡面临短期压力 [3][8][14][16][19] 深纺织业绩与业务动态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8.64亿元,同比下降3.8%,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降30.84% [3][4]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24.65亿元,同比下降2.26%,累计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24.66% [4][5] - 公司主营业务为OLED及LCD显示用偏光片的研发、生产、销售 [5] - 子公司拟投资13.34亿元在深圳新建偏光片生产线,规划年产能约1800万平方米,旨在提升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6] 三利谱业绩与影响因素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9.63亿元,同比增长39.57%,但净利润0.07亿元,同比下降24.79% [3][7]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26.43亿元,同比增长41.09%,但累计净利润0.45亿元,同比下降30.50% [7][8] - 净利润下降主要受日元汇率升值导致汇兑亏损增加、贷款规模扩大致利息支出上升、以及新产线良率爬坡暂未盈利影响 [8][9] 诚志股份业绩与业务构成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27.23亿元,同比增长5.68%,净利润0.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9.63% [3][10]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87.04亿元,同比增长5.66%,但累计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52.58% [10][11] - 主营业务涵盖清洁能源、半导体显示材料及生命医疗,其半导体显示材料子公司诚志永华正推进IPO筹备 [11][12] -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补缴税款及部分产品价格下滑所致 [12] 四川长虹业绩增长驱动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251.84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69%,但净利润5.07亿元,同比暴增690.83% [3][13]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818.89亿元,同比增长5.94%,累计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增长192.49% [13][14] - 利润高增长主要受非经常性损益推动,特别是对华丰科技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三季度此项贡献5.70亿元 [14] 翰博高新业绩与产能扩张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8.70亿元,同比增长33.34%,净利润0.1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长153.33% [3][16]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24.24亿元,同比增长44.06%,但累计净亏损0.09亿元 [16][17] - 公司产品包括背光显示模组及相关零部件,应用领域广泛 [17] - 正积极扩张海外产能,越南子公司已开业,胡志明精密结构件基地计划2025年底投产 [18] 新相微业绩与研发投入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34.93%,净利润273万元,同比下降59.80%,但扣非净利润113万元,同比大增262.17% [3][19][20]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4.36亿元,同比增长27.21%,累计净利润818万元,同比增长138.88% [19][20] - 公司主要从事显示芯片的研发与销售,营收增长得益于产品品类扩充和市场份额提升 [20][21] -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5240万元,同比增长23.8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01% [21]
TCL华星、京东方、天马等面板厂卡位Micro LED车载显示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10-27 18:10
抬头显示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 - 抬头显示技术最初源于军用飞机,后引入汽车领域,但因成本与成熟度问题长期未普及[3] - 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发展导致行车信息量增加,传统中控屏难以满足需求,推动抬头显示成为提升安全性的关键工具[3] - 抬头显示技术从传统C-HUD向W-HUD、AR-HUD及P-HUD演进,对显示源亮度、对比度和可靠性要求显著提高[3] - 传统DLP或LCoS方案在大视场角和长投影距离的AR-HUD上存在亮度稀释瓶颈,P-HUD对流明密度的要求呈指数级增长[3] Micro LED的技术优势与应用潜力 - Micro LED具备高亮度、高对比度、高透明度特性,适合结合透明显示器与车窗,通过AR-HUD或P-HUD形态整合虚实信息[4] - Micro LED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方案在亮度与对比度上的局限,尤其适应智能座舱对更高显示质量的需求[3][4] 面板厂商的Micro LED HUD产品布局 - TCL华星推出10.25英寸Micro LED HUD,亮度达2万nits,刷新率120Hz;2025年计划推出14.3英寸超高亮PHUD,融合Micro LED与LTPS技术[6][7] - 京东方推出6.2英寸P0.2 RGB Micro LED HUD,模组亮度3万nits,以及单色P0.058 HUD,峰值亮度高达30万nits,均基于COG技术[6][8] - 深天马发布8英寸IRIS HUD,亮度超1万nits,像素密度达167 PPI;另有点亮7英寸Micro LED车载标准品,适配抬头显示场景[6][10][12] - 群创推出9.6英寸Micro LED AR反射显示,强调高亮度、低功耗与抗曲面畸变;友达推出13英寸Micro LED抬头显示器,集成AI技术与AR智能眼镜投射功能[6][13] 车载显示市场的竞争策略与财务表现 - 车载显示领域认证周期长、供应链关系稳固,利润相对丰厚,成为面板厂商巩固高增长优势的重点板块[15][16] - 深天马2024年上半年营收174.75亿元,同比增长9.93%,车载显示等非消费类业务营收占比超50%,同比增长超26%,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76%[16] - 京东方精电车载业务2024年上半年营收62.4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9%;2024年整体营收134.49亿港元,车载业务占比94%,同比增长25%[16] - TCL华星2024年上半年车载销量同比增长61%,显示其在该领域的强劲增长态势[17] 面板厂商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的战略路径 - 面板行业从LCD红海向OLED、Mini LED、Micro LED等新技术转型,Micro LED HUD成为面板厂商提升附加值的关键机遇[18] -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推动供应链变革,整车厂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开始直接与面板厂商合作,减少对Tier 1依赖[19] - 面板厂商通过提供集成度更高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如Micro LED HUD),寻求向Tier 1身份转型,强化市场竞争力[20] - 多家面板厂商加速Micro LED产线建设,包括TCL华星与泉州三安合资的芯颖显示中试线、京东方华灿量产工厂、深天马G3.5代全制程产线等[21] 技术挑战与未来市场展望 - Micro LED HUD面临成本高昂、巨量转移良率、红光效率等技术瓶颈,需进一步突破才能实现大规模上车应用[22] - 预计Micro LED HUD将率先在高端车型落地,随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逐步渗透至中端市场[22] - 面板厂商需解决量产难题并深度绑定汽车生态链,以赢得下一代座舱显示竞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