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圈
搜索文档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10-27 19:08
行业政策与宏观前景 - 机器人产业正蓬勃发展 极大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委目标到2025年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3] - 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将显著提升 [3] - 人形机器人被认定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3] - 明确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批量生产 [3] 近期行业活动概览 - 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1月7日至9日在郑州举行 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主办 [4] - CIAI2025第十届中国国际人工智能大会及展示会暨人工智算力与算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主办单位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和博励会展集团 [4] - 2025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于2025年10月29日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主办 [5] - 第五届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ICRAIC 2025)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成都举办 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 [5] - 第三届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技术国际会议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保定举办 由河北大学主办 [5] - 第四届全国大模型智能生成大会(LMG 2025)于2025年11月1日至3日在成都盛美利亚酒店举办 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模型与生成智能专业委员会主办 [5]
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报告嘉宾
机器人圈· 2025-10-27 19:08
会议基本信息 - 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1月7日至11月9日在河南郑州召开 [3] - 会议由郑州轻工业大学承办,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3] - 会议地点为郑州市金水区丰乐路96号弘润华夏大酒店,11月7日为报到日 [22] 会议议程与核心议题 - 11月7日安排大会报告 [4] - 11月8日安排专题论坛 [20] - 核心议题包括AI驱动的产品设计与仿真、AI驱动的制造工艺优化、装备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工业软件以及工业数字孪生 [16][22] 参会专家与机构 - 参会院士包括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7] - 报告专家包括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孙林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高亮等 [13] - 论坛召集人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 [14][16][21][22] - 指导单位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专家组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 [23] 会议注册与费用 - 学生参会费用为1500元,普通参会为2800元,企业代表为3800元 [24] - 缴费可通过银行汇款或扫描二维码完成,汇款账户名为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24] - 参会者需在11月2日前完成报名,并将参会回执发送至编辑部邮箱cims_journal@qq.com [26]
重磅嘉宾助阵|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11月郑州启幕!
机器人圈· 2025-10-27 19:08
会议核心信息 - 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1月7日至11月9日在郑州召开 [3] - 会议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3] - 会议设置AI驱动的产品设计与仿真、AI驱动的制造工艺优化、AI驱动的生产运作管控、装备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和工业软件与数字孪生等主题论坛 [3] - 诚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的专家、技术人员、学生出席 [4] 主讲嘉宾信息 - 报告嘉宾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李浩,兼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7][8] - 嘉宾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202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4)、河南省优秀专家(2021) [8] - 嘉宾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产品定制化设计、工业数字孪生与AI智能、大型装备智能运维与控制 [8] - 嘉宾荣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河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1名)、2022年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名)等多项奖励 [9] 注册与费用详情 - 会议注册费为学生参会1500元、普通参会2800元、企业代表3800元 [9] - 提供银行汇款和扫描二维码两种缴费方式 [9][10] - 会议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日 [13] - 学生注册须提供学生证,大会食宿和交通费自理 [13] 会务安排 - 会议酒店及报到地点为中州华悦饭店(弘润华夏大酒店) [13] - 推荐酒店为郑州丰乐园大酒店,距离会场100米 [13] - 会议期间房源紧张,参会人员预定房间可享受统一协议价 [13] - 提供CIMS编辑部及郑州轻工业大学会务组的多项联系方式 [14]
关于表彰2025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的通报
机器人圈· 2025-10-27 19:0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共表彰奖励项目541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49项、二等奖232项、三等奖255项,获奖名单已正式公布 [2][5] 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 - 特等奖项目为“核电站上回路智能运维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系列装备”,由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10] - 一等奖共14项,涵盖硬质合金刀具智能监测、大容量高压直挂电池储能、高品质磁场调制永磁电机、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干扰抑制、核电超大型整体锻造低压转子极端制造、机器人关节性能测试、高性能复材与金属构件加工、高转速轴承抗疲劳成形、智慧矿山多装备协同、仿生摩擦表面检测与调控、阵列式半导体激光器微纳集成制造、高精度穿刺手术机器人、飞机油液部件精密装配等关键技术 [11][13] - 二等奖共21项,涉及功能微结构激光复合加工、准东煤灰结渣防控、炉内高温区还原NOx超低排放、双磁场驱动等离子体制备金刚石散热材料、高精度拦阻冲击测试、5G工业自动化系统安全、绿色智能重型热锻炉、特种能场板管成形轧制、电解级无水氯化镁脱水、足式机器人液压控制、新能源零部件表面镀膜、复杂地域多面体智能变形移动、极端尺寸构件成形、柴油车NOx评估、商用车燃料电池膜电极、激光制造质量智能调控、果蔬采摘机器人、磁悬浮智能柔性定位、特种车辆智能运维、锂电池生产线集成优化、粒子植入治疗机器人等领域 [14][16] - 三等奖共9项,包括大规模新能源直流送出系统过电压抑制、数字孪生差动保护、复合结构短机身大采高采煤机、粉体冷冻干燥节能、非对称双螺杆挤出、空天装备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大型刮板输送机智能焊装、非线性刚度阻尼减振降噪、生产现场AR辅助等技术 [17][19] 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 特等奖共4项,包括白鹤滩1000MW水轮发电机组研制、材料与构件深部应力中子探测装备、极薄带材精密高效冷轧、高效清洁高可靠燃气发动机等技术 [20][21] - 一等奖共35项,涵盖高性能五轴数控系统、高压电缆绝缘材料、50MW重型燃机自主研制、高海拔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低导热材料微波加热、抽水蓄能机组开关设备、发电机断路器、核电大型半速饱和汽轮发电机、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极端环境用9%Ni大锻件、煤矿智能运输车辆、轻型脱挂索道、大豆智能化收获、核电爆破阀、大型风电机组齿轮箱、煤液化进料泵、数据中心冷却设备、新能源重型机械电液动力、风电主轴轴承、有机固废资源化、汽车振动控制、大型复杂件激光制造、大尺寸金属制件、深海平台焊接、大型轻量化壁板制造、超小转弯半径隧洞掘进、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乘用车混合动力总成控制、发动机低碳排放、氢能发动机热效率提升、齿轮承载能力测评、超长寿命锂电池精准补锂、离散制造云平台、云制造等关键技术 [22][27] - 二等奖共211项,涉及复杂深孔加工、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底盘、高端数控机床导轨副、超细长螺杆制造、航空航天构件加工、复杂中空零件锻造、船用螺旋桨车铣复合、超大规模电驱动系统、配电系统智能软开关、自主可控直流换流阀、高压装备外绝缘优化、变电站定位、自愈型城市电网、高比例新能源构网、环保型气体绝缘变压器、超特高压隔离开关、新一代GIS、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特高压直流断路器、配电系统电气火灾防控、软磁材料开发、IGCT直流断路器、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牵引变电所监控、分布式光伏调控、干式直流电容器、高压组合电器安全、百万高效超超临界锅炉、变压器防爆、沿海环境电工装备防护、高等级海底电缆等广泛领域 [28][32]
加速进化发布Booster K1,打造AI时代的苹果公司
机器人圈· 2025-10-24 21:33
产品发布:Booster K1 具身智能开发平台 - 正式发布入门级具身智能开发硬件平台Booster K1,首批100台限时售价2.99万元,于10月24日通过天猫、京东及海外渠道同步发售 [7][12] - 产品设立三个配置版本:极客版(48 Tops算力,续航30分钟)、教育版(117 Tops算力,续航80分钟)、专业版(200 Tops算力,续航80分钟),均具备22个自由度关节 [7][8] - 硬件拥有19.5kg轻量化机身和95cm高度,通过30小时500N级别撞击测试和超100小时真机连续运行验证,具备坚固耐用的结构设计 [12][17] - 围绕开发者需求构建配套支撑体系,提供丰富API接口、开源应用框架、操作端APP以及支持无代码开发的Booster Agent应用生态平台 [14] 生态构建与开发者支持 - 发布“启航计划”,免费开放一站式开发工具、视频课程,升级开源Booster GYM和Booster RoboCup Demo,并启动Agent开发团队种子投资计划以鼓励开发 [16] - 产品技术成熟度经过实地校验,德国HTWK队凭借Booster K1赢得2025年7月巴西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KidSize组冠军 [10][41] - 生态构建逻辑与苹果发展路径同频,以标准化硬件为核心,通过开发工具、售后服务和生态资源降低行业门槛,实现从产品销售到繁荣生态的价值闭环 [19] 教育及赛事解决方案 - 系统展示以Booster K1为核心的“教、学、练、赛、用”全链路闭环,发布完整的机器人教育赛事解决方案 [4][20] - 启动“百城万校”战略计划,目标在未来3年与1000+高校、2000+职业学校和7000+中小学进行课程合作,推动机器人教育普及 [22] - 提供全链条赛事生态支撑体系,涵盖赛事运营、技术支撑、品牌共建与商业化,并开源3v3 K1专属算法及战术决策算法框架以降低参与门槛 [29] 公司成长与市场表现 - 公司自2023年8月成立以来,依托20年双足人形机器人硬件产研经验与互联网软件工程能力,实现高速成长 [34][37] - 成立仅一年即实现机器人稳定量产并交付全球市场,目前已出货700余台机器人,服务200余家全球客户,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的7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海外市场占比超过50% [37] - 除Booster K1外,公司还打造了更适配科研场景的Booster T1,两大产品在2025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分别助力队伍获得AdultSize组和KidSize组冠军 [39][41] - 大会现场经销商签约订单超过千台,显示市场对产品与生态模式的高度认可 [5]
IROS 2025 具有多种抓取模式与磁触觉感知能力的仿生机械手
机器人圈· 2025-10-24 18:06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多模式仿生机械手 其设计灵感源于人类手指的生物学优势 结合了刚性骨架与柔性磁性硅胶皮肤 并集成多种传感器 实现了包裹式、平行式和吸附式三种抓取模式 旨在提升机械手在复杂场景如外卖打包中的自主抓取适应性和智能感知能力 [3][4][11] 仿生机械手设计 - 仿生手指将磁性硅胶皮肤与刚性骨架相结合 指尖集成真空吸盘 通过钢绳配合丝杠螺母机构实现手指关节的耦合连接 [3][4] - 基于上述设计 机械手拥有包裹式、平行式和吸附式三种抓取模式 [4] 传感与感知技术 - 手指内部集成霍尔传感单元 用于检测磁性硅胶薄膜的形变情况 通过检测硅胶的三轴磁场实时获取抓取信息 [6] - 柔软的磁性硅胶层在抓取过程中提供柔顺适应性 混合磁粉并经单向充磁后 硅胶内部形成规律磁场 形变时磁性颗粒朝向变化导致外部磁场改变 [6] - 通过霍尔传感器实时检测 可将抓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靠近物体、夹紧物体、抓起物体及放开物体 阶段a的一阶导数远小于阶段b 分别对应靠拢和挤压 磁场跳变可作为触觉力感知 磁场叠加可间接探测物体尺寸 [8] 数据采集与物体识别 - 通过上位机控制四连杆机构使手指缓慢靠近 磁数据收集器每隔0.25秒采集一次磁场信息并同步记录手指距离D 从而获得磁场变化量∆B与抓取直径D的关系曲线 为后期抓取提供物体尺寸信息 [10] 实验平台与应用场景 - 为检测机械爪的抓取能力和现实适应性 搭建了自主抓取实验平台 该平台搭配RM65机械臂和D455深度相机 通过外部深度相机识别物体并返回三维坐标信息 配合机械臂实现全自主抓取操作 特别针对外卖打包场景 [11] 文章来源与作者 - 论文作者包括王仕贤、杨少博、王俊沣、李博澳、孙富春、闫俊霞和方斌 文章来源为CAAI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 [13]
重磅嘉宾助阵|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11月郑州启幕!
机器人圈· 2025-10-24 18:06
会议基本信息 - 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1月7日至11月9日在郑州召开 [1] - 会议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1] - 会议设置AI驱动的产品设计与仿真、AI驱动的制造工艺优化、AI驱动的生产运作管控、装备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和工业软件与数字孪生等主题论坛 [1] 参会人员与注册信息 - 会议邀请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的专家、技术人员、学生出席 [2] - 会议注册费实行早鸟优惠,10月20日前学生参会费用为1200元(原价1500元),普通参会为2500元(原价2800元),企业代表为3500元(原价3800元) [7][8] - 会议报名截止日期为11月2日,食宿和交通费自理 [9] 报告嘉宾信息 - 报告嘉宾宋锐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担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等多个职务 [5] - 其研究方向包括特殊环境作业机器人智能控制与导航、机器人复杂作业技能学习与优化、医疗与服务机器人智能交互与控制等 [5]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 [5]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多项省部级奖励 [7] 会议后勤安排 - 会议报到及住宿地点为中州华悦饭店(弘润华夏大酒店),推荐酒店为郑州丰乐园大酒店(距离会场100米) [9] - 会议采用银行汇款方式缴费,开户名为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7] - 缴费成功后需发送参会回执至指定编辑部邮箱 [1][8]
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征集“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6年度项目指南建议
机器人圈· 2025-10-24 18:06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通告,面向科技界征集“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6年度项目指南建议 [1] - 该计划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集成芯片新原理,目标是将芯片性能提升1-2个数量级,并发展基于自主工艺的新技术路径 [3] 科学目标 - 计划聚焦芯粒集成度大幅提升带来的新问题,通过集成电路、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和材料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3] - 探索集成芯片分解、组合和集成的新原理,目标是为芯片性能提升1-2个数量级发展出一条新技术路径 [3] - 旨在培养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提升我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3] 核心科学问题 - 芯粒的数学描述和组合优化理论:探寻集成芯片和芯粒的抽象数学描述方法,构建复杂功能芯片到芯粒的映射、仿真及优化理论 [5][6] - 大规模芯粒并行架构和设计自动化:研究芯粒集成度提升后的设计方法学,探索多芯互连体系结构和电路等,支撑百芯粒/万核级规模集成芯片设计 [7] - 芯粒尺度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与界面理论:明晰三维结构下电-热-力多物理场耦合机制,构建快速精确的仿真方法,支撑3D集成芯片设计和制造 [8] 指南建议书内容与要求 - 本次指南建议征集主要针对重点支持项目亚类,要求研究方向国际前沿、创新性强、有良好研究基础 [10] - 指南建议表需包含与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和目标的关系、拟展开的创新性研究内容、预期进展及可行性论证、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团队基础 [10] - 鼓励在集成芯片领域进行原创性探索和产学研联动,应避免与2023-2025年已部署重点项目相似或重复 [10] 指南建议书提交方式 - 需在2025年11月15日前通过Email提交“指南建议表”电子版 [13] - 附件名和邮件名需按照“集成芯片26+项目名称+第一建议人姓名”规则命名 [13]
2025年度“中国智能机器人新星奖”申报正式启动!
机器人圈· 2025-10-24 18:06
会议注册与缴费 - 学生参会费用为1500元 [1] - 普通参会费用为2800元 [1] - 企业代表参会费用为3800元 [1] - 会议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日 [1] - 缴费方式为银行汇款至指定账户 [1] 奖项评选概述 - 奖项名称为2025年度“中国智能机器人新星奖” [1] - 评选面向在中国智能机器人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或应用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申请人当年1月份年龄不超过45周岁 [2] - 奖项亮点包括由院士领衔的评审团认定 入围候选人出席颁奖典礼暨专题研讨会 获得与院士团队及资深专家交流机会 [2] - 奖项按细分方向评选 确保在专长领域的贡献得到专业认可 [2] 评选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涵盖机器人感知与人工智能 机器人控制与决策 [3] - 其他方向包括机器人机构学与仿生设计 人机交互与共融机器人 机器人与多模态学习 机器人自主导航与SLAM技术 [6] - 还包括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 工业与特种机器人智能系统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驱动技术 智能机器人前沿交叉领域 [6] 评选流程与名额 - 每个研究方向预计评选出1~2名获奖者 最终获奖人数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水平裁定 [4] - 评选流程包括在线申报 即日起至2025年11月11日18:00 初筛评审 会议邀请与现场答辩 院士团队终评 颁奖典礼 [5] - 申报需下载报名表 完整填写个人信息与成果资料 发送至指定邮箱 [5]
高端伺服驱动技术企业西恩科技连续完成Pre-A与Pre-A+轮融资,深化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机器人圈· 2025-10-23 18:09
融资情况 - 公司宣布连续完成Pre-A轮与Pre-A+轮合计数亿元融资 [2] - Pre-A轮融资由钟鼎资本领投,老股东经纬创投、建发新兴投资跟投 [2] - Pre-A+轮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洪泰基金、中鑫致道资本及绿的谐波、景业智能旗下产业基金跟投,老股东经纬创投持续加码 [2] - 融资将重点投向高端产品持续研发、量产能力建设及市场拓展 [2] 公司定位与产品 - 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专注于高端伺服驱动技术创新的专精特新型高科技企业 [4] - 公司以高性能伺服驱动算法和自主研发的超高效率驱动芯片为基础,研发系列化高功率密度驱动器产品 [4] - 公司产品应用于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半导体装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4] - 核心产品“华山一号”等微型伺服驱动器已通过100%器件全国产化认证,累计服务客户超100家,已实现批量生产和交付 [5] - 公司2025年斩获“赢在AI”、“赢在苏州”、“江苏省前沿科技项目”等多项殊荣 [5]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团队,构建“芯片+算法”全栈自研能力,产品性能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6] - 核心技术亮点包括功率密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效率99% [6] - 产品支持4kHz同步控制频率,适配人形机器人复杂运动需求 [6] - 产品具备编码器多协议兼容能力,满足极端环境作业与紧凑化安装需求 [6] 市场前景与战略规划 - 随着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产业爆发,伺服驱动系统作为核心部件需求持续激增,全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7] - 公司将以本轮融资为契机,聚焦机器人应用场景深化技术迭代,推进智能化产线建设实现年产能10万套目标 [7] - 公司计划拓展海外市场布局,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壁垒 [7] - 公司通过“芯片+算法+场景”的垂直整合模式,旨在让国产伺服驱动方案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新标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