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圈
icon
搜索文档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入选
机器人圈· 2025-10-14 17:07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核心观点 - 成就评选标准为近五年已完成、实践验证有效且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3] - 成就体现了工程科技领域最先进技术水平或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28] - 成就反映了通过技术整合、系统优化与资源协同实现整体目标的系统性创新[28] - 成就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具备推动新产业诞生和激发新动能的潜力[29] - 成就彰显了工程帮助人类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作用[29] 抗体偶联药物 - 第三代抗体偶联药物Enhertu于2019年12月获得FDA批准[26] - 通过稳定连接子将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高毒性细胞毒性载荷偶联,实现精准识别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26] - 推动肿瘤治疗从无差别治疗向精准靶向治疗转变[28] Blackwell GPU架构 - 英伟达公司于2024年3月发布新一代GPU架构Blackwell[19] - 架构由2080亿晶体管的高密度设计组成,采用FP4低精度计算和第五代NVLink高速互联技术[19] - 实现算力指数级提升和能耗显著降低,使AI训练速度大幅提升,推理延迟降至秒级[19] - 为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核心支撑,奠定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硬件基础[28] 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 - 深度求索公司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先后发布两款开源大模型DeepSeek-V3和DeepSeek-R1[21] - 通过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方面的系统级创新,为资源受限条件下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开辟新道路[21] - 凭借领先性能、开放架构和快速工程化能力,迅速成长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人工智能应用之一[21]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并与行业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29]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 美国"极限因子"号于2019年5月成功抵达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底部,下潜深度达10925米[12] - 创造人类抵达地球最低点纪录,在深海资源勘查、深渊科考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12] - 美国、中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在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开发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12]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 - 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21] - 被誉为现代工业"黑色黄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交通、体育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21] - 日本东丽、美国赫氏、德国西格里等领先企业持续突破碳纤维力学极限性能[21] - 引领新材料产业变革并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升级[29] 人形机器人 - 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具备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24] - 能够在工业制造、康复医疗、特种作业等多种场景中替代或辅助人类完成任务[24] - 从特斯拉Optimus到宇树科技G1、Figure AI的Figure02,全球产业创新进入加速发展快车道[24] - 通过多学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高度仿生运动与交互能力,有望系统重构未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28] "毅力号"火星探测器 - 于2021年2月19日登陆火星杰泽罗陨石坑,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送达火星的第五个探测器[7] - 融合自主导航、样本采集与地外探测等多项尖端技术,实现高度复杂的自主操作和多机构协同探索[7] - 成功开展火星岩芯和尘埃样本采集,完成火星大气制氧实验,携带全球首架地外直升机"机智号"[7] 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 - 欧洲航天局主导的深空探测项目于2023年7月1日发射升空[9] - 部署在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观测距地球100亿光年外的星系[9] - 作为探索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重要里程碑,为揭示宇宙深层奥秘提供关键线索[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于2022年8月25日全线正式投用,总干渠全长1432千米,设计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14] - 采用明渠、渡槽、暗涵、隧洞等多种输水形式实现全程自流输水[14] - 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的同时,有效促进沿线河湖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14] - 为全球水资源调配与生态优化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29]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 - 中国"三北"攻坚战标志性工程于2024年11月28日成功实现合龙,全长3046千米[17] - 综合运用林草建设、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多种措施,构筑世界最长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17] - 控制沙源向外扩散,有效保护周边绿洲、农田、草原等生态系统[17] - 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典范[29]
2025沈阳机器人竞技邀请赛十月燃情启幕 高校精英战队会师沈城
机器人圈· 2025-10-14 17:07
2025沈阳机器人竞技邀请赛 - 赛事将于2025年10月16日至17日在东北大学刘长春体育馆举行,主题为“科技赋能未来,竞技点亮梦想” [2] - 参赛队伍包括东北大学中鸿TDT、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oboWalker、大连理工大学凌BUG、北京理工大学追梦等多支战队 [2] - 比赛采用小组循环与淘汰双赛制,设置多机器人协同、复杂环境对抗、实时策略响应等高难度环节,全面考核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算法等综合能力 [2] - 赛事是“以赛促研、以赛促创”的关键举措,旨在打造融合“产、学、研、赛”四维一体的高水平机器人人才交流与实战平台 [3] 沈阳机器人产业生态 - 沈阳依托45所高校、57家科研机构以及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重大平台资源发展机器人产业 [3] - 沈阳作为国家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已形成集研发、生产、应用为一体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 [3] - 产业拥有新松等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并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领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 [3]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业绩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总营收达5821亿元,盈利301亿元 [6] - 行业面临传统巨头与AI新锐的竞争格局 [6] 行业技术与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领域正迎来量产爆发,价格战激烈,产业面临重构 [6] - 微纳感知、具身智能是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创新方向 [6] - 机构智能等技术正推动让“变形金刚”从概念走向现实 [6]
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通知
机器人圈· 2025-10-13 19:48
会议基本信息 - 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1月7日至11月9日在河南郑州召开 [1] - 会议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主办,郑州轻工业大学承办 [2] - 会议主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1] 会议核心议题 - 议题一: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业数智化发展模式研究,包括国家政策解读与国际比较 [3] - 议题二: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业数智化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涵盖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环节 [4] - 议题三: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业数智化应用实践与典型案例交流 [4] 会议议程与规模 - 会议议程包括大会报告、分论坛报告和参观考察三部分 [6] - 预计设置5个分论坛,主题包括AI驱动的产品设计与仿真、制造工艺优化等 [1] - 预计参会人数约500-600人,将邀请国内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多名院士和知名专家做报告 [6] 参会专家阵容 - 大会名誉主席包括吴澄院士和李培根院士 [2] - 已确认的专家报告人包括清华大学王建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高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刘成良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 [5][6]
建议收藏!宇树机器人16家核心供应链企业大揭晓
机器人圈· 2025-10-13 17:51
公司IPO进展 - 宇树科技正积极筹划科创板IPO,预计于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正式递交申报材料 [3] - 公司于2025年9月初通过官方社交媒体确认正在稳步推进首次IPO的筹备工作 [3] 公司概况与产品矩阵 -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专注于高性能足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5] - 主要产品线包括消费级四足机器人(Go1、Go2、A1)、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1、B2)、通用人形机器人(H1、G1)以及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衍生消费级产品PUMP健身泵 [6] - H1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表现亮眼,展示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 [3] 供应链合作企业深度绑定 - 中大力德为宇树科技主要供应商之一,提供精密减速器、驱动器、伺服电机等产品,其参股的深创投持有宇树科技10%的股份 [7][8][10] - 长盛轴承为宇树科技提供应用于机器人关节处的自润滑轴承,并联合开发丝杠项目,相关产品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 [11][13] - 贝斯特是宇树机器人的核心供应商,旗下宇华精机提供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等直线滚动功能部件 [14][16] - 卧龙电驱与宇树科技开启深度战略合作,提供高爆发关节模组、伺服驱动器和无框力矩电机等关键组件,并间接持有宇树科技约0.1525%的股份 [20][22] - 鸣志电器为宇树机器人提供高扭矩电机模块,参与人形机器人关节研发,其产品功率密度达120W/kg,占宇树采购额15% [23][25] - 江苏雷利为宇树科技提供“无刷电机+齿轮箱”行星执行器,目前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39] - 丰立智能为宇树科技提供减速器产品,合作涉及人形机器人腰部以上和腰部以下关节的零部件供应,并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51] 供应链合作企业技术配套 - 奥比中光为宇树机器人提供结构光方案及激光雷达等3D视觉传感器,帮助机器人实现精准的环境感知和导航 [32][34] - 全志科技为宇树四足机器人提供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126%的股权 [40][42] - 凌云光与宇树科技合作推出FZMotion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解决方案,能够以亚毫米级精度捕捉人体动作并驱动机器人运动 [43][45] - 浙江荣泰为宇树机器人提供高性能轻量化材料和结构件,双方共建“机器人轻量化联合实验室”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关节 [46][48] - 万马股份为宇树四足机器人腿部提供高性能柔性线缆技术,确保机器人在严苛环境和极限运动中正常工作 [57] - 金发科技为宇树科技提供PEEK等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适用于机器人的外壳及结构件,并间接持有宇树科技约0.4237%的股份 [29][31] - 曼恩斯特子公司蓝方技术与宇树科技于2024年12月20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52][54] 供应链合作企业初步接触 - 北特科技已配合宇树科技开展人形机器人用丝杠产品的研发工作,并投资建设了小批量产线,目前产品尚处于样件阶段 [26][28] - 中际旭创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033%股份,其光模块产品为AI算力和机器人提供数据传输支持 [17][19]
瑞士工程院院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教授布拉德利·尼尔森:《用于应对全球主要健康威胁的微型机器人与远程手术》
机器人圈· 2025-10-13 17:51
会议基本信息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1] - 大会设置3天主论坛和31场系列活动,邀请416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国际机构代表参与 [1] - 瑞士工程院院士布拉德利·尼尔森发表主题演讲,聚焦微型机器人及远程手术领域 [1] 微型机器人的医学应用与研发背景 - 微型机器人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针对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等疾病的治疗研究 [4] - 美国每年约有300例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新确诊病例,该疾病预后极差 [4] - 全球制药业在药物研发上投入约0.2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两万亿元),但90%的药物治疗研发失败,其中1/3失败案例源于中毒剂量问题 [5] - 微型机器人可实现靶向药物递送,将药物精准输送至特定部位,解决传统全身给药的副作用难题 [5] - 该领域研究已持续20多年,技术发展从简单设备逐步迈向复杂的智能设备阶段 [5] 技术原理与仿生学灵感 - 微型机器人研发从自然界微小有机物(如细菌、真菌)中汲取灵感,例如直径仅1-2微米的大肠杆菌 [5] - 研究团队曾将8万多个微型机器人注射到有机生物体内,以观察其作用机理 [6] - 采用电磁场作为驱动手段,通过构建包含众多电磁线圈的系统来精确引导设备运动 [7] - 该系统使用镍、钴、铁等金属或其合金材料,在电磁场作用下可实现人体内的有机移动 [7] 远程手术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 脑卒中是导致患者死亡和长期严重残疾的首要因素,治疗关键在于尽快取出脑部血栓 [8] - 若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后150分钟内接受治疗,其获得功能独立的机会高达90% [9] - 在美国,超过3亿总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居住在需驾车前往中风治疗中心的地区,交通时间延误导致更多脑细胞死亡 [10] - 远程手术技术能显著减少患者长途转运时间,可能节省一个半小时或两小时的车程,具有重大积极影响 [10] - 全球约有800万病人面临严峻医疗问题,其中多达500万病人无法获得急需的手术治疗,远程医疗是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14] 技术实践与临床进展 - 远程手术系统利用5G网络低延迟、高带宽优势,实现高效的远程手术控制 [12] - 已在动物研究中实现跨越9300公里的远程手术操作,例如苏黎世团队远程操控导管精准抵达猪大脑内的血栓位置 [12][13] - 在香港与多疾病控制中心合作,成功复制了苏黎世的远程诊疗实验,两地相距9300公里,针对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均取得理想成效 [15] - 在香港的实践是世界上首次展示在数千公里之外进行器官检查的能力 [1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普惠化的手术革命可将远程手术纳入其中,在时间紧迫、距离过远或缺乏专科医生的情况下发挥关键作用 [16] - 远程手术技术使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即可获得顶尖医院的远程治疗服务,部分患者即便到医院也并非一定需要现场手术治疗 [14][16] - 中国在微型机器人领域进步瞩目,相关设备在质量和产量方面均展现出极高水准 [16]
2024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评审结果公示!一等奖64项
机器人圈· 2025-10-13 17:51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总体评审情况 - 2024年度共评审推荐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4项、二等奖84项、三等奖142项,总计290项 [1] 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自然科学奖中表现突出,获得11项一等奖,研究领域涵盖脑科学、超导材料、钙钛矿电池、纳米材料等前沿科学 [3] - 安徽师范大学在数学理论领域获得一等奖,项目为双相流相变和Navier-Stokes方程边界层的数学理论 [3] - 安徽医科大学在脑认知功能和脑疾病研究领域获得一等奖 [3] - 安徽财经大学在资源-环境-经济复杂系统建模领域获得二等奖 [3] - 安徽大学在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编辑领域获得二等奖 [3] 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金刚石量子电流传感器领域获得一等奖 [7] - 合肥工业大学在新型配电系统优化控制领域获得一等奖 [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屏幕拍摄溯源水印技术领域获得一等奖 [7]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高吸能合金设计领域获得一等奖 [7] - 安徽理工大学在低场核磁共振多物理场耦合探测技术领域获得二等奖 [7] 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 安徽大学在自主无人系统具身智能技术领域获得一等奖 [10] - 安徽工业大学在极端环境功能涂层及发电装备领域获得一等奖 [10] - 安徽理工大学在饱和淤泥质土公路地基加固、硬岩掘进技术、化工配煤技术等多个领域获得一等奖 [10] - 安徽农业大学在粮食作物杂草抗药性治理领域获得一等奖 [11]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优质抗病水稻不育系创制领域获得一等奖 [11] - 安徽医科大学在泌尿系结石诊疗、老年性痴呆神经调控等领域获得一等奖 [11] - 长鑫存储技术在国产先进DRAM存储芯片领域获得一等奖 [14] - 科大讯飞在数字人交互技术领域获得一等奖 [14] - 奇瑞汽车在多模混合动力系统、智能电动汽车多域融合控制领域获得一等奖 [1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网联车辆智能驾驶、水泥生产质量控制等工业应用领域获得一等奖 [16]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10-13 17:51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委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应用深度广度显著提升 [1] -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 [1] - 机器人产业正极大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近期行业活动预告 - 全球工程大会人工智能论坛将于2025年10月14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主办单位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等 [2] - 第三届自主机器人技术研讨会(ARTS 2025)将于2025年10月18-19日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办,主办单位为中国自动化学会 [2] - IEEE/RSJ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IROS 2025)将于2025年10月19-25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3] - 2025中国工业AI大会(IAIC 2025)将于2025年10月23-24日在杭州市举办,主办单位为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 [3] 上市公司财务表现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总营收达5821亿元,盈利301亿元 [4]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打通迎来机遇 [5] 技术与市场动态 - 人形机器人领域量产爆发,价格战来袭,产业面临重构 [5]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5] - Uber Eats计划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送货服务 [5] - 行业出现从"破格上市"到市值快速增长的案例,显示市场热度 [5] 学术与研究进展 - 孙立宁院士提出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4] -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探讨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4] - 清华大学赵明国教授团队致力于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 [5] - 院士报告谈及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以及推动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的新动能 [5]
从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到中国力量:机器人产业的下半场人形新物种的较量
机器人圈· 2025-10-13 17:51
文章核心观点 -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走向现实世界的具身化形态,是连接AI与物理世界的桥梁 [3] - 中国凭借全球最大市场、完整产业链和快速应用落地,在机器人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3][35] - 智能化的下一站是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正以57%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未来可能成为手机之后的下一代通用终端 [7][20][31] 全球机器人市场格局 - 2020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额343亿美元,2024年增长至66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7.8% [6] - 中国是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2024年规模达47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过半,复合年增长率为14.3% [6] -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由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四大家族主导,2022年合计市场份额近50%,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9][10][12]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 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2022年销量29.7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53.7% [15] - 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从2017年的85台/万人飙升至2022年的392台/万人,首次超越美国 [15] - 国产厂商正在崛起,完成进口替代并准备全球反攻,代表性企业包括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节卡等 [22] 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 - 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21.6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2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7% [20] - 特斯拉Optimus已从Lv1基础运动向Lv2特定任务过渡,目标是成本降至2万美元进入家庭 [21][27] - 中国人形机器人探索者包括优必选、傅利叶智能,华为、小米为潜在入局者 [27] 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 机器人技术架构分为大脑(AI大模型决策)、小脑(运动控制算法)、肢体(执行结构)三部分 [26][32] - 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日本垄断,中国双环传动突破)、伺服电机(本土加速替代)、传感器(决定复杂任务能力) [32][33] - 产业链机会分布在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应用场景(新能源、物流、医疗等) [33] 商业化应用路径 - 2024-2030年:特种场景应用,由政府推动危险环境、救援任务示范 [32] - 2030-2035年:工业制造、物流领域替代重复劳动 [32] - 2035年后:进入家庭、医疗、教育领域,成为真正的家庭助手 [32] 行业应用场景 - 新能源汽车领域:焊接、喷涂、总装全面应用机器人 [18] - 3C电子行业: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智能手机、芯片封装装配 [18] - 光伏与锂电行业:高速、精密、长时间运作特性适合机器人应用,如宁德时代电池工厂实现从搬运到检测全覆盖 [16][18]
坦克、机器狼!实地测试阅兵装备
机器人圈· 2025-10-11 17:37
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作为新时代国防工业 的重要展示,智能化、无人化、信息化的新型装备集中亮相,成为本次阅兵最大的亮点之一。它们的背后,折射 出"新质生产力"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加速涌现。 此次受检阅的45个方队中,全部使用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开亮相。在第一个驶过天安门广场的 地面突击方队中,100坦克不再是单纯的"钢铁巨兽",而是集信息感知、火力控制和多域防御于一体的智能作战平 台。 中国兵器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这款坦克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70公里左右,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除 了高速机动,VT5还具备强悍的越障能力——崖壁、壕沟,它都能轻松跨越。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智能化,我国主战装备经历了怎样的技术跃迁呢?记者在一处特种车辆试验场,见到了正在 测试的,我国自主研制的轻型坦克——VT5,它被誉为"战场上的猎豹"。 作为我国第三代坦克的代表之一,VT5凭借优良的操控性和人机交互设计,打破了人们对坦克"笨重难开"的刻板 印象。 依托先进的传动控制系统,坦克能够像陀螺一样在原地完成转向,完全没有转弯半径,从而大幅提升复杂环境下 的突防 ...
松延动力N2小顽童登上TIME时代周刊
机器人圈· 2025-10-11 17:37
近日,中国人形机器人公司松延动力研发的机器人N2登上了《时代》周刊。 松延动力CEO姜哲源表示:"人形机器人看起来像人类,因此,也许通过与时尚界的合作,可以激发新的火花。" 原文链接:https://time.com/7324638/paris-fashion-week-humanoid-robot-model-noetix-n2/ Alling . : : 文章来源:NOETIX松延动力 如需咨询 商务合作、 宣传推广、 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TIME:巴黎时装周最重要的模特不是人类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总结:营收5821亿,盈利301亿,传统巨头与AI新锐谁能最终胜出? 一文看懂机器人概念75家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谁领风骚看榜单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 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