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圈

搜索文档
跑完“半马”还有运动会,机器人为啥都爱搞体育?
机器人圈· 2025-04-29 17:05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机器人测试为何都选体育?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上的2V2机器人足球比赛,红蓝双方机器人在模拟绿茵场上攻防交替,贡献了"脚后跟 进球""中场射门"等名场面;投篮比赛中,机器人"铁墩"手腕轻扣,十投全中赢得满堂彩…… 往返竞速跑、足球对抗赛、机器人格斗……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近日在江苏无锡举行,150多台机器人"选 手"在运动场上展开比拼。此前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引起广泛关注,北京今年还 计划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从跑"半马"到运动会,机器人为啥要扎堆搞体育? "为什么搞体育?"江苏一家科技企业人形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郭大宏说:"就是为了把机器人性能设计得更稳定 可靠,向应用领域拓展。"马拉松的耐力、格斗的对抗、运球的走位,模拟了现实中复杂的动态环境,考验机器人 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管理等综合能力。 竞技体育为机器人研发测试走出"一条路",也为机器人走近大众、走向市场打开"一扇窗"。 科技创新也需要"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玄智(深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赛事总监王奕涛说:"大家都在 寻求突破,这次运动会能把这么多机器人研发企业的尖端 ...
FAIR plus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开发高校专场在深圳成功举办
机器人圈· 2025-04-29 17:05
会议概况 - 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产学研融合及创新应用,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技术开发者 [2] - 会议共设置六场专题报告,涵盖从教育创新到具身智能的多个热点领域 [3] 专题报告内容 教育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泰国清迈大学Dr Peerapong Pornwongthong强调高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可持续动力 [5] - 优必选科技通过开放核心算法平台与高校联合实验室,孵化出基于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教学系统和工业协作场景解决方案 [9]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阚美娜团队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与深度学习算法优化,使机器人能在复杂动态场景中实现精准定位与自主避障,未来有望在医疗、助老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7] - 集智联机器人通过大规模仿真训练提升PNP机器人抓取效率,并开发面向工业4.0的智能协作机器人系统 [11] - 越疆科技研发的柔性机械臂成功应用于精密电子装配线,将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13] 行业生态与发展路径 - 逐际动力提出开源工具链与模块化设计将大幅降低技术门槛,生态共建是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15] - 会议总结指出技术突破需要开放协同,生态繁荣源于多方共建,期待更多创新者加入智能革命 [15] 行业动态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来袭,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19]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打通迎来机遇 [19]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19]
哈工大赵杰:人形机器人要拓展人的能力而非一味复制,未来产业要做成至少10年
机器人圈· 2025-04-29 17:05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 服务市场特别容易饱和,预计一年半载后可能饱和,下一个重点进入的是工业场景 [1] - 工业场景已有尝试,但离真正实用还有距离,机器人需达到人类操作水平才有价值 [1] - 家庭服务场景(如家务、养老助老)实现难度大,需至少10年以上的长期发展 [5] 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 - 机器人应拓展人类能力而非简单复制,复制结果难以超越人类 [2] - 工业场景中机器人手/爪的实用化研发难度与本体开发相当,需结合工具使用 [4] - 人工智能推动产业链变革,从传统"老三样"(减速器、电机、控制器)转向"新三样"(传感器、高算力芯片、智能终端)和"软三样"(操作系统、模型、数据) [6] 产业链与未来趋势 - 人形机器人被定义为10年以上的未来产业,当前技术积累为长期发展铺垫 [5]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催生软硬一体化产业链架构 [6] - 工业场景中机器人需结合工具使用,单纯仿人形态并非最优解 [4]
【ArtInHCI2025】第三届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国际学术会议,2025年10月21-23日|广西南宁
机器人圈· 2025-04-28 17:31
· 大会简介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AI)和人机交互(HCI)的重要性日益昭著,二者结合亦是大势所趋。继2023年首届成功举办后 第三届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国际学术会议(ArtInHCI2025)将于2025年10月21-23日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会议旨在为全 球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以及面临的挑战。 本届会议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合成和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 处理、人机交互的未来发展、智能机器人应用与技术等。会议还设置了主题报告、特邀报告、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丰富 环节,以便与会者更深入地交流和合作 。 会议主席团 | 会议主席 | Chair | | | --- | --- | --- | | | | 叶娅兰教授 | | | | 电子科技大学 | | | | 研究领域: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生物医学信号处 | | | | 理、人机混合智能、多模式人机交互 | | | | 周挥宇教授 | | | | 英国莱斯特大学计算与数学科学学院 | | | | 研究领域: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计算机图形图像 ...
“智启未来,链动全球” 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圆满闭幕
机器人圈· 2025-04-28 17:31
2025年4月26日,为期三天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8号馆圆满落 幕。本次大会以"智启未来、链动全球"为主题,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指 导,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主办, 吸引了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200余家企业参展,观展人次超3.5万,现场达成意 向合作金额逾6000万元 ,成为国际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行业盛会之一。 全球顶尖成果荟萃,产业链深度协同,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双突破 ● 白皮书发布, 见证和记录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脚步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 示,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2.58%,企业数量超7.4万家,其中新增专利企业同 比增长超10倍,凸显"硬强软不弱"的产业格局。 ● 200+家上下游企业共绘机器人全产业链新蓝图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成果超市"首次亮相,展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转化成果,加速创新链与产 业链融合。 本次活动云集了200余家机器人上下游全产业链企业,3/4为上游零部件供应商 ...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04-28 17:31
各项政策加持,热度非凡,行业活动也层出不穷,小编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了 未来两周国内外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 域行业活动活动榜单 ,供大家参考。 2025.04.28-05.11 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活动预告 1 甲子引力科技产业新风向大会 时间: 2025.04.28 地点: 上海市马桥工业智能中心 主办单位: 甲子光年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年初,工业和 信息化部联合十六大部委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 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 强。11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 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 2 中信建投证券2025年度"AI+机器人"会议 时间: 2025.05.06-05.09 地点: 杭州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中信建投证券 主办单位: 百度 3 全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二届理事会议暨具身智能产 ...
家庭具身智能市场前景几何?
机器人圈· 2025-04-28 17:31
政府政策支持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1] 具身智能行业概述 - 具身智能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重点方向 [2] - 2023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到4186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6328亿元 [4] - 家庭具身智能需求增长受老龄化加剧和生活品质追求提升驱动 [4] 技术发展推动 - 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为具身智能提供更强大的"大脑" [4] - 传感器、机器人关节等硬件技术改进提升感知和行动能力 [4] - 触觉传感器将向高精度、低能耗、轻质化方向发展 [11] - 机器人关节的机械和电子功率密度有望提升 [11] - 多模态融合算法改进将提升环境理解和决策能力 [11] - 端侧大模型实时性问题将得到解决,减少对云端网络的依赖 [12] 国内企业布局 - 中国电信TeleAI加速智传网布局,预计2025年推出家用机器人四足狗 [6] - 云鲸智能完成1亿美元融资,首款家庭具身智能产品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交付 [6] - 石头、小米启动具身智能项目,前小米自动驾驶负责人创办阿米奥机器人 [6] - 美团探索"配送无人化+具身执行"物流模型 [6] - 百度在Apollo架构上孵化具身操作系统 [6] - 腾讯通过云机器人平台系统性布局家庭具身智能赛道 [7] 国外企业动态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通过端到端模型优化提升任务效率 [9] - Boston Dynamics机器人在物流、安防等领域有应用探索 [9] - Agility Robotics的Digit-4续航达8小时,在物流等场景有应用布局 [9]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将多元化,出现更多功能细分的家庭具身智能产品 [12]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企业将展开激烈竞争 [12] - 未来5至10年有望实现家庭具身智能的相对成熟应用 [14]
工信部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机器人圈· 2025-04-27 17:22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是智能工厂建设的基础,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基本业务单元。"十四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 关部门不断深化场景化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路径探索,持续迭代发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以下简称《参 考指引》),总结形成了高价值、标准化、可推广的典型场景。 2025年版《参考指引》基于制造企业探索实践,结合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发展趋势,从工厂建设、产品研发、生产管 理、生产作业等8个重点环节,凝练出40个典型场景,并围绕场景业务活动、核心问题、实施路径与应用成效等方面进 行了详细描述。相比2024年版,新版《参考指引》优化了重点环节布局,新增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造工程优化、 智能经营决策等典型场景,突出了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典型场景中的融合应用,加强对企业智能化升级的引领。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以《参考指引》为基础,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统筹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 育、解决方案创新攻关、标准体系建设优化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推动智能制造向更大范围拓 展、更深程度渗透、更高水平跃升。 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的通知 工信厅通装函〔2025〕155号 ...
赋能高原基建:新松&仁新携手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化应用
机器人圈· 2025-04-25 17:16
随着"具身智能"于2025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等诸多科技热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面前。具 身智能基于物理实体,通过与物理世界的感知和交互持续提升"实干"本领,如何加快其商业化落地应用也成为业界的热点 议题。 近年来,仁新与新松展开深度技术协同,以 具身智能焊接 & 切割机器人 为核心载体,聚焦极端环境焊接与复杂工况切割 领域,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精准执行能力深度融合,为高原基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提供务实可靠的智能化方案, 推动各行业生产模式向智能、高效、安全的方向升级。 具身智能破局:定义工业机器人新边界 传统工业机器人依赖预设程序,在复杂环境中灵活性不足。仁新与新松联合研发的 具身智能装备通过 "硬件感知 + 软件决策" 融合,实现三大核心能力突破: 环境自适应: 搭载多模态感知系统,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及工件物理特性,自动适配 高原低温、强紫外线或车间粉尘等复杂工况,动态调整作业姿态与工艺参数,显著 提升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边缘决策力: 依托边缘计算与 AI 算法,无需云端支持即可本地处理数据,在无网 络或强干扰场景下自主完成路径规划与误差修正,确保复杂工况下的作业连续性; ...
2025两院院士增选正式启动!增选名额上调,上限均达100
机器人圈· 2025-04-25 17:16
4月25日,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 ,中国科学院和 中国工程院分别在官网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 选指南和有关实施办法。 与上一届增选相比,本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名额均出现上调。 根据 《2025 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 ,此次增选名额不超过 100 个,较上一届 79 个名额的数量增幅明 显 。该指南强调,推荐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 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 坚决破 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 根据 《中国工程院2025 年院士增选指南》 , 此次增选名额不超过 100 个,较上一届名额上限增加 10 个 。 要" 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 绳,着重从长期奋战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的科研人员中遴选院士, 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 科、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 " 2025两院院士增选名额的学科领域分配计划如下: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