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00386)
搜索文档
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10亿元,300红利低波ETF(515300)红盘蓄势,机构:红利板块或仍有演绎配置机会
新浪财经· 2025-11-03 10:56
指数及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1月3日10:29,沪深300红利低波动指数上涨0.58% [1] - 指数成分股中宝钢股份上涨2.44%,建设银行上涨2.30%,上海银行上涨2.11%,江苏银行上涨1.95%,中信银行上涨1.94% [1] - 跟踪该指数的300红利低波ETF(515300)当日上涨0.45% [1] - 300红利低波ETF盘中换手率为0.92%,成交金额为4338.27万元 [3] - 300红利低波ETF最新规模达到47.04亿元 [3] ETF资金流向与历史业绩 - 300红利低波ETF近17个交易日内有9日实现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3774.24万元 [3]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该ETF近5年净值上涨60.44%,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92/1032,位列前8.91% [3] - 自成立以来,其最高单月回报为13.89%,最长连涨月数为5个月,期间涨幅为14.56% [3]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该ETF近6个月超越基准的年化收益为6.19% [3] 上市公司分红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全市场共有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现金分红预案,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 [3] - 其中有38家公司进行了多次分红 [3] - 全市场现金分红总额达7349亿元,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 [3] 行业分析与指数构成 - 分析认为,考虑到后续贸易摩擦不确定性较强,具备防御性的红利板块可能仍有配置机会 [4]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沪深300红利低波动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为35.78% [4] - 前两大权重股为中国神华(权重4.65%)和双汇发展(权重3.89%) [4][6] - 在十大权重股中,宝钢股份当日表现最佳,上涨2.44% [1][6]
港股异动 | 石油股涨幅居前 OPEC+明年一季度暂停增产 三桶油业绩相较海外巨头韧性凸显
智通财经· 2025-11-03 10:17
消息面上,周日,OPEC+在线上会议后表示,以沙特为首的八个成员国将在12月提高产量13.7万桶/ 日,这与10月和11月的增产幅度一致。但该组织同时宣布,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将在明年1-3月暂停增 产,意味着OPEC+的增产计划踩下刹车。该消息推升油价,布伦特原油一度升至每桶65美元以上, WTI原油在每桶61美元附近。 智通财经APP获悉,石油股涨幅居前,截至发稿,中国石油(00857)涨3.62%,报8.31港元;中国海油 (00883)涨3.69%,报20.5港元;上海石化(00338)涨1.5%,报1.35港元;中国石化(00386)涨1.45%,报4.19 港元。 光大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三季度,受油价下跌和炼化景气度低迷影响,国际油气巨头的经营业绩同 比下滑,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道达尔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14.3%、-33.9%、-9.6%、-13.4%, 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跌幅小于多数国际油气巨头,在油价下行期的业绩韧性凸 显,"三桶油"在油价下行期的业绩体现出一定的穿越周期属性。此外,"三桶油"继续加强增储上产,长 期价值凸显。 ...
10月31日港股回购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11-03 10:12
港股市场单日回购概况 - 10月31日共有33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2183.79万股,总金额达1.52亿港元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按金额排序) - 中远海控当日回购金额最高,为4070.62万港元,回购300.00万股,价格区间为13.350港元至13.750港元 [1] - 固生堂当日回购金额第二,为1658.74万港元,回购58.20万股,价格区间为28.340港元至28.680港元 [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当日回购金额第三,为1512.48万港元,但回购数量最多,达365.20万股,价格区间为4.110港元至4.170港元 [1] - 蒙牛乳业当日回购金额居前,为1418.95万港元,回购100.00万股 [2] 重点公司年内累计回购情况 - 中远海控年内累计回购金额巨大,达44.47亿港元 [1][2] - 百胜中国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17.71亿港元 [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年内累计回购金额为8.71亿港元 [1][2] - 蒙牛乳业年内累计回购金额为5.04亿港元 [2] - 固生堂年内累计回购金额为2.84亿港元 [1][2]
股市必读:中国石化(600028)10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095.36万元,占总成交额4.11%
搜狐财经· 2025-11-03 02:30
股价及交易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5.47元,当日下跌1.08% [1] - 当日换手率为0.19%,成交量为182.38万手,成交金额为9.97亿元 [1] 资金流向 - 10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095.36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的4.11% [2][3] - 当日游资资金净流出6543.99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的6.56% [2] - 当日散户资金净流入2448.63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的2.46% [2] 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通过联交所回购H股3,652,000股,每股价格区间为4.11港元至4.17港元,总支付金额为15,124,758港元 [2][3] - 公司于同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回购A股11,400,070股,每股价格区间为5.43人民币至5.5人民币,总支付金额为62,288,277.1人民币 [2][3] - 所有回购股份均拟注销 [2][3] - 股份回购授权决议于2025年5月28日通过,授权回购总数不超过2,404,929,260股 [2]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公司H股和A股的已发行股份总数分别为23,945,350,600股和97,232,263,098股,无库存股 [2]
510亿!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出手布局这些赛道
搜狐财经· 2025-11-02 23:43
基金概况与规模 - 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北京启动,首期规模达510亿元 [1] - 中国国新作为第一大股东拟出资150亿元,持股比例为34.8837% [1] - 其他主要出资方包括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持股11.6279%)、中海油(持股5.88%)和中石油(持股3.92%)等多家央企 [1] 出资方结构与持股 - 基金出资合作单位涵盖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科、国家电投、中国宝武、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国物流和北京市西城区等 [1] - 关键出资方持股比例明细: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持股19.6078%,中移资本控股持股11.7647%,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持股9.8039% [2] - 其余重要出资方持股比例包括中海石油投资控股5.8824%、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3.9216%、中国电信集团投资2.9412%、联通创新创业投资2.9412% [2] 基金战略定位与投资方向 - 基金将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基金,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 [2] - 投资策略按照"产投结合、以投促产"打法,围绕"投早投小投硬投长期",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投资领域涵盖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2] 政策背景与产业趋势 - 基金投资方向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点内容高度契合,包括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 - 政策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3] - 2024年底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产业协同与价值创造 - 各央企专业投资平台如中国石化集团资本、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等代表产业端核心需求与技术积淀,使基金突破单纯资金供给属性 [3] -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移资本与中国电信集团投资可提供5G场景验证与产业链协同 [3] - 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资本平台能衔接能源化工产业的技术转化需求与应用场景,为被投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支撑 [3]
510亿!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出手布局这些赛道
DT新材料· 2025-11-02 22:42
基金概况 -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北京启动,首期规模达510亿元 [1] - 基金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 [1] - 基金已具备投资条件,将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 [2] 出资结构 - 中国国新作为第一大股东,拟出资150亿元,持股34.8837% [1][2] - 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持股11.6279%,出资500亿元 [1][2] - 中海油持股5.88%,出资300亿元;中石油持股3.92%,出资200亿元 [1][2] - 其他出资方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持股比例在1.9608%至2.9412%之间,出资额在100亿元至150亿元 [2] 投资策略与重点领域 - 基金按照“产投结合、以投促产”打法,围绕“投早投小投硬投长期”进行投资 [2] -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同时布局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2] 政策与产业背景 - 基金设立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点提及的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相呼应 [3] - 政策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3] - 2024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产业协同优势 -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能源化工领域的资本平台能为被投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支撑 [3] -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移资本与中国电信集团投资可提供5G场景验证与产业链协同 [3] - 各央企专业投资平台代表产业端核心需求与技术积淀,使基金突破单纯资金供给属性 [3] 相关市场前景 -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3] - 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未来产业蓄势发力 [3]
千亿险资系私募基金,最新动向曝光
中国证券报· 2025-11-02 12:10
险资系私募基金持股概况 - 截至三季度末,5只险资系私募基金持股情况曝光,涉及中国石化、大秦铁路、国投电力、泸州老窖、皖通高速、海澜之家等个股 [1]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三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号、2号两只基金的持股情况首次曝光 [5] - 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情况与二季度末相比未发生变化 [7] 具体持股数据 - 太保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皖通高速414.83万股,持股市值5529.68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0.36% [3][5] - 太保致远1号持有海澜之家1806.52万股,持股市值11688.18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0.38% [3][5] - 鸿鹄基金三期1号持有中国石化3.05亿股,持股市值161323.10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0.32% [5][6] - 鸿鹄基金三期1号持有大秦铁路2.98亿股,持股市值175808.91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1.48% [5][6] - 鸿鹄基金三期1号持有国投电力9343.80万股,持股市值122030.05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1.25% [5][6] - 鸿鹄基金三期1号持有泸州老窖1887.20万股,持股市值248958.92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1.28% [5][6] - 鸿鹄基金三期2号持有国投电力6184.55万股,持股市值80770.18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0.83% [5][7] - 鸿鹄基金一期持有中国电信7.62亿股,持股市值507320.33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0.98% [5][7] - 鸿鹄基金一期持有伊利股份1.53亿股,持股市值416740.25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2.43% [5][7] - 鸿鹄基金一期持有陕西煤业1.16亿股,持股市值232677.79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1.20% [5][7] - 鸿鹄基金二期持有中国石油2.17亿股,持股市值175074.14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0.13% [5][7] - 鸿鹄基金二期持有中国神华5220.61万股,持股市值200993.60万元,占流通A股比例0.32% [5][7] 投资组合特征 - 险资系私募基金的持股集中在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煤炭、公用事业、食品饮料、通信、纺织服饰等行业 [7] - 投资组合中不少个股为行业龙头,具有高股息、低波动的明显特征 [2][7] 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开始于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复三批试点,总规模合计2220亿元 [9] - 人保启元惠众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今年10月15日成立,使进入运作状态的险资系私募基金增至7只 [9] - 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已由第一批的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拓展至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平安人寿及多家银行系保险公司 [9] - 试点基金将重点关注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流动性相对较好的股票 [9] 行业影响与意义 - 保险公司通过设立私募基金入市,有助于发挥险资“长钱长投”优势,支持资本市场 [9] - 该模式有助于降低二级市场波动对险企利润表的影响,实现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9] - 险资私募基金入市对沪深300、上证50等核心指数成分股将形成有力支撑 [10] - 该举措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应对权益资产市值波动对当期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冲击,提升自身长期回报水平 [10]
透视“三桶油”业绩:油价下跌背后,化工板块成痛点
新浪财经· 2025-11-02 09:1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三桶油”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下降,业绩持续承压 [1] - 中国石油归母净利润最高,为1262.94亿元,同比下跌4.9% [1] - 中国石化归母净利润最低,为299.8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2.2% [1] - 中国海油归母净利润为1019.71亿元,同比下跌12.6% [1] 营收与净利润率 - 中国石油营收21692.6亿元,同比下降3.9% [2] - 中国石化营收21134.4亿元,同比下降10.7% [2] - 中国海油营收3125.03亿元,同比下降4.1% [2] - 中国海油净利润率高达32.63%,远超中国石油的5.82%和中国石化的1.42% [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呈现分化,中国石油以3431亿元居首,同比上涨3% [4] - 中国海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717.49亿元,同比下降6% [4] - 中国石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147.82亿元,同比上涨13%,增幅最大 [4] 产量与实现价格 - 油气当量产量均上升,中国海油净产量5.78亿桶油当量,同比增6.7%,增幅最大 [8] - 中国石油油气当量产量13.77亿桶,同比增长2.6% [8] - 中国石化油气当量产量3.94亿桶,同比增长2.2% [8] - 平均实现油价均下跌,中国石油降14.7%,中国海油降13.6%,中国石化降13.3% [6] - 实现气价表现不一,中国海油同比升1%,中国石油降1%,中国石化跌4.5% [6] 业务结构影响 - 业绩分化主要源于业务结构差异,中国海油为纯上游公司,油气销售收入占营收超八成 [5] - 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为全产业链布局,中下游板块盈利空间受油价波动和需求变化压缩 [5] - 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70.93美元/桶,同比下降14.3% [5] 下游业务表现 - 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化工板块盈利不及预期,影响整体净利润率 [9] - 中国石化化工板块营业亏损74.29亿元,较上年55.75亿元亏损扩大 [9] - 中国石油化工业务经营利润17.87亿元,较上年34.99亿元近乎腰斩 [9] - 国内成品油需求下降,中国石油销售汽煤柴约1.21亿吨,同比增0.8%,但国内汽油销量降3.1% [9] - 中国石化成品油总经销量1.71亿吨,同比降5.7%,境内销量1.33亿吨,同比降3.6% [10] 战略举措与展望 - 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推进炼化业务向高端化转型 [9] - 中国石化财务总监认为长远看国内化工市场需求将随经济增长而增加 [9] - 中国石化管理层表示未来国际油价有很大不确定性,受欧佩克+增产、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 [12] - 中国海油为规避油价波动风险,披露将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仅限于负责油砂生产与原油贸易的子公司 [12]
首次世界五百强断崖差距:日本149家,美151家,中国3家,现在呢
搜狐财经· 2025-11-01 20:12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概览 -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美国以139家企业入围,继续保持数量第一的位置[4] - 榜单前五名企业分别为:沃尔玛(营业收入6481.25亿美元)、亚马逊(营业收入5747.85亿美元)、中国国家电网(营业收入5459.48亿美元)、沙特阿美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9][11] - 世界前十强企业中,美国企业占据六席,包括沃尔玛、亚马逊、苹果公司、联合健康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CVS Health公司[11] 中国企业表现 - 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共有133家企业入围2024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位居全球前列[21] - 国家电网以5459.4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六[11] - 除大型国有企业外,小米、华为、腾讯等民营企业入围数量增多,显示企业活力提升[22] 历史对比与各国演变 - 1995年世界500强榜单首次发布时,中国仅有3家企业入围,而美国有151家,日本有149家,存在显著差距[2] - 至2024年,日本入围企业数量从149家大幅下降至40家,反映其经济发展态势的变化[11][12] - 日本经济依赖传统制造业,在AI、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建树有限,且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19] 头部企业营收数据 - 全球榜首沃尔玛营业收入达6481.25亿美元,连续11年蝉联世界500强第一[9][11] - 第二名亚马逊营业收入为5747.85亿美元,在2024年重回全球第二的位置[9][11] - 前十强企业中,沙特阿美公司利润高达1206.99亿美元,显著高于其他企业[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