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东航(00670)
icon
搜索文档
二次开启客舱 东航人空地接力护航捐献器官
中国民航网· 2025-06-25 10:27
紧急医疗运输保障 - 东航烟台基地在未提前申请情况下,为携带人体捐献器官的医护人员紧急开启已关闭舱门的FM9242航班,确保器官及时运往上海进行移植手术[1][2] - 该航班是当天15时前烟台飞往上海的唯一航班,公司基于"先行服务、生命至上"原则启动应急保障预案[2] - 现场团队3分钟内完成旅客值机、安检、登机全流程,航班最终于9:41起飞,比原计划延迟32分钟[6] 多部门协同机制 - 基地联动机组、空管、机场运控等6个单位,协调起飞限制豁免与优先放行,同时开通值机-安检-登机全链条绿色通道[3] - 乘务组通过客舱广播获得旅客支持,并安排医护人员前排就座以便快速离机,航班11:04准点抵达虹桥[6] - 烟台基地年均处理10余例器官运输任务,此次案例验证了其空地联动应急响应体系的有效性[6]
6月23日港股回购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09:31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概况 - 6月23日共有30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1392.15万股,总金额7.68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5.01亿港元回购金额居首,友邦保险以2.04亿港元次之,创科实业以2090.17万港元位列第三 [1][2] - 友邦保险以300万股成为单日回购数量最高公司,乐华娱乐(240.9万股)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220万股)分列二三位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腾讯控股**:单日回购100.1万股(5.01亿港元),价格区间495.2-504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340.38亿港元 [1][2] - **友邦保险**:单日回购300万股(2.04亿港元),价格区间66.65-68.65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41.54亿港元 [1][2] - **创科实业**:单日回购25万股(2090.17万港元),价格区间83.55-83.85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20亿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蒙牛乳业**:单日回购50万股(802.43万港元),价格区间15.98-16.08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71亿港元 [2]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单日回购220万股(653.6万港元),价格区间2.87-3.01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39亿港元 [2] - **碧桂园服务**:单日回购45万股(288.15万港元),价格区间6.39-6.43港元,年内累计回购4716.94万港元 [2][3] 回购金额分布特征 - 头部集中效应显著:腾讯控股与友邦保险两家公司合计回购7.05亿港元,占当日总回购金额的91.8% [1][2] - 中小规模回购活跃:20家公司单日回购金额低于500万港元,最低为摩比发展(0.18万港元) [2][3]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
高管聘任 - 公司董事会2025年第5次会议审议通过聘任李智勇为副总经理,任期与第十届董事会一致 [1][4][5] - 李智勇现任公司总工程师、党委常委,中国东航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安全总监,拥有29年民航业从业经验 [3] - 李智勇曾担任公司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运控中心党委书记、技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2019年起任总工程师 [3] 董事会决议 - 董事会2025年第5次会议以通讯方式召开,董事长王志清等9名董事审议通过三项议案 [4][6]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制订〈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规定〉的议案》 [6]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启动浦东机务区自有资产国土征收和资产处置相关事宜的议案》,该议案已获董事会规划发展与数字化委员会通过 [6]
中国东航以“四精”服务护航南博会 架设“空中桥梁”连接世界精彩
中国民航网· 2025-06-20 13:07
南博会战略合作 - 公司作为第9届南博会"战略合作伙伴-官方指定航空服务商",在8号展厅设立"连接世界的精彩"主题服务点,全面展示品牌形象 [1] - 公司品牌标识被印制在所有南博会参展证件背面,强化品牌合作 [6] - 12名90后乘务员作为礼仪志愿者参与开幕式服务,展示专业服务形象 [12] 航空服务升级 - 推出额外免费行李额度:国际航班额外23公斤、国内航班额外20公斤 [6] - 提供专属值机柜台、快速安检通道、贵宾休息室等系列贴心服务 [4] - 实现覆盖23个国际及地区站点、65个国内站点的双向"国际通程航班"业务,实现"一票到底、行李直挂" [8] 航线网络优化 - 针对特邀伙伴国泰国,在昆明-曼谷航线推出快线服务,提供专属值机柜台等权益 [9] - 作为昆明航空枢纽主要承运人,充分发挥航空网络结构优势和区位优势 [4] 营销推广活动 - 推出"乘东航·逛南博"活动,投放5000张免费南博会门票 [9] - 在会展中心举办"幸福云端·旅游集市"南博专场活动,提供专业航旅咨询服务 [9]
中国东航:拟2.86亿元出售新上海国际20%股权
快讯· 2025-06-18 19:48
股权转让交易 - 中国东航拟将持有的新上海国际大厦有限公司20%股权转让至东航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易价格约为2.86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新上海国际的股权 [1] - 交易已获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交易目的 - 交易旨在优化公司对外股权投资结构,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 [1] - 交易预计将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1] 财务影响 - 预计公司将获得约2.33亿元的收益 [1] - 具体收益金额以公司经审计的数据为准 [1]
中国东航20250617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中国东航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暑运前市场情况**:2025年暑运前约一到两周票价或上涨,过去两周扣税票价超2024年同期,含税票价与去年持平且差异缩小,相比2019年今年暑运前票价涨幅更明显[3] - **二季度经营情况**:国内4月起票价向好,客公里收入同比降幅从15%缩至3.4%,上周客座率89.02%,同比提升约3个百分点;国际达提价点但票价脆弱,公司避免低价竞争,加强中转和新兴市场投放;2025年计划引进60架飞机,退出26架,2026年引进75架,退出24架,预计2025年国内运力平稳,国际增长约25%[4] - **国际航线表现**:远程航线中欧洲客公里收入同比增35%,客座率超85%,澳洲客公里收入同比略升2%,中东和非洲客座率高,非洲投放量翻倍,票价提高18个百分点;短程航线中东南亚客座率提至82.53%,票价上涨,韩国客座率达86.16%,票价提升近9个百分点,日本因增投多,平均客座率近79.7%,有待培育[5][6] - **暑运弹性预期**:行业受运力限制,市场关注票价涨幅预测和实际数据验证对暑运弹性的影响[7] - **暑运运力扩展**:航空公司计划扩展运力,预计整体盈利增长约8%,国内占4%,国际占15%,国内通过拉长航距实现ASK增幅,航班数量无显著增长[8] - **暑期需求情况**:暑期运输需求稳定,高考对整体暑期运输需求影响有限,真正需求释放通常在6月底[8] - **行业提价原因**:行业达提价点,当前消费环境使原提价临界值或不适用,票价脆弱,旅客对价格敏感,一季度和二季度初非提价最佳时机,以价换量接近饱和,通过小长假缩小与去年票价差距[10] - **全年运力增长**:2025年国内运力增长平稳,增幅个位数,国际增长约25%,5月国内运力同比增长4.9%,1 - 5月累计同比增长0.9%[12] - **机队引进计划**:2025年引进60架,退出26架,2026年引进75架,退出24架,还将在今明两年各交付10架C929[13] - **停场率情况**:东航停场率全行业最低,未用普惠发动机,不受其问题影响,有技术公司和航材储备并提前采购[14] - **业绩展望**:二季度供需向好,二季报预计继续减亏,全年希望盈利,但受油价等客观因素影响[15] - **ASK增速预期**:今年ASK增速约9%,国际约占25%,国内通过调整航线结构、拉长航距实现变动[16] - **未来三年运力**:无具体ASK增速预期,预计引进飞机不多,ASK指引根据经营和航线规划调整[17] - **飞机利用率**:今年5月客机利用率9.26小时,未达历史最高,与2019年有差距,暑运或提升但难完全恢复,未来三年目标视积累、利润规划和缅北线复苏情况而定[18] - **枢纽建设布局**:作为上海主基地航空公司,提升上海及周边市场份额,资源向浦东T3及未来第三机场倾斜,加强中转和枢纽建设[19] - **价格战情况**:2025年价格战不太可能重演,公司避免低价竞争,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国内竞争压力[22] - **商务客流情况**:难以通过购票时间区分商务和旅游客流,从京沪线一季度数据看,工商务需求虽回暖但未达理想水平,与2019年有差距,受北京大兴机场分流影响[24] - **京沪线盈利**:今年一季度京沪线票价同比降幅大,工商务需求未恢复理想水平,与2019年有差距,受北京大兴机场分流影响[25] - **两舱表现**:当前市场与2019年差异大,不再作参考,去年两舱整体表现优于经济舱,受公司提升收入措施影响[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目前暑期运输未完全启动,14天之外无明显客流量增加,预售需进一步观察,无法提供预售票价数据[9] - 港澳市场恢复快且超疫情前水平,澳门增班明显,台湾因政策限制多,港澳台运营良好但港澳市场规模有限增量不明显[21]
中国东航(600115)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5月运营数据公告
2025-06-16 18:15
业绩数据 - 2025年5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升9.27%,旅客周转量同比升15.43%[2] - 2025年5月货邮周转量同比升10.58%[2] - 2025年5月可用座公里月度完成26451.82百万,同比增9.27%[7] 运营情况 - 2025年5月新开常州 - 湛江、青岛 - 喀什航线,加密多条航线[2] - 2025年5月引进4架客机,退出4架客机,5月末运营814架飞机[3] 数据说明 - 公司运营数据未经审计,存在调整可能[12] - 运营数据可能与定期报告披露数据有差异[12]
中国东航:5月客座率为85.39%,同比上升4.56个百分点
快讯· 2025-06-16 16:58
运营数据 - 2025年5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9 27% [1] - 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15 43% [1] - 客座率达85 39% 同比上升4 56个百分点 [1] - 货邮周转量同比上升10 58% [1] 航线网络 - 国内市场新开常州-湛江 青岛-喀什航线 [1] - 加密上海虹桥-烟台 上海浦东-济南 上海浦东-重庆 上海浦东-丽江 北京大兴-深圳 北京大兴-广州 昆明-杭州等航线 [1] - 国际市场加密上海浦东-莫斯科 上海浦东-福冈 上海浦东-大阪 上海浦东-济州 昆明-胡志明市等航线 [1] 机队动态 - 引进4架客机 退出4架客机 [1] - 截至5月末运营814架飞机 [1]
东航:服务区域发展 在“九省通衢”建设“航线上的湖北”
中国民航网· 2025-06-15 13:01
武汉天河机场及东航武汉公司发展概况 - 武汉天河机场端午小长假出入境旅客达1 12万人次 同比增长18 03% 显示其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空中门户的地位日益提升 [1] - 东航武汉公司已成为中部地区机队规模最大 湖北地区资产规模最大 利税贡献最多的航空企业 [1] 国际及地区航线布局 - 东航在武汉运营10条国际及地区航线 占天河机场总量的50% 居各航司首位 包括东京 吉隆坡 曼谷 大阪 新加坡 河内 悉尼等 [4] - 2025年1-5月东航武汉出港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大幅增长64 62% [4] - 武汉—大阪直航航线成为湖北省参与2025年大阪世博会"湖北活动周"的重要纽带 [4] 国内航线网络建设 - 汉沪快线日均12班 实现半点出发均匀布局 汉蓉快线每日6班 [5] - 武汉—昆明准快线日均6班 武汉—北京大兴日均最高5班 武汉—恩施日均4班 [5] 机队规模与运力提升 - 东航武汉机队规模增至36架 稳居中部地区首位 执管运力及航班完航率均为天河机场最高 [6] - 2025年1-5月东航在汉旅客吞吐量361 78万人次 同比增加2 6个百分点 [6] - 2025年暑运预计执行航班超1 18万架次 日均超180架次 运营航线70余条覆盖全国省会及热门城市 [6] 中转服务体系 - 构建"支线+干线"国内转国际及"干线+支线"国内转国内双中转网络 完成通程航班备案2300余对 [7] - 2025年1-5月天河机场中转客流46 44万人次 占机场中转总量35 5% 较2024年提升5个百分点 [7] - 通过天合联盟网络可通达全球1050个目的地 [7] 服务保障创新 - 推出60分钟急转旅客"专班"保障及"HOT"行李标识优先处理 [9] - 提供免费住宿 餐食 摆渡及乐惠旅游 Citywalk体验 机场巴士8折等增值服务 [9] - 参与"航空+文旅"活动 对接知音号 欢乐谷等景区 探索票务与联合推广合作 [10]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机队规模将达55架 运营航线近100条 强化"航线上的湖北"战略定位 [12]
争夺京沪线
36氪· 2025-06-14 00:34
京沪线交通竞争格局 - 京沪线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座人口超2000万的一线城市,是中国交通行业的黄金线路,高铁最快4小时18分,飞机不到2小时 [4][5] - 2025年5月起,上海虹桥机场联合北京首都机场及东航、国航推出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提升旅客出行效率 [6] - 跨航司签转服务实施后,东航京沪线乘客数量同比增长20.6%,国航增长4.6%,东航客座率从86.8%提升至92.7%,国航从81.1%提升至86.6% [6][10][11] 民航与高铁客流量对比 - 2024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5201.6万人次,民航861.3万人次,高铁客流量仍远高于民航 [11] - 但民航增速显著,2023-2024年京沪航线旅客量同比增长269.52%和24.84%,同期高铁旅客量增长209.1%和-2.3% [11][16] - 2024年三季度京沪高铁营收同比降0.94%,净利润降3.17%,增速明显放缓 [16] 竞争策略分析 - 民航通过低价竞争吸引乘客,2024年三季度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745.5元,同比下降15.9%,部分票价甚至低于高铁 [17] - 高铁采取高频发车(最快4分钟一班)、浮动票价(二等座498-1998元)及优质服务应对竞争 [19][22] - 民航需向高铁学习简化流程,如缩短候机时间、改进餐食服务和推广电子发票 [23] 市场背景与潜力 - 北京和上海GDP总量分别达49843.1亿元和53926.71亿元,增速5.2%和5%,常住人口2183.2万和2480.26万 [14][15] - 两城集中大量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外企总部,商务出行需求旺盛 [13] - 京沪线处于高铁与民航竞争的黄金距离(1318公里),双方各有优势:高铁准点率高、载客量大,民航速度快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