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石油(00857)
icon
搜索文档
中小零部件企业困于“账期游戏” 万亿汽车产业链的生死博弈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2:57
中国汽车产业链账期问题分析 行业现状与核心矛盾 - 中国汽车产业连续14年全球产销第一,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但底层中小零部件企业普遍陷入"账期战" [1][2] - 典型企业案例:李峰所在南方企业作为二级供应商,货款回收周期长达8-10个月;王海的塑料企业年流水10亿元中应收款占比超30%(约3亿元) [2][5][8] - 2022年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达156天(部分超200天),远超德日车企60天标准 [14] 账期运作机制 - 主机厂采用"复合账期"模式:比亚迪为"60天账期+180天迪链"(总周期8个月),奇瑞/长安/吉利采用"90-12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 [5] - 账期计算规则:从"车企挂账日"起算,叠加集中挂账规则使供应商额外让渡1个月资金使用权,实际回款周期超10个月 [6] - 寄售制加重负担:主机厂要求供应商自建仓库,货物提上生产线才触发交易,且常临时变更提货量导致库存积压 [5] 企业生存困境 - 资金占用效应:月供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需承受1亿元资金占压,相当于入场门槛抬高10倍 [6] - 承兑汇票成本:半年期承兑汇票贴现利息达2-3个点,远高于银行利率 [8] - 供应链传导压力:上游石化巨头(如中石化/巴斯夫)要求现付或预付款,下游回款周期长形成资金剪刀差 [8] 外资对比与出口市场 - 外资企业账期优势:预付款30-60%,发货付20-40%,尾款1-2月结清;台资企业平均4个月结清 [12] - 出口市场结算确定性高,但规模受限:外资订单数量仅为内资1/5-1/10 [11] - 工业机器人企业案例:拒绝比亚迪亿级订单因要求"货款背靠背"条款 [1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要点:强制60日内付款、新增失信惩戒、允许争议部分优先支付(2025年6月实施) [3] - 长账期三大危机:吞噬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研发资金占比不足1%)、引发供应链系统性风险、可能导致产业链外迁 [14] - 法律执行难题:大企业违约后法院执行率不足30%,违法成本过低 [14] 破局建议 - 供应链金融创新:借鉴新加坡"反向保理"模式,基于主机厂信用由银行向上游放款 [14] - 行业自律呼吁:统一压缩账期至60天可提升供应链资金周转效率30%以上 [7] - 企业生存策略:筛选客户(放弃账期超4月订单)、通过代理商间接供货规避风险 [12]
第三十四届哈洽会17日盛装启幕
新浪财经· 2025-05-10 11:03
展览规模 - 第三十四届哈洽会展览总面积达68.3万平方米,设1个主会场和6个分会场,分会场数量及总面积均为历届之最 [1] - 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23个省区市的1500余家企业参展,泰王国、蒙古国担任双主宾国,山东省为主宾省 [2] - 国际及港澳台消费展区首次移至室外展厅,面积创历届新高 [2] 展商层次 - 中国航发、中国石油、华为等近20家国内知名企业独立设展,展览规模较上届增长25% [2] - 联合飞机、惠达科技等超100家科技创新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加10%,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显著 [2] - 展品超5000种,新技术新产品(如无人驾驶、商用卫星)展示率达15%,新业态产品(低空经济、直播经济等)占展览总规模17% [2] 配套活动 - 框架内举办近100项活动,包括俄罗斯食品文化节、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演出及"首发首秀首展"促消费活动 [3] - 抖音、快手等平台头部主播开展龙江好物推介,全省同步推出"以旧换新"消费券系列活动 [3] - 省侨联组织海内外侨商考察投资,省商务厅牵头千亿元以上项目集中签约 [3] 采购对接 - 邀请超3000位专业采购商参会,俄罗斯及东北亚国家、国内华东地区采购商占比超50% [3] - 食品包装、家居建材、文旅消费行业采购商预注册人数领先 [3] - 升级线上"贸易配对"系统,同期举办50余场线下招商引资活动 [3] 保障机制 - 39家中省直部门参与筹办,设立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综合服务台,实施票证分时预售及打假维权措施 [4] - 加强哈尔滨市餐饮、交通等配套监管,南航提供客票"折上折",机场设交易团便捷通道 [4] - 运用大数据实时分析会展中心人流车流峰值 [4]
2025年Brand Finance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中国石油排名第12位,品牌价值达332.8亿美元
凤凰网财经· 2025-05-09 14:43
中国石油品牌价值与战略 - 中国石油品牌价值增长17%达到332亿美元 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石油天然气品牌 [1] - 品牌排名从2024年第14位上升至第12位 品牌强度评级为AA [1] - 品牌价值提升得益于强劲的运营业绩和良好声誉 尤其在上游业务领域表现突出 [1] 新能源转型布局 - 公司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重点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与加注环节 [1] - 在风光发电与储能、地热与CCUS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 - 新能源战略展示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 有助于塑造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1] Brand Finance机构背景 - Brand Finance是全球唯一独立第三方品牌估值与战略咨询机构 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深度合作 [1] - 参与制定ISO 10668品牌估值和ISO 20671品牌评估国际标准 [1] - 报告数据基于国际会计准则及ISO标准计算 涵盖品牌核心指标与创新亮点 [1] - 机构服务覆盖全球近万个品牌 为五大洲主要经济体提供品牌战略技术支持 [2] - 国际估值标准委员会中唯一的品牌估值机构 [2]
最大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启动
中国化工报· 2025-04-30 17:58
项目概况 - 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一期)项目于4月2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启动 设计总长近400千米 是中国目前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 [1] - 管道采用超临界/密相输送技术 途经松原市、长春市、四平市、吉林市 可吸纳沿线吉林石化等企业的碳源 [1] - 一期管道总长282 26千米 设计输量330万吨/年 分两期建设 [1] 技术应用与产业链整合 - 项目采用二氧化碳离心式压缩机增压、全线光纤测漏等先进技术 上游衔接吉林石化碳捕集项目 下游连接吉林油田驱油埋存项目 [1] - 二氧化碳封存地下时作为石油开采介质 开采效率比传统水介质高20%以上 每年可驱油100多万吨 实现"驱油"与"固碳"双效合一 [1] - 整合中国石油驻吉企业捕集、输送、驱油、埋存一体化碳产业链优势 形成"碳捕集—输送—驱油—封存"闭环模式 [1][2] 施工管理与战略意义 - 项目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强化材料检验、施工工艺控制和关键节点验收 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手段确保焊接、防腐等工序一次达标 [2] - 科学优化施工组织 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推动工程提质提速 [2] - 项目是中国石油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实践 预计2026年投产 建成后将成为吉林省主干碳网 促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 [2]
中国石油股份(00857)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16: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7531.08亿元,同比减少7.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68.09亿元,同比增加2.3%[4]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8412.30亿元,较上年度期末增加3.2%[4]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7531.08亿元,同比减少7.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68.07亿元,同比增加2.3%[4]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8414.84亿元,较上年度期末增加3.2%,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5646.43亿元,较上年度期末增加3.3%[4]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计算的本期净利润为518.87亿元,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本期净利润为518.85亿元,差异为0.02亿元[8]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计算的股东权益为17638.18亿元,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股东权益为17640.56亿元,差异为2.38亿元[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国际和中国准则计算均为1394.36亿元,同比增加25.3%[4] - 净资产收益率按国际准则为3.0%,较上年同期减少0.1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按中国准则为3.0%,较上年同期减少0.1个百分点[4]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按国际和中国准则计算均为0.26元,同比增加2.3%[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531.0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468.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合并资产总计284.1484亿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275.3007亿增长3.21%[2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合并负债合计107.7428亿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4.3144亿增长3.29%[2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合并股东权益合计176.4056亿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70.9863亿增长3.17%[2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207.9010亿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9.9816亿增长3.95%[3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68.6599亿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64.5929亿增长6.29%[3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合计139.2411亿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5.3887亿增长2.84%[32]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753.108亿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12.801亿下降7.34%[35]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51.885亿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1.366亿增长1.01%[35]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807亿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5.766亿增长2.27%[35]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较2024年同期的0.25元增长4%[3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61,733百万元,2024年为485,069百万元[36]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37,504百万元,2024年为33,675百万元[36]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20元,2024年为0.18元[36]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并报表为139,436百万元,单体现金流量表为96,802百万元;2024年分别为111,257百万元和118,869百万元[38][40] - 2025年一季度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合并报表为(43,547)百万元,单体现金流量表为(14,464)百万元;2024年分别为(60,404)百万元和(27,800)百万元[38][40] - 2025年一季度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合并报表为(8,504)百万元,单体现金流量表为(293)百万元;2024年分别为(65,439)百万元和(54,818)百万元[38][40] - 2025年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合并报表为87,521百万元,单体现金流量表为82,045百万元;2024年分别为(14,296)百万元和36,251百万元[38][40] - 2025年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合并报表为259,998百万元,单体现金流量表为107,184百万元;2024年末分别为234,705百万元和96,903百万元[38][40] - 2025年一季度利息费用3,429百万元,2024年为3,030百万元[36] - 2025年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合并报表为892,655百万元,单体现金流量表为528,101百万元;2024年分别为882,158百万元和510,542百万元[38][4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5.3108亿元,较2024年的81.2801亿元下降7.34%[4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6.518亿元,较2024年的6.4653亿元增长0.81%[4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1887亿元,较2024年的5.1368亿元增长1.01%[42]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额215.220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6.1907亿元下降0.45%[43]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68.902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9.0844亿元增长16.62%[43]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65.589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3.7317亿元增长2.91%[4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9436亿元,较2024年的11.1257亿元增长25.33%[44]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26元,较2024年的0.25元增长4%[42] - 2025年3月31日母公司股东权益总额156.440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1.5132亿元增长3.25%[43]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42.151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0.5811亿元增长3.87%[43]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547亿元,2024年同期为6.0404亿元[45] - 2025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8504亿元,2024年同期为6.5439亿元[45]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为8.7521亿元,2024年同期减少1.4296亿元[45] - 2025年第一季度外部营业收入总额为75.3108亿元,2024年同期为81.2801亿元[4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为6.5180亿元,2024年同期为6.4653亿元[46]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情况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7.41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3.74亿元,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9.52亿元,合计2.45亿元[7] 股东情况 -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29,008名,其中境内A股股东523,837名,境外H股记名股东5,171名[9] - 中国石油集团持股比例82.46%,持股数量150,923,565,570股[9] - 中国石油集团通过境外全资附属公司持有291,518,000股H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16%[11] 中国石油集团增持计划 - 中国石油集团计划于2025年4月8日起12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增持金额累计不少于28亿元、不超过56亿元[11] 油气和新能源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原油平均实现价格70.00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7.2%;国内天然气平均销售价格9.01美元/千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下降3.9%[1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油气当量产量467.0百万桶,比上年同期增长0.7%,其中国内产量418.1百万桶,比上年同期增长1.2%;海外产量48.9百万桶,比上年同期下降3.4%[15] - 2025年第一季度风光发电量16.8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94.6%[15] - 2025年第一季度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460.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15] - 2025年第一季度单位油气操作成本9.7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6.0%[15] - 2025年第一季度原油产量2.402亿桶,同比增长0.2%;可销售天然气产量13613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1.2%;油气当量产量4.67亿桶,同比增长0.7%;风光发电量1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6%[17] - 2025年第一季度油气和新能源营业收入为22.1496亿元,2024年同期为22.3923亿元[46] 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加工原油3.373亿桶,生产成品油2856.7万吨;生产乙烯227.1万吨,化工产品商品量995.9万吨,同比增长0.5%;新材料产量80.0万吨,同比增长37.5%[18] - 2025年第一季度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经营利润53.88亿元,其中炼油业务45.51亿元,同比减少24.19亿元;化工业务8.37亿元,同比减少3.08亿元[18] - 2025年第一季度原油加工量3.373亿桶,同比减少4.7%;汽油、煤油、柴油产量2856.7万吨,同比减少6.3%[19] - 2025年第一季度炼油化工和新材料营业收入为28.2494亿元,2024年同期为31.5433亿元[46] 销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汽油、煤油、柴油3677.6万吨,其中国内销售2753.5万吨,国内销售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22]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业务经营利润50.43亿元,同比减少17.20亿元[22]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业务营业收入为59.4373亿元,2024年同期为63.5210亿元[46] 加油站及便利店数量变化 - 2025年3月31日加油站数量22340座,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0.5%;便利店数量19684座,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0.1%[25] 天然气销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天然气864.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其中国内销售699.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2%[25] - 2025年第一季度天然气销售业务经营利润135.08亿元,同比增长9.7%[25] - 2025年第一季度天然气销售营业收入为18.0340亿元,2024年同期为17.7917亿元[46] 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奖补政策 - 2025 - 2029年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对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给予奖补[26] 总部及其他业务营业收入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总部及其他营业收入为0.0822亿元,2024年同期为0.0741亿元[46]
我国运输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开建
中国经济网· 2025-04-29 13:28
项目概况 - 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该项目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战略部署的重点项目 设计总长约400公里 是我国目前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粗、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 [1] -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量超过400万吨 [1] - 管道途经松原、长春、四平、吉林4市12个县区 可吸纳沿线吉林石化等企业的碳源 将成为吉林省各碳排放企业与利用企业的主干碳网 [1] 技术特点 - 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在国内仍处于工业示范阶段 采用超临界/密相输送技术 [1] - 工程设计中采用了二氧化碳离心式压缩机增压、全线光纤测漏等先进技术 部分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空白 [1] 产业影响 - 项目将形成覆盖吉林省的碳产业链 促进相关地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1] - 吉林油田通过CCUS技术实现"驱油"与"固碳"双效合一 2024年共注入二氧化碳41.8万吨 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量的22% [2] - CCUS技术在绿色甲醇、富碳农业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具备从工业化向商业化利用的巨大潜力 [2]
2025年Q1中标总量高达99.25GWh,国内系统中标排名顺位交替变化
鑫椤储能· 2025-04-28 11:40
行业中标规模 - 2025年一季度国内储能中国中标总规模达到99.25GWh,同比增长339.25% [1] - 集采型项目是一季度中标规模较高的主要原因,占比超过60% [1] - 中石油、中广核、华能、华电、中电建、中能建等业主均完成了今年的部分框采工作 [1] 交流测系统中标情况 - 2025年Q1国内交流测系统中标总量为10.76GWh [3] - 排名前10的企业分别是新源智储、中车株洲所、许继电气、天诚同创、中能建储、运达能源、许继电科、海博思创、亿纬动力、采日能源 [3] - 该排名仅统计国内交流测中标项目,非公开招标中标项目不列入其中 [5] 系统价格情况 - 2h储能系统的价格波动下行,一季度中标均价全面低于0.6元/Wh [6] - 截至2025年3月底,2h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0.578元/Wh,较去年12月底下降14.7% [6] 电芯技术发展 - 392Ah电芯以及587Ah电芯的量产节点是影响系统成本和报价的最主要变量 [8] - 392阵营主要以中航(已量产)、瑞浦、力神等厂商为代表 [8] - 587阵营主要以宁德、海辰等厂商为代表 [8] - 587电芯需要新建产线,周期更长,但对系统成本的降幅更大 [9] - 392Ah电芯与314Ah电芯尺寸相当,仅通过产线技改便可实现,也可实现一定程度的系统降本 [9]
中国石油股份(0085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7:2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1999年11月5日在中石油集团重组中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3] - 公司H股和A股分别于2000年4月7日和2007年11月5日在港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上市[13]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戴厚良,董事会秘书是王华[14] - 公司注册地址在中国北京东城区安德路16号,办公地址在中国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15] - A股上市交易所为上交所,简称中国石油,代码601857;H股上市交易所为港交所,简称中国石油股份,代号857[15] - 公司境内聘请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境外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15] 报告审议与编制情况 - 本年度报告经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部分董事书面委托他人出席并表决[11] - 公司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2024年度财务报告,均经审计并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2937981百万元,较2023年的3012812百万元减少2.5%[17][19]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4676百万元,较2023年的161414百万元增长2.0%[1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6532百万元,较2023年的456847百万元减少11.0%[19] - 2024年末总资产2753007百万元,较2023年末的2759237百万元减少0.2%[19] - 2024年末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515371百万元,较2023年末的1451333百万元增长4.4%[19]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 - 8611百万元[22]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为1837.55亿元,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为1837.47亿元,差异为0.08亿元[24]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计算的股东权益为17096.23亿元,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股东权益为17098.63亿元,差异为2.40亿元[24]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79.81亿元,同比下降2.5%;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46.84亿元,同比增长2.0%;每股基本收益0.90元,同比增加0.02元[74] - 2024年公司经营支出27040.27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采购、服务及其他19380.93亿元,同比下降1.7%[76] - 2024年公司员工费用1792.57亿元,同比增长2.9%;勘探费用208.62亿元,同比增长0.5%[76] - 2024年公司折旧、折耗及摊销2432.09亿元,同比下降1.8%;销售、一般性和管理费用597.49亿元,同比下降6.9%[77][78] - 2024年公司除所得税外其他税赋2672.61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消费税1770.24亿元,同比下降3.5%[78] - 2024年公司经营利润2339.54亿元,同比下降0.8%;外汇净收益8.42亿元,同比增加15.86亿元[80] - 2024年末总资产27527.51亿元,同比下降0.2%[9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065.32亿元,同比下降11.0%[97]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73.47亿元,同比增长20.2%[98] - 2024年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88.76亿元,同比增长21.8%[99] - 2024年末资本负债率为12.2%,2023年末为15.1%[102] - 2024年资本性支出2758.49亿元,同比增长0.2%[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27530.07亿元,较2023年下降0.2%;流动资产5908.44亿元,下降10.9%;非流动资产21621.63亿元,增长3.1%[112] - 2024年油气和新能源主营业务收入8840.57亿元,成本5926.07亿元,毛利率26.2%,收入同比增1.2%,成本同比增6.3%,毛利率降0.5个百分点[115] - 2024年中国大陆对外交易收入19742.00亿元,较2023年下降1.4%;非流动资产19463.55亿元,增长3.1%[116] - 2024年现金分红数额(含税)860.20亿元,占净利润比率52.2%[118] 股东相关信息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183020977818股,占比100.00%[26] - 报告期内公司未有股票发行情况,无内部职工股[27][2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总数为491,311名,其中境内A股股东486,082名,境外H股记名股东5,229名[30] - 2025年2月28日公司股东总数为547,674名,其中境内A股股东542,478名,境外H股记名股东5,196名[31] - 报告期末中国石油集团持股比例82.46%,持股总数150,923,565,570股;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1.43%,持股总数20,919,164,608股,报告期内增加11,598,632股[33] -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报告期内持股增加74,774,864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报告期内持股增加110,965,534股;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上证5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报告期内持股增加34,200,300股[33]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期初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84,693,914股,占总股本0.05%,期初转融通出借股份77,900股,占总股本0.00004%;期末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195,659,448股,占总股本0.11%,期末转融通出借股份0股[38] - 2024年12月31日,中国石油集团A股持股150,923,565,570股(好仓),占同一类别股份已发行股本比例93.21%,占总股本比例82.46%;H股持股291,518,000股(好仓),占同一类别股份已发行股本比例1.38%,占总股本比例0.16%[39] - 2024年12月31日,BlackRock, Inc. H股持股1,436,473,492股(好仓),占同一类别股份已发行股本比例6.81%,占总股本比例0.78%;98,000股(淡仓),占同一类别股份已发行股本比例0.00046%,占总股本比例0.00005%[39] -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动[41]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石油集团,成立于1998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戴厚良先生[42]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3] - 中国石油集团持股比例82.62%,其中包括通过境外全资附属公司持有的291518000股H股[45][46] 股息分配相关 - 公司2024年末期股息建议以2024年12月31日总股本183,020,977,818股为基数,每股派人民币0.25元,总派息额约457.55亿元[12]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25元,总派息额约457.55亿元[120] - 持有公司A股股份的个人股东和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期限1个月以内(含1个月)实际税负20%,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实际税负10%,超过1年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122] - 公司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股东派发股息,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123] - 公司向H股非居民企业股东派发股息,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124] - 公司对H股个人股东为香港、澳门居民等按10%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与中国协议股息税率低于10%代为办理优惠申请,高于10%但低于20%按协议实际税率扣缴,无协议或税率为20%按20%税率扣缴[125] - 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投资公司H股取得股息红利,公司按20%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127] - 公司对内地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投资公司H股股票取得股息红利所得比照个人投资者征税[127] - 香港联交所投资者投资公司A股取得股息红利,公司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128] - 香港投资者中属其他国家税收居民且所在国与中国签订税收协定规定股息红利所得税率低于10%,可申请退税[128] 行业市场数据 - 2025年预计中国GDP增长目标为5.0%左右[49][50] - 2024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80.76美元/桶,同比下降2.3%;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平均价格75.87美元/桶,同比下降2.3%[55] - 2024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21282万吨,同比增长1.8%[55] - 2024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原油加工量70843万吨,同比下降1.6%;汽油、柴油标准品价格分别累计下调130元/吨、125元/吨[56] - 2024年国内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进口量13169万吨,同比增长9.9%;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8] - 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48] 公司业务计划 - 2025年公司计划原油产量936.2百万桶,可销售天然气产量5341.0十亿立方英尺,油气当量合计1826.6百万桶[49][50] - 2025年公司计划原油加工量为1330.9百万桶[5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原油平均实现价格74.70美元/桶,较上年下降2.5%;实现营业收入29379.81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46.84亿元,同比增长2.0%;自由现金流1043.52亿元[48][49] - 2024年公司原油产量941.8百万桶,同比增长0.5%;可销售天然气产量5133.8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1%;油气当量产量1797.4百万桶,同比增长2.2%[62][64] - 2024年国内油气业务原油产量777.0百万桶,同比增长0.4%;可销售天然气产量4956.8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6%;油气当量产量1603.2百万桶,同比增长2.5%[59][64] - 2024年海外油气业务原油产量164.8百万桶,同比增长0.8%;可销售天然气产量177.0十亿立方英尺,同比下降8.5%;油气当量产量194.2百万桶,同比下降0.7%,占公司油气当量产量10.8%[61][64] - 2024年公司风光发电量4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2%;新增风光发电装机规模495.4万千瓦;新签地热供暖合同面积7512万平方米[63] - 2024年公司加工原油1378.4百万桶,同比下降1.5%,其中加工本集团油气业务生产的原油700.1百万桶,占比50.8%[65] - 2024年公司生产成品油11986.7万吨,同比下降2.3%;化工产品商品量3898.1万吨,同比增长13.6%,乙烯、合成树脂产量分别同比增长8.1%、5.7%,化工新材料产量204.5万吨,同比增长49.3%[65] - 2024年公司共销售汽油、煤油、柴油15900.0万吨,同比下降4.1%,其中国内销售11910.3万吨,同比下降3.5%[69] - 2024年公司销售市场份额为31.3%,较2023年增加0.2个百分点;单站加油量为9.05吨/日,同比下降5.3%[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加油站数量为22441座,同比下降1.4%;其中自营加油站20429座,同比增长0.3%;便利店数量为19700座,同比增长0.6%[70] - 2024年公司原油证实储量为6183百万桶,同比下降0.6%;天然气证实储量为72814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0.03%[64] - 2024年公司销售天然气2877.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2%,国内销售2278.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71] - 2024年公司原油销售量155569千吨,同比增长3.8%,平均实现价格3876元/吨,同比下降3.8%[75] - 2024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营业收入9068.13亿元,同比增长1.3%;经营利润1597.45亿元,同比增长7.1%[82][85] - 2024年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营业收入11925.89亿元,同比下降2.3%;经营利润213.86亿元,同比下降42.1%[85][87] - 2024年销售分部营业收入24545.46亿元,同比下降2.9%[88] - 2024年销售分部经营利润164.94亿元,同比下降31.2%[89] - 2024年天然气销售分部营业收入5926.90亿元,同比增长5.6%[89] - 2024年天然气销售分部经营利润540.10亿元,同比增长25.5%[91] - 2024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资本性支出为2276.33亿元,预计2025年为210
中国石油股份(0085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0 18:0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2024年营业收入29379.81亿元,较2023年减少2.5% [7]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46.84亿元,较2023年增长2.0% [7]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2024年末总资产27527.51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0.2% [7] -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2024年末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5151.3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4.4% [7]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营业收入29379.81亿元,较2023年减少2.5% [9]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46.76亿元,较2023年增长2.0% [9]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末总资产27530.07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0.2% [9]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末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5153.71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4.4% [9]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8128.01亿元、7421.72亿元、7027.21亿元、6802.87亿元[9]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79.81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46.84亿元,同比增长2.0%,自由现金流1043.52亿元[30] - 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37.89%,较2023年末的40.72%下降;EBITDA全部债务比为2.08,2023年为1.67;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46.29,2023年为35.91[27]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79.81亿元,同比下降2.5%[47]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6.84亿元,同比增长2.0%[47]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为29379.81亿元,同比下降2.5%[49] - 2024年集团经营支出为27040.27亿元,同比下降2.6%[51] - 2024年集团经营利润为2339.54亿元,同比下降0.8%[53][54] - 2024年集团税前利润为2415.08亿元,同比增长1.5%[54] - 2024年集团净利润为1837.55亿元,同比增长1.8%[54] - 2024年末集团总资产27527.51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流动资产5908.44亿元,同比下降10.9%,非流动资产21619.07亿元,同比增长3.2%[62][63] - 2024年末集团总负债10431.28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流动负债6373.17亿元,同比下降7.7%,非流动负债4058.11亿元,同比下降6.3%[62][63] - 2024年末母公司股东权益总额15151.32亿元,同比增长4.4%,权益总额1709.623亿元,同比增长4.5%[62][63] - 2024年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65.32亿元,同比下降11.0%,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3073.47亿元,同比增长20.2%,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1788.76亿元,同比增长21.8%[65][66][67] - 2024年末集团资本负债率为12.2%,2023年末为15.1%[69] - 2024年12月31日短期债务1387.83亿元、长期债务980.72亿元、债务总额2368.5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724.77亿元、债务净额643.78亿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487.80亿元、1431.98亿元、2919.78亿元、2490.01亿元、429.77亿元[70] - 2024年资本性支出2758.49亿元,较上年同期2753.93亿元增长0.2%[71] - 2024年末总资产2753007百万元,较2023年末下降0.2%;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515371百万元,较2023年末增长4.4%[8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9379.81亿元,2023年为30128.12亿元[109] - 2024年经营利润233.954亿元,2023年为235.862亿元[109] - 2024年税前利润241.508亿元,2023年为237.881亿元[109] - 2024年净利润183.755亿元,2023年为180.563亿元[109] - 2024年综合收益总额171.591亿元,2023年为182.577亿元[109]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684亿元,2023年为161.416亿元[109]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152.660亿元,2023年为161.896亿元[109]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90元,2023年为0.88元[109]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216.1907亿元,较2023年的209.5877亿元增长3.15%[110]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59.0844亿元,较2023年的66.3098亿元下降10.90%[110]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63.7317亿元,较2023年的69.0597亿元下降7.71%[110] - 2024年税前利润241.508亿元,较2023年的237.881亿元增长1.52%[112] - 2024年所得税费用57.753亿元,较2023年的57.318亿元增长0.76%[112] - 2024年来自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投资的股息收入3000万元,2023年为1800万元[111] - 2024年处置附属公司收益8.65亿元,2023年为1.02亿元[111] - 2024年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摊销38.23亿元,较2023年的49.23亿元下降22.34%[111]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746.78亿元,坏账准备30.68亿元,扣除坏账准备后为716.1亿元;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717.63亿元,坏账准备27.57亿元,扣除坏账准备后为690.06亿元[116]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1600.02亿元,薪金及福利应付款80.95亿元,应付股息2.65亿元等,合计3385.13亿元;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1704.41亿元,薪金及福利应付款85.92亿元,应付股息4.7亿元等,合计3636.5亿元[118] - 2024年度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营业收入9068.13亿元,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11925.89亿元等,合计51541.21亿元;2023年度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营业收入8948.47亿元,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12211.61亿元等,合计52112.97亿元[121] - 2024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货币资金2162.4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28.16亿元等,资产总计27530.07亿元;2023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货币资金2698.7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74.04亿元等,资产总计27592.37亿元[122] - 2024年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一年以内685.65亿元,一年至两年22.45亿元等;2023年一年以内672.22亿元,一年至两年14.96亿元等[116]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中,一年以内1498.86亿元,一年至两年25.65亿元等;2023年一年以内1604.62亿元,一年至两年27.38亿元等[120] - 2024年各经营分部外部营业收入:油气和新能源分部154.862亿元,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344.22亿元等,合计2937.981亿元;2023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146.532亿元,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336.183亿元等,合计3012.812亿元[121] - 2024年各经营分部经营利润/(亏损):油气和新能源分部159.745亿元,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21.386亿元等,合计233.954亿元;2023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149.091亿元,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36.936亿元等,合计235.862亿元[121] - 2024年合并流动负债合计63.7317亿元,2023年为69.0597亿元;非流动负债合计40.5827亿元,2023年为43.3096亿元[123]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合计42.295亿元,2023年为49.4045亿元;非流动负债合计22.2979亿元,2023年为19.5421亿元[123] - 2024年合并营业收入293.7981亿元,2023年为301.2812亿元;公司营业收入181.0603亿元,2023年为185.1487亿元[124] - 2024年合并净利润18.3747亿元,2023年为18.0561亿元;公司净利润14.5027亿元,2023年为13.2394亿元[1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90元,2023年为0.88元;稀释每股收益0.90元,2023年为0.88元[1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国内油气业务原油产量777.0百万桶,同比增长0.4%;可销售天然气产量4956.8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6%;油气当量产量1603.2百万桶,同比增长2.5%[33] - 2024年海外油气业务原油产量164.8百万桶,同比增长0.8%;可销售天然气产量177.0十亿立方英尺,同比下降8.5%;油气当量产量194.2百万桶,同比下降0.7%,占集团油气当量产量10.8%[34] - 2024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21282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加工量70843万吨,同比下降1.6%[31][32] - 2024年国内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进口量13169万吨,同比增长9.9%;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32] - 2024年公司原油平均实现价格74.70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2.5%[30] - 2024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80.76美元/桶,同比下降2.3%;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平均价格75.87美元/桶,同比下降2.3%[31] - 2024年国家18次调整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汽油、柴油标准品价格分别累计下调130元/吨、125元/吨[32] - 2024年公司原油产量941.8百万桶,同比增长0.5%;可销售天然气产量5133.8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1%;油气当量产量1797.4百万桶,同比增长2.2%[35][38] - 2024年公司风光发电量4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2%;新增风光发电装机规模495.4万千瓦;新签地热供暖合同面积7512万平方米[36] - 2024年公司加工原油1378.4百万桶,同比下降1.5%;生产成品油11986.7万吨,同比下降2.3%;化工产品商品量3898.1万吨,同比增长13.6%[39] - 2024年公司销售汽油、煤油、柴油15900.0万吨,同比下降4.1%,其中国内销售11910.3万吨,同比下降3.5%[44] - 2024年公司销售天然气2877.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2%,其中国内销售2278.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47] - 2024年公司原油证实储量6183百万桶,同比下降0.6%;天然气证实储量72814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0.03%[38] - 2024年公司证实已开发原油储量4991百万桶,同比下降4.8%;证实已开发天然气储量41588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0.5%[3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石油和天然气探矿权、采矿权总面积236.7百万英亩,正在钻探的净井数为487口,报告期内完成的多层完井数为5783口[35] - 2024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营业收入为9068.13亿元,同比增长1.3%[55] - 2024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经营利润为1597.45亿元,同比增长7.1%[56] - 2024年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营业收入为11925.89亿元,同比下降2.3%[57] - 2024年集团自营加油站20429座,同比增长0.3%;便利店数量19700座,同比增长0.6%[48] - 2024年集团原油平均实现价格为74.70美元/桶,同比下降2.5%[55] - 2024年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经营利润21
中国石油股份:业绩符合预期,天然气业务增速明显
第一上海证券· 2024-11-29 11:27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中国石油(857.HK)买入评级,目标价为7.03港元,较现价有26.6%的上涨空间 [2] 核心观点 - 中国石油2024年Q3业绩符合预期,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024.1亿元,同比减少5.3%;归母净利润439.1亿元,同比减少1.1% [2]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62.8亿元,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润1325.2亿元,同比增长0.7% [2] - 业绩变化主要由于油价冲高回落导致石油销售收入利润减少及炼化板块、销售板块盈利收窄,化工与天然气业务销售收入增长 [2] 业务表现 油气和新能源业务 - 2024年前三季度,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342亿元,同比增长8.7% [2] - 前三季度原油实现价格为76.88美元/桶,同比增长2.1%;油气当量产量为1443百万桶当量,同比增长2% [2] - 天然气销量为162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公司不断降低综合采购成本,优化天然气资源池,板块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 炼化和新材料业务 - 前三季度公司呈现出炼化板块利润减少,化工板块利润增长的趋势 [2] - 公司原油加工量为1036.2百万桶,同比减少0.7%;成品油中汽油产量为8990万吨,同比减少2.7% [2] - 柴油产量为3993.6万吨,同比减少23%;煤油产量增长明显,达到2864.3万吨,同比增长9.7% [2] 销售业务 - 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板块经营利润129亿元,同比降低25% [2] - 国内成品油消费表现分化,汽油销售3796.3万吨,同比减少3.7%;柴油销售4320.9万吨,同比减少6.3% [2] - 公司调整销售策略,加油站数量减少225座至22530座,同时积极布局充电桩业务 [2] 财务预测 - 预测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10万亿元、3.11万亿元、3.16万亿元人民币 [2] - 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1亿元、1860亿元、1860亿元 [2] - 给予公司2024年7倍PE估值,目标价为7.03港元 [2] 财务数据 - 2024年Q3营业利润率为8.3%,净利率为5.6%,ROE为10.0% [4] - 2024年Q3 EBITDA为503,09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 [4] - 2024年Q3每股收益为0.94元,同比增长7% [4] 行业 - 中国石油属于能源行业,当前股价为5.55港元,52周高/低为8.36/4.23港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