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移动(00941)
icon
搜索文档
通用算力相对过剩 智能算力相对短缺 中国算力市场的成长烦恼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04:33
算力市场结构性失衡 - 我国算力市场呈现"通用算力相对过剩,智能算力相对短缺"的结构性矛盾,部分老旧算力中心闲置,而符合时代需求的智能算力供给不足 [3][6] - 三大运营商大踏步加码算力投资,中国移动2025年算力预算为373亿元占总资本开支25%,中国联通算力投资计划增长28%,中国电信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2% [4][5] - 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2028年达到2781.9EFLOPS [5] 供需失衡具体表现 - 我国IDC机柜平均上架率约58%,部分地区PUE超过2.5,显示存在闲置算力 [6] - 按地域分布看,胡焕庸线东部算力基本满载满租,西部地区供需关系相对宽松 [7] - 按算力质量看,计算性能强、配套软件服务好的智能算力相对稀缺,如优刻得内蒙古数据中心一柜难求 [7] 结构性失衡原因 - 算力需求高速迭代,早期通用AI算力面临淘汰,高端智能算力产能不足,2025年预计需要300万张GPU但产能有限 [8] - 部分卖方对智算中心认知有限,建设的数据中心性能不足,存在5%-10%掉卡率且缺乏自动化迁移能力 [9] - 部分买方对自身需求认知不充分,不具备使用数据中心能力,导致利用率不理想 [9][10] - 西部地区建设成本低但网络延迟高(达100毫秒),导致地域性错配 [10] 行业优化方向 - 算力调度层面:出现"算力合伙人"模式整合闲置资源,优刻得已开始管理空闲硬件资源 [10][11] - 地域优化:"东数西存"、"东数西训"、"东数西渲"成为趋势,将不同需求任务合理分配至东西部 [12] - 硬件层面:国产高端算力加速发展,华为昇腾910C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的80%,昇腾920或2025年量产 [13] - 软件层面:模型厂商与芯片厂商合作开发中间层软件,如商汤与华为昇腾、寒武纪合作研发基础算子库 [13] 市场动态 - 4月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数据中心项目中标:城地香江中标5.95亿至24.33亿元项目,平治信息中标4.6亿元项目 [4] - 同期多家公司终止算力合同:飞利信、莲花控股、锦鸡股份等因业务未开展或服务器未供货终止合作 [2][5]
中移申请车辆定位专利,对目标区域车辆识别定位更精准
搜狐财经· 2025-04-28 20:30
专利技术 -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车辆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19879949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 [1] - 专利技术通过获取目标车辆的速度并结合轨迹预测模型,确定车辆在不同时刻的轨迹点位置,从而生成更精准的行驶轨迹 [1] - 该技术结合车辆速度和轨迹预测模型,旨在提升目标区域内车辆识别定位的精准度 [1] 公司背景 -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20亿人民币,主要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拥有813条专利信息、35条商标信息,参与招投标项目1919次 [2] - 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拥有726条专利信息、106条商标信息,参与招投标项目675次 [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3000亿人民币,主要从事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拥有5000条专利信息、2154条商标信息,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2]
数智赋能,东莞移动多措并举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07:10
技术赋能水务系统 - 东莞移动通过云网融合技术体系协助东莞市水务局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试验,标志着东莞水务系统首次接入AI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2][3] - 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聚焦政务办公与平台系统安全运维,提升内容提取与关键信息分析效率,并能精准分析代码、定位安全漏洞以提升系统整体安全能力 [3] - 人工智能技术将变革城市水务管理核心业务,升级后的系统可针对水资源管理、供水调度、防洪排涝等场景构建智能决策,特别是在防汛应急领域可将预警信息精准度提升至分钟级 [3] - 水务管理系统智能化升级加载了云计算能力及私有化部署,既满足政务系统对数据安全的高要求,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实现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4] 助力潮玩产业发展 - 东莞移动推出"移动到企+组网锦礼"融合业务,为石排潮玩企业提供高速、稳定的专线网络,确保设计数据秒级传输、云端协作及生产系统稳定运行 [2][5] - 融合组网锦礼产品为企业打造FTTR全光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实现千兆级高速网络覆盖,解决传统Wi-Fi网络信号弱、延迟高、稳定性差的问题 [5] - 通过专线接入,潮玩企业实现客户总部与异地设计团队、工厂及销售分支的高效协同,某知名企业新品开发周期缩短30%,产品合格率提升20%以上 [5] - 目前石排镇超35%的潮玩产业头部企业已接入东莞移动信息化服务,公司未来将继续深化"移动到企"服务,助力打造潮玩产业新高地 [6]
依托中国移动能力中台,以数智赋能全民阅读
环球网资讯· 2025-04-27 17:00
咪咕公司AI数智阅读服务 - 公司在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展示以"晋书有数 移卷千年"为主题的AI数智书房,融合"阅、视、享、听"多感官数字内容 [1] - AI数智书房结合晋版书籍、山西古建筑文化元素,提供"全民逛、3D阅、AI讲"一体化体验,运用数实互动技术与沉浸叙事内容 [1][3][6] - 服务包含海量3D图书、AI单人/双人播客讲书、AI视频讲书,支持场景式浏览山西特色建筑海报与视频 [3][6] 技术应用与创新 - 依托咪咕文体与视听大模型,推出多模态"AI+阅读"服务:包括5分钟音频快讲、多角色情感化演绎、数字人视频讲书 [7] - 采用无限书架技术拓展藏书容量,结合3D阅读页与数实互动技术形成新质阅读服务 [6][7] - 能力中台赋能数实融合书屋营销服务,整合AI播客讲书、AI视频讲书等精华内容 [1][7]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通过能力中台持续拓展数字阅读消费场景,培育数智文化新业态 [8] - 目标为打造更多文化消费新场景,深化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实践 [8]
A股拟分红超万亿元!
经济网· 2025-04-27 15:50
分红概况 - A股共有1156家上市公司拟进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合计拟分红金额高达1.13万亿元 [1] - 每股股利有望超过0.1元的上市公司有841家,占比高达72.75% [1] - 每股股利超过0.5元的有191家,超过1元的有68家,达到或超过2元的有20家 [2] 高分红个股 - 贵州茅台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6.24元,暂居首位 [3] - 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比亚迪、爱美客、吉比特、同花顺、慧翰股份、东鹏饮料、中国移动、中国神华、华特达因、华利集团等公司每股股利较高 [1][2] 分红总额分布 - 拟分红总额超过10亿元的有138家上市公司,超过30亿元的有55家,超过100亿元的有22家 [5] - 中国石油、中国神华、贵州茅台、中国海油、中国平安、美的集团、宁德时代、中国石化、中远海控、比亚迪等公司的拟分红总额居前 [5] 中期分红规划 - 宁德时代表示2025年度中期分红金额不超过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 [4] - 宁德时代2024年度现金分红及特别现金分红合计总额为199.76亿元,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45.53元(含税) [4] 转增股份情况 - A股共有80家上市公司拟转增股份 [5] - 79家公司拟每股转增0.1股及以上,62家拟每股转增0.3股及以上,45家拟每股转增0.4股及以上 [5] - 德源药业拟每股转增0.5股,暂居首位 [5]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4-23)
远峰电子· 2025-04-22 20:50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盈方微(+10.06%)、西陇科学(+10.05%)、永鼎股份(+10.04%)、信雅达(+10.03%)和吉大正元(+10.00%)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新晨科技(+20.03%)、优博讯(+20.00%)和致尚科技(+20.00%)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仕佳光子(+13.09%)、柏楚电子(+6.88%)和信安世纪(+6.78%) [1] - 活跃子行业中SW半导体设备上涨0.99%,SW门户网站上涨0.91% [1] 国内新闻 - 2025年1-3月中国轿车销量前十企业共售出185.1万辆,占总量68.9%,比亚迪、吉利、上汽通用五菱和一汽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仁芯科技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量产供应链,投资方包括陕汽集团、长江汽车电子等产业资本 [1] - 国科微发布自研AI图像处理引擎品牌"圆鸮",应用于安防、低空经济、消费电子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1] - vivo发布X200 Ultra和X200s两款手机,X200 Ultra主打三焦段影像性能,X200s采用直屏轻薄设计 [1] 公司公告 - 瑞芯微2025年一季度营收8.85亿元(+62.95%),归母净利润2.09亿元(+209.65%) [3] - 中国移动2025年一季度营收2637.6亿元(+0.02%),归母净利润306.31亿元(+3.45%) [3] - 爱克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收1.56亿元(-8.67%),归母净利润-0.16亿元(+55.47%) [3] - 佳创视讯2025年一季度营收0.56亿元(+207.34%),归母净利润0.02亿元(+115.85%) [3] 海外新闻 - Intel加入台积电2nm制程首批客户,用于生产下一代PC处理器 [4] - 马斯克计划访问印度,特斯拉面临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市场挤压 [4] - 爱立信扩大印度天线生产规模,定位该国为战略创新中心 [4] - 三星显示将在车用OLED中采用双串联技术,提升耐用性和功耗控制 [4] - 2025年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8%至3240万部 [4]
中国移动(00941)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2 17:4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首季度公司营运收入为2638亿元,同比增长0.02%;通信服务收入为2224亿元,同比增长1.40%[3] - 2025年首季度EBITDA为807亿元,同比增长3.44%;股东应占利润为306亿元,同比增长3.45%[3] - 2025年首季度销售产品收入及其他为414亿元,同比下降6.82%[4] - 2025年第一季度总综合收益为306.47亿元,2024年同期为305.45亿元[12] - 2025年第一季度股东应占利润为306.30亿元,2024年同期为296.29亿元[12] - 2025年第一季度每股盈利(基本和摊薄)为1.42元,2024年同期为1.38元[12] - 2025年和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除税前利润分别为393.12亿元和383.74亿元[16] 客户数据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移动客户数为10.03亿户,其中5G网络客户数为5.78亿户;有线宽带客户数为3.20亿户[3] - 2025年首季度移动业务净增客户数为 -94万户,5G网络客户数净增2600万户[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有线宽带客户总数季度净增548万户,其中家庭宽带客户季度净增445万户[7] 业务ARPU及DOU表现 - 2025年首季度移动业务ARPU为46.9元,同比增长3.53%;DOU为16.1GB,同比增长8.0%[5][6] - 2025年首季度家庭客户综合ARPU为40.8元,同比增长2.3%[7] 业务收入占比表现 - 2025年首季度政企市场和新兴市场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7][8] 财务比率表现 - 2025年首季度股东应占利润率为11.6%;EBITDA占通信服务收入比为36.3%[9]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负债等) - 2025年3月31日固定资产为6885.79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7144.94亿元[13] - 2025年3月31日在建工程为843.40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742.71亿元[13] - 2025年3月31日总负债为695.466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711.588亿元[15] - 2025年3月31日股本为465.338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461.838亿元[15] - 2025年3月31日储备为960.278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930.194亿元[15] - 2025年3月31日总权益为1430.106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1396.539亿元[15] - 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为2125.572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2108.127亿元[13] 现金流量表现 - 2025年和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分别为415.25亿元和659.52亿元[16] - 2025年和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分别为313.17亿元和569.04亿元[16] - 2025年和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分别为204.91亿元和757.99亿元[18] - 2025年和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已收股票期权行权款分别为5.5亿元和32.84亿元[20] - 2025年和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融资业务现金流入(流出)净额分别为 - 120.64亿元和23.05亿元[20] - 2025年和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增加分别为243.49亿元和 - 421.77亿元[20] - 2025年和2024年截至3月31日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415.59亿元和1673.09亿元[20] - 2025年和2024年截至3月31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660.26亿元和1250.78亿元[20]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杨杰等4位执行董事和姚建华等4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3]
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 | “云智算杯”AI+应用创新大赛启动
AI科技大本营· 2025-04-14 18:09
大赛启动背景 - 中国移动主办首届"云智算杯"AI+应用创新大赛,旨在拓展AI在多元场景下的创新应用 [1]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发挥央企三大作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依托算力网络优势推动"云智算"战略升级 [4] - 前身"移动云杯"算力网络应用创新大赛已举办三届,累计吸引20万+开发者、2000+企业、300+高校参与,沉淀数百项创新成果 [4] 大赛升级亮点 - 2025年大赛升级为"云智算杯",以"智汇未来,云创无限"为主题,聚焦"云智融合"技术突破 [5] - 依托移动云智算平台和一站式大模型服务双技术底座,重点围绕智能体与大模型开发 [5] - 设立百万现金奖励及百万用云资源支持,加速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 [5] 三大赛道设置 - 行业赛道:面向企业开发者,融合移动云智算平台与大模型服务,开辟AI+产业新通路 [7] - 高校赛道:聚焦顶尖人才孵化,点燃技术生态创新 [7] - 移动赛道:探索央企数字化转型场景,培育行业标杆应用,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生态 [7] - 三大赛道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7] 生态支持计划 - 发布AI+产业"益企共创"行动计划,以大赛和开放云市场为核心载体 [9] - 计划招募百家合作伙伴、遴选百强AI应用,提供百万现金奖励及算力资源补贴 [9] - 依托行业大规模AI伙伴扶持计划,提供技术、资金、市场全链条支持 [9] 战略意义 - 践行国家人才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11] - 通过"以赛促创、以赛促商、以赛促教、以赛引才"模式加速AI技术普惠化 [11] - 降低中小企业AI应用门槛,激发青年科技创新热情,构建多层次AI人才培养体系 [12] - 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标杆案例带动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12]
中国移动(0094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1 16:49
卫星发射与客户规模 - 2024年2月两颗搭载星载基站和核心网设备的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13] - 2024年6月移动客户突破10亿大关[14] - 2024年12月31日,员工总数达455405人,移动客户总数达10.04亿户,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3.15亿户[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运营收入为10407.59亿元,2023年为10093.09亿元[17][20] - 2024年股东应占利润为1383.73亿元,2023年为1317.66亿元[18][20] - 2024年通信服务收入为8894.68亿元,2023年为8635.14亿元[19][20] - 2024年EBITDA为3336.91亿元,EBITDA率为32.1%;2023年EBITDA为3414.78亿元,EBITDA率为33.8%[20] - 2024年股东应占利润率为13.3%,2023年为13.1%[20]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6.45元,2023年为6.16元[20] - 2024年全年每股股息为5.09港元,2023年为4.83港元[19][20] - 2024年全年营运收入达10408亿元,同比增长3.1%[49] - 2024年通信服务收入达8895亿元,同比增长3.0%[49] - 2024年股东应占利润为1384亿元,同比增长5.0%,每股盈利为6.45元[49] - 2024年EBITDA为3337亿元,EBITDA占通信服务收入比为37.5%[49] - 2024年资本开支为1640亿元,资本开支占通信服务收入比为18.4%,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49] - 2024年自由现金流为1517亿元,同比增长22.9%[49] - 2024年全年派息率为73%,全年股息合每股5.09港元,同比增长5.4%,2024年起三年内现金分配利润逐步提至当年股东应占利润75%以上[5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运收入10408亿元,通信服务收入为8895亿元,同比增长3.0%[83] - 2024年移动业务客户数10.04亿户,同比增长1.3%;5G网络客户数5.52亿户,同比增长18.8%[84] - 2024年移动业务净增客户数1332万户,同比下降16.7%;净增5G网络客户数8800万户,同比下降36.4%[84] - 2024年移动业务平均每月每户通话分钟MOU为222分钟,同比下降8.3%;平均每月每户手机上网流量DOU为15.9GB,同比增长0.1%[84] - 2024年移动业务ARPU为48.5元/户/月,同比下降1.6%[84] - 2024年宽带业务有线宽带客户数3.15亿户,同比增长5.5%;家庭宽带客户数2.78亿户,同比增长5.3%[84] - 2024年家庭客户综合ARPU为43.8元/户/月,同比增长1.6%[84] - 2024年政企业务政企客户数3259万户,同比增长14.9%;物联网卡客户数14.16亿户,同比增长7.6%[84] - 2024年公司营运收入达10408亿元,同比增长3.1%,通信服务收入8895亿元,同比增长3.0%[97][98] - 2024年无线、有线、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分别为3859亿、1302亿、2438亿元,有线上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6%,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0%,无线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99] - 2024年销售产品收入及其他达1513亿元,同比增长3.8%[100] - 2024年营运支出为8982亿元,同比增长2.7%,占营运收入比重86.3%[102] - 2024年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为2833亿元,同比增长5.4%,占营运收入比重为27.2%[103][104] - 2024年折旧及摊销为1911亿元,同比下降7.7%,占营运收入比重为18.4%[103][105] - 2024年雇员薪酬及相关成本为1519亿元,同比增长5.3%,占营运收入比重为14.6%[103][106] - 2024年营运利润为1426亿元,同比增长6.1%;EBITDA为3337亿元,同比下降2.3%;EBITDA率为32.1%,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110] - 2024年股东应占利润为1384亿元,同比增长5.0%,股东应占利润率为13.3%[110] - 2024年底,公司资产总额为21081亿元,负债总额为711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3.8%[112] - 2024年12月31日较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568,559百万元,增长14.1%;非流动资产为1,539,568百万元,增长3.0%;资产总额为2,108,127百万元,增长5.8%[114] - 2024年12月31日较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633,018百万元,增长13.3%;非流动负债为78,570百万元,下降10.8%;负债总额为711,588百万元,增长10.0%[114] - 2024年12月31日较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控制性权益为4,507百万元,增长6.0%;股东应占权益为1,392,032百万元,增长3.7%;总权益为1,396,539百万元,增长3.8%[114] - 2024年公司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3157亿元,同比增长3.9%;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1852亿元,同比下降10.0%;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1052亿元,同比下降15.1%;自由现金流为1517亿元,同比增长22.9%[115] - 2024年底公司总现金及银行结存余额为2967亿元,其中人民币资金占93.1%,美元资金占1.8%,港币资金占4.9%[115] - 2024年末期每股基本股息为2.4902港元,每股总股息为5.090港元;2023年末期每股基本股息为2.400港元,每股总股息为4.830港元[139] 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约69.40%的已发行总股数,公众股东持有约30.60%[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他香港股份持有人持有公司69.20%股份,人民币股份持有人持有26.60%股份,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直接持有0.20%股份[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目21,517,317,437股,其中约69.40%由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余下约30.60%由公众人士持有[131] 公司荣誉 - 2024年公司被《福布斯》选入“全球2,000领先企业榜”,被《财富》杂志选入“全球500强”,“中国移动”品牌位居“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第63[23] - 202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63] - 大音平台荣获“2024年度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92] - 「九天」人工智能团队入选「2024年度央企楷模」[68] - 3家子企业获「标杆」评级,5家子企业获「优秀」评级,1支团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支团队入选国资委「启航企业」[70] 董事会成员变动 - 杨杰62岁,2019年3月加入公司董事会,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25] - 何飚53岁,2024年4月加入公司董事会,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26] - 王利民56岁,2025年1月加入公司董事会,任执行董事[28] - 李荣华59岁,2020年10月加入公司董事会,任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29] - 姚建华64岁,2017年3月加入公司董事会,任独立非执行董事[30] - 李丕征于2025年1月辞任公司执行董事,高同庆、孙迎新分别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2月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79] - 董昕先生自2024年1月11日起辞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丕征先生自2025年1月8日起辞任执行董事[148] - 2024年和2025年分别提名任命何飈先生和王利民先生为董事,二人董事袍金均为每年18万港元且自愿放弃[150] - 董昕先生自2024年1月11日起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职务[152] - 何飈先生自2024年4月26日起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153] - 李丕征先生自2025年1月8日起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职务[15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总连接数达36.70亿,净增3.16亿[49] - 2024年CHBN中HBN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45.6%,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49] - 2024年数字化转型收入达2788亿元,同比增长9.9%,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31.3%,较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49] - 2024年个人市场收入4837亿元,移动客户突破10亿户,净增1332万户,5G网络客户达5.52亿户,渗透率55.0%,个人移动云盘收入89亿元,同比增12.6%,权益产品收入268亿元,同比增19.7%,移动ARPU为48.5元[53] - 2024年家庭市场收入1431亿元,同比增长8.5%,家庭宽带客户达2.78亿户,净增1405万户,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达0.99亿户,同比增25.0%,FTTR客户达1063万户,同比增376%,家庭客户综合ARPU为43.8元,同比增1.6%[55] - 2024年政企市场收入2091亿元,同比增长8.8%,政企客户数达3259万家,净增422万家,公开招标市场中标占比16.6%,移动云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20.4%,5G专网收入87亿元,同比增61.0%[56] - 车联网前装连接净增1443万个,累计达6506万个,与25家头部车企达成渠道合作,商客套餐净增2140万套,低空经济打造50个应用示范标杆[57] - 2024年新兴市场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8.7%,国际业务收入228亿元,同比增10.2%,数字内容收入303亿元,同比增8.2%,产业链金融业务规模1165亿元,同比增52%,和包交易月活客户达1.24亿户,同比增40.7%[58] - 截至2024年12月底,家庭宽带客户达2.78亿户,月均净增117万户,移动高清客户渗透率达75.2%,家庭宽带收入增长10.1%,智慧家庭收入增长4.4%[86] - 2024年,5G垂直行业应用在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覆盖80个,行业云收入达838亿元,同比增长18.3%[87] - 全年国际业务收入达228亿元,同比增长10.2%,数字内容收入同比增长8.2%,云游戏全场景月活跃客户达1.54亿户,视频彩铃订购客户规模达4.27亿户,产业链金融业务服务链上企业数量达3170家,同比增长179%[88] 业务策略 - 公司统筹推进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深化规模价值经营[52] - 个人市场强化“连接+应用+权益+硬件”策略,推进AI+信息服务收入增长动能转换[53] - 家庭市场构建“全千兆+云生活”智慧家庭生态,推动连接、应用和服务升级[55] - 政企市场一体化推进“网+云+DICT”规模拓展,创新打造“AI+DICT”能力[56] 网络建设与资源 - 2024年5G网络投资690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超240万个,净增46.7万个[60] - 截至2024年12月底,千兆覆盖住户达4.8亿户[60] - 通用算力规模达8.5EFLOPS (FP32),智能算力规模达29.2 EFLOPS (FP16)[60] - 2024年上台能力达1348项,调用总量达7776亿次[60]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已开通基站总数超686万个,光缆长度达3586万皮长公里,政企专用传送网带宽达139 Tbps,骨干传送网带宽达1042 Tbps,CMNET、云专网、IP专网带宽达633 Tbps[89]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拥有通达全球的90余条海陆缆资源、164Tbps的国际传输总带宽,330个POP点,国际漫游服务覆盖268个方向,5G NSA开通87个方向,牵手计划覆盖全球超30亿用户[89]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开通5G基站超240万个,千兆覆盖住户达4.8亿户,智算规模达29.2 EFLOPS (FP16),通算规模达8.5 EFLOPS (FP32),能力中台满足调用需求达7776亿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超4万个[119] 业务成果与客户服务 - 公眾市场17项产品客户规模过亿,其中8项超两亿;政企市场6项产品收入规模超百亿[61] - 视联网新增连接数同比增长165%,安全业务全年创收留
2025 AI原生应用创新案例重磅发布
36氪· 2025-04-10 17:57
AI原生应用发展现状 - AI原生应用正迎来爆发式增长,逐渐成为各场景应用体验的核心要素 [1][3] - 2023年12月国内AI原生APP月活突破1.2亿,同比增长232% [3] - 全球生成式AI(GenAI)支出预计2025年达6440亿美元,同比增长76.4% [3] - AI原生应用已渗透医疗诊断、工业制造、个人助手等场景,重塑产业格局 [3] 行业评选活动概况 - 36氪发起「2025 AI原生应用创新案例」评选,聚焦提质增效的AI原生产品 [3] - 活动收到近百个申报案例,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多元场景 [4] - 评审团从技术创新、应用效果等维度评估,最终45个案例入围 [5][6] 入围案例技术亮点 跨领域融合 - 百度爱采购B2B智能体整合千亿级流量池,提升商家曝光量与转化率 [8] - Collov AI实现空间设计与家居营销二合一,服务全球67国企业 [15] - 风平AI数字人平台实现全自动营销,单数字人可替代传统运营团队 [20] 行业痛点解决 - 百望股份金盾模型分析千亿级票据数据,可视化展现企业风险画像 [12] - 思谋科技工业大模型实现3C产品缺陷检测,漏检率0%/过杀率<5% [52] - 未来式智能电网数字化员工方案节省人力成本6万工时/年 [56] 用户体验升级 - 百度文库AI重构后付费用户达4000万,AI DAU年增230% [9] - 夸克超级Agent集成多模态大模型,实现All in One服务 [35] - 通义APP结合QwQ-32B模型,提供个性化交互体验 [53] 技术生态趋势 - 企业普遍采用自研大模型技术(如滴普Deepexi模型、快递100混合智能架构)[16][37] - 多模态技术广泛应用(如连信数字心理大模型结合生理信号分析)[38] - 开源生态加速发展(HeyGem数字人引擎登顶GitHub Trending)[22] 商业化成果 - 美图设计室AI商拍功能累计生成1.8亿张商品图 [40] - 阳光数科人伤定损系统年降赔9735万元 [62] - AiPPT.com用户突破1000万,国内赛道第一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