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娱乐(01060)
搜索文档
阿里影业(01060.HK):IP衍生收入同比高增 确定四大战略方向
格隆汇· 2025-05-21 09:52
业绩表现 - FY2025收入67.02亿元,同比增长33.1%,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27.7%,Non-IFRS EBITA 8.09亿元,同比增长60.7%,Non-IFRS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9.5%,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1] 大麦业务 - 大麦FY2025收入20.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分部业绩12.30亿元,同比亦大幅增长,市场地位稳固,毛利和经营状况较好 [1] - 公司计划推出新大麦客户端,加速电影和演出购票用户合并与渗透,打造一站式票务平台 [1] - FY2026演出行业整体票房收入或实现稳健增长,关注票务系统打通后用户增长潜力 [1] IP衍生业务 - IP衍生业务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阿里鱼收入同比增长超90% [1] - 阿里鱼计划加大以电商为主的渠道建设,通过类目运营把握货物品类优势,并孵化C端品牌 [1] 电影业务 -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FY2025收入27.12亿元,同比有所下滑,主要因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双降以及部分影片投资影响 [2] - 公司在电影投资方面策略趋于谨慎,但会保持电影内容的持续投入,丰富娱乐内容闭环生态 [2] - FY2026储备影片包括《惊蛰无声》《东极岛》《群星闪耀时》《抓特务》《镖人:风起大漠》等 [2] 剧集制作 - 剧集制作收入5亿元,同比下滑16% [2] - 目前剧集工作室重点项目储备超20部,开发中项目超30部,未来发展趋势或相对稳定 [2] 战略方向 - 公司提出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四个未来重要战略方向 [3] - 市场看重大麦在演出行业领先地位基础上To C业务的现金流稳健性,叠加阿里鱼IP衍生业务的发展弹性 [3] - FY2025公司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科目绝对值从16.72亿元降至9.15亿元,未来潜在减值风险降低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因IP衍生业务发展好于预期,上调FY26 Non-IFRS净利润预测13.6%至11.89亿元,新引入FY27 Non-IFRS净利润预测13.44亿元 [3] - 现价对应13.9/12.4倍FY26/FY27 Non-IFRS P/E,上调目标价32.1%至0.70港元,对应16/14倍FY26/FY27 Non-IFRS P/E,较现价有14.8%上行空间 [3]
【窥业绩】绩后股价飙涨近30%!阿里影业值得高看?
金融界· 2025-05-20 19:57
公司业绩表现 - 阿里影业2025财年营收67.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 [1] - 归母净利润3.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1] -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61% [1] - 股价单日涨幅达29.79%,报0.61港元/股 [1] 业务板块分析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 - 收入27.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9% [1] - 占总营收40.46%,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1] - 受全国电影市场低迷影响,票房与观影人次双降 [1] 大麦业务 - 收入20.57亿元人民币,同比劲增235.82% [2] - 营收占比提升至30.69% [2] - 连续两年GMV高速增长 [2] IP衍生业务 - 收入14.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21% [2] - 营收占比提升至21.39% [2] - 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增幅逾90% [2] 剧集制作 - 收入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6.14% [3] 市场评价与展望 - 大麦+IP衍生业务构成第二增长曲线 [3] - 业绩韧性获市场重新审视 [3] - 长期股价低于1港元,此次业绩或助摆脱"仙股"标签 [3]
穿越市场波动,阿里影业(01060.HK)营收利润双升,全领域发力推动确定性增长
格隆汇· 2025-05-20 16:1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25财年实现营收67.02亿元,同比增长33% [1] - 经调整EBITA连续5年盈利,达8.09亿元,同比增长61% [1] - 在行业票房和观影人次双降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1] 电影业务战略 - 参与出品/发行《抓娃娃》《默杀》《封神第二部》等票房口碑双收作品 [1] - 引进片本土化策略成功,日本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在中国市场表现超本土 [1] - 重点新片储备约40部,包括《惊蛰无声》《东极岛》《镖人:风起大漠》等多元题材 [2] - 加强宣发优势,通过影演联动和全产业链贯通保障票房 [3] - 科技投入加速工业化:建成4个虚拟拍摄影棚,灯塔AI提升宣发效率,显著降低置景成本 [3] 演出业务布局 - 大麦GMV连续两年高增长,拥有3.16亿人次"想看"用户 [4] - 形成六大内容厂牌,覆盖演唱会/音乐节/戏剧等赛道,财年投资制作IP超120个 [5] - 自制IP如虾米音乐节、《魔幻时刻》舞台剧获行业奖项 [5] - 科技优势支撑用户体验:升级算力应对抢票流量,构建"观演决策平台"数据模型 [5] - 海外拓展:自主研发票务系统交付澳门银河综艺馆 [6] - 收入增速显著超越Live Nation(后者2024年收入仅增3%) [7] IP衍生品与剧集发展 - 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收入增幅超90% [8] - IP矩阵覆盖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等全球头部IP [8] - 中国IP衍生品市场预计2027年突破千亿,年复合增长率超20% [8] - 剧集业务上线《惜花芷》,完成《以法之名》等拍摄,夯实内容生态 [8] 长期战略演进 - 十年系统性布局:2014年启动电影业务,2018年引入衍生品,2023年收购大麦 [9] - 形成"内容+科技"与多业务协同的增长模型,兼具稳定性和成长性 [1][9]
解析阿里影业(01060)可持续盈利背后:基本盘稳固 多元化布局带来新增量
智通财经网· 2025-05-20 13:39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连续五年实现EBITA盈利,2025财年收入67.02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同比增长61% [1][2] - 电影业务表现稳健,参与出品发行多部高口碑影片,其中《抓娃娃》票房33.3亿成为暑期档冠军,《好东西》收获7.2亿票房 [2] - 大麦平台GMV连续两年高速增长,秒级并发购票用户超过10万的项目过千场,同比增长63% [2][3] - 阿里鱼收入同比增长超90%,IP授权商品零售额大幅增长 [3] - 剧集业务有序发展,制作《惜花芷》等高口碑剧集,储备项目超20部,开发中项目超30部 [4]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通过多年内生外延发展,已进化为全产业链娱乐集团,包括电影、演出、IP衍生品等多元化业务 [5] - 电影储备项目达40部,包括张艺谋执导的《惊蛰无声》、管虎联合执导的《东极岛》等重磅作品 [5][6] - 电影票务与科技平台业务成为行业基础设施,建成4个虚拟拍摄影棚,推出5个数字人实现商业化变现 [6] - 大麦从票务走向全产业链深度布局,业务延伸至境外,向全球龙头Live Nation靠近 [6] 技术与运营优势 - 大麦通过算力整合与云资源升级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优化购票系统功能,保障高并发场景稳定运行 [3] - 大麦宣发能力显著,"想看"用户同比增长29%至3.16亿人次,演唱会城市"许愿"用户累计1.5亿人次 [3] - 智能宣发数据产品"灯塔AI"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后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6] 行业与市场前景 - 电影行业处于沉淀期,公司凭借多元化战略和多引擎发力有望持续增长 [5] - IP经济从"爆款狂欢"演变为全产业繁荣,公司凭借阿里鱼占据先发优势 [3] - 演出市场方兴未艾,大麦的全球化布局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6]
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5月20日 周二)





快讯· 2025-05-20 09:05
货币政策 - 中国央行将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下调10个基点 [1]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宁德时代港交所挂牌首日暗盘收涨8.29%至284.8港元 成交额4.6亿港元 [2] - 零跑汽车一季度收入100.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7.1% 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达到14.9% [2] 互联网医疗行业 - 阿里健康实现营收305.9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2% 经调整后利润净额19.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5.6% [2] 影视娱乐行业 - 阿里影业实现营收67.0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 经调整EBITA盈利8.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1% [2] 在线旅游行业 - 携程集团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13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16% [2] 物流行业 - 顺丰控股4月速运物流业务及国际业务合计收入239.1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42% [2] 直播电商行业 - 交个朋友与百度优选达成战略合作 罗永浩将于5月23日晚进行首播 [2] 金融投资动态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增持农业银行7446.738万股 每股作价5.0717港元 总金额约3.78亿港元 [3]
8点1氪|黄子韬卫生巾15分钟卖出近20万件;小米成全球第4家自研设计3nm工艺制程手机处理器芯片企业;确诊患癌后拜登首次发声
36氪· 2025-05-20 08:11
上市与资本动态 - 富卫集团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高盛 [1] - 亿航智能考虑在美国以外进行第二上市 首席财务官表示正在探索备选方案 [2] - 日产汽车计划关闭日本追滨工厂、湘南工厂及南非、印度、阿根廷工厂以削减成本 [7] - 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IT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约 公司称将依法处理 [12] 科技与创新 - 小米自研3nm工艺手机SoC芯片"玄戒O1"即将发布 将成为全球第四家发布该芯片的企业 [2][3] - 英伟达宣布个人AI计算机DGX Spark全面投产 计划开源物理引擎Newton [13] - QQ浏览器升级为AI浏览器 推出搭载腾讯混元和DeepSeek双模型的QBot [14] - 华为发布首款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 售价23999元起 [17] - 英伟达将于第三季度推出下一代GB300人工智能系统 鸿海将以其为核心打造运算中心 [18] 消费与零售 - 黄子韬卫生巾品牌15分钟售出19.5万件 二手市场出现溢价转卖现象 [2] - 商场金价从792元/克降至756元/克 跌幅超4% 部分手镯类饰品销量增长 [5] - 旅客利用卫生巾走私2003粒钻石(616.43克拉)被查 案值逾27万元 [4] 行业趋势与政策 -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2024年产值达5758亿元 同比增长7.39% [9] - 国家发改委下调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 [10] - 西班牙政府责令Airbnb屏蔽超65000个非法度假租赁房源 [11] 企业合作与战略 - 交个朋友与百度优选战略合作 罗永浩将于5月23日晚进行首播 [9] - 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亿元 由杭州市数据集团与联通数据智能共同持股 [12] - 米哈游在上海成立科技新公司 注册资本8000万元 经营范围含动漫游戏开发 [9] 投融资 - 英伟芯科技获中科创星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资金用于晶圆级异质集成技术产业化 [19] - 杭州壹汇科技完成数千万级pre-A轮融资 由积露资产领投 [20][21] - RegTECH获超千万美元融资 并拿下中东1500万美元数字政务订单 [22] 文娱与教育 - 复旦大学获匿名校友捐赠1亿元 用于支持哲学学科发展 [3][4] - 上海迪士尼蜘蛛侠主题园区动工建设 [10] - 阿里影业2025财年收入67.02亿元 同比增长33% 经调整EBITA连续5年盈利 [16] - 携程Q1净收入138亿元 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0% 出境游业务超2019年同期120% [15]
阿里影业:截至3月31日止财年实现净利润3.64亿元 同比增长28%
快讯· 2025-05-19 21:18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年总收入达人民币67.02亿元,同比增长33% [1]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人民币3.64亿元,同比增长28% [1] - 经调整息税及摊销前利润(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指标)达人民币8.09亿元,同比增长61% [1] 收入增长 - 公司收入从上一财年的50.36亿元增至67.02亿元,增长主要来源于业务扩张 [1] 盈利能力 - 净利润从上一财年的2.85亿元增至3.64亿元,显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 - 经调整息税及摊销前利润从5.04亿元增至8.09亿元,反映运营效率改善 [1]
大麦娱乐(0106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5-19 21: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年全年收入67.02亿元,较2024年的50.36亿元同比增长33%[4][9] - 公司2025年归属所有者利润3.64亿元,较2024年的2.85亿元同比增长28%[4][9] - 公司2025年经营利润6.49亿元,较2024年的3.10亿元同比增长109%[4] - 公司2025年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较2024年的5.04亿元同比增长61%[4][9] - 2025年经营利润为648,735千元,2024年为309,680千元;2025年经调整EBITA(未经审核)为809,302千元,2024年为503,576千元[13] - 2025年总部分收入为6,702,326千元,2024年为5,035,713千元;2025年总部分业绩为1,709,244千元,2024年为1,324,689千元[14] - 2025年及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总费用分别约为人民币0.36亿元及0.20亿元,因业务合并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分别约为人民币0.33亿元及0.18亿元[14] -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约67.02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50.36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EBITA盈利约8.09亿元,同比增长61%;归属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约3.64亿元,同比增长28%[38] - 报告期内,集团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约1.23分,与过往期间的约1.03分相比,同比增长19%[38] - 报告期内,集团销售及市场费用约7.89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7.10亿元同比增长11%,占收入比重从14%降至12%;管理费用从过往期间的约9.78亿元增长至约12.37亿元,同比增长27%[39] - 报告期内,集团录得财务净收益约1.93亿元,含银行利息收入及汇兑损失,汇兑损失因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导致[4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20项合营及联营投资,按权益法入账,总账面价值约9.15亿元;持有11项非上市公司和1项上市公司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总账面价值约6.10亿元[4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到期日在一年内的银行存款约33.65亿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67.15亿元[4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短期借款约为3.97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零,年利率介于1.0%至1.2%[43]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67.02326亿元,2024年为50.35713亿元[50]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3.86392亿元,2024年为3.58955亿元[50] - 2025年年度利润为3.86392亿元,2024年为2.97469亿元[50] - 2025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23元,2024年为1.03元[50] - 2025年年度利润为386,392千元,2024年为297,469千元,同比增长约29.9%[51] - 2025年年度其他全面收益(扣除税项)为46,160千元,2024年为118,274千元,同比下降约61.0%[51] - 2025年年度总全面收益为432,552千元,2024年为415,743千元,同比增长约4.0%[51] - 2025年总资产为23,499,383千元,2024年为21,459,900千元,同比增长约9.5%[52] - 2025年总负债为5,639,020千元,2024年为7,034,083千元,同比下降约19.8%[53] - 2025年总权益为15,820,880千元,2024年为16,465,300千元,同比下降约3.9%[53] - 2025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控股拥有公司约53.85%的权益[55]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15,328千元,2024年为38,423千元,同比增长约200.2%[52] - 2025年投资物业为396,498千元,2024年为443,546千元,同比下降约10.6%[52] - 2025年商誉3,844,125千元,2024年为3,554,882千元,同比增长约8.1%[5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分部收入总额为6702326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5035713千元人民币[70][72] - 2025年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为293992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300345千元人民币[73][75] - 2025年公司销售及服务成本为4224196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3018670千元人民币[73][74] - 2025年已分配的销售及市场费用为768886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692354千元人民币[73][74] - 2025年公司其他收入为39821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57366千元人民币[73][74][77] - 2025年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为45249千元人民币,2024年其他损失净额为24224千元人民币[73][74][78] - 2025年公司财务收益为239314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182614千元人民币[73][74] - 2025年公司财务费用为45940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781千元人民币[73][74] - 2025年无单一客户占公司收入的10%或以上,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13%源自一名外部客户[76] - 2025年应收贷款之利息收入为27339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35376千元人民币[77] - 2025年销售及服务成本、销售及市场费用及管理费用总额为6250931千元,2024年为4706540千元[79] - 2025年财务收益净额为193374千元,2024年为181833千元[80] - 2025年所得税开支及抵免后为92400千元,2024年为58610千元[81] - 2025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并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363576千元,2024年为334583千元[84][85] - 2024年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并归属公司所有者的亏损为49793千元,2025年无亏损[84][85] - 2025年已发行普通股股份加权平均数减股份奖励计划持有股份为29467845千股,2024年为27651787千股[84][85] - 2025年每股基本收益总额为1.23元,2024年为1.03元[84][85] - 2025年按权益法入账投资年末为914748千元,2024年为1672220千元[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就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确认减值损失4.27629亿元,2024年为1.12552亿元[87]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总额为46.73423亿元,2024年为38.13559亿元[89] - 2025年3月31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应计费用总额为54.11893亿元,2024年为50.94022亿元[93] - 2025年,应收账款0 - 90日为10.62632亿元,91 - 180日为1.68535亿元,181 - 365日为4.33165亿元,超过365日为10.07322亿元[92] - 2025年,应付账款0 - 90日为5.43717亿元,91 - 180日为0.79188亿元,181 - 365日为0.39312亿元,超过365日为0.39631亿元[94] - 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2024年亦无[94]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100] 中国电影市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约505亿元,较往期的556亿元下降约51亿元[5] - 报告期内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约11.7亿,较往期的13.3亿减少约1.6亿[5] 全国营业性演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6]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约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6] 中国授权商品及二次元周边衍生产业数据 - 2024年中国市场年度授权商品零售总额约1550.9亿元,授权金收入规模约59.9亿元[7] - 2016 - 2023年中国二次元周边衍生产业规模从约53亿元增长至约102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3%[7][8]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2025年分部收入为2,711,809千元,2024年为2,999,459千元;2025年分部业绩为73,209千元,2024年为811,901千元[14] - 公司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分部报告期内收入约27.12亿元,较往期29.99亿元减少10%,业绩约0.73亿元,较往期8.12亿元减少91%[24] 大麦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大麦业务2025年分部收入为2,057,205千元,2024年为612,585千元;2025年分部业绩为1,230,283千元,2024年为280,565千元[14] - 大麦票务平台报告期内交付逾3800场大型项目[26] - 大麦票务平台秒级并发购票用户超10万的项目过千场,同比增加63%[27] - 大麦现场娱乐内容业务参与逾120个IP的投资与制作[29] - 大麦分部报告期内收入约20.57亿元,较往期6.13亿元增长236%,业绩约12.30亿元,较往期2.81亿元增长339%[29] IP衍生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IP衍生业务2025年分部收入为1,433,393千元,2024年为827,545千元;2025年分部业绩为380,349千元,2024年为217,764千元[14] - 报告期内,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收入与过往期间相比增幅逾90%[31] - 报告期内,集团IP衍生业务分部收入约14.33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8.28亿元增长73%;分部业绩约3.80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2.18亿元增长75%[33] - 锦鲤拿趣已自主研发或签约逾10个原创潮玩IP和二次元IP,与逾40部影视内容结合[33] 剧集制作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剧集制作业务2025年分部收入为499,919千元,2024年为596,124千元;2025年分部业绩为25,403千元,2024年为14,459千元[14] - 报告期内,集团剧集制作分部收入约5.00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5.96亿元同比下降16%;分部业绩约0.25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0.14亿元同比增长76%[34] - 目前剧集工作室重点储备项目超20部,开发中项目超30部[34] 公司业务发展动态 - 报告期内公司已上映主要电影项目票房如《抓娃娃》33.3亿元、《默杀》13.5亿元等[19] - 截至公告日公司重点储备影片约40部,其中投资待映项目约20部,自主研发与合制项目约20部[20] - 报告期内云智业务保持全国出票影院数量第一及出票人次第一,并拓展海外业务与多个影院签订合作协议[17] - 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累计已招纳58位青年导演[21] - 公司已在横店、周庄等地建设并投产四个虚拟拍摄影棚[22] - 公司推出5个全新数字人实现商业化变现[23] - 公司启动制片人、导演、编剧工作室计划,多部项目进入筹备或开机阶段[21] - 文娱行业智能宣发数据产品“灯塔AI”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23] 公司投资与收购动态 - 2024年7月23日,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以3.5亿元购买东阳美拉全部股权的70%,于2024年11月完成[47] - 2024年7月23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阿里巴巴与华谊兄弟订立买卖协议,以3.5亿元购买东阳美拉全部股权的70%,收购于2024年11月完成[95] - 购买东阳美拉股权透过结清华谊兄弟结欠贷款金额为35亿元[96] - 2024年4月3日公司附属公司拟51%股权2亿元收购天浩盛世,2025年1月完成[99] - 收购天浩盛世现金代价200,000千元,所收购可辨认净资产82,206千元,商誉148,905千元[99] 会计准则相关情况 - 集团于2024年4月1
“五一档”电影票房突破7.2亿元 女性电影商业价值凸显 《哪吒2》仍强势吸金
证券日报· 2025-05-06 00:11
2025年五一档票房表现 - 截至5月5日16时30分,2025年五一档总票房突破7.2亿元 [1] - 档期票房前四名影片依次为《水饺皇后》(1.85亿元)、《猎金·游戏》、《幽灵公主》、《哪吒之魔童闹海》(6362万元) [1][2][3] - 2025年五一档票房相比往年有所下滑,此前档期票房自2018年突破10亿元后基本稳定在10亿元以上,最高超过15亿元 [4] 重点影片市场表现 - 《水饺皇后》是档期内唯一票房突破2亿元的新片,上映6天累计票房达2.07亿元,灯塔AI预测其总票房将达3.84亿元 [2] - 《水饺皇后》女性观众占比超过61%,在29个省份票房暂列第一,印证女性题材影片的商业价值 [2] - 《哪吒2》虽已上映97天,仍凭借6.4%的排片贡献了8.8%的五一档票房占比,场均人次为档期影片最高 [3] - 截至5月5日,《哪吒2》累计票房超153.7亿元,大幅刷新全球单一市场最高票房纪录 [3] 主要参与公司分析 - 猫眼娱乐是今年五一档最大赢家,其作为主要出品方参与的《水饺皇后》和《猎金·游戏》分别获得档期票房冠军和亚军 [2] - 《水饺皇后》的主要出品方还包括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 [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2025年截至5月5日,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63.09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30.7%,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3] - 尽管五一档新片类型丰富,但影院客流量出现下滑,原因包括缺少头部作品拉动,以及演唱会、话剧等文旅行业体验创新分流了消费者 [4] - 专家认为影院最需要的是客流,建议通过调整发行价来带动客流增长 [4] 未来发展方向 - 针对六一档,核心受众为亲子家庭,需主打全年龄段动画电影 [5] - 制作层面应鼓励兼具社会议题与类型片融合的实验性作品,避免跟风创作 [5] - 工业进程上需借鉴《哪吒2》的先进拍摄技术提升效率,并加强编剧、导演培养体系,减少对流量明星的依赖 [5] - 发行与市场分层可推行分线发行,针对不同受众定制排片策略 [5] - 衍生品开发应学习《哪吒2》的IP衍生模式,拓展手办、文旅等非票房收入以降低市场风险 [5]
五一档电影票房破5亿元!马丽新片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3 20:25
2025年五一档票房数据 - 截至5月3日18:40,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总票房突破5亿元,达5000.157万元 [1][3] - 总出票1261.01万张,场次219.68万场,平均票价39.6元 [3] - 票房前三影片:《水饺皇后》12301.84万元(占比24.6%),《猎金·游戏》8525.37万元(17.0%),《幽灵公主》4877.55万元(9.8%)[6] 重点影片表现 - 《水饺皇后》预测总票房超4亿元,有望成为档期冠军,由马丽、惠英红主演,中国电影、猫眼娱乐、阿里影业参与出品 [7][8] - 《猎金·游戏》聚焦金融题材,猫眼娱乐参与出品 [8] - 《雷霆特攻队》由中国电影旗下公司参与发行 [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电影市场总票房243.87亿元,同比增长49.08% [9] - 观影人次5.20亿人,同比增长43.07%,平均票价46.9元(+4.21%)[9] - 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票房95.1亿元,观影人次1.87亿人,创纪录 [9] 上市公司业绩 - 光线传媒(《哪吒2》出品方)一季度营收29.75亿元(+177.87%),净利润20.16亿元(+374.79%)[10] - 幸福蓝海一季度归母净利润7053.01万元(+69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