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药(01177)

搜索文档
浩欧博: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双润正安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之2025年第一季度持续督导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12 18:28
交易资产交付与过户情况 - 海瑞祥天向辉煌润康协议转让浩欧博18,670,878股无限售流通股 占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的29.99% [1] - 协议转让价格为每股33.74元 对应总金额约6.3亿元 [1] - 双润正安发出部分要约收购15,570,480股 占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的25.01% [2] - 实际接受要约股份14,326,151股 低于预定收购数量 [2] - 股份清算过户手续于2025年2月14日完成 [2] 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 - 收购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遵守证监会及交易所规则 [2] - 浩欧博按照上市公司治理要求规范运作 [2] - 财务顾问确认各方在本期持续督导期内合规运作 [3] 承诺履行情况 - 收购方出具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承诺 涵盖人员独立/资产完整/财务独立/机构独立/业务独立五大维度 [3][4] - 承诺避免同业竞争 确保不新增重大不利竞争业务 [5] - 承诺减少关联交易 确需进行的将履行披露程序并按公允价格操作 [6] - 本期未发现违反承诺的情形 [6] 收购人后续计划落实 - 未来12个月内无改变主营业务或重大调整计划 [7] - 无资产出售/合并/合资或资产重组计划 [7][8] - 对董事会及高管进行调整:王凯辞去副董事长等职务 刘青新/熊峰辞去董事职务 [8] - 孙若亮/黄晓华辞去副总经理 韩书艳辞去财务总监 [9] - 提名袁长婷/张扬清/谢爱香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聘任张扬清为新任财务总监 [9] - 无修改公司章程条款计划 [10][11] - 无重大员工聘用变动计划 [11] - 无分红政策重大调整计划 [12] - 无其他重大业务或组织结构调整计划 [12] 担保与借款情况 - 本期未发现浩欧博为收购方提供担保或借款 [12] 其他约定义务 - 收购人无其他约定义务 不存在未履行义务情况 [12]
2025年中国血友病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全景研判:随着患者及重度患者群体数量增加,血友病药物需求持续增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2 09:36
行业定义及类别 -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的出血性疾病 由凝血因子缺乏引发凝血功能障碍 导致患者凝血时间延长 终身具有出血倾向 [2] - 血友病A占80%~85% 临床表现为反复关节或肌肉组织出血 可分为轻微、中度和严重三个等级 [3] - 主要治疗方式为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包括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两种时机 [3] - 已上市药品种类包括血浆源性人凝血因子VIII、基因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血浆源性人凝血因子IX、基因重组人凝血因子IX、凝血酶原复合物、基因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VII及艾美赛珠单抗 [5]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国内血友病药物需求量达582.36万人份 市场规模达53.61亿元 产量达354.71万人份 产值达22.75亿元 [1][7] - 预计2025年需求量将增长至731.54万人份 市场规模达58.56亿元 产量达448.01万人份 产值达26.33亿元 [1][7] - 市场规模细分中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占比61.00% 达28.8亿元 人凝血因子Ⅷ占比20.72% 达9.78亿元 [9] - 重度患者群体基数扩大导致用药剂量加大 成为市场规模核心驱动因素 [1][7][9] 生产工艺与技术 - 基因治疗药物采用HBK293细胞悬浮无血清培养工艺 结合全层析规模化纯化技术 [7] - 血浆源性凝血因子需使用聚乙二醇纯化 并通过聚山梨酯进行病毒灭活 [7] - 重组凝血因子需通过病毒灭活工艺如磷酸三丁酯处理 并结合层析超滤技术减少免疫原性风险 [7] - 已建立商业化生产平台 涵盖细胞培养、载体纯化、制剂灌装等全流程 [7] 主要竞争企业 - 本土生产企业包括神州细胞、泰邦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正大天晴、派林生物、博雅生物等 [2][13] - 华兰生物凝血因子类产品占据国内50%左右市场份额 血浆处理能力和流感疫苗生产规模居国内前列 [14] - 神州细胞建立生物药和疫苗上下游全套技术平台 产品管线覆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遗传病 [16] - 泰邦生物拥有20多个品规的血液制品产品线 涵盖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三大类 [14] 产品应用与治疗 - 人凝血因子VIII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19]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II、VII、IX、X缺乏症 包括乙型血友病 [19] - 人纤维蛋白原适用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 以及手术外伤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 [19] - 人纤维蛋白胶和外用冻干人凝血酶作为局部止血药 用于烧伤及外科手术创面渗血处理 [19] 行业发展趋势 - 诊疗技术发展和疾病认知提升导致确诊患者数逐年增加 药物需求持续增长 [1][6][7] - 经济发展和患者支付能力提升 政府和社会对罕见病关注度提高 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20] - 技术创新推动长效凝血因子制剂、基因治疗及其他新型药物研发进展 [6][20] - 全球血友病治疗药物产能逐步扩大 但部分产品仍存在供给不足情况 [20]
京东健康与中国生物制药达成战略合作 全网首发新药德瑞妥®和得舒平®
证券日报网· 2025-05-07 21:48
战略合作 - 京东健康与中国生物制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疾病知识普及 新品首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共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 -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两款创新产品将在京东健康全网首发 包括德瑞妥®(妥洛特罗贴剂)和得舒平®(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 [1] - 京东健康获得2mg剂量德瑞妥®在国内线上渠道独家代理权 [1] 渠道优势 - 京东健康作为线上健康消费第一入口 线上渠道发展趋势强劲 2024年电商渠道在医药零售行业重要性达12.9% [2] - 公司通过"B2C+O2O+线下门店"模式 深度整合供应链 物流 医疗资源及数字化能力 实现用户需求高效匹配与全场景覆盖 [2] 合作规划 - 双方将持续拓展合作范围 涵盖肿瘤 风湿 外科/镇痛 肝病 呼吸 心血管 内分泌等多个疾病领域 [2] - 将依托京东互联网医院优质医生资源 发挥三甲医院专家能力 通过短视频科普 专题图文等形式普及医学知识 [2] - 未来将探索医药健康行业新模式 共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2]
中国生物制药与京东健康深化战略合作,借数字医疗打破信息壁垒
贝壳财经· 2025-05-07 16:43
战略合作 - 中国生物制药与京东健康宣布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围绕全品类供应链 全渠道零售及创新营销模式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1] - 合作旨在打通药品普惠"最后一公里" 通过数字医疗打破信息壁垒 突破地域限制 让患者更快获得更多好药 [1] - 合作范围涵盖肿瘤 风湿 外科/镇痛 肝病 呼吸 心血管 内分泌等多个疾病领域 [1] - 将依托京东互联网医院优质医生资源 发挥三甲医院专家 专科医生专业优势 运用短视频科普 专题图文等形式覆盖从常见病预防到慢性病管理的全周期健康场景 [1] 产品与研发管线 - 中国生物制药两款重磅新品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得舒平) 妥洛特罗贴剂(德瑞妥)宣布首发 [2] - 公司共有70余款在研创新药物 预计未来十年陆续上市50多款创新药 [2] 合作战略方向 - 共建"全治疗领域的药品专区" 聚焦正大天晴药业的肿瘤药 肝病药 呼吸药及北京泰德制药的透皮制剂等核心产品线 [2] - 共建"创新药数字孵化平台" 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学教育 用药指导和患者招募体系加速全球同步新疗法的中国落地 [2] - 创新"治疗 管理 教育"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 变"被动就医"为"主动健康管理" 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2]
中证沪深港生物科技主题指数报1195.4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药明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5-06 17:17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深港生物科技主题指数报1195 47点[1] - 近一个月下跌2 95% 近三个月上涨13 55% 年至今上涨13 14%[1] 指数构成 - 选取内地与香港市场50家生物药品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领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1] - 基日为2018年12月28日 基点为1000 0点[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 03% 恒瑞医药(13 31%) 百济神州(10 94%) 药明康德(8 63%)位列前三[1] - 香港交易所占比41 35% 上海交易所占比36 05% 深圳交易所占比22 61%[1] 行业分布 - 生物药品占比42 86% 化学药占比25 82%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21 73% 医疗器械占比9 59%[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2] - 特殊情况(如样本退市 并购 互联通资格变动)将触发临时调整[2]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7:43
公司荣誉与指数入选情况 - 公司于200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3年入选MSCI全球标准指数的中国指数成份股,2018年入选恒生指数成份股,2020年入选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成份股、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11] - 公司连续六年(2019 - 2024年)荣登美国杂志《制药经理人》发布的“全球制药企业50强”,连续三年(2016 - 2018年)获评《福布斯》(亚洲)“亚太最佳公司50强”[11][16][19] - 公司于2010年3月8日成为恒生综合行业指数-消费品制造业和恒生综合小市值指数成份股[14] - 公司于2018年9月10日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20] - 公司于2020年3月23日成为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成份股[21] 公司附属公司情况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包括正大天晴(持股60%)、invoX Pharma Limited(持股100%)、南京正大天晴(持股55.6%)、江苏正大丰海(持股60.898%)、江苏正大清江(持股55.588%)、北京泰德制药(持股57.6%)[24] 公司产品与业务优势 - 公司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在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处于优势地位[11] - 公司旗下正大天晴研发中心是中国唯一“新型肝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 公司产品认证情况 - 2011年9月,正大天晴的小剂量注射剂获得全国首张新版GMP证书(证书编号CN20110001)[17] - 2012年12月,北京泰德再次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对外国制药企业的GMP认证许可[1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28,866,159千元,较2023年的26,199,409千元增长约10.18%[26]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本年度盈利为4,784,550千元,较2023年的4,612,639千元增长约3.73%[26] - 2024年公司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内盈利为1,580,132千元,较2023年的484,759千元增长约225.96%[26] - 2024年公司本年度盈利为6,364,682千元,较2023年的5,097,398千元增长约24.86%[26] - 2024年公司总资产为65,408,069千元,较2023年的63,604,819千元增长约2.83%[26] - 2024年公司总负债为22,633,999千元,较2023年的25,434,866千元减少约10.99%[26] - 2024年公司净资产为42,774,070千元,较2023年的38,169,953千元增长约12.06%[26] - 2024年公司收入约288.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2%,2023年约为261.99亿元[73] - 2024年公司毛利约235.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9%,2023年约为212.10亿元[73] - 2024年中药现代制剂及西药业务分部毛利约234.5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1.0%,2023年约为211.25亿元[73] - 2024年其他业务分部毛利合计约799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6%,2023年约为8468万元[73]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持有者盈利约34.99亿元,较去年增长约50.1%[74] - 2024年基于归属母公司持有者盈利计算的每股基本盈利约19.13分,较去年增长约51.9%[74] - 2024年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约34.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3.5%[74] - 2024年末公司资金储备合共约241.07亿元,包括现金及银行结余约95.70亿元、银行存款约93.66亿元、理财产品总额约51.71亿元[75] - 2024年,抗肿瘤用药收入约1073363万元,占公司收入约37.2%,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0%[82] - 2024年,肝病用药收入约343795万元,占公司收入约11.9%,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1%[83] - 2024年,呼吸系统用药及服务收入约315171万元,占公司收入约10.9%,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2%[84] - 2024年,外科/镇痛用药收入约445817万元,占公司收入15.4%,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8.9%[85] - 2024年,心脑血管用药收入约216922万元,占公司收入约7.5%,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1.0%[86] - 2024年,其他收入约491548万元,占公司收入约17.1%,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9.6%[87] - 2024年3月完成正大青岛出售,交易对价为181972万元,录得税前收益170960万元,公司于正大青岛的权益由93%减少至26%[88] - 2024年目标公司产生盈利约158013万元,2023财年盈利约48476万元[88] - 本年度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3.5%[90]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为3499834千元,较2023年的2331939千元增长50.1%[92] - 2024年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为3456963千元,较2023年的2588783千元增长33.5%[92] - 2024年基于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计算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8.90分,较2023年的13.97分增长35.3%[93] - 2024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实际亏损净额约为10828万元[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科兴中维15.03%股权,投资成本约为5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8777万元),公允价值约为957900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约14.6%[97] - 2024年公司从科兴中维收取(税后)股息约135270万元,其中67635万元已在损益表中确认[9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的非流动权益投资约为1091153万元,2023年为156287万元[9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的流动权益投资约为7686万元,2023年为30108万元[9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的非流动金融资产约为443911万元,2023年为469970万元[10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理财产品总额合共约517147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约7.9%[100] - 2024年集团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流动权益投资亏损(净额)约920万元人民币[101] - 2024年研发总投入约548,767万元人民币,占集团收入约19.0%,其中92.7%已计入损益表,研发费用约508,920万元人民币,占集团收入约17.6%,创新药研发投入占比超77%,投入金额同比增长约17.2%[10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分类为流动资产的现金及银行结馀约956,958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945,188万元人民币),分类为非流动资产的银行存款约936,581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731,289万元人民币)[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短期贷款约758,583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1,113,594万元人民币),长期贷款约199,675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105,794万元人民币),可转换债券债务部份约1,624万元人民币(2023年:1,648万元人民币),租赁负债总额约11,173万元人民币(2023年:36,988万元人民币),可用授信额度总额约394亿元人民币(2023年:约382亿元人民币),其中300亿元未使用(2023年:260亿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约45,939万元人民币资产抵押(2023年:约149,400万元人民币)[11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6,540,807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6,360,482万元人民币),总负债约2,263,400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2,543,487万元人民币),资产及负债比率约34.6%(2023年:约40.0%),现金净额约1,439,631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854,975万元人民币)[1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24379名雇员,回顾年度内员工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467056万元,2023年度约为人民币435303万元[113] - 2024年末扣除建议末期股息后,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14,821,515,000元人民币,2023年约为9,696,233,000元人民币[200]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约为674,031,000元人民币,2023年约为500,194,000元人民币[200] 公司产品医保与集采情况 - 2024年第十批集采产品仅占公司总收入的1%,集采风险基本出清[44] - 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款1类创新药安柏尼及安洛晴新增纳入医保目录[44] 公司产品上市与研发情况 - 安倍斯、得利妥、賽妥和帕樂坦分别于2023年2月、5月、7月和2024年12月获NMPA上市批准,2024年快速放量加速公司收入增长[52]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36个肿瘤领域创新候选药物和14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预计2025 - 2027年将有6个创新药和8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52] - TQB3616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III期研究最新数据显示ORR为40.21%,mPFS为16.62个月,mOS尚未达到,预计未来两年逐步递交上市申请[52] - TQ05105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是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JAK/ROCK抑制剂,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其多项临床研究[52] - 天晴甘美已获批3个适应症,其成分异甘草酸镁是全球第一个99.9%的纯化α体甘草酸,获多个权威指南推荐[53] - LM - 108正在中国开展II期注册临床研究,开发进度在中国同靶点项目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早期研究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展现良好安全性和疗效[54] - M701正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肿瘤引起的恶性胸水和恶性腹水,安全性和疗效优于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案[54] - FS222正在临床I期,2024年ASCO年会公布其临床I期成果,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展现抗肿瘤活性,在既往接受过PD - 1抗体治疗的转移性/晚期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ORR为47.4%,DCR为68.4%[54] - 截止报告期末,集团有7个肝病领域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含1个临床III期、6个临床II期;7个肝病领域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含3个上市申请阶段、2个关键临床、1个临床I期、1个BE实验中[56] - 集团预计肝病领域2025 - 2027年将有1个创新药和5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56] - 2023年7月,拉尼兰诺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III期的MASH药物[57] - 2024年2 - 12月有多款产品进行上市申请或获批上市,如2月安洛晴(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针对未经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上市申请等[58][59][62][63] - TQA2225正在中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FGF21融合蛋白药物[60] - 天晴速畅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布地奈德雾化剂型仿制药,2024年销售额实现稳步增长[61] - 天韻(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2021年首仿上市,2023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销售额快速增长[65] - 呼吸系统领域,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11个创新候选药物和13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预计2025 - 2027年有2个创新药和8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65] - TQC2731(TSLP单抗)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是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TSLP单抗,国内尚无TSLP单抗获批上市[65] - TDI01(ROCK2抑制剂)处于临床II期开发,II期临床试验即将完成,预计2025年启动III期注册临床试验[65] - TQC3721(PDE3/4抑制剂)已在中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是中国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PDE3/4双重抑制剂,国内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65] - TCR1672(P2X3R拮抗剂)在中国开展Ib/II期临床试验,2021年获FDA临床试验许可,有望成为中国前三获批上市的P2X3受体拮抗剂[67] - TQH2722(IL - 4Rα单抗)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拟开发多种适应症[67]


重塑慢性呼吸疾病管理 中国生物制药领跑透皮贴剂千亿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1:36
公司动态 - 北京泰德制药自主研发的妥洛特罗贴剂(德瑞妥)已实现京东健康等主流电商平台及线下连锁药店的全渠道供应 [1] - 妥洛特罗贴剂是国产首款妥洛特罗贴剂 采用"一贴长效止咳喘"的创新治疗方案 [1] - 公司正在加快将适用年龄下探至9岁以下的儿童 预计下半年获批后将进一步打开儿科市场 [2] - 公司已成功推动5款贴剂产品获批上市 包括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得百安)等 [4] - 公司拥有年产能3.3亿贴的生产基地 [4] 产品技术 - 妥洛特罗贴剂创新性采用缓释技术控制渗透速率 使药物经皮肤持续吸收 [2] - 该技术避免传统呼吸疾病治疗的技术瓶颈 大幅提升药物利用率 [2] - 产品可降低哮喘患者面临的"晨降"难题 在"晨降"高危时段帮患者持续舒张支气管 [2] - 公司构建起覆盖凝胶贴膏、热熔胶贴剂、透皮贴剂及微针贴剂的四大技术平台 [3] - 公司打通了从核心辅料研发到终端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体系 [3] 市场前景 - 全球透皮给药市场正以5%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容 [1] - 2023年全球医用透皮贴剂市场规模为78.8亿美元 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03.3亿美元 [3] - 透皮给药技术因其血药浓度平稳、使用便捷等优势 正成为慢性病管理的革新力量 [4] - 公司技术平台已成功延伸至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 [4] 行业现状 - 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较多 传统治疗面临技术瓶颈 [2] - 透皮贴剂工艺复杂、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 [3] - 长期以来北美和欧洲是全球透皮贴剂的主要市场 [3] - 国内众多入局企业面临辅料卡脖子、中试放大困难等问题 [3]
中证沪深港生物科技主题指数报1178.6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康方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4-28 17:13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深港生物科技主题指数报1178 67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0 82% 近三个月上涨12 93% 年至今上涨12 21% [1] - 基日为2018年12月28日 基点为1000 0点 [1] 指数构成 - 选取50家内地与香港市场生物科技领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1] - 十大权重股包括恒瑞医药(13 16%) 百济神州(10 43%) 药明康德(8 41%) 迈瑞医疗(7 71%) 药明生物(5 15%) 信达生物(4 82%) 康方生物(3 91%) 石药集团(2 74%) 中国生物制药(2 45%) 上海莱士(1 83%) [1] - 香港交易所占比41 72% 上海交易所占比35 62% 深圳交易所占比22 66% [1] 行业分布 - 生物药品占比43 26% 化学药占比25 78%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21 39% 医疗器械占比9 57% [2] 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 互联互通资格变动导致样本不符时将相应调整 [2]
港股药品股集体下跌,三生制药(01530.HK)跌超8%,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跌超2%,翰森制药(03692.HK)、石药集团(01093.HK)跌超1%。
快讯· 2025-04-28 09:51
港股药品股表现 - 港股药品股集体下跌,三生制药(01530.HK)跌幅超过8% [1]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跌幅超过2% [1] - 翰森制药(03692.HK)和石药集团(01093.HK)跌幅均超过1% [1]
中国生物制药: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快讯· 2025-04-25 12:24
产品获批 - 中国生物制药联合开发的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1] - 获批适应症包括与顺铂或卡铂和吉西他滨联合用药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非角化性鼻咽癌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 [1] - 获批适应症还包括作为单药治疗用于接受过铂类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至少接受过一种其他先前治疗的转移性非角化性鼻咽癌成人患者 [1] 市场拓展 - 公司创新药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1] - 该获批标志着公司在鼻咽癌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