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制药:“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N01”获批准上市
快讯· 2025-07-03 18:35
产品获批 - 公司开发的"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N01"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1] - 该产品是公司首个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产品,也是国内首个同类产品 [1] 技术突破 - 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生产工艺复杂,存在降解和氧化位点较多、杂质种类较多等挑战 [1] - 公司创新开发了细胞培养、分离纯化和制剂处方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 [1] - 获得两项原创专利 [1] - 产品已成功进行多批次商业化生产放大,批间质量一致性良好,证明生产工艺稳健性 [1] 市场影响 - 产品将为患者提供更经济优质的治疗选择 [1] - 公司将通过安恒吉与安启新的组合治疗方案,覆盖从常规替代治疗到抑制物管理的全病程需求 [1] - 有望惠及更广泛的血友病患者群体 [1]
国产减肥药获批上市,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连续14天累计“吸金”超3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6-30 15:09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上涨0.68%,成分股昭衍新药上涨11.01%,云顶新耀上涨9.27%,泰格医药上涨7.85%,凯莱英上涨4.84%,药明合联上涨4.76% [1]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上涨1.16%,近1年净值上涨86.07%,在QDII股票型基金中排名1/120 [2] - 港股创新药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3.82%,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44.08%,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59% [2] 流动性及资金流向 - 港股创新药ETF盘中换手33.61%,成交44.72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67.88亿元 [1] - 港股创新药ETF近1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净流入6.09亿元,合计净流入31.59亿元 [1] - 6月27日港股创新药ETF获融资买入5.11亿元,两融余额12.21亿元 [2] 规模与估值 - 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33.20亿元,份额达118.60亿份,创近1月新高 [1]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32.62倍,处于近5年16.18%分位,估值低于近5年83.82%以上的时间 [2] 成分股与权重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1.99%,包括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石药集团等 [3] - 港股创新药ETF覆盖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等稀缺龙头股 [4] 行业动态 - 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注射液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 [3] - 中国创新药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热门技术赛道已具备竞争优势 [3] - 国内医药产业步入创新成果兑现期,逐步成为全球创新疗法供给方 [4] 产品特性 - 港股创新药ETF支持T+0交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 [4]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选取不超过50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香港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策略对话医药:医药新章甫开,创新药复盘与展望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 创新药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情表现**:截至目前长江生物医药指数已上涨约 20%,二季度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劲进入行情启动阶段,虽受宏观因素扰动但走势优于大盘,近期两周调整源于资金面挪动而非基本面松动[2] - **核心催化因素**:产业界多笔重磅 License - out 交易落地树立估值锚点、中国创新药企业在海外学术会议展示高质量临床数据获海外学术界认可;政策端全产业链支持、医保支付改善、商保多元支付机制落地;国产创新药出海加速优化现金流[4] - **出海行情启动演进**:由“Deep Six”概念带动市场情绪蔓延启动,从“AI + 医疗”扩展至创新药,创新药有明确估值锚点,部分国产创新药三期临床疗效优、进度领先,是政策、产业和业绩三方面共振结果[5] - **2025 年下半年出海趋势**:出海将提速,上半年企业出海和临床数据披露数量较两三年前增长 2 - 3 倍,在手出海案例约为去年同期 3 倍,消化需约两季度,推动出海情绪和节奏至年底;2024 年全年总包出海金额 519 亿美元,2025 年上半年达 550 亿美元,下半年预计还有 900 亿美元空间,大型药企 BD 活动未完全展开,出海节奏将加快[6] - **出海成功率**:部分小型创新药企估值或已充分反映出海预期,但从海外药企表达意向签署保密协议到成功落地,实际成功率不足 30%,出海节奏和成功率将分化[1][6] - **投资主线和推荐方向**:2025 年下半年投资主线是出海,行情预计良好,创新药板块估值与美国和 2021 年 PS 倍数有差距,出海增厚销售峰值,推荐大型药企或药品临床价值强的公司,如信达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益方生物等[3][7][8] - **二代 IO 方向及细分赛道**:一代 IO 核心专利 2028 年和 2032 年到期面临生物类似药冲击,2024 年全球一代 IO 销售额 600 亿美元,峰值预计近千亿美元,二代 IO 市场潜力千亿甚至两千亿美元以上;细分赛道包括细胞因子赛道(代表白介素 2、12、15,市场潜力 4000 亿美元,信达生物等有亮眼表现)、TCE 赛道(连接肿瘤和 T 细胞杀伤,推荐泽井制药和仙生药业)、PD - 1 双抗(如 PD - 1 VEGF 双抗,荣昌生物等有出海可能性且业绩上升)[9][10] - **其他创新药赛道**:ADC 赛道受益高级工程师红利,涉及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等公司;减肥药赛道值得关注,涉及信达生物、华东医药等公司,这些赛道市场天花板大,中国企业领先[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细胞因子赛道国内开发思路与海外不同,如信达生物的 PD - 1 合并阿尔法雅剂,靶向 PD - 1 阳性合并 CD25 阳性的 T 细胞,临床数据亮眼,单药估值可达 1000 亿人民币,同一赛道还有绿叶制药、君实生物、奥赛康等[9] - TCE 赛道破局思路包括筛选干净靶点、分子结构优化(如 2:1 设计、遮蔽态结构)[9]
大华继显:行业进入加速增长新阶段 首选翰森制药、信达生物中国生物制药
快讯· 2025-06-19 13:52
行业分析 -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进入加速成长阶段 [1] - 各企业正扩展创新商业产品组合并达成重要对外许可授权交易 [1] - 行业获得超预期的盈利能力 [1] - 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全球化努力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扩张 [1] - 行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可持续成长 [1] - 大华继显上调行业评级至"增持" [1] 公司推荐 - 信达生物(01801HK)为大华继显首选之一 [1] - 翰森制药(03692HK)为大华继显首选之一 [1]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为大华继显首选之一 [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罗伐昔替尼临床前及临床数据在EHA 2025公布
格隆汇· 2025-06-18 18:27
罗伐昔替尼临床研究结果 - 28天总体缓解率(ORR)达84.6%,中位应答时间为4天,12个月总生存率为92.3% [1] - 肠道缓解率达80%,56天内38.5%的患者完全停用激素 [1] - 罗伐昔替尼作为口服、选择性JAK1/2和ROCK1/2抑制剂,靶向调控aGVHD的多个通路 [1]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治疗现状 - 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1] -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aGVHD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超过半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无反应或初始应答后出现疾病进展 [1] 罗伐昔替尼的行业地位 - 罗伐昔替尼是全球首款JAK/ROCK双通路抑制剂 [2] - 用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已启动三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受试者入组环节 [2]
中国生物制药:罗伐昔替尼治疗aGVHD临床研究结果公布
快讯· 2025-06-18 18:22
罗伐昔替尼临床研究结果 - 公司在2025年欧洲血液学年会上公布罗伐昔替尼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前及Ib期研究结果 [1] - 28天总体缓解率达84.6% 中位应答时间为4天 12个月总生存率为92.3% [1] - 该药物是全球首款JAK/ROCK双通路抑制剂 靶向调控aGVHD的多个通路 [1] 药物特性与市场定位 - 罗伐昔替尼为口服选择性JAK1/2和ROCK1/2抑制剂 [1] - 有望为糖皮质激素耐药aGVHD患者提供更佳治疗选择 [1] - 标志着公司在GVHD治疗领域的又一突破 [1] 研发进展 - 该药物用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已启动三期临床试验 [1] - 目前正处于受试者入组环节 [1]
港股创新药重估
经济观察网· 2025-06-13 22:49
港股创新药板块复苏 - 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成为港股涨幅最大板块 超过30家创新药企股价翻倍 其中三生制药涨幅近3倍市值突破500亿港元 信达生物市值从580亿港元涨至1330亿港元 [1] - 恒生创新药指数从2021年7月历史高点下跌76%后 目前已回升至历史高点的50% 相当于2020年初水平 82%的18A上市药企股价呈现上涨趋势 [3] - 2025年1-5月港股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14.52亿美元 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12] 市场活跃度提升 - 2025年初至今18家创新药企递表港交所 6月前半月7家递表刷新历史纪录 [1] - 映恩生物港股上市首日涨幅116% 恒瑞医药港股上市首日收涨25% 打破此前创新药企破发惯例 [3] - 外资律所产能饱和拒接新项目 内资律所和财经公关加速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 [3] License-out交易激增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41起 总金额369.29亿美元 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6] - 三生制药以12.5亿美元首付款刷新出海纪录 石药集团披露3项潜在交易每笔约50亿美元 中国生物制药预告重量级交易后股价单日涨19.29% [5][6] - 2023年下半年License-out首付款金额首次超过二级市场融资额 成为未盈利药企主要资金来源 [5] 资金流向变化 - 沪深港股通持有恒生创新药市值比例从18%升至22.6% 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生物医药板块超400亿港元 [10] - 恒瑞医药港股认购门槛达5亿港元 获新加坡GIC、景顺、瑞银等全球机构认购 [9][10] - 国际资本加速配置香港市场 2024年9月以来欧美长期基金增加港股配置 [8] 行业信心转变因素 - 医保局探索丙类目录与商业保险对接 为创新药提供新支付渠道想象空间 [4] - 美联储2024年9月降息50个基点 预计至2025年中累计降息175个基点 全球流动性改善 [9] - 企业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但行业系统性支持仍待完善 支付体系改革是关键 [11]
中国生物制药:首个标志性的对外授权交易即将达成
快讯· 2025-06-13 06:12
公司动态 - 中国生物制药在ASCO年会上公布12个具有突破性数据的创新产品 [1] - 对外授权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1] - 公司预计近期将有对外授权交易落地 [1] 行业趋势 - 中国生物制药即将达成首个标志性对外授权交易 [1]
专家访谈汇总:中国生物制药将公布对外授权“标志性交易”
港股创新药 - 6月10日新政提出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并建立商业保险覆盖目录,形成"基本医保+商业健康险"双轨支持体系,有望显著提升创新药市场渗透率 [1] - 6月11日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推动生物制药中试平台建设,支持研发到产业化的全流程能力 [1] - 2024年前五个月中国已有20余款1类新药获批,远超往年同期,在肿瘤、自免、代谢疾病和罕见病等高壁垒领域突破频出 [1] - 中国药企在2025年ASCO年会中提交原创研究数量创近年新高,11项获评LBA,恒瑞、信达、荣昌等龙头药企受邀参与 [1] - 三生制药与辉瑞签订60亿美元创新药授权协议,石药集团EGFR-ADC等管线有望达成三项总计近50亿美元海外合作 [1] 中国生物制药 - 中国生物制药管理层在高盛全球医疗健康年会上表示对外授权交易将成为经常性收入和利润来源,并透露近期将有"标志性交易"公布 [2] - 公司管线包括HER2双抗ADC、EGFR/cMet ADC等热点靶点产品,部分已进入临床后期,具备出海竞争力 [2] - HER2双抗ADC(TQB2102)进入乳腺癌三期注册临床,EGFR/cMet ADC管线进入一期拓展阶段 [2] 创新药板块 -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劲,海普瑞、绿叶制药、百济神州、维亚生物、昭衍新药、君实生物等普遍上涨4%以上 [2] - Biotech板块在2023年估值收缩后,2024年下半年进入"成果兑现+商业化落地"阶段 [2] - 临床进展、国际学术认可(如ASCO/ADA)及海外合作订单频出显示产业基本面持续改善 [2] 潮玩产业 - Labubu拍卖成交价达108万元,显示中国潮玩IP具备艺术品与文化资产双重属性 [3] - 泡泡玛特Labubu等IP在伦敦、纽约、东京等核心国际城市门店出现排队潮,验证全球年轻人群体认同 [3] - 中国潮玩从低价量产型商品向"高溢价+文化附加值"方向升级,品牌全球化能力增强 [3] 中药产业 - 国家药监局连续批准三款中药为二级保护品种,受理一款初保申请,显示监管层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重视提升 [4] - 中药保护制度强化为优质中药企业提供"政策壁垒+市场独占"双重保障,鼓励研发原创处方和标准化生产 [4] - 鲁南制药、安诺药业、大连胜光等区域药企有望打开全国市场,同仁堂、云南白药、以岭药业、片仔癀等大型中药企业持续受益 [4] NFT概念 - NFT技术落地、AI融合、Web3应用拓展使其"数字资产+消费体验"双重属性再次受资本市场关注 [5] - NFT概念板块上涨近2%,实丰文化、元隆雅图涨停,资金回流反映市场对"虚拟消费+数字资产确权"模式的博弈热情 [5] - NFT价值向"权益凭证""数字会员卡""链上资产凭证"等实用功能拓展,增强长期可持续性 [5]
AI软件股集体爆发,大摩开始高调唱多中国资产
36氪· 2025-06-12 18:10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整体表现不佳,但AI软件股如平安好医生大涨超10%、金山软件涨近7%、美图公司创新高、汇量科技持续上涨 [1] - 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早前受益于国补的公司遭到重挫,可能与空头释放假消息有关 [3] - 中美谈判结果未超预期,部分资金选择获利止盈 [3]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看法 - 摩根士丹利高调唱多中国资产,认为外资正在FOMO(错失恐惧症) [1] - 国际投资者此前担心中国在科技竞争力方面落后,但近期中国在AI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新考量中国股票前景 [1] 创新药行业动态 - 中国生物制药透露今年将至少有1个重量级out-license交易落地,创新药出海潮持续 [5] - 三生制药双抗天价BD给辉瑞、石药集团预告三项BD在路上,行业关注度提升 [5] 新消费板块风险 - 泡泡玛特和布鲁可卖空数据激增,泡泡玛特卖空股数从56.36万股增至170.70万股(增幅超200%),布鲁可从7.14万股增至25.68万股(增幅260%) [6][7] 物流行业前景 - 顺丰控股股价刷新上市以来新高,机构看好未来两年业绩维持15-20%增长 [8] - 无人物流车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顺丰直营模式有望更快推进末端渗透并节约成本 [8] - 顺丰2月以来件量增速环比累增,时效件增速回暖,电商件贡献增量,国际业务转暖等亮点值得关注 [8] 市场展望 - 恒指目标价27000,市场进入蛰伏期,健康回踩后有望迎来更大力度的拉升 [1][4] - 只要恒指不跌破23800,做多中国资产的前景依然乐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