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288.7亿元,较2023年的262.0亿元增长10.2%[3] - 2024年毛利率为81.5%,较2023年的81.0%增加0.5个百分点[3] - 2024年销售及管理费用占收入比率为42.1%,较2023年的42.2%减少0.1个百分点[3] - 2024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率为17.6%,较2023年的16.8%增加0.8个百分点[3] - 2024年公司盈利63.6亿元,较2023年的51.0亿元增长24.9%[3]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持有者盈利35.0亿元,较2023年的23.3亿元增长50.1%[3] - 2024年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34.6亿元,较2023年的25.9亿元增长33.5%[3] - 2024年公司收入约288.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2%,毛利约235.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9%[37] - 2024年中药现代制剂及西药业务分部毛利约234.5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1.0%,其他业务分部毛利合计约799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6%[37] - 归属母公司持有者盈利约34.99834亿元,较去年增长约50.1%,每股基本盈利约19.13分,较去年增长约51.9%[38] - 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约34.569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3.5%[38][51][53][54] - 2024年公司收入288.66亿元,2023年为261.99亿元[90] - 2024年公司毛利235.30亿元,2023年为212.10亿元[90]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盈利52.77亿元,2023年为54.10亿元[90] - 2024年公司本年度盈利63.65亿元,2023年为50.97亿元[90]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持有者盈利34.99亿元,2023年为23.32亿元[90]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19.13分,2023年为12.59分[90] - 2024年本年度盈利636468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9739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6%[91] - 2024年总全面收益656977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18738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5%[91] - 2024年总非流动资产4072273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979928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92] - 2024年总流动资产2468533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80553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9%[92] - 2024年总流动负债1955649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260677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49%[92] - 2024年净流动资产512884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9875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7.85%[92] - 2024年总非流动负债307750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2809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2%[93] - 2024年净资产4277407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816995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6%[93] - 2024年归属母公司持有者之权益3196078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47446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8%[93] - 2024年非控制权益1081328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69548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1%[93] - 2024年中药现代制剂及西药分部售往外部客户收入28,461,729千元,投资分部无外部客户收入,其他分部为404,430千元,总计28,866,159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5,771,303千元、0千元、428,106千元,总计26,199,409千元[108][109]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盈利5,277,468千元,所得税费用492,918千元,本年度盈利4,784,550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5,409,906千元、797,267千元、4,612,639千元[108][109]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65,408,069千元,总负债22,633,999千元;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63,604,819千元,总负债25,434,866千元[108][109] - 2024年折旧和摊销总计1,321,181千元,资本支出总计2,754,307千元,其他非现金费用总计1,366,882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36,695千元、2,642,915千元、18,123千元[108][109] - 2024年其他收益为120703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56097千元人民币[116]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为118452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2816千元人民币[116] - 2024年财务成本为29511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95237千元人民币[116] - 2024年存货销售成本为533621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989877千元人民币[118] - 2024年研究及开发费为508920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402973千元人民币[118] - 2024年员工福利费用为467055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353031千元人民币[118] - 2024年本年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税金为49291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97267千元人民币[120] - 2024年本年度来自终止经营业务的税金为13677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8914千元人民币[120] - 2024年本年度税金为62969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36181千元人民币[120] - 2024年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人民币3499834000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2331939000元[137]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已发行加权平均数普通股为18293510734股,2023年为18529064920股[137] - 2024年交易及票据应收账款减去拨备后为人民币4967560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4510195千元[142]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9569584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9451878千元[142] - 2024年交易及票据应付账款为人民币1497461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1334703千元[144] - 2024年已发行及已缴足股本为人民币414384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414615千元[144]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创新产品收入120.6亿元,较2023年的98.9亿元增长21.9%,占收入41.8%[3] - 2024年新产品收入100.9亿元,较2023年的80.5亿元增长25.4%,占收入35.0%[3] - 2024年公司创新产品收入达120.6亿元,同比增长21.9%[21] - 2024年公司5年内上市的新产品收入达100.9亿元,同比增长25.4%[21] - 2024年抗肿瘤用药收入约107.3363亿元,占比约37.2%,同比增长约22.0%[44] - 2024年肝病用药收入约34.3795亿元,占比约11.9%,同比减少约10.1%[45] - 2024年呼吸系统用药及服务收入约31.5171亿元,占比约10.9%,同比增长约6.2%[47] - 2024年外科/镇痛用药收入约44.5817亿元,占比15.4%,同比增长约18.9%[48] - 2024年心脑血管用药收入约21.6922亿元,占比约7.5%,同比减少约21.0%[49] - 2024年工业产品销售源自客户合约收入28,160,673千元,其他来源收入705,486千元,总计28,866,159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5,771,303千元、428,106千元,总计26,199,409千元[114] 公司产品获批及研发进展 - 2024年公司有6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其中4个为国家1类创新药,是当年获批1类创新药数量最多的企业[21] - 2024年公司有28个仿制药获批上市,整体仿制药收入实现正增长[21] - 福可维已获批七个适应症,三项新适应症已递交上市申请,三项新适应症临床试验取得阳性结果将近期递交申请,还有多项新适应症临床研究处于III期[22] - 亿立舒(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2023年12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加速放量[24] - 安得卫(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2024年4月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11月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mPFS为6.9个月,mOS为19.3个月[24] - 安柏尼(富马酸安奈克替尼胶囊)2024年4月获批治疗ROS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同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4] - 安洛晴(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2024年6月获批治疗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同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5] - 安方宁(格索雷塞片)2024年11月获批治疗KRAS G12C突变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ORR为52.0%,mPFS为9.1个月,mOS为14.1个月[25] - 安倍斯、得利妥、赛妥和帕乐坦分别于2023年2月、5月、7月和2024年12月获批上市,2024年快速放量[25]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36个肿瘤领域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14个肿瘤领域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25] - 公司预计肿瘤领域2025 - 2027年将有6个创新药和8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25] - TQB3616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ORR为40.21%,mPFS为16.62个月[26] - TQ05105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是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JAK/ROCK抑制剂[26] - LM - 108开发进度在中国同靶点项目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26] - 天晴甘美已获批3个适应症,异甘草酸镁是全球第一个99.9%的纯化α体甘草酸[27] - M701是国内首个自主开发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CD3/EpCAM双特异性抗体,正在开展III期临床试验[28] - FS222在既往接受过PD - 1抗体治疗的转移性/晚期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ORR为47.4%,DCR为68.4%[28] - 天晴速畅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布地奈德雾化剂型仿制药,2024年销售额实现稳步增长[29]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7个肝病领域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含1个临床III期、6个临床II期[30]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7个肝病领域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含3个上市申请阶段、2个关键临床、1个临床I期、1个BE实验中[30] - 公司预计肝病领域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将有1个创新药和5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30] - 天韵(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于2021年首仿上市,2023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销售额快速增长[31]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11个呼吸系统领域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含2个临床III期、5个临床II期、4个临床I期[31]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13个呼吸系统领域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含6个上市申请阶段、2个关键临床、1个临床I期、4个BE实验中[31] - 公司预计呼吸系统领域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将有2个创新药和8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31] - TDI01的II期临床试验即将完成,预计2025年启动III期注册临床试验[31] - 拉尼兰诺2023年7月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III期的MASH药物[30] - TQA2225是中国同靶点药物中研发进度最快的产品,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FGF21融合蛋白药物[30] -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销售额在过去几年保持增长,2024年实现突破性增长,第二代氟比洛芬贴剂预计2025年获批上市[33] - 公司预计外科/镇痛领域2025 - 2027年将有4个创新药和8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33] - PL - 5于2024年12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
创新为帆 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加速全球布局
中国经济网· 2025-03-20 07:38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凭借创新实力加速拓展全球市场,出口回暖稳定医药外贸基本盘,但产业国际化进程面临挑战,可通过优化布局和政策支持来把握发展机遇 [1][2][4][5][6] 企业出海动态 - 甘李药业与马来西亚企业合作的胰岛素产品获注册批件,首次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 [1] - 海普瑞旗下公司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获阿根廷批准通知,制剂已在逾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1] 出口数据情况 - 2024年中国西药制剂产品出口到18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69.47亿美元,同比增长10.04%,出口量同比增长16.87% [2] - 2024年中国生化药品出口覆盖17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40.17亿美元,同比增长4.58%,出口量同比增长24.94% [2] 行业创新与出海方式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创新能力提升,涌现本土产品,出海方式更趋多元,包括自主出海、BD和NewCo等 [3] - 2024年中国公司的BD在全球交易数量、金额和早期管线比重增加,显示海外认可研发能力 [3] 行业表现与机遇 - 2024年中国人用疫苗出口金额恢复增长、出口单价比疫情前大幅上升,西药制剂对出口增长贡献率突破10% [4] - 跨国药企和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创新药物分子感兴趣,未来5年跨国药企专利到期或掀起并购热潮,优秀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可能成并购标的 [4] 行业挑战与应对 -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国际化面临困难,美国政策调整给出口和国际合作带来压力 [4] - 企业可通过加强研发创新、拓展新兴市场、重视供应链安全管理优化布局 [5] 金融与政策支持 - 摩根大通可为生物制药行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和跨国企业把握中国机遇 [6] - 2024 - 2025年多项政策出台,协同发力促进医药创新和产业国际化 [6]
中国生物制药:Pharma转型成效显著,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前行
华源证券· 2025-02-08 20: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已从传统仿制药驱动的龙头企业成功转型为创新药驱动的龙头企业,创新转型加速、在研管线丰富、管理持续增效,集采压力基本出清,创新成为新增长点,未来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7][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加速转型的传统Pharma龙头 深耕行业三十年,逐步转向创新发展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创新研究和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聚焦四大治疗领域,2000年在港交所上市,早期以仿制为基石,现正向创新全面转型,创新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19] - 公司背靠正大集团,核心子公司正大天晴有悠久发展历程,全球研发总部于2023年落座上海 [19] - 公司高管团队经验丰富,股权结构稳定 [21][23] 集采压力逐步出清,创新成为新增长点 - 集采压力基本消化完毕,2024上半年收入及调整后利润双位数增长,利润增速快于收入 [26] - 研发投入增大,销售运营效率提升,有望驱动毛利率提升 [28] - 公司主要布局四大领域,2024上半年各领域收入有不同表现 [30] - 创新收入占比提高,仿制药重回正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5] - 上市创新产品数量增加,预计2025年创新产品收入有望超总收入45% [38] 国际化战略有序推进,创新合作稳步进行 - 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成立/收购多家公司,布局各疾病领域 [41] - 公司与跨国药企合作,多项技术获认可,合作金额可观 [41] - 公司积极引进创新管线,有望填补产品矩阵 [42] 创新药管线不断兑现,业绩增长重要引擎 肿瘤:核心布局领域,多款创新药相继上市 - 公司搭建以安罗替尼为核心的产品矩阵,还布局多个潜在重磅肿瘤药物 [47] - 安罗替尼+PD-(L)1组合联用,冲击百亿销售额,安罗替尼是核心王牌,多适应症获批或处NDA状态,与多药联合治疗肿瘤效果显著 [49][52][53] - 艾贝格司亭α中美欧三地获批,是第三代长效升白针,优势明显,销售放量可期 [71][74][77] - 安奈克替尼/依奉阿克针对肺癌大适应症,安奈克替尼是首个国产ROS1抑制剂,依奉阿克是第八个获批的ALK - TKI,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78][79][89] 呼吸:打造有竞争力的呼吸领域管线梯队 - 公司呼吸领域有多个在研产品,如TQH2722、TCR1672等,布局不同赛道 [13] 肝病:优势布局领域,多靶点布局MASH赛道 - 天晴甘美持续创收,公司多靶点布局MASH赛道,备战肝病领域蓝海 [13][31] 外科/镇痛:透皮制剂满足患者需求 - 公司外科/镇痛领域有相关储备管线,满足患者需求 [13] 生物类似药开始放量,仿制药集采压力基本出清 生物类似药进入收获期,布局全球市场 - 公司生物类似药进入收获期,布局全球市场 [13] 仿制药大单品进入集采,业绩压力基本出清 - 公司仿制药大单品进入集采,业绩压力基本出清,仿制收入重回正增长 [7][35]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9.04、321.90、360.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2%、11.37%、12.10% [6][7][8]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00、52.09、55.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0.14%、6.31%、6.70%,对应PE分别为11、10、9倍 [6][7][8] - 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2024 - 2026年可比公司PE分别为27、24、21倍,鉴于创新转型成果显著,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8]
中国生物制药罗伐昔替尼二期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FDA批准
中国经济网· 2025-01-15 13:15
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自主研发的JAK/ROCK抑制剂TQ05105(罗伐昔替尼)二期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FDA批准,拟用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1] - TQ05105在cGVHD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最佳客观缓解率为90.9%,88.6%患者降低激素使用剂量[1] - 正大天晴正在加速推进TQ05105的多项联合研究,以充分挖掘其临床价值[2] 药物研发进展 - TQ05105是由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一款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JAK/ROCK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JAK家族激酶活性及ROCK激酶活性,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传导作用,发挥抗肿瘤活性,同时选择性抑制ROCK2,重建免疫平衡[1] - 正大天晴已率先在中国境内开展TQ05105用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探索研究,并在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年会等多个权威学术会议上公布研究数据[1] 临床试验结果 - TQ05105在cGVHD患者中,毒性可耐受,对各排异器官的最佳客观缓解率为90.9%,88.6%患者降低激素使用剂量[1] 国际化战略 - 本次临床实验获得FDA许可,意味着TQ05105将可以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为更多患者创造获益机会,也充分体现了正大天晴卓越的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是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的积极实践[2] 联合研究进展 - 正大天晴正在加速推进TQ05105的多项联合研究,如联合BET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较为积极[2]
剑指“移植后慢性排异” 中国生物制药3个月内第二款创新药在FDA获批IND
证券时报网· 2025-01-14 17:53
核心观点 - 公司旗下创新药物TQ05105(芦可替尼)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这是继2024年11月四代EGFR抑制剂TQB3002之后,公司又一创新药物在美国获批[1][2] - TQ05105是一种JAK/ROCK抑制剂,具有全新化学结构,能够有效抑制JAK激酶活性和ROCK激酶活性,同时选择性抑制ROCK2,重建免疫平衡[2] - TQ05105在cGVHD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最佳客观缓解率为90.9%,61.4%的患者LSS评分改善≥7分,88.6%的患者降低了激素使用剂量[2] - 公司正在加速推进TQ05105的多项临床研究,包括与BET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联合用于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研究[4] 行业背景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次生危害,发生率高达30%~7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1]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种较罕见的髓系肿瘤,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最终会进展为骨髓衰竭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已被纳入中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3][4] 公司动态 - 公司旗下TQ05105获得美国FDA批准,标志着该药物可以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为更多患者创造获益机会,体现了公司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卓越能力[3] - 除了cGVHD,TQ05105还于2024年7月在中国申请了用于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适应症,并已获CDE受理[3] 临床数据 - TQ05105在cGVHD患者中的最佳客观缓解率为90.9%,61.4%的患者LSS评分改善≥7分,88.6%的患者降低了激素使用剂量[2] - 公司已在中国开展TQ05105用于治疗cGVHD的探索研究,并在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年会等多个国际会议上公布研究数据[2] 未来展望 - 公司正在加速推进TQ05105的多项临床研究,包括与BET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联合用于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较为积极[4]
中国生物制药:安罗替尼胶囊+派安普利单抗治肝癌新适应症获受理
证券时报网· 2024-11-21 13:07
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药自主研发药品联合用于晚期肝细胞癌的III期临床研究期中分析结果积极主要研究终点达到预设优效标准 [1] 临床研究相关 - 研究纳入649名晚期肝癌患者 [1] - 试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总生存期为16.5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1] 后续动作 - 公司已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新适应症上市预计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提供更安全便捷治疗选择 [1]
中国生物制药:3Q业绩超预期;收购首家A股公司控制权,切入免疫诊断赛道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01 09: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中国生物制药(1177 HK)的目标价为4.80港元,评级为"买入"[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Q24业绩超预期,收入同比增长14.3%至54.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增长58.0%至6.0亿元,超出预期[1] - 管理层维持全年收入增速双位数的指引,2024年生物类似药整体达到20亿元,其中贝伐珠7-8亿元、曲妥珠5亿元左右,亿立舒有望突破5亿元[1] - 2025年新上市品种将贡献更多收入增量,帕妥珠首仿有望上市首年突破8亿元,从益方生物引进的KRAS已通过CDE审评、即将正式获批[1] - 收购浩欧博(688656 CH)控制权,进军免疫诊断赛道,浩欧博2023年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3.94亿/4,330万元,同比+23%/+17%[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3Q24业绩 - 3Q24收入同比增长14.3%至54.7亿元,得益于生物类似药、亿立舒等新品/次新品的快速放量,以及行业整治常态化后、整体医院端活动的复苏改善[1] - 经调整净利润增长58.0%至6.0亿元,超出预期[1] 2024年销售预期 - 生物类似药整体达到20亿元,其中贝伐珠7-8亿元、曲妥珠5亿元左右[1] - 亿立舒有望突破5亿元[1] 2025年新品上市 - 帕妥珠首仿有望上市首年突破8亿元[1] - 从益方生物引进的KRAS已通过CDE审评、即将正式获批,获批时间早于此前预期的2025年初[1] 收购浩欧博 - 公司宣布正式要约收购浩欧博最多55.00%的股权,将取得浩欧博的控制权[2] - 浩欧博2023年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3.94亿/4,330万元,同比+23%/+17%[2] - 浩欧博原股东承诺2024-26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547万/4,774万/5,013万元,对应至少5% 2023-26年CAGR[2] - 收购完成后,浩欧博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首个在A股上市的子公司,与公司的呼吸、自免等疾病领域后续管线形成协同[2]
中国生物制药三季度业绩再续双位数双增长 管理层对持续增长充满信心
证券时报网· 2024-10-31 14:4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药第三季度业绩快速增长,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1] - 公司创新产品持续爬坡放量,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品种 [1][2] - 公司未来将持续聚焦肿瘤、肝病、呼吸、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的创新研发,加速推进产品上市进程 [2] 公司经营情况 -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213.5亿元,同比增长约11.9% [1] - 第三季度营收约54.7亿元,同比增长约14.3% [1] -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约41.7亿元,同比增长约134.9%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1.5亿元,同比增长约123.4% [1] 创新产品进展 - 公司已获批4款创新产品,其中3款为1类创新药 [1] - 公司多款创新产品已位于临床后期,部分已递交上市申请,为未来两年收入和利润增长提供确定性 [1] - 去年获批的5个创新产品在今年实现了快速放量,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品种 [2]
中国生物制药:百亿单品可期,四大板块并进,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
平安证券· 2024-10-08 14:11
实力雄厚的中国化药头部企业,利润端边际改善有望持续 - 中国生物制药是中国化药行业头部企业,正大集团制药业务核心力量 [1][2] - 公司重点布局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持续推进创新转型 [2][3]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对核心子公司绝对控股,利好长期发展 [4] - 公司营收稳健,利润端加速增长边际初现,销售实力强劲 [5][6][7][8][9] 持续推动创新+国际化战略转型,四大核心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23][24] - 肿瘤领域:重磅大单品安罗替尼新适应症获批预期持续催化,有望冲击百亿销售额 [26][27][28] - 肝病领域:大单品异甘草酸镁与肿瘤管线高效协同,NASH在研管线有望接续成长 [47][49] - 呼吸领域:集采大单品布地奈德吸入溶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研管线具备爆发潜力 [55][58] - 外科/镇痛领域:凝胶贴膏大单品有望持续贡献增量,在研管线丰富 [60][62][64] - 公司深化引进来+走出去国际化双战略,打造全球竞争优势 [66][67][68][72] 化学仿制药集采风险基本出清,生物类似药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 公司首仿/独仿能力出众,化学仿制药集采风险基本出清 [75][76] - 多款重磅生物类似药新近获批,有望在2024年快速上量 [77][78]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转型进入收获期,肿瘤布局逐步完善深挖产品价值
第一上海证券· 2024-09-29 18: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目标价3.79港元,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2024上半年公司营收158.7亿元,同比增长11.1% [2] - 肿瘤领域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19.5% [2] - 创新产品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14.8% [2] - 公司持续推动整合,提升各方面运营效率,毛利率82.1%,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2] - 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39.7% [2] 公司创新管线发展 - 公司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创新管线逐步进入收获期,今年上半年获批3款创新药和1款生物类似药 [3] - 公司在肿瘤领域布局多种药物联用的临床研究,贝莫苏拜单抗和安罗替尼有望带动销售增长 [3] - 公司在肺癌领域的新药依奉阿克和安奈克替尼扩大了覆盖面,为ALK、ROS1等突变患者带来新希望 [3] - 公司在乳腺癌领域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和帕妥珠单抗有望明年上市,将成为公司另一大优势科室 [3]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上半年营收158.7亿元,同比增长11.1% [2] - 肿瘤领域收入53.6亿元,占比33.8% [2] - 创新产品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14.8% [2] - 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39.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