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保险(01336)
icon
搜索文档
2025半年度249个投连险投资账户加权收益率为2.5%,安联平衡型账户领衔,泰康则在权益型账户拔得头筹!
13个精算师· 2025-07-16 19:03
投连险市场概况 - 2025半年度投连险投资账户数量达249个,其中货币型38个、偏债型91个、平衡型47个、权益型73个 [18] - 账户总资产规模达1902亿元,偏债型占比最高达1017亿元,权益型次之为723亿元 [23] - 行业加权平均收益率为2.5%,权益类账户表现最佳达4.8%,货币型最低为0.7% [25] 分类型账户表现 货币型账户 - 加权收益率0.73%,中位数0.48%,恒安标准现金型账户以1.21%居首 [27] - 仅1个账户出现负收益(-0.52%),体现稳健特征 [29] - 前十名收益率区间0.71%-1.21%,泰康货币避险型账户规模最大达28.53亿元 [34] 偏债型账户 - 加权收益率1.0%,两极分化明显:瑞泰财智增值账户4.2%最优,最低达-29.1% [34] - 剔除两个极端负收益账户后,8个账户收益率仍为负值,呈现正态分布特征 [37] - 前十名收益率2.05%-4.22%,泰康稳健收益型账户规模38.5亿元居前列 [41] 平衡型账户 - 加权收益率1.4%,中德安联安赢慧选2号账户以26.1%领跑 [43] - 11个账户(占比1/4)收益为负,剔除极端值后分布更趋合理 [43] - 前十名收益率4.62%-26.08%,泰康平衡配置型账户规模23.6亿元 [47] 权益型账户 - 加权收益率4.8%显著领先,泰康沪港深精选账户以13.2%夺冠 [48] - 16个账户(约1/5)收益为负,符合权益市场波动特征 [48] - 前十名收益率7.28%-13.21%,泰康行业配置型账户规模184亿元最大 [53] 行业格局 - 35家寿险公司开展业务,泰康人寿以20个账户数量居首,太平人寿(17个)、中美联泰(16个)分列二三位 [20] - 头部效应明显:泰康在权益型账户领先,安联在平衡型账户表现突出 [1][43] - 与上证指数2.8%收益率相比,权益型账户超额收益显著 [16]
新华保险大跌2.03%!华泰柏瑞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有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31
新华保险股价表现 - 7月16日新华保险股票收盘大跌2 03% [1] - 近1周阶段涨幅0 78% 低于同类平均1 06% [2] - 近1月涨幅4 85% 略低于同类平均4 96% [2] - 近3月涨幅8 33% 低于同类平均9 13% [2] - 今年来收益率3 73% 显著低于同类平均7 42% [1][2] 公司基本信息 - 新华人寿保险成立于1996年 注册资本31 195亿人民币 [1] - 注册地位于北京市 法定代表人为杨玉成 [1]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其前十大股东 今年二季度进行减持 [1] 华泰柏瑞基金相关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基金经理为柳军 累计任职时间16年46天 [4][5] - 柳军现任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 在管基金总规模4232 91亿元 [5] - 华泰柏瑞基金成立于2004年11月 董事长为贾波 [5] - 公司股东结构为PINEBRIDGE INVESTMENT LLC持股49% 华泰证券持股49% 苏州新区高新持股2% [5] 基金业绩表现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今年来收益率3 73% 同类排名2052/3426 [1] - 该ETF近6月涨幅7 45% 低于同类平均10 66% [2] - 跟踪标的沪深300指数今年来涨幅1 84% [2]
非银行业主题报告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 保险行业、证券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保险行业 - **行情复盘**:2025年以来保险行业指数小幅跑输沪深300指数,5月14日开始有超额收益;新华保险因业绩增速领先、分红水平较高且2025年一季度业绩优于同业,股价领跑行业;机构持仓相对保险行业仍为低配,主动权益基金对保险行业重仓持股比例相比沪深300低配3.18,板块维持长期低配状态 [1][2] - **一季度情况**:一季度同比增速回落,受资本市场行情波动和利率阶段性回升影响;净资产有较大分化,利率回升使FOCI类债类价值下降,不同期限准备金曲线处理差异导致保险合同准备金变动不同,使归母金融资产增速差异化;上市险企每股股利自2021年以来稳中有增 [3] - **产险表现**:产险保费维持稳健增长态势,综合成本率有改善,上市险企聚焦财产险高质量发展,提升经营绩效,车险强化费用精细化管理,非车险优化业务结构控制风险敞口,今年一季度大灾减少使赔付优化 [4] - **寿险情况**:Q3寿险新单同比增速较高,客户需求可能提前释放,不同公司费用投放节奏差异使一季度新单表现分化;银保渠道落实“报行合一”政策,聚焦业务价值,今年一季度主要上市险企银保渠道新单和新业务价值普遍明显增长 [5] - **未来展望**:保险主要竞品收益率持续下降,居民对储蓄险需求旺盛,尽管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但仍相对竞品有较强吸引力;监管推行人身险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引导险企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科学审慎进行负债端定价,防控利率风险,23 - 24年下调预定利率缓解了寿险新业务负债成本,今年预定利率或将再次下调,险企在防范利差损风险方面进一步推进;低利率环境下,上市险企普遍通过增加长久期利率债、拉长资产久期、加大OCI类高股息股票资产配置等方式稳定投资收益 [6][7][8] 证券行业 - **政策面**: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过去一年多证监会有五十多项制度和规则陆续出台;基金费改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有序进行,为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8][9] - **市场表现**:机构对证券行业处于低配状态,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低配约1个百分点;年初至6月20日,证券行业指数下跌10%,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5位,跑输沪深300高达7.75个百分点,券商大幅跑输大盘 [9][10] - **业绩情况**:42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一季度实现规模净利润正增长,前10大券商规模净利润增速84%,跑赢行业整体;行业前5大和前10大合计规模净利润占比分别为54%和74%,行业集中度较高;一季度投资业务和经纪业务是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两项业务收入占比合计65%,影响力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经纪业务上半年收入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投资业务收入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 [11][12] - **投资业务**:投资业务是业绩表现好的驱动因素,A股市场2025年一季度走出结构性行情,部分券商在2月加大方向性投资带动投资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债券市场一季度波动,部分券商债权FOCI规模下降,预计对收入进行平滑处理;一季度上市券商合计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高达46%,部分中小券商抓住市场机遇实现投资业务高速增长,大券商投资收入更具韧性,前十大券商合计投资收益收入同比增长44% [12][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投资建议方面,建议优先关注基本面稳健且兼具β弹性的保险板块,保险负债端延续改善态势,监管举措与险企转型共振,预计寿险负债成本压降、利差损风险缓解,虽险企投资业绩有不确定性,但保险贝塔属性显著、分红水平稳健、基金持仓低;建议关注业务结构更均衡、基本面更有韧性、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导向下更受益的头部券商,如东信、华泰、银河和中金,同时关注权益市场波动和监管政策等市场风险 [14][15]
新华保险(601336) - 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公告
2025-07-14 19:46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6月公司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212.6217亿元[2] - 2025年1 - 6月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2]
新华保险济宁中支业务经理刘莉:以专业铸诚信,以服务赢信赖
齐鲁晚报· 2025-07-14 19:20
行业服务理念 - 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在保险行业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 专业素养和真诚服务能够提升客户体验并推动职业发展 [1] 诚信经营 - 诚信被视为保险行业从业者的立身之本 [4] - 合规展业和如实告知可避免潜在理赔风险 例如客户因心梗获赔31万元 [5] 服务创新 - 通过特色活动如"保险知识讲堂"提升客户对产品的理解 [7] - 及时协助客户处理理赔事宜能增强客户信任度 [7] 专业成就 - 连续六年获得省公司诚信大使称号体现专业服务能力 [9] - 达成IDA国际龙奖并完成北大养老规划师认证显示专业深度 [9][10] 团队建设 - 以诚信、专业、服务为准则培养团队 [12] - 定期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团队整体业绩 [12] 行业贡献 - 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方案 [10] - 通过团队协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2]
新华保险烟台中支营业部经理陈洪青:深耕专业,有口皆碑
齐鲁晚报· 2025-07-14 18:55
公司表现 - 新华保险营业部经理陈洪青凭借专业知识和真诚服务态度成为公司内部学习标杆 [1] - 陈洪青保持客户"零有效投诉"纪录 客户续保率和转介绍率在区域内名列前茅 [5] - 陈洪青多次荣获公司"星级主管""诚信服务大使""金牌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 [7] 服务理念 - 坚持"量身定制"服务理念 根据客户家庭结构、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精准匹配保障方案 [4][5] - 定期为客户进行保单检视 根据人生阶段变化及时调整保障计划 [7] - 用通俗易懂语言解释复杂保险概念 确保客户明明白白投保 [7] 行业价值 - 保险被视为守护家庭幸福安宁的重要基石 [5] - 保险行业是一份传递爱与责任的事业 能让客户在风险来临时得到及时救助 [8] - 保险行业承诺"让生活更美好" [8]
新华保险威海中支资深业务经理毕丽玲:以专业筑盾,用温情护航
齐鲁晚报· 2025-07-14 18:55
行业精英成长路径 - 从业15年从新人成长为IDA国际龙奖获得者,体现行业长期专业积累的价值 [1] - 通过考取RFC财务顾问师、理财规划师等资质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5] - 将晦涩保险条款转化为通俗语言的能力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 [5] 客户服务方法论 - 用真实案例讲解风险保障意义,为家庭定制化设计保障方案 [5] - 通过企业风险隔离等专业分析成功转化高净值客户 [7] - 理赔服务中主动提醒客户产品升级细节(如10年保证续保功能),创造超额服务价值 [7][8] 团队建设实践 - 建立"老带新、强带弱"机制,定期组织案例研讨与模拟演练 [10] - 分享"客户开拓四步法""需求分析五维度"等实战技巧提升团队战力 [10] - 通过挫折案例分享帮助成员建立抗压能力 [10] 职业成就与影响 - 6年达成IDA业绩标准,2023年提前半年再次达成 [12] - 客户转介绍形成正向循环,验证服务模式可持续性 [8] - 被公司评价为"业绩标杆兼正能量引擎",体现管理与业务双重能力 [12]
新华保险烟台中支行销总监顾恩霓:暖心服务,诚信为本
齐鲁晚报· 2025-07-14 18:55
职业发展轨迹 - 从业10年实现90个月持续绩优 获总公司精英俱乐部钻石会员资格[1] - 2015年从美容师转行进入保险业 开启寿险职业生涯[1] - 2021-2025年连续达成IDA国际铜龙奖 2025年6月提前完成当年目标[11] 客户服务理念 - 坚持微笑服务策略 通过耐心解释保单条款改变客户对保险的认知[5] - 注重细节服务 典型案例包括为骨折住院客户送餐并协助办理出院手续[7] - 推行"保障优先"原则 曾主动建议客户将年金险转为重疾+医疗+防癌险组合[9] 专业能力建设 - 持续8年参与公司所有培训活动 严格执行公司标准化服务流程[8] - 适应行业转型趋势 从产品导向转为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导向[8] - 拒绝简单推销主推产品 坚持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定制保障方案[9] 未来发展规划 - 设立MDRT百万圆桌会议及IDA国际金龙奖双重进阶目标[11] - 计划突破现有IDA铜龙奖层级 向更高荣誉标准发起冲击[11]
新华保险泰安中支业务经理翟兆萍: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
齐鲁晚报· 2025-07-14 17:53
行业发展趋势 - 保险行业面临严监管、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挑战,营销员数量急剧减少,但专业从业人员将更具竞争力[10] - 行业是考验极致自律的沃土,需要坚持不懈的耕耘才能在市场洪流中立足[10] 专业能力提升 - 专业知识欠缺是初期瓶颈,通过系统性学习(网络课程、学历提升)实现专业技能质的飞跃[4] - 持续获得行业荣誉:百月总公司鑫星会钻石会员、TOP500高峰会会员、诚信大使、服务明星,2025年达成IDA铜龙奖[4] 客户服务策略 - 真诚服务是成功关键,通过以心换心建立至诚信任,累计服务近2000位客户[6] - 典型案例:协助排斥保险的客户完成理赔,快速解决医疗资金问题,扭转客户对保险的认知[6] -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原则,通过深度沟通记录家庭结构、职业背景等,量身定制保障方案[9] 产品与市场定位 - 强调保险是"守护爱与希望的屏障",用真实案例消除客户疑虑[7] - 避免"货不对板",需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如风险规划师角色),确保保障方案匹配实际需求[9] - 依托公司强大产品体系,专业素养和诚信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10] 职业价值理念 - 保险事业的价值在于为家庭提供保障与安心,从业者需怀有职业敬畏感[7][9] - 理赔不仅是合同履行,更是对未来的承诺,需全力以赴确保客户权益[9]
新华保险烟台中支区域总监穆凯:23载坚守,以赤诚之心再启新程
齐鲁晚报· 2025-07-14 17:52
行业与公司发展 - 新华保险烟台中支区域总监穆凯获得2025年国际龙奖IDA,体现公司专业服务能力获得行业认可[1][4] -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理念,通过23年发展在保险行业树立专业形象[3][4] - 面对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升级,公司通过持续专业深耕实现业务突破[4] 专业能力建设 - 公司注重团队专业能力提升,通过跨领域学习(财富传承、康养生态)应对客户多元化需求[6] - 采用"空杯心态"推动知识更新,参与国际峰会促进跨界思维融合[6] - 团队管理强调持续学习机制,将业务瓶颈转化为能力突破机会[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提出"倍增计划"强化团队建设,目标培养更多行业人才[8] - 升级"匠造"服务体系,致力于为家庭客户提供更智能化的风险保障方案[8] - 以专业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