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保险(01336)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保险(601336.SH):2025年三季报净利润为328.57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58.88%
新浪财经· 2025-10-31 09:55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到1372.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02.96亿元,实现连续两年上涨,同比增长28.33% [1]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28.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1.77亿元,实现连续两年上涨,同比增长58.88% [1]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901.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86亿元,实现连续五年上涨,同比增长1.56% [1] 盈利能力与效率 - 公司最新摊薄每股收益为10.53元,在同业已披露公司中排名第一,较去年同期增加3.90元,实现连续三年上涨,同比增长58.82% [3] - 公司最新ROE(净资产收益率)为32.69%,在同业已披露公司中排名第一,较去年同期增加9.98个百分点 [3] - 公司最新总资产周转率为0.08次,较去年同期增加0.01次,实现连续两年上涨,同比增长11.76% [3] 资本结构与资产状况 - 公司最新资产负债率为94.52%,较上季度下降0.7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 [3] 股权结构 - 公司股东户数为8.19万户,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25.8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82.87% [3] - 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1.3%)、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31.1%)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0%) [3]
新华保险(601336):利润规模创历史新高 净资产增速转正
新浪财经· 2025-10-31 08:30
业绩概览 - 公司9M25归母净利润达329亿元,同比增长58.9%,创历史新高 [1] - 3Q25单季净利润为180.6亿元,同比增长88.2%,规模亦创历史新高 [1] - 9M25净资产为1005亿元,较年初增长4.4% [1] - 9M25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8.6%,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1] 投资收益分析 - 9M25投资收益实现4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87% [1]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43亿元,同比下降18.2% [1] - 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主要因利率上升导致债券贬值拖累 [1] - 9M25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为-176.4亿元,上年同期为+77.6亿元 [1] 保费与新业务价值 - 9M25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0.8% [1] - 9M25期交保费收入为349亿元,同比增长41% [2] - 3Q25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同比增长20.9% [2] - 个险渠道期交保费规模为178.7亿元,同比增长49.2% [2] - 银保渠道期交保费规模为168.3亿元,同比增长32.9% [2] 渠道业务结构 - 个险渠道趸交保费为5.6亿元,同比增长28.3% [2] - 银保渠道趸交保费为191.1亿元,同比增长114.9% [2] - 新业务价值增速较1H25的58.4%有所回落,预计因上年同期预定利率切换基数较高 [2] 净资产与偿付能力 - 9M25净资产环比增长20.5%,预计因利率上行导致保险合同负债释放 [3] - 9M25可转损益的保险合同金融变动为-63.6亿元,1H25为-244亿元 [3] - 9M25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4.3%,较上年末下降16.5个百分点 [3] - 9M25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2%,较上年末下降21.9个百分点,预计受权益投资规模提升影响 [3] 未来展望 - 预计25-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417亿元、446亿元,增速分别为45.1%、9.6%、7.0% [3] - 预计25-27年新业务价值(新假设)分别为98.3亿元、109.0亿元、119.0亿元,增速分别为57.2%、10.8%、9.2% [3] - 当前股价对应25-27年的P/EV倍数分别为0.74倍、0.66倍、0.60倍 [3]
投资负债两端发力 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逾三成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7:26
核心观点 - 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近34%,投资端与负债端均表现亮眼 [1] 投资业绩表现 - 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8.04亿元、1328.56亿元、468.22亿元、457亿元、328.87亿元,同比增长60.5%、11.5%、28.9%、19.3%、58.9% [2]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中国人寿同比增长91.5%,新华保险同比增长88.2% [2] - 业绩增长主要受资本市场回暖影响,投资收益大幅增长 [2] - 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8.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7% [3] - 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0%,总投资收益率6.42%,同比提升104个基点 [3] - 中国人保总投资收益862.50亿元,同比增长35.3%,总投资收益率5.4%,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3] - 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3] - 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5.2%,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3] 资产配置与投资策略 - 五大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合计超20万亿元,较年初均有增长,中国人寿投资资产7.28万亿元(增长10.2%),中国平安超6.41万亿元(增长11.9%),中国太保2.97万亿元(增长8.8%),中国人保1.83万亿元(增长11.2%),新华保险1.77万亿元 [4] - 资产配置策略包括固收投资方面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权益投资方面加大入市力度,关注低估值、高股息及成长性标的,并积极关注另类资产投资机会 [4] - 中国平安策略为应对利率波动配置利率债,风险可控下加大权益配置,增加优质另类资产布局 [4] - 中国人寿策略为把握市场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 [5] - 中国太保策略为坚守战略资产配置,灵活调整战术配置,积极配置长期固收资产,强化权益主动管理,配置低估值、高股息权益类品种 [5] - 中国人保策略为固收投资把握收益率反弹机会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权益投资加大长期成长潜力标的布局,优化行业配置,稳步扩大权益持仓,另类投资关注创新型品种 [5][6] 负债端业务表现 - 寿险业务方面,多家险企推动结构转型,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41.8%,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0.8% [6] - 分红险产品占比提升,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中国太保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8.6% [6] - 财产险业务方面,综合成本率优化,承保利润改善,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财险承保利润148.65亿元(同比增长130.7%),综合成本率9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7] - 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7.0%(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营运利润151.43亿元(同比增长8.3%) [7] - 中国太保旗下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7]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保费收入超1700亿元 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59.8%
中国经营报· 2025-10-31 06:50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10月30日晚间,新华保险(601336.SH)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新华保险方面表示,公司个险渠道深度践行现代营销新理念,持续强化制度经营,不断推动渠道做优做 强。业务策略方面,自二季度起推动分红险转型,全力聚焦分红险业务发展。队伍建设方面,持续深化 制度经营,推进"XIN一代"计划的战略性落地,强力推动营销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深化转型。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新增人力队伍超过3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40%,月均绩优人力同比提升;在推动 规模人力企稳回升的同时,人均产能同比增长达到50%,带动队伍收入显著增长。 营销渠道上,2025年前三季度,新华保险个险渠道实现长期险首年保费收入184.36亿元,同比增长 48.5%,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收入178.74亿元,同比增长49.2%。同期,银保渠道实现长期险首年保 费收入359.38亿元,同比增长66.7%,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收入168.32亿元,同比增长32.9%。 截至2025年9月30日,新华保险实现营业收入1372.52亿元,同比增长2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328.57亿元,同比增长58.9 ...
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逾三成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5:12
核心业绩表现 - 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近34% [1] - 各公司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中国人寿1678.04亿元(+60.5%)、中国平安1328.56亿元(+11.5%)、中国人保468.22亿元(+28.9%)、中国太保457亿元(+19.3%)、新华保险328.87亿元(+58.9%) [1]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大幅增长,中国人寿同比增长91.5%,新华保险同比增长88.2% [1] 投资端表现 - 总投资资产规模超20万亿元,各公司投资资产较年初均增长:中国人寿7.28万亿元(+10.2%)、中国平安6.41万亿元(+11.9%)、中国太保2.97万亿元(+8.8%)、中国人保1.83万亿元(+11.2%)、新华保险1.77万亿元 [2] - 投资收益显著提升: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8.6%;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41.0%),总投资收益率6.42%(+104个基点);中国人保总投资收益862.50亿元(+35.3%),总投资收益率5.4%(+0.8个百分点) [2] - 中国平安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1.0个百分点);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5.2%(+0.5个百分点) [2] 资产配置策略 - 优化资产配置,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和权益市场投资力度,关注低估值、高股息及成长性标的 [3] - 中国平安积极配置利率债,加大权益配置,增加优质另类资产布局以拓展收益来源 [3] - 中国人寿把握市场机会坚决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3] - 中国太保坚守战略资产配置,强化权益主动管理,配置低估值、高股息权益类品种 [3] - 中国人保固收投资方面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权益投资优化行业结构,稳步扩大持仓规模 [4] 负债端表现(寿险业务) - 持续推动寿险改革转型,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41.8%;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0.8% [4] - 大力发展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中国太保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8.6% [4][5] 负债端表现(财产险业务) - 财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优化,承保利润改善: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财险承保利润148.65亿元(+130.7%),综合成本率96.1%(-2.1个百分点) [5] - 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7.0%(-0.8个百分点),营运利润151.43亿元(+8.3%) [5] - 中国太保旗下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7.6%(-1.0个百分点) [5]
\t新华保险(601336.SH):第三季度净利润180.58亿元,同比增长88.2%
格隆汇· 2025-10-31 03:55
格隆汇10月30日丨新华保险(601336.SH)公布,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2.11亿元,同比增长30.8%;归 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58亿元,同比增长88.2%。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2.52亿元,同比增长 2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8.57亿元,同比增长58.9%。业绩变动主要系前三季度中国资本市 场回稳向好,公司2025年三季度投资收益在去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
投资浮盈成上市险企利润“放大器”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02:2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260.3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33.54% [1][2] - 2025年第三季度五大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约2478.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8.34% [1][2] - 中国人寿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269亿元,同比增长91.5%,新华保险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增长88.2% [1] - 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678亿元,同比增长60.5%,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29亿元,同比增长58.9% [1] 业绩驱动因素:投资端 - 资本市场上涨是业绩高增的主要原因,第三季度万得全A指数累计上涨约19.46% [3] - 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例如中国人寿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0% [2][3] - 各险企股票资产账面价值较年初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国人保增长57.06%,中国平安增长48.45%,中国人寿增长23.76% [5] - 新会计准则下更多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市场波动更直接体现在利润中 [5] 业绩驱动因素:负债端 - 寿险新业务价值大幅改善,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6.2%,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41.8%,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1.2% [3] - 产险综合成本率同比改善,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7.0%,同比减少0.8个百分点,太保产险为97.6%,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人保财险为9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3] 业绩波动性分析 - 新会计准则切换和险企加大权益资产投资放大了资本市场对业绩的影响 [5] - 各险企股票投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权益资产占比较高,例如新华保险为81%,中国人寿为77%,中国平安为35% [5] - 按照FVTPL划分资产是一把双刃剑,市场上涨推动业绩,市场下跌也会带动业绩下滑 [6] 未来展望 - 投资是险企估值修复的关键要素,在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股票市场企稳回升将驱动总投资收益率上行 [6] - 若市场上涨行情延续至年末,权益类资产投资权重较大的险企将获益 [6] - 长期利率企稳回升有助于缓解利差压力,抬升权益资产内在价值,利好板块估值修复 [6]
新华保险(601336.SH)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328.57亿元,同比增长58.9%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01:38
智通财经APP讯,新华保险(601336.SH)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72.52亿 元,同比增长28.3%;归母净利润328.57亿元,同比增长58.9%;扣非净利润317.70亿元,同比增长53.4%; 基本每股收益10.53元。 ...
2025金融街论坛|企业加速出海!多方共话京港资本市场合作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10-30 23:32
京港资本市场合作现状与意义 - 京港联动是推动企业出海和资本互联互通的核心力量,旨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 - 香港是北京企业重要的国际融资平台,北京企业在港股市值与数量均占重要地位[1] - 北交所与港交所已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探索跨境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3] 香港资本市场表现与吸引力 - 香港IPO市场活跃,前三季度新上市公司集资额达到1800亿港元,同比增长两倍[6] - 港股后续增发和配股筹得2600亿港元,增长270%,显示市场能持续高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6] - 港股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前9个月日均成交额比去年上升超过九成,港股市值接近50万亿港元,在亚洲排名第三[6] - 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国际化的投资者群体,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影响力并拓展海外业务[6] “A+H”两地上市趋势与动因 - 北京市已有逾200家港股上市公司,其中“A+H”两地上市企业共有46家[4] - 年内已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多家A股公司登陆港交所,实现“A+H”两地上市,阳光电源、牧原股份等多家公司正在港股IPO排队中[6] - “A+H”上市可缓解公司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获得更多外源融资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成长[8] - 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降低了上市的复杂性与成本,促使更多企业考虑赴港上市[6] 政策支持与企业实践 -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8] - 香港证监会积极支持设在北京的金融机构来港拓展业务,促进金融人才双向流动[3] - 今年前9个月,内地企业通过香港IPO集资1400亿港元[7] - 科技企业融资活跃,越来越多的内地科技企业准备来香港上市,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和提升国际知名度[5]
炒股大赚!A股五大上市险企三季报业绩“狂飙”,增速超三成
北京商报· 2025-10-30 22:37
整体盈利表现 - A股五家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合计达4260.39亿元,日赚15.61亿元,同比增长33.54% [1][3] - 中国人寿盈利规模最大,为1678.04亿元,同比增长60.5% [3] - 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净利润分别为1328.56亿元、468.22亿元、457亿元、328.5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1.5%、28.9%、19.3%、58.9% [3] 投资端表现 - 投资收益是盈利增长首要推动力,资本市场表现优于以往推升投资收益 [3] - 中国人寿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 [3] - 中国人保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862.5亿元,同比增长35.3% [3] - 多家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超过5%,中国平安前三季度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4] - 公司积极应对利率波动,主动逢高配置利率债,并在风险可控下加大权益配置 [4] - 股票市场回稳向好,公司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4] 寿险新业务价值 - 新业务价值是衡量寿险公司增长潜力和经营质量的核心指标 [5] - 五家公司寿险新业务价值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人保寿险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6.6% [6] -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均超过40% [6] - 市场利率环境变化和公司主动调整战略推动新业务价值改善 [6] - 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 [6] - 人身险预定利率触发调整,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产品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均下调 [6] 财险业务表现 - 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保持在低位且同比有所下降 [8] - 平安产险前三季度综合成本率97.0%,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 [8] - 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1%和97.6%,同比下降均超过1.0个百分点,人保财险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8] - 非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持续高于车险,头部公司非车险加权平均综合成本率一直大于100%,处于亏损状态 [8]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于11月1日起实施,要求保险费率管理与备案材料一致 [9] - 新规有望压降非车险费用率,改善财险整体承保表现,借鉴车险"报行合一"成功经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