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冶(01618)

搜索文档
中国中冶(601618) - 关于中国中冶2024年度A股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鉴证报告

2025-03-28 22:58
募集资金情况 - 2009年9月A股公开发行350,000万股,发行价每股5.42元,募集资金总额1,897,000万元,净额1,835,897万元[5] - 2016年12月A股非公开发行161,362万股,发行价每股3.86元,募集资金总额622,857万元,净额617,349万元,截至2022年末已全部使用完毕[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募集资金存放银行累计产生利息27,166万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使用A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765,633万元,尚未使用金额95,999万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A股募集资金存放专用账户余额82,703.94元[9] - 2023年3月批准使用不超105,320万元A股IPO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流,2024年3月27日全部归还[11] - 2024年3月批准使用不超105,339万元A股IPO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流,截至报告期末累计使用95,991万元[12] - 2024年6月同意将大型多向模锻件项目剩余募集资金及利息0.93亿元永久补流,截至12月31日已全部使用[13] - 公司A股IPO募集资金总额为18.36亿元,报告期内投入9347.83万元,已累计投入17.66亿元[17] - 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4.93亿元,占比26.86%[17] 项目投入与收益 - 瑞木镍红土矿项目累计投入25.00亿元,当期收益4.46亿元,累计利润9.93亿元[17] - 唐山曹妃甸项目累计投入4.40亿元,当期收益103.66万元,累计利润2579.90万元[18] - 大型多向模锻件项目累计投入3.90亿元,当期收益21.92万元,累计利润793.34万元[18] - 浦东高行地块项目累计投入5.88亿元,累计利润6.89亿元[19] - 重庆北部新区项目累计投入5.07亿元,当期收益362.01万元,累计收益6.68亿元[19] 项目进展与变更 - 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开展西矿区Ⅱ期补充勘探,增加128万吨铜资源量[19] - 中冶辽宁德龙钢管公司于2023年5月29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 - 大型多向模锻件项目因国内未推行相关规范,决定终止并办理结项手续[20] -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基地累计变更10.85亿元募集资金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23] - 辽宁鞍山精品钢结构制造基地项目整体变更为大型多向模锻件及重型装备自动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1][23] - 大型多向模锻件及重型装备自动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剩余0.93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22][24] - 中冶辽宁德龙钢管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ERW焊管项目总投资3.45亿元,1.41亿元结余资金变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2] -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基地原拟投入5.55亿元,实际投入4.28亿元,1.4亿元节余资金变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2] - 2013年“工程承包及研发所需设备的购置项目”31.3亿元剩余募集资金及利息变更为永久补充子公司流动资金[24] - 2024年3月大型多向模锻件项目9348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6月已归还[1] - 部分募投项目未完成建设或未达产,暂未确认是否达预期效益[24]
中国中冶(601618) - 关于中国中冶2024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说明

2025-03-28 22:58
财务审计 - 安永华明于2025年3月28日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 关联方往来 - 中冶集团及其子公司2024年初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余额38063千元,年末余额68152千元[6] - 中冶集团及其子公司2024年初合同资产余额13303千元,年末余额7743千元[6] - 中国五矿及其子公司2024年初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余额1497749千元,年末余额1553736千元[6] - 中国五矿及其子公司2024年初合同资产余额601165千元,年末余额623952千元[6] - 中国五矿及其子公司2024年初预付款项余额123223千元,年末余额116229千元[6] - 公司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2024年初余额75607236千元,年末余额75736747千元[6] - 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2024年初其他应收款余额1915614千元,年末余额1878947千元[6] - 天津中冶和兴城乡发展有限公司2024年初其他应收款余额542000千元,年末余额555357千元[6] - 宜昌高铁新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1000000千元[6] 子公司往来 - 杭州富域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初往来资金1073千,年末314510千[9] - 宜宾叙冶工程建设有限公司2024年新增200千,年末300610千[9] - 唐山中冶方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24年初往来资金266020千,年末292177千[9] - 嘉兴望吴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初往来资金600098千,年末218165千[9] - 贵州中冶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初往来资金674千,年末208472千[9] - 盐城大丰冶信建设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年末414972千[9] - 南阳清冶城市开发有限公司2024年新增169545千,年末169545千[9] - 武汉黄悟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年末191872千[9] - 杭州富春湾宝富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初往来资金560千,年末153193千[12] - 湖北东冶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年末575578千[12] 合营联营往来 - 2024年度向合营公司天津中际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提供贷款累计发生额41123千元[16] - 2024年度向联营公司中江中冶众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投资有限公司代垫款项年末往来资金37029千元[16] - 2024年度向合营公司杭州富阳申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提供贷款年末往来资金34690千元[16] - 2024年度向联营公司乌海中冶福泰建设有限公司代垫款项年末往来资金22143千元[16] - 2024年度向合营公司/联营公司代垫款项/提供贷款年末往来资金1104396千元[16] 资金汇总 - 2024年度往来资金小计累计发生额1589228千元,年末往来资金6466945千元[16] - 2024年度往来资金合计累计发生额21194738千元,年末往来资金83878984千元[16] - 2024年度往来资金利息为710947千元[16] 其他 - 汇总表于2025年3月28日获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批准[15] - 公司为子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代垫款项及内部贷款,根据情况分别计入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14]
中国中冶(601618) - 中国中冶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25-03-28 22:58
审计相关 - 审计公司对公司2024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2] - 注册会计师负责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披露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4] - 审计报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7] 内控情况 - 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3]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6] 风险提示 - 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根据审计结果推测未来有效性有一定风险[5]
中国中冶(601618)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部分A股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之专项核查意见

2025-03-28 22:58
募集资金情况 - 2009年9月境内公开发行A股350,000万股,发行价每股5.42元,募资1,897,000万元,净额1,835,897万元[2] 资金使用与归还 - 2024年3月批准用不超105,339万元A股IPO闲置募资补流,期限不超一年[3] - 大型多向模锻件项目补流9,348万元,期限三个月[4] - 2024年6月21日归还大型多向模锻件项目闲置募资9,348万元[4] - 2025年3月26日公司及子公司归还补流资金95,991万元[4] 新资金使用计划 - 拟用不超95,999万元A股闲置募资补流,期限不超一年[5] - 2025年3月董事会通过该议案[6] - 监事会同意,保荐人无异议[7][8]
中国中冶(601618) -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周国萍)

2025-03-28 22:55
人事变动 - 周国萍于2024年12月30日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8] 会议情况 - 2024年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1次,对2项议题独立行使表决权,均同意[9] - 2024年参加1次财务与审计委员会会议,同意提交全面风险管理报告[10] 未发生事项 - 2024年未发生关联交易、承诺变更等多项事项[12][13][14][15][16]
中国中冶(601618) -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吴嘉宁)

2025-03-28 22:55
公司治理 - 2024年独立董事现场工作超15日,4月组织3次现场培训会和座谈会[6] - 2024年召开董事会12次,审议85项议案,作出73项决议[7] - 2024年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召开18次会议,讨论44项议题[9] 独立董事履职 - 独立董事出席全部12次董事会,73项议题表决全同意[7][8] - 2024年11月参加1次董事调研活动[11] - 2024年对关联交易事前审核,认为程序合规[15][16] 合规与披露 - 2024年控股股东履行避免同业竞争承诺,资金使用合规[17] - 公司按要求披露财务等报告,程序合法合规[17] 机构与薪酬 - 同意续聘安永华明为2024年度审计机构[18] - 2024年度董事薪酬按规定核定发放,信息属实[20] 未来展望 - 2025年独立董事将继续履职提建议[21]
中国中冶(601618) -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独立董事独立性自查情况的专项意见

2025-03-28 22:55
独立董事评估 - 公司董事会评估四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1] - 四人符合独立董事独立性要求[1] 自查意见时间 - 董事会出具独立董事独立性自查专项意见时间为2025年3月[2]
中国中冶(601618) -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周纪昌)

2025-03-28 22:55
公司治理 - 2024年召开董事会12次,现场和通讯各6次,审议85项议案,作出73项决议[8] - 2024年独立董事出席全部12次董事会会议,73项议题表决全同意[8] - 2024年6月25日召开2023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15项议案[9] - 2024年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召开18次会议,讨论44项议题[10] 独立董事履职 - 2024年独立董事参加15次专门委员会会议[10] - 2024年独立董事参加2次董事调研活动[13] - 2024年独立董事监督潜在重大利益冲突,开展专题调查[15] - 2024年独立董事履职维护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提建议[21] 公司运营规范 - 2024年关联交易决策及表决程序合规,未损害公司和非关联股东利益[16] - 2024年控股股东相关承诺严格履行,募集资金使用规范[17] - 公司在重大方面保持有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已披露相关报告[17] 其他事项 - 同意续聘安永华明为2024年度财务报告主审和内控审计机构[18] - 中冶集团提名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合规[18][19] - 2024年度董事薪酬按规定核定发放,信息属实[20] - 报告由独立董事周纪昌于2025年3月提交[23]
中国中冶(601618) -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刘力)

2025-03-28 22:55
公司治理 - 2024年召开董事会12次,现场和通讯各6次,审议85项议案,作出73项决议[7] - 2024年独立董事出席全部12次董事会会议,73项议题表决全同意[7][8] - 2024年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召开18次会议,讨论44项议题[10] 会议相关 - 2024年6月25日召开2023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15项议案[9] 独立董事履职 - 2024年独立董事参加15次专门委员会会议[10] - 2024年独立董事参加5次董事调研活动[12] 公司运营 - 2024年现场工作时间超15日[6] - 2024年董事会拓展信息沟通渠道,完善信息共享机制[15] 合规与承诺 - 2024年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审核,认为程序合规[16] - 2024年控股股东严格履行承诺,债券资金使用一致[17] 财务相关 - 2024年保持有效财务报告内控,按要求披露信息[19] - 同意续聘安永华明为2024年度财务和内控审计机构[19] 人事提名 - 中冶集团提名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2] 薪酬与展望 - 2024年度董事薪酬按规定发放,信息属实[23] - 2025年独立董事将继续履职提建议[24]
中国中冶(601618)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3-28 22: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经审计的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74,595万元[4] - 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12487.06亿元,营业收入5520.25亿元,利润总额92.5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7.46亿元[15] - 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78.48亿元[19]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520.25亿元,较2023年减少818.45亿元,降幅12.91%[34][3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46亿元,较2023年减少19.24亿元,降幅22.20%[34][36] - 2024年末总资产为8080.16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464.14亿元,增幅22.13%[34][36]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30.4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5.20%[3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较2023年的0.33元下降27.27%[35][36] - 2024年新签合同额12487.06亿元,较2023年减少1760.73亿元,降幅12.36%[37] - 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552,024,638千元,2023年度为633,870,422千元,同比下降约12.91%[39] - 2024年度净利润为7,904,332千元,2023年度为11,406,109千元,同比下降约30.70%[39]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808,015,75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61,602,236千元,同比增长约22.13%[41]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值为625,679,88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3,611,071千元,同比增长约26.76%[41]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49,949,264千元、148,892,263千元、113,775,947千元、139,407,164千元[4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第一至四季度分别为2,678,657千元、1,471,081千元、2,681,017千元、 - 84,801千元[42]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642,898千元,2023年为1,116,612千元,同比增长约47.13%[4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为1,951千元,期末余额为2,770千元,当期变动为819千元[45]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为11,131,328千元,期末余额为8,597,053千元,当期变动为 - 2,534,275千元[45]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24元/股,2023年均为0.33元/股[40] - 实现营业收入5520.25亿元,利润总额92.5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78.48亿元,同比增长33.20%[48] - 2023年度现金分红14.92亿元,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7.21%[54] - 2024年度拟实施现金分红11.61亿元[5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2,024,638千元,同比减少12.91%;利润总额9,254,538千元,同比减少32.77%;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45,954千元,同比减少22.20%[9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33.20%,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856.63%[99] - 营业成本498,543,592千元,同比减少12.91%;销售费用3,063,315千元,同比减少3.34%;管理费用11,830,595千元,同比减少4.29%;财务费用1,078,705千元,同比增加9.06%;研发费用16,406,225千元,同比减少16.85%[100] - 2024年工程承包、特色业务、综合地产营业成本分别为455,113,796千元、31,634,538千元、18,017,799千元,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分别为-14.50%、0.02%、18.41%[11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6,783,891千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04%;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6,297,157千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26%[114][116] - 2024年及2023年销售费用分别为3,063,315千元及3,169,316千元,同比下降3.34%[118] - 2024年及2023年管理费用分别为11,830,595千元及12,360,311千元,同比下降4.29%[119] - 2024年及2023年财务费用分别为1,078,705千元及989,121千元,同比上升9.06%[120] - 2024年及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6,406,225千元及19,730,402千元,同比下降16.85%[121] - 2024年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847,704千元、-9,582,031千元、11,059,823千元[126] - 2024年和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059,823千元和1,156,118千元,取得借款等收到现金占比分别为91.59%和87.86%,偿还债务支付现金占比分别为91.82%和84.14%[129] - 2024年末流动资产599,767,170千元,占总资产74.23%,较上期增长23.88%;非流动资产208,248,585千元,占总资产25.77%,较上期增长17.34%;资产总额808,015,755千元,较上期增长22.13%[130] - 2024年末流动负债573,629,900千元,占负债合计91.68%,较上期增长27.81%;非流动负债52,049,989千元,占负债合计8.32%,较上期增长16.20%;负债合计625,679,889千元,较上期增长26.76%[130] - 2024年末货币资金52,558,851千元,较年初增长18.27%,受限货币资金9,368,247千元,占比17.82%[131] - 2024年末应收账款213,513,725千元,较年初增长64.19%[132] - 2024年末存货75,593,134千元,较年初下降5.60%[134] - 2024年末合同资产156,291,569千元,较年初增长28.28%[135] - 2024年末无形资产33,639,591千元,较年初增长47.22%[136] - 报告期末公司债权和其他权益工具融资余额1528.87亿元,较期初增长18.87%,其中债权融资余额952.87亿元,其他权益工具融资余额576.00亿元,一年内到期融资余额502.80亿元,长期融资余额1026.07亿元[154] - 2024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净额2770千元,较年初增长41.98%;长期股权投资净额38078760千元,较年初增长5.08%;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净额1698287千元,较年初增长50.81%;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投资净额4875569千元,较年初增长22.12%[15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6140098千元[19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工程承包业务营业收入为5014.50亿元,较2023年减少840.32亿元,降幅14.35%[38] - 2024年特色板块业务营业收入为381.66亿元,较2023年减少6.30亿元,降幅1.63%[38] - 2024年综合地产业务营业收入为187.53亿元,较2023年增加22.34亿元,增幅13.52%[38] - 2024年其他业务营业收入为7.20亿元,较2023年减少1.85亿元,降幅20.50%[38] - 2024年工程承包业务分部营业收入501,450,181千元,占总额比例89.69%,较2023年下降14.35%[68] - 2024年工程承包业务毛利率为9.24%,较2023年增加0.15个百分点[68] - 2024年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收入392,348,099千元,占工程承包收入总额的78.24%;2023年为474,212,865千元,占比81.00%;2022年为414,266,220千元,占比77.36%[73] - 2024年冶金建设收入109,102,082千元,占工程承包收入总额的21.76%;2023年为111,269,436千元,占比19.00%;2022年为121,248,446千元,占比22.64%[74] - 2024年特色业务分部营业收入38,165,798千元,占总额比例6.83%,同比减少1.63%[78] - 2024年特色业务毛利率为17.11%,较2023年减少1.37个百分点[78] - 2024年矿产资源和新型材料业务收入64.19亿元,占比16.82%;工程服务业务收入34.86亿元,占比9.14%;高端装备业务收入140.89亿元,占比36.91%;能源环保业务收入141.72亿元,占比37.13%[90] - 2024年综合地产业务分部营业收入18.75亿元,占总额比例3.35%,同比增长13.52%,毛利率3.92%,较2023年减少3.97个百分点[90] - 工程承包业务营业收入501,450,181千元,同比减少14.35%,毛利率9.24%,比上年增加0.15个百分点[107] - 特色业务营业收入38,165,798千元,同比减少1.63%,毛利率17.11%,比上年减少1.37个百分点[107] - 综合地产营业收入18,752,727千元,同比增加13.52%,毛利率3.92%,比上年减少3.97个百分点[107] - 中国地区营业收入523,889,122千元,同比减少13.77%,毛利率9.41%,比上年增加0.17个百分点[107] - 其他国家/地区营业收入28,135,516千元,同比增加6.77%,毛利率14.92%,比上年减少5.14个百分点[107] - 2024年及2023年工程承包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24%及9.09%,同比增加0.15个百分点[108] - 2024年及2023年特色业务总体毛利率分别为17.11%及18.48%,同比减少1.37个百分点[108] - 2024年及2023年综合地产业务总体毛利率分别为3.92%及7.89%,同比减少3.97个百分点[108] 公司战略目标 - “五五”战略目标为提升核心业务冶金建设与特色业务占比至50%左右,调整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业务占比至50%左右[13] 公司市场与荣誉 - 2024年公司成功打造5个国内千亿级市场,培育3个百亿级海外市场,印尼市场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300亿元,海外市场规模两年翻一番[17] - 2024年公司累计荣获32项詹天佑奖、149项鲁班奖和318项国优奖[17] - 公司自主设计5600毫米全球最宽厚板轧机、自主开发世界首条炭热还原烟气制硫磺中试线热试成功,荣获国家科技奖3项,累计有效专利超5.5万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家[18] - 2024年公司连续第16年位居ENR全球承包商前十强,连续第8年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境外主体信用评级首次进入A级区间,所属AAA级单位增加到7家[19] - 公司在ENR2024年“全球承包商250强”中排名第5位[23] 公司人员与平台 - 公司拥有28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有效专利5.5万余件,2009年以来累计获中国专利奖92项,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58项,累计发布国际标准79项,发布国家标准686项[24] - 公司拥有6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5人[24] - 公司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3人,全国技术能手93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24] - 获批组建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51] -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增至6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0个[51] - 特级资质增至49项[52] - AAA级子公司增至7家,AA+级子公司达到15家[52] - 截至202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