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达生物(01801)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10月2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19:06
沪港通(南向)成交概况 - 2025年10月22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位的公司为阿里巴巴-W(09988)成交41.14亿元、中芯国际(00981)成交34.07亿元、信达生物(01801)成交32.39亿元 [1] - 沪港通(南向)十大活跃成交公司中净买入额最高的为盈富基金(02800)净买入12.93亿元,其次为中国海洋石油(00883)净买入10.65亿元 [2] - 沪港通(南向)十大活跃成交公司中净卖出公司包括阿里巴巴-W(09988)净卖出1.80亿元和华虹半导体(01347)净卖出8830.45万元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概况 - 2025年10月22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位的公司为信达生物(01801)成交26.84亿元、阿里巴巴-W(09988)成交24.66亿元、泡泡玛特(09992)成交23.36亿元 [1] - 深港通(南向)十大活跃成交公司中净买入额最高的为盈富基金(02800)净买入7.02亿元,其次为中国海洋石油(00883)净买入3.60亿元和中芯国际(00981)净买入3.50亿元 [2] - 深港通(南向)十大活跃成交公司中净卖出公司包括信达生物(01801)净卖出2.53亿元、小米集团-W(01810)净卖出2.22亿元和华虹半导体(01347)净卖出2.09亿元 [2] 重点公司跨市场成交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65.80亿元,沪港通呈现净卖出1.80亿元而深港通呈现净买入1.72亿元 [1][2] - 信达生物(01801)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59.23亿元,沪港通呈现净买入3.74亿元而深港通呈现净卖出2.53亿元 [1][2] - 中芯国际(00981)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52.64亿元,两个市场均呈现净买入,总额达6.42亿元 [1][2]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股价收跌近2%
搜狐财经· 2025-10-22 18:36
合作概述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旨在加速推进其新一代肿瘤免疫与抗体偶联药物疗法的全球开发 [1] - 合作涉及两款后期在研疗法IBI363和IBI343 以及一款早期研发项目IBI3001的选择权 [1] - 本次合作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刷新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BD交易纪录 [3] 合作条款与财务细节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 其中包括1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 每股认购价112.56港元 较过去30个交易日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0% [3] - 公司有权获得合计最高可达102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3] - 公司将获得每个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潜在销售分成 IBI363在美国市场采用利润损失共担模式 [3] 合作药物与权益分配 - 双方将共同开发IBI363并在美国共同商业化 武田制药主导相关工作并获该药在除大中华区及美国地区的商业化权益 [3] - 武田制药获得IBI343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独家权益 [3] - 武田制药获得IBI3001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权益的独家选择权 [3] 合作药物背景 - IBI363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 此前其海外权益由公司国际业务平台Fortvita持有 [5] 公司近期业绩 - 今年上半年信达生物首次扭亏为盈 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 同比增长50.6% 净利润为12.13亿元 上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6]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肿瘤产品的强劲表现 综合产品线的扩展以及许可费收入的增加 [6] 市场反应与公司概况 - 合作宣布后信达生物股价早盘高开近10% 但收盘下跌1.96% 最新市值1459.9亿港元 [3] -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 致力于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已有16个产品获得批准上市 [5]
信达生物(01801):与武田制药达成114亿美元交易,合作商业化值得期待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22 18:02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对信达生物的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涉及两款后期在研疗法和一款早期研发项目选择权 [1]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以及合计最高可达102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和潜在销售分成 [1] - 合作将充分利用信达生物在中国的开发效率和武田制药的国际化开发能力,助力信达生物拓展全球布局 [3] - 共同开发与商业化的模式将帮助信达生物积累搭建全球临床与商业化团队的经验 [3] 合作交易细节 - IBI363(PD-1/IL-2α-bias)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并在美国市场共同商业化,开发成本和美国市场利润或损失按40/60比例分配 [4] - 武田制药获得IBI363在大中华区和美国以外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并将支付潜在的研发、销售里程碑及最高中高双位数的梯度销售分成 [4] - 武田制药获得IBI343(CLDN18.2 ADC)在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权益,将支付潜在里程碑及最高中高双位数的梯度销售分成 [4] - 武田制药获得IBI3001(EGFR/B7H3 ADC)在大中华区以外权益的独家选择权,如行权将支付行权费、潜在里程碑及最高中双位数梯度销售分成 [4] 核心产品IBI363潜力分析 - IBI363被视为下一代肿瘤基石疗法,全球免疫肿瘤响应人群约150万,对应500亿美元热肿瘤市场 [2] - 若拓展至免疫肿瘤耐药人群(约100万)及冷肿瘤人群(约140万),IBI363市场空间有望扩大至1500–2000亿美元 [2] - IBI363作为"升级版"PD-1,通过双重激活与α bias减毒机制,有望突破IL-2剂量瓶颈 [2] - IBI363目前已积累超过120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 [2] - 双方计划率先推进IBI363在非小细胞肺癌与结直肠癌的全球开发,包括拓展至一线适应症 [2] IBI363临床进展 - IBI363的首个全球3期临床研究(MarsLight-11)的IND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免疫肿瘤耐药的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3] - 该研究将评估IBI363 3mg/kg剂量单药与多西他赛相比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 [3] 合作方武田制药优势 - 武田制药每年研发投入约50亿美元,拥有4500人的临床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备丰富的临床、商业化经验 [3]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00.18亿 内资抢筹盈富基金(02800)近20亿港元 继续加仓中海油(00883)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17:53
港股通资金流向 - 10月22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100.18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66.9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33.25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最多的个股是盈富基金、中海油、中芯国际 [1] - 北水净卖出最多的个股是华虹半导体、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 [1] 个股资金净流入详情 - 盈富基金(02800)买卖总额17.18亿港元,净流入12.93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00981)买卖总额34.07亿港元,净流入2.92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01801)买卖总额32.39亿港元,净流入3.74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09992)买卖总额27.30亿港元,净流入1.99亿港元 [2] - 山高控股(00412)买卖总额21.90亿港元,净流入8678.54万港元 [2] - 腾讯控股(00700)买卖总额17.16亿港元,净流入2.59亿港元 [2] - 中海油(00883)买卖总额11.17亿港元,净流入3.60亿港元 [4] - 华虹半导体(01347)买卖总额9.51亿港元,净流出2.09亿港元 [4] 市场观点与个股基本面 - 国元国际指出市场面临的最大外部不确定性是中美博弈,预期短线调整后港股或将很快修复 [4] - 中海油获净买入14.24亿港元,光大证券称“三桶油”将继续加强增储上产,中海油25年油气当量产量计划增长5.9% [5]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6.42亿港元,华虹半导体遭净卖出2.97亿港元,招商证券认为国内自主可控进程加速,偏先进产线扩产有望提速 [5] - 泡泡玛特获净买入2.4亿港元,美银证券指其第三季收入按年增长245%至250%,超出市场预期 [5] - 信达生物获净买入1.21亿港元,公司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6] - 腾讯获净买入3.08亿港元,药捷安康-B获净买入5548万港元 [7]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2.2亿港元,阿里巴巴-W遭净卖出859万港元 [7]
信达生物(01801):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加速推进新一代IO及ADC疗法开发
群益证券· 2025-10-22 16:53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投资评级为买进(Buy)[5][11] - 目标价为107港元,相较于2025年10月21日收盘价86.90港元,潜在上涨空间约为23% [1][5] 核心观点与事件驱动 - 报告核心观点基于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旨在加速推进新一代免疫肿瘤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开发 [5] - 合作涉及三款核心产品:IBI363(PD-1/IL-2α-bias)、IB343(CLDN18.2 ADC)和IBI3001(EGFR/B7H3 ADC)[5] - 公司通过此次合作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并有望获得最高102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总交易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6] - 合作模式包括共同开发和共同商业化,有助于公司建立自身研发与商业化平台能力,为成长为国际一流生物制药企业打下基础 [7] 产品管线与技术优势 - IBI363具有首创的偏向性激活IL-2α受体设计,能选择性增扩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安全性优于传统IL-2类药物,已获中国突破性疗法认定及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 [7] - IB343是创新型靶向CLDN18.2的TOPO1抑制剂ADC,已在中国和日本进入胃/胃食管交界处癌的Ⅲ期临床 [7] - IBI3001为全球首个靶向B7-H3与EGFR的双抗ADC,处于Ⅰ期临床,具备多重抗肿瘤机制 [7]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73亿元、14.27亿元、24.0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扭亏、282.23%、68.41% [9][11][12]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盈余分别为0.22元、0.83元、1.40元 [9] - 基于2025年10月21日股价,预测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65倍、96倍、57倍 [9] - 预测营业总收入将从2024年的94.2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200.63亿元 [12] 公司基本状况 - 公司属于医药生物行业,H股总市值为690.75亿港元,总发行股数为17.1352亿股 [1] - 截至2025年10月21日,公司股价过去一个月大幅上涨94.84% [1] - 公司产品组合中,药品销售占比87%,企业授权产品占比12%,研发收入占比1% [2]
百亿美元交易未带动信达生物股价大涨,医药股对外授权交易行情结束了吗
第一财经· 2025-10-22 15:37
交易概述 - 信达生物与日本武田制药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IBI363和ADC药物IBI343,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1][2] - 公司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溢价战略股权投资)及潜在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2] - 合作模式为双方按40/60比例(信达生物/武田制药)分担IBI363全球开发成本并分配美国市场利润或损失[5] 合作细节与战略意义 - IBI363为全球首创PD-1/IL-2α-bias双抗,已进入多项注册临床开发,并获得中美监管机构突破性疗法认定[4] - 公司未完全放弃海外商业化雄心,通过与武田在美国共同商业化IBI363来搭建全球商业化能力[1][5] - 此次合作旨在解决公司海外市场未打开的心病,特别是其PD-1产品曾在美国遭遇FDA拒批[3] 市场反应与行业背景 - 交易公布当日公司股价反而下跌2.88%,截至下午三点半仍跌1.90%,与利好形成反差[1] - 股价表现可能源于公司前期股价累计涨幅已翻倍、估值较高,以及医药股再融资对市场资金的"抽水"效应[7][8] - 截至2025年10月21日,中国创新药单年对外授权总金额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纪录[6] 行业前景展望 - 有观点认为医药股行情仍可持续,但行业整体估值已修复,部分个股存在泡沫,市场正处于调整和寻找新热点的阶段[9] - 对外授权交易既能提前兑现在研产品收益,也可解决药企融资问题,是全球对中国临床数据和研发能力的肯定[6]
获最高114亿美元BD大单,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战略合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22 15:26
合作概述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旨在加速推进信达生物新一代IO及ADC疗法开发 [1] - 合作涉及两款后期在研疗法IBI363及IBI343,以及一款早期研发项目IBI3001的选择权 [1] 合作具体条款 - 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IBI363,并在美国共同商业化,武田制药主导相关工作 [1] - 武田制药获得IBI363在除大中华区及美国地区的商业化权益,以及IBI343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独家权益 [1] - 武田制药获得IBI3001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权益的独家选择权 [1] 财务条款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包括1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 [2] - 信达生物有权获得合计最高可达102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本次合作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2] - 信达生物还将获得每个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潜在销售分成 [2] 公司基本面 - 信达生物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9.53亿元,同比增长50.6% [3] - 公司期内利润8.3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3]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肿瘤产品强劲表现、综合产品线扩展及许可费收入增加 [3] - 上半年医药产品销售收入52.34亿元,授权费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4.7倍),研发服务费收入0.54亿元 [3]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出海大潮持续,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创新药出海合同总金额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 [4] - 2025年1月1日至10月17日,国内license-out交易共发生135起,首付款金额总计49.76亿美元,总金额达到1029.96亿美元 [4] - 国际医药产业龙头对中国创新药资产高度认可 [4]
港股科技ETF(159751)盘中净申购超400万份,往后看对比红利板块科技线仍会是主线
新浪财经· 2025-10-22 14:45
科技板块市场地位与资金流向 - 科技板块尤其AI与指数及市场风险偏好绑定紧密 是年底前市场主线的概率较高 [1] - 顺周期板块受高频数据与财报压制 红利板块受指数超预期带来的宽基ETF抛压影响 今年以来即使在上涨阶段也容易相对跑输科技 [1] - 绝对收益资金主要来源于前期离场充分的活跃资金回流 以及11月12月底考核期前有追净值排名诉求的机构 [1] 科技板块市值风格与选股策略 - 未来两个月市场风格可能略倾向于中小盘 因部分完成KPI的绝对收益机构操作不会太激进 [1] - 市场量能回到3万亿以上存在难度 氛围仅支持聚焦少数容量票进行缩容炒作 而非板块容量票集体拉升 [1] - 选股策略需更聚焦核心环节的明牌基本面白马 [1] 科技板块细分环节投资机会 - 相对看好国产AI链 其年底前可预期催化及明后年业绩上修的能见度和空间相较海外链更多 [2] - 看好AI应用端侧传媒计算机 端侧业绩上修空间足 Meta销售超预期且明年字节等端侧产品陆续上市 业绩空窗期对事件催化和宏大叙事定价敏感 [2] - 看好港股互联网 具备补贴退坡明年宏观β修复预期及AI估值重塑逻辑 估值分位低 是机构进行高低切锁定收益的防御方向 且受国家队筹码影响小资金面更顺 [2] 港股科技指数与ETF概况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等 合计占比66.5% [3] - 港股科技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最新报价1.16元 [3]
信达生物114亿美元合作创国产创新药BD纪录,港股医药(159718.SZ)获资金积极申购
新浪财经· 2025-10-22 14:27
港股医药ETF市场表现 - 10月22日午盘港股医药ETF(159718 SZ)日内持续走低现跌227%溢价024%盘中获900万净申购 [1] - 成分股表现分化石四药集团(02005)领涨519%国药控股(01099)上涨449%康哲药业(00867)上涨190% [1] - 成分股中石药集团(01093)领跌684%京东健康(06618)下跌412%平安好医生(01833)下跌403% [1]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合作 - 信达生物将与武田制药合作开发IBI363开发成本分摊比例为40/60并授予武田除大中华区和美国市场商业化权益美国市场与信达生物共享分成比例最高达双位数百分比 [2] - 信达生物还授予武田制药IBI343大中华区以外权益以及IBI3007大中华区以外独家选择权 [2] - 本次合作首付款12亿美元包括获得的1亿美元战略投资里程碑付款总额达102亿美元 [2] 创新药行业趋势与催化剂 - 历史上每年四季度是BD集中落地季度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的超大额BD均在Q4落地国际大型药企一般会在Q4集中花完全年预算 [2] - 近3个月创新药经历较长时间回调调整幅度达到一定水平市场预期已经降低 [2] - 短期后续催化剂包括欧洲肿瘤大会ESMO数据、三季度业绩持续放量、BD有望持续落地 [2] - 长期创新药企业报表有望持续改善对外出海维持高景气度趋势看好创新药中长期大级别行情 [2] - 创新药是中长期的产业趋势对外出海与国内收入放量双重周期交织长期向上趋势势不可挡 [3] - 港股医药ETF板块构成均衡不仅包含创新药还涵盖CXO、互联网医疗、创新器械等港股特色标的 [3]
重磅利好!信达生物BD首付款12亿美元却高开低走!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回调超2%再迎布局良机!机构:四季度BD集中,创新药出海节奏恢复
搜狐财经· 2025-10-22 14:01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2日大盘低开缩量震荡,港股创新药板块受市场情绪影响下挫,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下跌超2%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当日成交额超过16亿元人民币,近20日资金净流入超过13.5亿元人民币 [1] - 截至10月21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规模超过209亿元人民币,规模和流动性在同类产品中持续领先 [1] - 截至13:34,指数成分股多数下跌,石药集团下跌超5%,中国生物制药和翰森制药下跌超3%,百济神州下跌超2% [4] 重大业务发展合作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涉及IBI363、IBI343两款后期在研疗法及IBI3001早期项目的选择权 [3]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2亿美元,交易总金额最高达114亿美元 [3] - 信达生物还将获得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销售分成,其中IBI363在美国市场采用利润损失共担模式 [3] - 10月16日至17日两天内,翰森制药、普瑞金等公司公告了5项业务发展合作,总金额达42.66亿美元 [4]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10月以来国内落地多个创新药对外授权项目,创新药对外授权节奏已恢复 [6]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License-out出海交易数量达93笔,占全球交易数量32%,首付款总额43亿美元,总金额848亿美元,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 [6] - 跨国公司在业务发展合作中依然青睐中国早期研发资产,II期临床前项目占比更高 [6] - 由于海外跨国公司重磅产品面临专利悬崖,通过业务发展合作引进管线弥补收入缺口的战略预计将持续 [7] - 历年全球重磅业务发展合作交易多集中在年底落地,随着ESMO等学术会议召开,业务发展合作事件值得期待 [7] 指数与产品特征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100%布局创新药,截至9月30日前十大成分股权重高达71.83% [8] - 截至7月末,该ETF标的指数在2025年内涨幅超109%,在港股医药类指数中领先 [9] - 该ETF底层资产为港股,支持T+0交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