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达生物(01801)
icon
搜索文档
信达生物签114亿美元BD大单 研发成果加速兑现冲击百亿营收
长江商报· 2025-10-24 08:44
与武田制药的战略合作 - 公司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交易总额最高达114亿美元 包括12亿美元首付款和102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 [1][2] - 合作涉及三款核心抗癌药物:IBI363(PD-1/IL-2α-bias)、IBI343(CLDN18.2 ADC)和IBI3001(EGFR/B7H3 ADC) [1][2] - 根据协议 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IBI363 并在美国共同商业化 武田制药获得IBI363在除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地区的商业化权益 IBI343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独家权益 以及对IBI3001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权益的独家选择权 [2] - 公司还将获得每个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潜在销售分成 [2] 公司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公司实现首次中期盈利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9.53亿元 同比增长50.62% 归母净利润为8.34亿元 同比扭亏 [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94.22亿元 2025年全年收入有望超过100亿元 [1][8] - 自2018年上市以来 七年半时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高达154.8亿元 [1][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0.09亿元 [7] 产品管线与历史合作 - 公司产品管线丰富 涵盖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等多个疾病领域 已有16个产品获批上市 另有2个品种在审评 4个新药分子进入Ⅲ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 15个新药品种进入临床研究 [7] - 公司历史上有多次成功的国际合作 包括2015年及2020年与美国礼来公司达成的超15亿美元战略合作 将信迪利单抗(达伯舒)中国以外地区权益授予礼来 以及与罗氏等国际药企的合作 [4][7] - 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达伯舒)于2018年获批上市 为国内第二款PD-1药物 2019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1年 成立后迅速获得融资 并于2018年成功登陆港股 募集33亿港元 [6][7] - 此次与武田制药的合作标志着公司向全球化药企目标更进一步 [1][5]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10月2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07:37
南向资金净流入榜 - 泡泡玛特(09992)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位列市场第一,达11.23亿元,净流入比为11.42%,当日收盘价下跌8.08%至250.400元 [1][2] - 小米集团-W(01810)净流入金额位列市场第二,为4.80亿元,净流入比为6.20%,收盘价下跌1.44%至46.460元 [1][2] - 中国海洋石油(00883)净流入金额位列市场第三,为4.78亿元,净流入比高达24.83%,收盘价上涨1.47%至19.320元 [1][2] - 紫金黄金国际(02259)净流入4.47亿元,净流入比为32.10%,收盘价下跌4.29%至133.900元 [2] - 华虹半导体(01347)净流入4.39亿元,净流入比为10.13%,收盘价微跌0.26%至77.700元 [2] 南向资金净流出榜 - 盈富基金(02800)南向资金净流出金额位列市场第一,达14.17亿元,净流出比为-11.10%,收盘价上涨0.68%至26.700元 [1][2]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净流出金额位列市场第二,为6.14亿元,净流出比为-7.00%,收盘价上涨0.96%至95.000元 [1][2] - 信达生物(01801)净流出金额位列市场第三,为5.20亿元,净流出比高达-31.20%,收盘价上涨0.93%至86.900元 [1][2] - 阿里巴巴-W(09988)净流出4.33亿元,净流出比为-2.34%,收盘价上涨1.98%至165.100元 [2] - 吉利汽车(00175)净流出2.97亿元,净流出比为-11.37%,收盘价上涨3.23%至19.800元 [2] 南向资金净流入比榜 - GX恒生科技(02837)净流入比位列市场第一,高达72.86%,净流入金额为3716.76万元,收盘价上涨1.37%至7.415元 [1][2] - 环球新材国际(06616)净流入比位列市场第二,为67.67%,净流入金额为4222.56万元,收盘价下跌1.72%至4.570元 [1][2] - 上美股份(02145)净流入比位列市场第三,为60.76%,净流入金额为6588.95万元,收盘价下跌3.87%至93.250元 [1][2] - 重塑能源(02570)净流入比为60.24%,净流入金额为1079.32万元,收盘价微涨0.14%至141.000元 [2] - 映恩生物-B(09606)净流入比为47.14%,净流入金额达2.30亿元,收盘价下跌2.53%至331.400元 [2][3] 南向资金净流出比榜 - 易方达恒指ESG(03039)净流出比位列市场第一,为-100.00%,净流出金额为1.97万元,收盘价上涨0.62%至3.922元 [1][3] - 标智香港100(02825)净流出比位列市场第二,为-100.00%,净流出金额为1.22万元,收盘价上涨1.66%至30.620元 [1][3] - 敏华控股(01999)净流出比位列市场第三,为-60.57%,净流出金额为2411.10万元,收盘价上涨2.68%至4.600元 [1][3] - 安德利果汁(02218)净流出比为-54.86%,净流出金额为175.42万元,收盘价上涨0.69%至15.960元 [3] - 国泰海通(02611)净流出比为-50.65%,净流出金额达1.23亿元,收盘价上涨0.39%至15.320元 [3]
国产创新药多项“出海”交易密集落地
证券日报· 2025-10-24 03:13
核心观点 - 10月份以来国产创新药BD交易密集落地,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交易额高达114亿美元的合作,创下新纪录 [1] - 翰森制药、奥赛康药业等多家公司也公布了BD进展,显示出市场对国产创新药的高溢价认可 [2] -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进入商业化放量期,从本土市场迈向全球市场,BD授权模式是当前出海主流 [3]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合作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整合双方在肿瘤免疫与抗体偶联药物领域的研发优势 [1] - 合作将共同加速信达生物两款后期在研药物的全球开发进程,武田制药还获得一款早期研发项目选择权 [1]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及潜在的里程碑付款,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并分享未来销售分成 [1] 其他药企BD交易进展 - 翰森制药与罗氏就HS-20110签署许可协议,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2] - 奥赛康药业子公司将创新药ASKG712项目权益许可给Visara,交易包括700万美元首付款,总金额约9600万美元 [2] - 南京维立志博、甘李药业等公司也披露了最新的BD交易 [2]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已成为全球医药BD最活跃的力量之一 [2] - 2023年以来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数量及金额呈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交易总额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2] - 国产创新药出海当前以BD授权模式为主,因自主出海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 [3] - 中国企业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新兴赛道布局早、进展快,建立了全球竞争力 [3]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到期问题,急需引入新产品填补收入缺口,与中国药企合作是成本可控、效率更高的策略 [3]
10月23日南向资金净买入53.45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22:41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23日恒生指数上涨0.72%,报收25967.98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53.45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201.93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概况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为755.81亿港元,成交净买入47.70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为49.75亿港元,成交金额居首 [1] - 泡泡玛特净买入额为5.38亿港元,净买入金额居首,但收盘股价下跌9.36% [1] - 华虹半导体净卖出金额最多,为3.56亿港元,收盘股价下跌4.61% [1] 深市港股通交易概况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为446.12亿港元,成交净买入5.75亿港元 [1] - 成交额居首的是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32.77亿港元 [2] - 美团-W净买入金额最多,为4.87亿港元,收盘上涨4.06% [2] - 华虹半导体净卖出金额最多,为6.59亿港元,收盘股价下跌4.61% [2] 个股成交活跃度分析 - 阿里巴巴-W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合计成交金额达82.52亿港元 [1][2] - 泡泡玛特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合计成交金额达70.27亿港元,并获得显著净买入 [1][2] - 中芯国际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合计成交金额达61.07亿港元 [1][2] - 华虹半导体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合计净卖出10.15亿港元,股价表现疲软 [1][2]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3.45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净买入9.80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22:40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23日恒生指数上涨0.72%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为1201.93亿港元,其中买入成交627.69亿港元,卖出成交574.24亿港元 [1] - 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53.45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47.70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5.75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最高,达82.52亿港元 [1] - 泡泡玛特和中芯国际成交额紧随其后,分别为70.27亿港元和61.07亿港元 [1] - 中国海洋石油合计成交额为31.54亿港元 [2] 南向资金净买入个股 - 中国海洋石油获净买入额最高,为9.80亿港元,该股收盘股价上涨2.15% [1][2] - 泡泡玛特获净买入7.93亿港元,但收盘股价下跌9.36% [1][2] - 美团-W获净买入5.24亿港元,收盘股价上涨4.06% [1][2] - 中芯国际连续3天获净买入,其间合计净买入金额为11.96亿港元 [2] 南向资金净卖出个股 - 华虹半导体遭净卖出金额最多,为10.14亿港元,该股收盘股价下跌4.61% [1][2] - 信达生物遭净卖出1.40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5732.78万港元 [1][2]
日本制药巨头,1000亿锁定中国创新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1:30
日本制药巨头,又在中国签下大单。 10月22日,信达生物宣布与武田制药合作,共同开发癌症治疗药物,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800亿元,创下中国生物医药对外授权交易的最 高纪录。 合作主要基于信达新一代肿瘤免疫(IO)与抗体偶联药物(ADC)疗法,涉及两款后期在研疗法以及一款早期研发项目。 本次交易标的,是信达自主研发的两款全球首创肿瘤药。 "此次交易主体,为武田制药全球总部,并非武田中国;信达在大中华区已布局成熟,双方合作地域为大中华区以外的地区。" 有行业人士向《21CBR》记者透露,此举能完善武田的肿瘤管线,实现血液肿瘤与实体瘤领域的均衡发展。 武田现在的掌舵人是卫博科,身兼董事长、总裁、CEO三职,他公开表示,"非常希望把这些(中国)创新成果带到全球"。 算上本次合作,武田已连续三年在中国下大单,已披露的交易规模,合计超过1000亿人民币。 诚意十足 其中,IBI363为双抗产品,能同时阻断PD-1/PD-L1通路和激活IL-2通路,增强T细胞活性,能覆盖肺癌、肠癌等PD-1市场,对胰腺癌、肝癌等也有出色表 现。 IBI343则为抗体偶联药物(ADC),对晚期胃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以及胰腺 ...
海外消费周报:海外社服:博彩行业具备韧性,金沙中国3Q25中场市占率提升-2025102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3 21:1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海外社服行业中的博彩行业持积极看法,具体对金沙中国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2.5港币,对应22%的上升空间 [1][6] 核心观点 - 博彩行业整体展现出收入韧性,澳门三季度博彩毛收入同比增长1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 [1][6] - 行业复苏结构分化,中场博彩成为主要驱动力,其收入同比增长7%,较2019年增长15%,贡献总收入的73% [1][6] - 金沙中国业绩表现稳健,三季度净收入19亿美元(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6%),调整后EBITDA为6亿美元(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7%),恢复至2019年的79% [1][6] - 海外医药领域重大合作活跃,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凸显创新药出海价值 [3][11] - 海外教育行业显现复苏迹象,营利性分类管理有望重启,高教公司盈利能力和扩张动力预期提升 [5][18] 海外社服(博彩行业) - 澳门博彩业复苏主要由供给受限、演唱会带动及VIP与高端中场客群驱动 [1][6] - 金沙中国中场业务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增长12%,其中高端中场和普通中场分别同比增长6%和19%,分别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111%和99% [2][7] - 金沙中国中场博彩市占率环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25.4%,得益于Q2中旬以来更激进的顾客再投资项目 [2][7] - 报告重点关注美高梅中国、银河娱乐、金沙中国、蜜雪集团、古茗等公司 [8] - 盈利预测显示博彩公司估值具吸引力,例如金沙中国25年EV/EBITDA为11.3倍 [23] 海外医药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合作涉及IBI363、IBI343等后期在研疗法,信达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及潜在里程碑付款102亿美元 [3][11] - 创新药研发进展积极,IBI363全球III期临床即将启动,IBI343在中日开展III期研究 [3][11] - 海外药企亦有重要进展,如安斯泰来/辉瑞Nectin-4 ADC组合疗法获FDA优先审评,阿斯利康FRα ADC启动全球III期临床 [12] - 建议关注创新药企(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及传统药企转型(如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的投资机会 [13] - 盈利预测显示部分创新药公司如信达生物26年预测PE为64倍,收入增长预期强劲 [24] 海外教育 - 教育指数本周上涨2.8%,跑赢恒生国企指数,年初至今累计涨幅22.1% [16] - 东方甄选数据方面,本周抖音GMV约2.3亿元,日均GMV3277万元,环比下降12.8%,同比上升14.4% [17] - 高教板块关注点在于营利性选择重启可能带来的盈利改善和扩张动力恢复,建议关注宇华教育、中教控股等公司 [18] - 职业培训需求回暖,中国东方教育上半年净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至19%,下半年招生增长预期提速 [18] - 教培公司秋季续班数据优秀,新东方、好未来等品牌吸引力凸显 [18][19] - 估值方面,教育公司PE差异较大,如新东方25年预测PE为19.8倍,而东方甄选为115.9倍 [26]
国产创新药“出海”再提速 多项交易密集落地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21:12
核心观点 - 10月以来国产创新药出海进程显著加速 多项高额BD交易密集落地 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产业进入全球主流梯队 [1][2][4]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合作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总交易额高达114亿美元 创下国产创新药BD交易新纪录 [1] - 合作整合双方在肿瘤免疫与抗体偶联药物领域的研发优势 共同加速两款后期在研药物的全球开发 [1]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及潜在的里程碑付款 并将分享未来销售分成 [1] 其他药企BD交易进展 - 翰森制药与罗氏就HS-20110签署许可协议 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2] - 奥赛康药业子公司将创新药ASKG712项目权益许可给Visara 首付款700万美元 总金额约9600万美元 [2] - 维立志博和甘李药业等公司也披露最新BD交易 显示市场对国产创新药持续高溢价认可 [2]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已成为全球医药BD最活跃力量之一 [3] - 2025年仅上半年 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总额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呈爆发式增长 [3] - 当前国产创新药出海以BD授权模式为主 因自主出海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 [3] - 中国企业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新兴赛道布局早、进展快 建立全球竞争力技术平台 [4]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到期问题 急需引入新产品填补收入缺口 与中国药企合作是成本可控的高效策略 [4]
当BD从“卖青苗”到“种大树”
新浪财经· 2025-10-23 19:44
(来源:深蓝观) 吴妮 | 撰文 又一 | 编辑 如果放在几个月前,114亿美金总额、12亿美金首付的BD交易,无论如何也会点燃一波市场情绪。 10月22日,武田和信达宣布了这笔总额114亿美元的合作:涵盖三款处于不同阶段的药物:PD-1/IL-2双 抗 IBI363 由信达与武田共同开发,并计划在美国共同商业化,现处于全球Ⅲ期临床;CLDN18.2 ADC IBI343 在中国和日本进行Ⅲ期注册试验,武田拥有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权益;EGFR/B7H3 ADC IBI3001 处于Ⅰ期临床,武田持有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选择权。 但信达和武田的BD交易宣布之后,信达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 二级市场早已习惯于用首付金额丈量价值,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达1029.96亿美 元(首付款49.76亿美元),不时涌现首付和交易总额齐高的案例,比如三生与辉瑞一笔交易首付便高达 12.5亿美元等案例,不断推高着市场对"天花板"的想象。 来源:市场资讯 信达与武田的交易涉及三个管线,市场以传统眼光看待12亿美元的首付,难免会认为三个管线被低估。 而且这笔钱并非单纯的"预付款",而是投入一个共同"资金池"的 ...
信达生物(01801):携手武田,加速新一代IO及ADC疗法推向全球市场
西南证券· 2025-10-23 19:35
投资评级与基础信息 - 报告未明确给出目标价,当前股价为85.10港元 [1] - 公司52周股价区间为30.0-107.0港元,市值为1,458.37亿港元,流通股数为17.14亿股 [3] 核心合作事件与战略意义 - 公司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IBI363(PD-1/IL-2α-bias)、IBI343(CLDN18.2 ADC)及早期项目IBI3001的选择权 [5] - 公司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溢价战略股权投资),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并获得销售分成 [5] - 双方将按40/60比例共同承担IBI363的全球开发成本,并共同负责其在美国的商业化及利润/损失分配 [5] - 此次合作被视为公司实现“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长远目标的关键一步 [5]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与临床数据 - IBI363多项适应症进入临床Ⅲ期,针对IO经治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已获FDA及NMPA许可 [5] - IBI363在Ⅰ期临床中显示对IO耐药NSCLC的潜力:3mg/kg治疗肺鳞癌的客观缓解率(ORR)达3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9.3个月;治疗肺腺癌的ORR达24%,mPFS达5.6个月 [5] - IBI343针对三线胰腺导管癌的Ⅲ期临床在中国启动,针对三线胃癌的Ⅲ期临床在中国与日本同步推进 [5] - IBI343治疗晚期胰腺癌数据:在6mg/kg剂量组的44例受试者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为22.7%,中位PFS为5.4个月,中位OS为9.1个月;一线治疗受试者(N=17)的中位OS长达12.1个月 [5] 财务业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4.4亿元、149.7亿元和201.1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21.40%、30.90%和34.30% [7][9] - 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将由2024年的亏损0.95亿元转为2025年盈利8.65亿元,并在2027年增长至27.50亿元 [7] - 预计每股收益(EPS)将从2025年的0.50元增长至2027年的1.60元,净资产收益率(ROE)将从2025年的6.18%提升至2027年的14.96% [7] 盈利预测关键假设 - 肿瘤管线:假设2025-2027年产品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0%、20%、15%,毛利率维持在85%-86% [8][9] - 非肿瘤管线:假设2025-2027年产品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400%、160%、130.8%,毛利率维持在78%-79% [8][9] - 授权收入:假设2025-2027年均为7亿元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