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达生物(01801)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7-10 07:39
苏州人才驱动创新生态 - 血霁生物创始人朱芳芳团队获数千万元融资 正推进血小板新药临床试验 有望突破传统献血限制 [1] - 赵昕团队在苏州创业4年从3人扩展到近60人 3款芯片成功流片量产 入选苏州青年科学家10人名单 [2] - 苏州连续16届国际精英创业周吸引4万多名高端人才 促成近1.4万个项目落户 人才总量达407万 高层次人才45万 [3] 产业政策与支持体系 - 苏州构建"1+8"人才友好型政策体系 覆盖顶尖到技能人才 今年推出"百万人才新增计划"和"百校千企联盟" [3] - 信达生物近3年110多名人才获约400万元补贴 补贴直达个人助力年轻科研人才扎根 [6] - 苏州超八成科创板及独角兽培育企业由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办 98%领军人才深耕战略性新兴产业 [6] 技术转化创新机制 - 李飞教授脑卒中治疗新药专利通过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以5000万元成功转让 采用"先使用后付费"模式 [4] - 吕维洁团队钛合金技术通过"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商业推广"全链条模式转化 预计5年后年产值超2亿元 [4][5] - 苏州打造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布局33家概念验证中心 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元 [5] 产业协同与创新成果 - 信达生物研发全球首款GCG/GLP-1双靶减重药获批上市 公司已拥有10余款上市创新药 [6] - 光互联芯片技术公司获6700万元天使轮投资 创始人谢崇进借助苏州产业基础解决AI计算互联瓶颈 [6] - 思必驰牵头组建"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 半年攻克多项语音交互难题 成果已产品化 [7] 产业发展数据 - 苏州1-5月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7.1%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2% [7] - 苏州汇聚超3000只基金 规模超万亿元 推出"科创指数贷"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技术转化 [5]
招银国际:理性看待短期估值上升 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将长期持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15:56
行业表现与趋势 - MSCI中国医疗指数202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1.4%,跑赢MSCI中国指数25.2% [1] - 创新药行业具备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特征,中国研发实力具有全球竞争力,出海趋势将长期持续 [1] - 创新药出海交易需较长时间研发积累,短期估值攀升需理性看待 [1] 政策支持与支付空间 -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全方位政策支持并纳入商保制度框架 [1] - 政策核心包括鼓励商保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优化续约规则稳定企业预期、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检测范围,不纳入按病种付费 [1] - 2024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增长8.2%,赔付额3,848亿元,政策助力下规模与赔付率有望大幅增长 [2] 消费类医疗与标的 - 消费类医疗领域存在估值修复机遇,核心标的包括巨子生物、固生堂、时代天使 [3] - 巨子生物销售额逐步复苏,品类与品牌扩张驱动长期增长 [3] - 固生堂作为唯一大规模中医连锁企业,轻资产模式下门店快速扩张,现金流强劲 [3] - 时代天使海外业务盈利能力快速改善,ASP和毛利率提升,国际市场或成核心驱动力 [3] - 推荐买入三生制药、巨子生物、固生堂、时代天使、百济神州、信达生物 [4]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1.08%,成交额23.5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09 15:10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表现 - 7月9日收盘涨1 08% 成交额23 52亿元 [1] - 成立于2024年1月3日 管理费率0 50%每年 托管费率0 10%每年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收益率(经估值汇率调整) [1] 规模与流动性 - 截至7月8日最新份额20 55亿份 规模32 09亿元 [1] - 较2023年12月31日份额增长419 87% 规模增长749 27%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420 82亿元 日均21 04亿元 [1] - 今年以来124个交易日累计成交1001 43亿元 日均8 08亿元 [1] 基金经理与收益 - 现任基金经理马君自2024年1月3日管理 任职期内收益56 11% [1] 持仓情况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药明生物(11 47%) 百济神州(10 87%) 信达生物(9 60%) 康方生物(8 56%) 中国生物制药(8 13%) 石药集团(6 05%) 翰森制药(4 54%) 三生制药(3 49%) 再鼎医药(2 73%) [2] - 持仓市值最高为药明生物8047 93万元 百济神州7625 77万元 信达生物6736 56万元 [2]
信达生物:创新药达伯特成为澳门首个获批的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KRAS G12C抑制剂
财经网· 2025-07-09 10:31
产品获批上市 - 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KRAS G12C抑制剂达伯特®(氟泽雷塞片)获中国澳门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上市,成为澳门首个获批的中国自主研发KRAS G12C抑制剂 [1] - 该产品针对KRAS G12C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填补传统治疗手段的临床空白 [1] 临床试验数据 - Ⅱ期临床试验显示,氟泽雷塞单药治疗中国KRAS G12C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达49.1%,中位PFS为9.7个月 [1] - 12个月OS率为54.4%,12个月DoR率为53.7% [1] 安全性及指南推荐 -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以1-2级为主,包括贫血和检查相关不良反应,可通过剂量调整和支持治疗控制,未出现预期外严重毒性反应 [2] - 氟泽雷塞片被《2025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列为KRAS G12C突变治疗一级推荐 [2] 市场拓展 - 达伯特®在澳门获批标志着信达生物创新药物在大中华区的重要突破 [2] - 公司多款产品(达伯舒®、达攸同®、信必乐®、达伯坦®)已在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获批上市 [2] - 多款产品在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印度等地拟注册申报,有望覆盖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市场 [2]
玛仕度肽,巨头夹缝中求生存
36氪· 2025-07-08 10:17
产品获批与定位 - 信达生物与礼来共同开发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获NMPA批准减重适应症,适用于BMI≥28 kg/m²(肥胖)或BMI≥24 kg/m²(超重)伴合并症的成人患者[1] - 玛仕度肽为全球首款GCG/GLP-1双靶减重药物,试图打破诺和诺德与礼来在GLP-1市场的垄断[1]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达29296亿美元,礼来替尔泊肽收入1646亿美元,形成高壁垒市场[2] - 中国减重药物市场接受度有限,玛仕度肽需直面两大巨头的竞争压力[2] 临床疗效数据 - III期临床显示:48周后4mg组减重1100%,6mg组减重1401%,显著优于安慰剂组030%,疗效接近司美格鲁肽(12%-15%)[3] - 公司已启动玛仕度肽与替尔泊肽的"头对头"临床试验,若成功将确立减重最优药物地位[3] 商业化挑战 - 玛仕度肽直接以减重为首发适应症,但公立医院渠道受限,因减重专科门诊普及率低[4] - 公司采取差异化营销:公立医院快速首方(获批一周内完成),电商平台预售(淘宝京东推早鸟权益),定价介于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之间[6] 行业趋势与潜在风险 - GLP-1研发逻辑正从"减重效率"转向"减重质量",礼来Bimagrumab(减脂增肌)、诺和诺德口服制剂等代表新方向[7] - 国内仿制药(2027年司美格鲁肽专利到期)及恒瑞、博瑞医药等竞品(减重15%-21%)将加剧内卷[8] 公司战略应对 - 2025年初完成55亿美元新股配售,资金用于5条管线国际多中心试验及玛仕度肽"以价换量"策略[9] - 推进玛仕度肽治疗青少年肥胖、OSA、MASH等III期临床,但远期效果存不确定性[8]
港股通(深)净买入62.76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2:42
市场表现 - 7月7日恒生指数下跌0 12% 报收23887 83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120 67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金额达1017 65亿港元 其中沪市港股通608 62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409 03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 - 沪市港股通净买入57 91亿港元 [1]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居首 达54 57亿港元 股价上涨10 77% [1][2] - 美团-W和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分别为30 67亿港元和24 19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净买入额最高 达18 04亿港元 股价下跌0 16% [1][2] - 信达生物净卖出2 59亿港元 股价下跌4 23% [1][2] 深市港股通交易 - 深市港股通净买入62 76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居首 达23 32亿港元 [2] - 美团-W和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金额分别为20 55亿港元和18 34亿港元 [2] - 盈富基金净买入6 96亿港元 股价下跌0 16% [2] - 泡泡玛特净卖出2 35亿港元 股价上涨2 37% [2] 个股表现 - 腾讯控股在深市港股通净买入2 79亿港元 股价上涨1 05% [2] - 小米集团-W在深市港股通净买入4 25亿港元 股价下跌0 35% [2] - 中芯国际在深市港股通净买入3 69亿港元 股价上涨0 80% [2] - 健康之路股价大涨15 27% 成交金额14 54亿港元 [2] - 建设银行净买入6 21亿港元 股价下跌0 12% [2]
港股通7月7日成交活跃股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2:41
市场表现 - 7月7日恒生指数下跌0 12%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1017 65亿港元 净买入120 67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深)净买入62 76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57 91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最高达72 91亿港元 美团-W和阿里巴巴-W紧随其后 分别成交51 22亿港元和47 51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净买入额居首达24 99亿港元 股价下跌0 16% 美团-W净买入7 17亿港元 建设银行净买入6 21亿港元 [1] - 泡泡玛特净卖出2 35亿港元 股价上涨2 37% [1] 连续净买入情况 - 中芯国际连续12天净买入 累计金额77 01亿港元 信达生物连续7天净买入22 89亿港元 建设银行连续3天净买入8 49亿港元 [2] - 盈富基金和美团-W同时上榜港股通(深)(沪)活跃股 盈富基金净买入24 99亿港元 美团-W净买入7 17亿港元 [2] 涨跌幅数据 - 健康之路股价涨幅最高达15 27% 信达生物跌幅最大为4 23% [2] - 腾讯控股上涨1 05% 快手-W上涨1 78% 小米集团-W下跌0 35% [2]
健康之路近一个月首次上榜港股通成交活跃榜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2:31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概况 - 7月7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344.29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通成交金额的33.83% 净买入金额63.29亿港元 [2]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居首 达72.91亿港元 美团-W和阿里巴巴-W紧随其后 成交金额分别为51.22亿港元和47.51亿港元 [2] - 健康之路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当日港股通成交额14.54亿港元 成交净买入0.28亿港元 收盘上涨15.27% [2] 个股成交数据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29.37亿港元 净买入5.42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20次 收盘价502港元 日涨幅1.05% [2] - 小米集团-W成交金额31.57亿港元 净买入3.29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20次 收盘价57.3港元 日跌幅0.35% [2]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47.51亿港元 净买入2.85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20次 收盘价105.4港元 日涨幅0.29% [2] - 美团-W成交金额51.22亿港元 净买入7.17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9次 收盘价119港元 日跌幅1.49% [2] - 建设银行成交金额12.28亿港元 净买入6.21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8次 收盘价8.2港元 日跌幅0.12% [2] - 泡泡玛特成交金额6.67亿港元 净卖出2.35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7次 收盘价259港元 日涨幅2.37% [2] - 信达生物成交金额18.81亿港元 净买入2.47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6次 收盘价82.55港元 日跌幅4.23% [2]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25.56亿港元 净买入5.11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15次 收盘价44.3港元 日涨幅0.8% [2]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金额72.91亿港元 净买入2.54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8次 收盘价4.73港元 日涨幅10.77% [2] - 快手-W成交金额8.83亿港元 净买入5.3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7次 收盘价63港元 日涨幅1.78% [2] - 盈富基金成交金额25.04亿港元 净买入24.99亿港元 近一个月上榜3次 收盘价24.36港元 日跌幅0.16% [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7月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9:02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以54.57亿元成交额位居榜首,净买入额+1.69亿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30.67亿元,净买入额+7.80亿元,位列第二 [1][2] - 阿里巴巴-W(09988)成交额24.19亿元,净买入额+2.00亿元,排名第三 [1][2] - 盈富基金(02800)成交额18.06亿元,净买入额+18.04亿元,显示资金大幅流入 [2] - 小米集团-W(01810)成交额15.84亿元,但净卖出9647.95万元,呈现资金分歧 [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13.41亿元,净买入+2.64亿元,反映机构增持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阿里巴巴-W(09988)以23.32亿元成交额居首,净买入+8487.50万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20.55亿元,但净卖出6281.16万元,显示短期抛压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成交额18.34亿元,净买入+8496.05万元,延续沪港通强势 [1][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15.96亿元,净买入+2.79亿元,跨市场资金同步流入 [2] - 小米集团-W(01810)成交额15.73亿元,净买入+4.25亿元,与沪港通形成反差 [2] - 快手-W(01024)净买入+5.30亿元,信达生物(01801)净买入+5.07亿元,显示资金偏好新兴赛道 [2] 跨市场资金动向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72.91亿元,净买入合计2.54亿元,成为最活跃标的 [1][2] - 阿里巴巴-W(09988)两地合计成交47.51亿元,净买入合计2.85亿元,显示龙头股吸引力 [1][2] - 美团-W(03690)两地合计成交51.22亿元,但深港通净卖出抵消部分沪港通净买入,资金博弈明显 [1][2] - 盈富基金(02800)在沪港通净买入18.04亿元,深港通净买入6.96亿元,反映指数基金配置需求 [2]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跌1.44%,成交额14.0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07 15:14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市场表现 - 7月7日收盘跌1.44%,成交额14.02亿元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444.15亿元,日均成交金额22.21亿元 [1] - 今年以来122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963.10亿元,日均成交金额7.89亿元 [1] 基金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24年1月3日,全称为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 - 管理费率每年0.50%,托管费率每年0.10%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收益率(经估值汇率调整) [1] - 现任基金经理马君自2024年1月3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60.51% [1] 基金规模变化 - 截至7月4日最新份额为19.95亿份,最新规模为32.03亿元 [1] - 较2024年12月31日的3.95亿份和3.78亿元,份额增加404.69%,规模增加747.72% [1] 持仓情况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药明生物(11.47%)、百济神州(10.87%)、信达生物(9.60%)、康方生物(8.56%)、中国生物制药(8.13%)等 [2] - 其他重仓股包括石药集团(6.05%)、翰森制药(4.54%)、三生制药(3.49%)、再鼎医药(2.7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