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银行(03968)
icon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招商银行“买入”评级,目标价52元
格隆汇· 2025-10-30 14: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与利润增速均出现边际改善 [1] - 公司息差环比下降 [1] - 预计2025年全年盈利增速有望延续小幅回升态势 [1] 资产质量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末对公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3个基点至0.75% [1] - 2025年第三季度末零售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1个基点至1.05% [1] - 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仍面临压力 [1] 前瞻性指标 - 零售贷款关注率环比上行4个基点至1.98% [1] - 零售贷款逾期率环比下降1个基点至1.70% [1] 估值与评级 - 目标价为每股52.00元 [1] - 目标价对应2025年市净率为1.20倍 [1] - 当前股价存在28%的上涨空间 [1]
招商银行(600036):2025年三季报点评:财富管理收入继续提速,风险指标保持优异
华创证券· 2025-10-30 12:1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评级 [2] - A股目标价为57.71元,H股目标价为68.78港元 [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14.20亿元,同比微降0.51%,但降幅较上半年的-1.72%有所收窄 [2]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37.72亿元,同比增长0.52%,增速较上半年的0.25%进一步走阔 [2] - 净利息收入达1600.42亿元,同比增长1.74% [7]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562.02亿元,同比由上半年负增长转为正增长0.90% [7]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降幅收窄至11.42% [7] 财富管理业务 - 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06.7亿元,同比增速从上半年的11.9%走阔至18.8% [7] - 代销基金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38.8% [7] - 代理证券交易收入1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8.5% [7] - 代理保险收入53.3亿元,同比降幅从上半年的18.8%收窄至7.1% [7] 息差与资产负债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息收益率(NIM)为1.87%,同比收窄12个基点 [7]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NIM为1.83%,环比下降3个基点,同比下降14个基点 [7] - 第三季度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环比下降10个基点至1.13%,同比优化41个基点 [7] - 第三季度单季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环比下降13个基点至3.25%,同比下降66个基点 [7] - 第三季度存款总额达9.52万亿元,环比增长1.0% [7] 业务增长与客户基础 -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为16.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19% [7] - 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数达578.12万户,较年初增长10.42% [7] - 私人银行客户数较年初增长13.2% [7] - 子公司合计资管规模达4.59万亿元,其中招银理财、招商基金、招银国际的资管规模均有增长 [7] 资产质量 - 截至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0.94%,环比小幅上升1个基点,但较年初下降1个基点 [2][7] - 拨备覆盖率为405.93%,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2][7] - 母行口径公司贷款不良率降至0.82%,环比改善5个基点,其中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降至4.24% [7] - 母行口径零售贷款不良率为1.05%,环比上升1个基点,但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保持在0.45%的低位 [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2026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7%/1.4%/4.9% [8] - 预计2026年市净率(PB)为0.85倍,目标PB为1.2倍 [8] - 预计2025年/2026年/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5.86元/5.94元/6.23元 [9]
招商银行(600036):业绩向好,财富管理持续发力
中泰证券· 2025-10-30 11:5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招商银行维持“增持”评级 [1][8] 核心观点 - 招商银行2025年三季度业绩边际向好,营收降幅收窄,净利润增速小幅提升 [5] -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成为业绩重要支撑 [5][8] - 公司在零售和财富管理赛道已形成商业模式的护城河、市场化的企业文化和专业的团队,底层价值稀缺,值得长期持有 [8] 业绩表现 - 3Q25营收同比下滑0.7%,较1H25的-1.9%降幅收窄 [5] - 3Q25净利润同比增长0.5%,较1H25的+0.3%增速小幅提升 [5] - 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7%,维持增长态势 [5] - 净非息收入同比下滑4.8%,但较1H25的-7.6%降幅收窄,其中手续费收入增速转正至+0.9% [5] -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8.7%,增速较1H25的+11.9%进一步提升 [5] 资产负债与息差 - 3Q25生息资产同比增长9.4%,贷款总额同比增长5.2% [5] - 单季日均净息差环比下降3个基点至1.83%,但负债端付息率下行9个基点至1.22%,支撑力度增强 [5] - 单季年化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11个基点至2.97% [5] - 存款同比增长9.4%,增速高于贷款和计息负债 [5] 信贷结构 - 对公贷款同比增长14.2%,其中泛政信类、制造业、批零、信息计算机行业增速分别为16.2%、14.6%、24.6%、40.2%,地产贷款压降4.6% [5] - 零售贷款同比增长3.4%,按揭、信用卡、消费贷、小微贷款均实现正增长 [5] - 新增贷款投放中,对公、零售、票据比重为112:24:-43,泛政信类、制造业、个人小微贷款新增占比居前 [5] 资产质量 - 3Q25不良贷款率0.94%,环比微增1个基点,但较年初下降1个基点 [6] - 单季年化不良净生成率0.67%,同比下降4个基点 [6] - 拨备覆盖率405.93%,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仍维持高位 [6] - 对公房地产不良率环比大幅下降32个基点至4.24%,为1Q23以来最低点 [8] 财富管理业务 -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高增18.7%,代理基金、代理理财、代理信托收入分别增长38.9%、18.1%、46.8% [5] - 代理保险收入同比下降7.1%,但降幅收窄 [5] - 零售客户总数持续增长,高净值客户基础稳固 [3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9亿元、1546亿元、1561亿元,对应增速1.66%、2.46%、1.00% [1]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98元、6.13元、6.19元 [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6.82倍、6.65倍、6.59倍,PB分别为0.92倍、0.85倍、0.77倍 [1][8]
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1137.72亿元
中证网· 2025-10-30 11: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1137.72亿元,同比增长0.52% [1]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514.20亿元,同比下降0.51%,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约1.2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为1600.42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进一步扩大 [2] - 前三季度非利息净收入为913.78亿元,同比下降4.23%,但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 [2] 营收趋势与结构 - 季度营收同比变化幅度呈现边际改善态势,与管理层前期预测趋势一致 [2]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幅转正 [2] - 非利息净收入占整体营收比例为36.34%,保持在同业较高水平 [7] - 大财富管理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3] 息差与负债成本 - 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为1.88%,高出行业平均水平46个基点 [4] - 前三季度净息差同比下降12个基点至1.87%,但降幅较去年同期缩窄 [4] - 因存款利率下调及负债成本管控,前三季度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38个基点至1.31% [4] - 管理层判断净息差呈现“行业绝对水平领先、相对变化承压、未来趋势可控”的发展趋势 [4] 零售业务表现 - 截至9月末,零售客户数达2.20亿户,较上年末增长4.76% [5] -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为16.6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7万亿元,增幅11.19% [5] - 零售贷款余额为3.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占贷款总额的51.80% [4] - 零售贷款不良率为1.05%,较上年末上升7个基点,但仍保持同业较优水平 [6]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截至9月末,资产总额达12.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5% [6] - 贷款和垫款总额为7.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0% [6] - 客户存款总额为9.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4% [6] - 不良贷款率为0.9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6] - 拨备覆盖率为405.93%,继续保持行业较高水平 [6] 财富管理业务 - 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8.76%,为2022年以来最好水平 [7] - 前三季度代销理财、基金、信托、证券交易收入增速分别为18.14%、38.76%、46.79%和78.50% [7] - 财富管理的差异化优势在资本市场回暖背景下得到显现 [7]
招商银行_业绩回顾_符合预期,贷款增长前景与资产质量趋势受关注;维持买入评级
2025-10-30 10:01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金融业,银行业 [1][2][31] * 公司:招商银行 [1][12],A股代码600036 [1],H股代码3968 HK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三季度业绩概览 * 公司三季度PPOP为550亿人民币,净利润为391亿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和1%,符合预期 [1] * 净利息收入为54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2%,较预期高1% [1][15] * 净息差为1.87%,同比下降12个基点,环比下降1个基点,但计算净息差为1.72%,较预期高3个基点 [1][15] * 贷款增长5.6% 同比,略高于二季度的5.5%,主要由公司贷款增长13.6% 同比驱动,但部分被零售贷款增长放缓至3.4% 同比以及票据收缩29.6% 同比所抵消 [1] * 非利息收入为260亿人民币,较预期低1%,其中手续费收入为1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较预期高2%,而投资收入为4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7%,较预期低26% [1][15] * 拨备为8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较预期低12%,贷款拨备增加9% 同比,但非贷款资产拨备回拨30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15% [1][15] * 不良贷款生成率环比上升9个基点至0.8%,不良贷款覆盖率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至406% [1][15]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9%,环比下降7个基点,较预期低49个基点,风险加权资产增长15% 同比,风险权重密度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至60.4% [1][15][16] 资产质量与特定风险敞口 * 总房地产风险敞口为2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1% [15] * 公司房地产风险敞口为536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4%,其中房地产贷款为281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5%,不良贷款率为4.24%,环比下降32个基点 [15] * 零售房地产风险敞口(按揭贷款)为1.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不良贷款率为0.45%,保持稳定 [15] * 零售贷款中,消费贷款和微贷增长相对较快,分别为8%和6% 同比,但微贷不良率环比上升15个基点至1.11% [15][21] 投资组合与资本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规模达1.3万亿人民币,占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为125%,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 [15][2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规模为6550亿人民币,投资收入占其比例(未年化)为0.7%,低于二季度的1.6% [15][22] 投资评级与预测 * 报告维持对招商银行A/H股的买入评级 [2][3][16] * 12个月目标价A股为54.36人民币(上行空间33.3%),H股为53.10港元(上行空间6.6%) [1][16] * 2025至2027年的PPOP和净利润预测基本保持不变 [2][16][24] 其他重要内容 关注点与未来展望 * 投资者关注点包括:四季度贷款增长能否加速以实现全年7%的目标,不良贷款生成率上升的原因及资产质量展望,净息差和手续费收入增长轨迹,投资收入前景,以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的驱动因素 [2] * 公司计划在四季度加速贷款增长以实现年度目标 [2] 风险因素 * 下行风险包括:过度信贷投放加速风险加权资产增长,政策降息和需求疲软导致净息差降低,政策宽松不及预期影响估值修复,零售贷款和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恶化,手续费收入增长疲弱拖累总收入,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损失 [17] 估值与财务指标 * 基于2026年目标P/PPOP倍数5.375倍(A股)和5.25倍(H股)设定目标价 [16] * 预计2025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98人民币,6.30人民币,6.76人民币 [5][13] * 预计2025至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8%,11.5%,11.4% [11][13]
招商银行(600036):2025 年三季报点评:财富管理回暖延续,优质客群优势强化
国信证券· 2025-10-30 09:1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招商银行维持“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5] 核心观点 - 财富管理回暖延续,优质客群优势强化 [1] - 公司治理机制、文化体系以及优质客群是其重要的护城河 [3]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14亿元,同比下降0.51%,较上半年降幅收窄约1.2个百分点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0.52%,较上半年增速提升0.27个百分点 [1] - 年化后ROAA和ROAE分别为1.22%和13.96%,同比分别下降0.11个和1.42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7% [2] - 前三季度非息收入同比下降4.2%,但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0.9%,较上半年提升2.8个百分点 [1] 财富管理业务 - 公司前三季度财富管理手续费206.7亿元,同比增长18.76%,较上半年提升6.9个百分点 [1] - 其中代理基金手续费41.67亿元,同比增长38.76% [1] - 大财富管理业务(包括资管和托管)净收入合计为326亿元,同比增长11.5% [1] 客户与规模 - 期末零售客户2.20亿户,较年初增长4.76% [2] - 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私人银行客户较年初分别增长10.42%和13.20% [2] - 期末公司管理的零售AUM达16.6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19% [2] - 期末资产总额12.64万亿元,贷款总额7.14万亿元,存款总额9.52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4.05%、3.60%和4.64% [2] - 其中,对公贷款和零售贷款分别增长10.01%和1.43% [2] 净息差与定价 - 公司披露的前三季度净息差1.87%,较上半年下降1bp [2] - 第三季度净息差1.83%,环比下降3bps,较二季度降幅收窄2bps [2] - 第三季度贷款收益率3.25%,较二季度下降13bps;存款成本1.13%,较二季度下降10bps [2] 资产质量 - 期末不良率0.94%,较6月末提升1bp,较年初下降1bp [3] - 期末关注率1.43%,与6月末持平,逾期率1.34%,较6月末下降2bps [3] - 公司口径对公不良率从年初的1.01%减至9月末的0.82%,零售不良率从0.98%上升至1.05% [3] - 期末拨备覆盖率406%,较6月末下降约5个百分点,依然处在高位 [3] - 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24%,测算年化信用成本0.68%,同比下降约6bps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为1508亿元、1581亿元、1691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1.6%、4.9%、7.0% [3] - 对应PB值为0.91x、0.84x、0.77x [3]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2.45亿元、3612.77亿元、3866.22亿元,同比增长1.7%、5.3%、7.0% [4][8] - 预测2025-2027年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5.76元、6.05元、6.48元 [4][8] - 预测2025-2027年ROE分别为14.0%、13.3%、13.1% [4][8]
谁是公募FOF发行热潮的幕后推手?
36氪· 2025-10-30 07:41
公募FOF十月发行热潮 - 10月公募FOF掀起发行热潮,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FOF)于10月27日成立,首募规模达55.77亿元,为月内销量最高产品,该基金发行首日即售罄 [1] - 10月为第四只销量超20亿的公募FOF,平安盈享多元配置6个月持有(FOF)4天募资28.08亿元,浦银安盛盈丰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FOF)5天募资27.16亿元,华夏盈泰稳健六个月持有(FOF)9天募资24.05亿元 [2] 招商银行渠道的关键作用 - 本月多只爆款FOF的主销渠道均为招商银行,招行通过“TREE长盈计划”联合公募机构打造一站式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3] - “TREE长盈计划”将产品按风险收益分为四档:“安稳盈”权益仓位≤15%,年化收益目标3.5%以上;“安定盈”权益仓位≤25%,年化收益目标4.5%以上;“安鑫盈”权益仓位≤40%,年化收益目标跑赢基准;“安逸盈”权益仓位≤70%,年化收益目标跑赢基准 [4][5] - 目前每个档位均有数只备选产品,基金公司竞争激烈以寻求与招行合作 [6] 公募FOF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公募FOF发展历经三阶段:2017-2021年为稳步发展阶段,规模从0增长至2222.41亿元;2022-2024年发展遇阻,产品数量从240只增至499只,但规模减少890.91亿元至1331.5亿元;2025年呈现“冰火两重天” [9] - 2025年老产品批量清盘,年内清盘数量达28只,创历年之最,清盘主因多为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 [9] - 与清盘潮相反,2025年新发产品爆款迭出,年内成立公募FOF共56只,规模合计561.24亿元,其中17只发行规模超10亿元,9只由招行主销;销量超50亿元的3只产品均出自招行 [10][11] 招行“TREE长盈计划”产品的规模增长 - 纳入招行“TREE长盈计划”的6只FOF持营规模大幅提升,其中5只年内规模增长超57亿元 [11] - 具体产品规模逆袭显著:易方达如意安诚六个月持有(FOF)从去年底0.78亿元增至三季度末57.95亿元;博时臻选楚汇三个月持有(FOF)从去年底2.47亿元增至三季度末61.17亿元;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FOF)前三季度规模增长68.24亿元;华安盈瑞稳健优选6个月持有(FOF)前三季度规模增长59.86亿元 [12][13] - 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期(FOF)规模从成立时60.01亿元增至三季度末117.59亿元,增长57.58亿元;兴证全球盈鑫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FOF)规模从成立时7.97亿元增至三季度末27.04亿元,增长19.07亿元 [13] 渠道驱动繁荣的影响与行业展望 - 渠道创新推动基金公司向绝对收益导向与多元配置方向调整,有助于匹配零售客户“稳健赚钱”需求并发挥FOF资产配置价值 [14] - 渠道推广能提高公募FOF市场知名度和投资者接受度,并促使基金公司更注重产品设计,推动行业产品创新和优化 [14] - 过度依赖渠道销售可能导致投资者忽视产品本质风险,并使基金公司忽视自身品牌建设,渠道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行业发展稳定性 [15] - 行业可持续发展需基金公司加强产品创新和投资管理能力,提升业绩和差异化竞争,同时渠道需持续筛选优质产品并提供专业服务 [15]
再说不良贷款证券化:消耗利润且效用低的一种不良处置方式
数说者· 2025-10-30 07:31
不良贷款证券化对银行利润的负面影响 - 证券化后银行仅获得从投资者处收到的投资款项和作为贷款服务机构的服务费,而基础资产的全部清收现金需用于偿付投资者本息及其他中介费用,导致银行实际所得远低于不证券化情景 [7] - 任何声称银行通过不良贷款证券化能获得收益的说法均不成立,该操作对银行利润不可能产生增加效果 [7] - 若考虑拨备消耗,损失更大:证券化使相对优质不良贷款对应的拨备被确认损失,无法通过后续清收回款冲回,放弃了本可增加的利润 [8] 不良贷款证券化的现金流特征 - 符合证券化的不良贷款需有稳定现金流,且呈现前多后少特征,前4个月清收回款约占存续期全部回款的一半 [11] - 现金流特征导致证券化产品一年左右基本兑付投资者投资款,银行并未通过证券化实质提前获得清收款,融资效果有限 [11] - 过渡期(从封池日至发行日)内回收的现金约占发行所得投资款的一半(银行自持5%后实际收款打95折),但该部分资金在发行日需支付给投资者,银行白白损失其时间成本 [13] 不良贷款证券化对不同资产类型的适用性差异 - 抵押类不良贷款证券化的过渡期回收款占比可能较低(如25%),后续现金流回收期较长(如4年) [14] - 若银行每年持续进行证券化,从第四年起,存量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清收回款可能达到或超过当年发行证券化所得投资款,使得继续发行失去意义 [14] 银行采用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动因分析 - 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工具本身无问题,但不适合用于处置不良资产 [20] - 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因收益与证券化发行挂钩,会鼓励银行采用此方式,但不对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必要性和成本效益负责 [20] - 银行内部可能因部门分割、各自利益、粗放经营作风、未精细核算成本、形式主义等因素,选择这种成本高且不易看清实质的操作 [20]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30 06:42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A股简称:招商银行 A股代码:600036 公告编号:2025-053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1重要提示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公司董事长缪建民,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王良,副行长、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彭家文及会计机构负 责人孙智华声明:保证本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已审阅本报告并同意将本报告提交本公司董事会审议。本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 第六次会议和第十二届监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分别审议并全票通过了本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本报告中的财务报表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且未经审计,本公司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且未经审计 的季报详见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本报告中金额币种除特别说明外,均以人民币列示。 本报告中"招商银行""本公司""本行""招行"均指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集团"指招商银行 ...
11月起,银行存取款迎来新变化?3大趋势下,储户需要留意
搜狐财经· 2025-10-30 02:11
银行存取款业务新规核心变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新规,将于2025年11月起实施,涵盖大额取款预约优化、取款用途说明简化、ATM取款限额调整、信用卡功能升级及异地存取款费用减免等方面 [3] 大额取款预约制度优化 - 现行个人柜台提取或转账10万元以上需提前预约的规定将保留,但预约流程将大幅简化 [4] - 增设手机银行APP、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等多种预约渠道,最快可实现当天预约当天取款 [4] - 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设立绿色通道,可适当放宽预约要求,提供电话预约或家人代办服务 [4] 取款用途说明简化 - 2025年8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已删除“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规定,新规将于11月进一步落实 [5] - 取款单上“资金用途”一栏已更新为“选填”,2024年因强制要求说明取款用途引发的投诉近1.8万起 [5] ATM机取款限额调整 - 自2024年5月起,ATM机单日取款限额已从2万元提高至3万元,增幅达50% [6] - 从11月起,部分银行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客户资信情况实行差异化的取款限额 [6]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报告显示,41%的人群(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居民和老年人)仍以ATM机取款为主要现金获取渠道 [8] 支付安全措施调整 - 为应对盗刷案件,银行卡小额免密支付的单笔限额将从1000元降至300元 [8] -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因小额免密支付导致的银行卡盗刷案件达6.3万起,涉案金额超过2.1亿元 [8] 信用卡功能升级与市场趋势 - 中国银行将于2025年11月2日起对万事达单标信用卡进行功能升级,支持绑定第三方支付钱包在境内进行人民币交易 [8] - 信用卡到期换卡、重置时将换发具备双应用功能与非接触式交易功能芯片的卡片 [9] - 国内信用卡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存量约7.37亿张,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200万张 [9] - 2024年以来,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停发数十款信用卡产品,反映银行正在精简产品线以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 [9] 异地存取款手续费减免 - 继2024年9月部分异地存取款手续费取消后,从11月起全国范围内将彻底取消异地存取款手续费 [10] - 同城转账的单日限额将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 [10] - 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银行业收取的异地存取款手续费约67亿元 [10] 相关法规更新 - 《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生效,替代2016年版旧办法,对清算机构的设立条件、业务规则等做出更明确严格的规定 [10] - 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25年12月1日实施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调整多项与银行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 [10] 市场反应与银行准备 - 社交媒体上关于新规的讨论热烈,微博话题阅读量高,相关讨论超50万条,约70%网友给予积极评价 [12] - 各大银行已开始为11月新规实施做准备,包括更新系统和对一线员工进行专项培训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