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03988)

搜索文档
多家银行公告: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13:59
政策背景与依据 - 多家银行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 落实财政贴息政策以支持提振消费和降低信贷成本 [1][2][4][5][6][8][10] - 政策依据为财金〔2025〕80号文件(个人消费贷款)和财金〔2025〕81号文件(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1][8][10] 贴息实施范围与对象 - 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覆盖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类贴息 [1][8]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仅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5][6] - 邮政储蓄银行同步推进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 [10] 实施时间与原则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均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贴息 [2][5][6] - 所有银行均强调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贴息工作 [2][5][8] 办理渠道与信息披露 - 银行将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App、营业网点等官方渠道公布实施细则和办理流程 [1][2][5][6][8][10] - 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提供95559和95599电话咨询渠道 [2][8] 费用与风险防范 - 所有银行声明不收取任何贴息服务费用 且未委托第三方机构办理 [1][2][5][6][8][10] - 多家银行提示需防范诈骗 强调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以保障财产和信息安全 [1][2][5][6][8]
银行分红高峰已至!超半数A股上市银行实施年度分红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3:51
上市银行分红总额 - 截至6月27日已有26家银行实施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 叠加中期分红后年度分红总额达4273.83亿元 [1]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预计达6319.56亿元 较2023年增加近200亿元 增幅3.03% [1] - 六大国有银行2024年分红总额超4200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1097.73亿元 建设银行1007.54亿元 农业银行846.61亿元 中国银行713.60亿元 [2] 分红实施进度 - 近半数A股上市银行集中于6月份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2] - 目前分红总额已完成近七成 剩余16家银行分红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1] - 23家银行已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577.06亿元 [3] 银行分红力度变化 - 42家A股银行中有39家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2023年 整体增加186亿元 [2] - 25家银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较2023年提升 宁波银行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至21.91% 沪农商行从30.104%升至33.91% [4] - 14家银行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较2023年减少1家 因邮储银行分红比例维持在30% [4] 代表性银行分红情况 - 招商银行是唯一分红总额超500亿元的股份制银行 达504.40亿元 分红比例超33% [3] - 宁波银行连续第二年增加分红 2024年方案为每10股派现9元 [3] - 中信银行2024年拟现金分红194.55亿元 分红比例提升至30.5% 连续6年持续提升 [5] - 郑州银行推出1.82亿元现金分红方案 分红比例9.69% 每10股派现0.2元 [5] 分红政策趋势 - 上市银行为响应新"国九条"政策号召 纷纷增加现金分红频次 [3] - 多家银行已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沪农商行率先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议案 [3] - 兴业银行2019-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持续提升 从24.59%逐年增至30.73% [4]
关于个人消费贷贴息 六大行发布公告
新京报· 2025-08-13 13:43
政策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政策 [1] 银行响应 - 中国工商银行依据财金〔2025〕80号和81号文件精神,正在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后续将通过官网、营业网点、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实施细则 [2] - 中国农业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后续办理流程将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营业网点、95599等官方渠道统一发布 [4] - 中国银行将于2025年9月1日开始针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后续将通过官微、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办理流程 [7] - 中国建设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具体事宜将及时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点等渠道发布 [9] - 交通银行将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对符合要求的贷款实施贴息,后续办理流程将通过官网、手机银行App、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统一发布 [12]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积极组织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相关事宜将及时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 [13] 实施细节 - 各银行均强调在办理贷款贴息业务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并提醒客户谨防诈骗 [2][4][7][9][12][13] - 办理渠道包括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App、营业网点等官方渠道 [2][4][7][9][12][13] - 实施时间统一为2025年9月1日开始 [4][7][9]
关于个人消费贷贴息,六大行公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3 13:18
政策背景与时间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1] - 政策覆盖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 不含信用卡业务 [1] - 贷款需实际用于消费且经办机构可通过账户识别消费交易信息 [1] 银行参与与执行原则 - 六大国有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均参与政策执行 [1][4][5][8][10][13][15] - 银行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贴息工作 [1][5][9][13] - 贴息业务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2][5][9][11][14] 实施方式与渠道 - 具体办理渠道将通过各银行官网、营业网点、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公布 [2][5][9][11][13][14][15] - 交通银行明确提及将优化办理流程并简化办理手续 [14] - 邮储银行强调确保政策红利及时、便捷、高效惠及消费者 [15] 风险防范措施 - 所有银行均声明未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任何机构或人员代办业务 [2][5][9][11][14] - 多次提示客户谨防诈骗活动 保障财产和信息安全 [2][5][9][11][14] 政策目标与行业影响 - 政策旨在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 激发消费潜力并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1][4][5][8][10][13][15] -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同时涉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3][15] - 银行表示将全力确保国家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 [1][5][9][15]
六大行集体官宣!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第一财经· 2025-08-13 13:17
政策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1]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1] - 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1] 银行响应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行均发布公告称将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该政策 [1]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表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1] -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表示后续将通过手机银行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办理流程等实施细则 [2] 业务办理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均表示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2] - 多家银行表示没有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任何机构、人员代为办理 [2] - 交通银行表示将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 [15] - 邮储银行表示将扎实推动政策传导落地,确保国家政策红利及时、便捷、高效地惠及广大消费者 [18]
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3 12:25
支持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重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7大领域 [1] - 适用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 [1]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 [1] - 教育培训领域覆盖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1]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1]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家电、厨卫用品及家具 [1] - 电子产品领域涉及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 [1] - 健康医疗领域包含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 [1] 贴息标准 - 贴息范围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3]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3]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最高不超过合同利率50% [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4] - 每名借款人在单一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4]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单一机构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4] 贷款经办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4]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 [4] - 5家其他机构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4]
中国银行: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
财经网· 2025-08-13 11:51
政策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2] - 贴息范围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及单笔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2]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 银行执行 - 中国银行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开展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 [1] - 银行将通过官微 官网 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具体办理流程和实施细则 [1] - 银行不委托第三方办理且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1] 政策目标 - 政策旨在助力扩内需促消费 激发消费潜力 [1] - 财政贴息政策红利将直达消费者 [1] - 政策要求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执行 [1] 实施要求 - 贴息仅适用于实际用于消费且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识别消费交易信息的贷款 [2] - 信用卡业务不纳入贴息范围 [2] - 居民个人需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才可享受贴息 [2]
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4大行发布公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10:08
政策背景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多家银行于8月12日、8月13日发布公告落实相关工作[1] 银行执行措施 中国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2] - 通过官微、官网、营业网点公布实施细则[2] 中国建设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贴息[3] - 强调不收取服务费用且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3] 中国农业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实施贴息并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4] - 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等渠道发布办理流程[4] 交通银行 - 同时执行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5] - 优化办理流程并通过官网、手机银行App等渠道发布细则[5] 政策目标 -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5] - 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3][4][5]
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三大行发布公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09:55
政策背景 -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多家银行于8月12日及8月13日发布公告落实相关工作[1] 银行执行安排 - 中国银行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2] - 中国建设银行明确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且未委托第三方机构办理贴息业务[3] - 中国农业银行将通过官网 微信公众号 手机银行等5个官方渠道发布实施细则[4] 政策目标 - 助力扩内需促消费并激发消费潜力[2] - 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并提升市场活力[3] - 有效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激发消费市场潜力[4] 实施原则 - 中国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均强调遵循市场化 法治化原则推进贴息工作[2][4] - 所有银行均严格执行财金[2025]80号文件要求[2][3][4]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赋能,“点绿成金”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3 09:55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通过信贷支持、产品创新和科技赋能深度参与浙江省绿色转型实践 助力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1][2][3] 能源转型信贷支持 - 为国能梅溪天然气发电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提供绿色信贷专属优惠利率并配套前期贷款专项资金 核定授信金额24亿元 [1] - 为国家电投"雪碳行动"示范项目长兴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和平共储"项目核定3.74亿元授信并实现快速放款 [1]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落地浙江省首笔"两新"+"转型"贷款 将贷款利率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碳目标挂钩 [2] - 推出同业首个基于碳效综合评价的线上融资产品"碳惠E贷" [2] - 开发专项产品包括"绿色转型升级贷" "GEP生态价值贷" "VOCs减排贷"等 [2] ESG科技赋能实践 - 在系统内率先实现ESG评价数字化 [2] - 牵头筹组境内首笔中资银行ESG可持续挂钩银团贷款 金额8亿元人民币 用于微宏动力年产4GWh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 [2]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持续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 深度融入生态转型实践 [1][3] - 未来将通过绿色金融持续聚焦能源转型、产品创新和科技赋能三大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