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搜索文档
多地密集部署 护航四季度经济稳增长
中国证券报· 2025-11-13 04:12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地正密集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核心是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以努力实现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1] - 政策发力更具针对性和协同性,随着稳增长举措落地,四季度经济有望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为实现全年约5%的增长目标提供支撑 [1][2] 经济工作部署 - 31个省区市已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凸显,多个省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2] - 广东省、海南省、河南省等近期相继召开会议,坚决打好四季度经济攻坚战,引导全省紧盯全年目标任务 [2] - 当前处于全年经济冲刺阶段,各地密集部署加大了稳增长力度,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2] 提振消费举措 - 多地通过发放消费券、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方式激活消费活力,餐饮等服务消费是支持重点 [3] - 四川省于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期间发放消费券,重点覆盖零售、餐饮等品类 [3] - 湖南省于10月至12月发放总金额1亿元的消费券,其中餐饮类消费券占比达65% [3] - 黑龙江省提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做精做足冰雪经济大文章 [3] - 海南省提出用好免税购物新政等新增长点,创新旅游消费场景,吸引目标群体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3] - 重点支持服务消费发展契合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能发挥场景化联动效应,精准惠及中小微企业 [4] 扩大有效投资 - 为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不少地方正抢抓重点项目投资建设 [5] - 湖南省将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产业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确保省重点项目年度投资任务超额完成 [6] - 上海市在2025年陆上风电、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中新增6个光伏电站项目、1个陆上风电项目,规模13.907万千瓦 [6] - 北京市将创新推动城市更新,年底前面向民间资本再推介一批重大项目,全年推介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 [6] - 地方政府在交通、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需要 [6]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预计将对四季度基建投资起到撬动作用 [6][7]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丨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人民日报· 2025-10-23 14:50
宏观政策基调 -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高至当前的4% [2] - 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 [2] - 政策组合注重协调配合,涵盖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领域,实现同向发力 [2] 财政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规模超10万亿元 [2] - 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5] - 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连续三年获得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总额达113.3亿元,并于2023年吸引172.55亿元、期限40年的银团贷款 [1] 货币政策与信贷投放 - 政策利率下调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2]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 [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 [5] 重点支持领域与项目 - 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瞄准供需两端激发消费活力 [1][4] - 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 [1] -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贷款支持,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近70条智能磨装生产线和40条全自动检测装配线 [4] 消费促进与民生保障 - 以旧换新政策截至今年上半年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5] - “十四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 [3] - 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红包”直达个人 [5] 具体行业与区域案例 - 支农贷款支持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使其从种植到加工物流全链条更顺畅 [4] - 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加快节能减排 [4] - 湖北武汉汉阳区知音东苑小区在改造资金支持下旧貌换新颜,2000余户居民居住环境改善 [2]
人民日报头版: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有力有效
人民日报· 2025-10-23 08:47
宏观政策基调 -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宏观调控更具精准性、灵活性和预见性,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高到今年的4%[2]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2] 财政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2] - 安排近100万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投入[3]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3] - 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5] 货币政策与信贷投放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显著下降,1年期和5年期以上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2]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5] 重点领域投资与项目建设 - 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获得连续资金支持,包括专项债券资金和期限40年的银团贷款172.55亿元[2] - 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发力,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1] -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贷款支持,例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智能生产线[4] 消费促进与内需扩大 - 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以激发消费活力[1]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5] - 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红包”直达个人[5] 民生保障与基础设施 - “十四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用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3] - 湖北武汉汉阳区知音东苑小区改造项目显著改善2000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3] - 政策支持覆盖从种植、收购到加工、物流的全链条,如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 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 - “科技+金融”政策护航初创企业,“财政+产业”政策协力拉动有效投资[2] - 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加快节能减排步伐[4]
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有力有效(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宏观政策基调与目标 -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宏观调控更具精准性、灵活性、预见性,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目标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并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1] 财政政策力度与工具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高到今年的4% [2] - “十四五”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规模超过10万亿元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被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两重”建设 [1][5] - 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5] 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 - 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实施12次降准和9次政策利率下调 [2] - 政策利率下调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 [5] 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 [1] - 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以激发消费活力 [1][4] -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贷款支持,例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生产线 [4] - 支农贷款支持农业全链条发展,如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4] - 创新金融工具应用,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 [4] 重大项目投资与资金协同 - 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协同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如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获得专项债券和银团贷款支持 [2] - 该机场项目在2022至2024年连续获得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总额达113.3亿元,并在2023年吸引172.55亿元、期限40年的银团贷款 [2] 消费促进措施与成效 - 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贴息政策等多种方式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1][5] - 截至今年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5] - 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直达个人的政策 [5] 民生保障与基础设施改善 - “十四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规模近100万亿元 [3]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 [3] - 改造资金支持民生基础设施改善,如湖北武汉汉阳区知音东苑小区改造惠及2000余户居民 [3]
晶采观察丨读懂“假日经济”里的消费新趋势
央广网· 2025-10-11 14:21
假日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达8.88亿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游客规模占比达到61% [1] - 内蒙古阿尔山、云南腾冲、甘肃敦煌、江西婺源、吉林延吉等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1] 消费新趋势与特征 - 消费需求呈现“性价比”与“体验感”高频特征 [1] - “小城热景”、“奔县游”、“乡村游”等趋势持续升温并频频出圈 [1] - 消费“向新”力十足,打破地域与品类边界 [2] - 文、商、旅、体四大要素深度融合,例如北京“中网”与世界乒联中国大满贯“同城双赛” [2] 新场景与新需求 - 首发门店、AI互动等成为假期热门打卡内容 [2] - 新场景催生“非刚需但愿意付费”的新消费需求 [2] - 深圳龙岗机器人主题街区互动体验、北京亦庄机器人主题餐厅与4S店智能服务是典型代表 [2] 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 - 第四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690亿元已下达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正在各地加速落地 [2] - 政策旨在挖掘城市消费升级潜力并激活县域、乡村消费增量空间 [2]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8:36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实施期为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1]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被称作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2] - 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针对居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针对8类服务行业经营者[4][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详情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2] - 重点领域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7大类[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3] -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多为3%左右 1个百分点贴息约为利率水平的1/3[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详情 - 支持范围包括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4]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7] - 贷款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贴息期限最长1年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7]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3] 政策背景与依据 - 中国服务消费自2020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5] - 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5] -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48.8% 其中餐饮住宿 居民服务 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6] 政策预期效果 - 初步测算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10]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8] - 政策打破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惯例 精准支持实际消费部分 体现普惠性[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10]
消费贷款领域迎来“国补”
人民日报· 2025-09-02 05:49
政策概述 - 中央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实施期为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 [1][2] - 政策包含两项方案:《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1] - 政策采用财政金融联动方式 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 [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2] - 重点领域涵盖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7大类 [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 同一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 [3] -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多为3%左右 1个百分点贴息相当于利率水平的1/3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政策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 [4][5]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单户最高贴息1万元 [6] - 政策实施期为2024年3月16日至年底 享受最长1年贴息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 [7] - 贷款资金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贴息资金由经办银行按月扣除或一次性返还 [7] 政策背景与数据支撑 - 2020年以来中国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 [5] - 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5]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不含个人住房贷款)达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 [8] -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数48.8% 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增长明显 [6] 政策影响与效果预期 - 初步测算显示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 [9] - 政策打破整笔贷款贴息惯例 精准支持实际消费部分 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 [9] - 政策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 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可能延长实施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10]
明起开闸!你的个人消费贷款能否贴息、怎么向银行申请,指南来了
贝壳财经· 2025-08-31 20:23
政策启动与银行准备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持续至2026年8月31日 [3] - 多家银行已完成系统开发、流程制定及人员培训,包括光大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 [1][3][4][5] - 银行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预热海报、问答及宣传材料,推广贴息政策 [6] 申请流程与操作方式 - 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或营业网点办理贷款并签署贴息协议,系统在结息日自动扣减贴息资金 [14] - 部分银行(如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在手机银行App中嵌入"申请贴息"按钮,中国银行将协议签署嵌入贷款流程 [15][16] - 银行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无法自动识别的需提供消费发票申请人工审核 [16] 贴息产品范围 - 贴息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等),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8] - 工商银行参与产品包括融e借、个人汽车贷款等;交通银行涵盖惠民贷、交银车贷等8类产品;中信银行包含房抵消费贷、信秒贷等 [18][20][21][22] - 不参与贴息的产品包括信用卡、个人住房贷款、车位贷及个人助学贷款 [23] 特殊情况处理 - 存续个人消费贷款(政策执行期内未结清的贷款)可享受贴息,但9月1日前已完成资金支付的除外 [25] - 贷款资金取现或转账至个人账户不予贴息,转账至商户账户可凭发票申请人工审核 [27] - 贷款逾期期间不贴息,还清欠款后恢复贴息资格 [28] 贴息额度与合规要求 - 贴息利率为年化1%,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29] - 单家银行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消费金额10万元) [30] - 严禁虚假交易或套利行为,违规者将被扣减或追回贴息资金,并纳入不良征信记录 [31]
大利好!央行、证监会等重磅!
搜狐财经· 2025-08-27 22:46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净投放3000亿元 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1] 消费金融与财政支持政策 - 中央财政首次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实施贴息政策 9月1日正式开闸 精准支持"用于消费的部分"[2] - 国务院部署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释放内需潜力[3]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方面成效明显[3] - 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2025年1月1日起施行[8] 金融监管政策调整 - 证监会制定《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管理暂行规定》 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4] - 证监会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完善分类监管体系 突出"扶优限劣" 2025年8月22日起实施[5] 平台经济监管与规范 - 10家电商平台联合发起网售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倡议 包括淘天快手拼多多抖音京东苏宁易购小红书得物唯品会腾讯[6] - 三部门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7]
个人怎么申请消费贷款贴息?对征信有没有要求?权威攻略来了
金融时报· 2025-08-27 11:21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数十家金融机构自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1] - 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减免部分贷款利息 减轻消费者还款压力[1] 政策实施范围与期限 - 实施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1] - 覆盖日常生活小额消费、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电及手机电脑等商品消费[1] - 包含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1]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贷款贴息500元 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1] 贴息利率与限制条件 - 消费贷款贴息利率为年化1%[2] - 农业银行规定补贴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2] - 每个人在一家银行最多补贴3000元[2] - 5万元以下小额贷款最多补贴1000元[2] 申请流程与操作方式 - 消费者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消费贷款[3] - 需签订补充协议授权银行审核贷款账户[3] - 银行审核通过后直接抵扣利息 无需报销[3] - 例如应还1000元利息补贴500元后实际只需偿还500元[3] 征信要求与风控标准 - 贴息政策本身不对征信提出额外要求[4] - 银行放贷时要求近两年内无连续3个月或累计6次贷款逾期记录[4] - 3个月内贷款及信用卡申请查询次数不超过6至10次[4] - 频繁查询可能被视为风险客户导致拒贷[4] 资金用途限制 - 贷款只能用于消费用途 不得购买股票、基金、理财[5] - 禁止将贷款借予他人[5] - 银行发现用途违规将收回贷款并影响征信[5] 风险提示 - 需根据实际需求申请贷款 避免盲目借贷[5] - 需评估自身收入情况 防止债务压力过大[5] - 需按时偿还各类贷款以维持良好征信记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