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03988)

搜索文档
中国银行:将有序推进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
财经网· 2025-08-13 19:0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国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的决策部署 [1] - 政策目标为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助力服务业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支持 [1] - 执行依据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知(财金〔2025〕81号) [1] 覆盖行业范围 - 贴息政策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 [1] - 支持对象为符合政策要求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1] 执行措施 - 遵循市场化与法制化原则推进贴息工作 [1] - 优化办理流程并简化手续以提升服务质效 [1] - 确保政策红利直接传导至服务业经营主体 [1] 风险防控 - 中国银行不委托任何第三方办理贴息业务 [1] - 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以防止金融诈骗 [1] - 强调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保护机制 [1]
南向资金,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18:20
南向资金净流入与港股市场表现 -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超91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2][4] - 恒生指数累计涨逾27%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逾26%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2] - 南向资金对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通讯服务行业持仓市值居前 [4] 南向资金重点持仓与跨境ETF动态 - 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近5600亿港元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小米集团-W均超2000亿港元 [4] - 跨境ETF净流入前十均为港股产品华夏港股通互联网ETF以33373亿元暂列榜首 [4] - 南方港股通科技30ETF、易方达港股通非银ETF、博时港股通创新药ETF均吸金超100亿元 [4][5] 港股定价权与行业配置趋势 - 南向资金在红利股领域占据主导成长股领域仍是内地机构与海外资金博弈战场 [5] - 南向交易金额占互联互通标的总交易金额持续上升至40%以上A/H两地上市公司持股占比为24% [5] - 国际资本有望逐步提升对港股配置权重因科技股创新能力增强业绩持续向好 [5] 港股行业投资机会 - 互联网行业处于相对低位创新药、新消费龙头尚未普遍高估外资对中国股票处于历史性低配状态 [7] - 港股互联网板块开启估值修复市场情绪从非常悲观向中性修复科技板块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7] - 看好大金融如高股息外资银行、低估值全球矿业龙头A/H溢价率有望从32%继续收窄 [7]
中国银行今日大宗交易平价成交60万股,成交额334.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13 17:37
交易概况 - 中国银行于8月13日发生大宗交易,成交量为60万股,成交额为334.8万元 [1] - 成交价格5.58元与当日市场收盘价完全持平,未出现折价或溢价 [1] - 该笔交易占当日总成交额的0.17%,属于小额大宗交易 [1]
多家银行公告,明确贴息→
证券时报· 2025-08-13 16:23
金融助力提振内需政策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商业银行响应政策 工商银行 - 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2] - 办理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未委托非官方渠道办理 [2] 农业银行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 - 确保国家政策红利惠及金融消费者 [2] 中国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 [2] - 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 激发消费潜力 [2] 建设银行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 [3] 交通银行 - 优化办理流程 简化手续 对符合要求的贷款实施贴息 [3] 邮储银行 -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 [3] 其他商业银行 - 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表示将优化流程 简化手续 推动政策实施 [3]
六大行宣布2025年起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6:11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规定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 [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1]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1] 银行执行情况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六大国有行均发布公告表示将严格执行贴息政策 [1] -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明确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1] - 五家主要银行(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声明办理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2] 操作与风控措施 - 多家银行强调未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机构人员代办 提示客户谨防诈骗 [2] -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等银行将通过手机银行App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网 营业网点等多渠道公布具体办理流程 [2]
利好!六大行,集体官宣!
中国经济网· 2025-08-13 15:07
政策背景与核心特点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针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双贴息"政策,补贴方式更精准,支持个人消费贷款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及服务业经营主体改善经营[5] - 两项政策协同发力,按1%贴息比例测算,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6] - 政策覆盖居民衣食住行日常消费及大额支出领域,服务业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大领域[7][8][13] - 贴息流程高效,资金测算、申请、拨付由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负责,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9] 商业银行响应与实施 - 工商银行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2] - 农业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2] - 中国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开展财政贴息工作[2] - 建设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3] - 交通银行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实施贴息[3] - 邮储银行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3] - 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政策实施[3]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政策实施期为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覆盖日常生活小额消费、买车装修等大额商品消费及旅游生育等服务消费[12]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贴息500元,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1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贴息,同一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同一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12] - 借款人需授权经办机构识别贷款账户交易信息用于贴息测算[10] - 政策仅支持合理借贷和真实消费行为,非消费领域用途或套利行为不予支持[1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细则 - 政策聚焦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2025年3月16日到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并收到资金的主体可享受最长1年贴息[1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13] - 贷款资金需合规用于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经营活动,禁止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13] 政策延续与评估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范围[11]
助推苏州智造|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护航民营企业抢占“智”高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3 14:49
苏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民营企业贡献显著:占全市超60%税收、超80%城镇劳动就业、超85%技术创新成果、超90%企业数量 [1] - 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大: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2100亿元,民营贷款新投放占比超57% [1] 金融服务小微企业 - 创新融资产品:推出"征信指数贷",最高提供500万元纯信用授信,实现快速审批 [2] - 服务机制创新:成立融资协调专班,"地毯式"摸排需求,构建高效服务通道 [1] - 案例:苏州吴中区制造业小微企业成功获批500万元纯信用贷款 [2] 中型企业金融服务 - 产品创新:推出"中银科创伴飞贷",从五大维度评估企业,提供成长性融资支持 [2] - 审批机制:采用"科技金融专属模式"科学审批,优先安排新质生产力项目会商 [2] - 资源整合:联动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部、科技金融中心等多部门资源 [2] 大型企业金融服务 - 服务范围:覆盖省市重点项目、百强民营企业、制造业龙头企业 [3] - 创新服务:2024年10月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已为15户客户批复超37亿元 [3] - 合作成果:在"2025苏州民营企业100强"中合作率达85%,部分区域达100% [3] 跨境金融服务 - 全球网络优势:依托中国银行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机构 [5] - 服务机制创新:建立"四方合作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 [5] - 案例:为赴马来西亚投资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近3亿元跨境人民币业务 [5] 跨境电商金融服务 - 专属产品:推出"中银跨境电商专属贷",单户额度最高3000万元 [5] - 首单落地:2025年6月为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提供1000万元授信 [6] - 长效机制:联合市商务局建立200家重点企业"白名单" [6] 产业链金融服务 - 行业聚焦:针对集成电路、光通信、人工智能等八大产业链 [7] - 产品创新:推出"中银科创算力贷"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算力投入 [7] - 案例:为ND公司上游90家供应商办理近13亿元融资 [8] 供应链金融创新 - 产品优势:"中银智链•融易信"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提升客户体验 [8] - 生态构建:通过金融纽带串联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产业生态闭环 [8] - 延伸服务:成功将供应商转换为链主,实现多级延伸服务 [9]
六大行集体官宣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3 14:16
政策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延长 [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2]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2] 银行响应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行均发布公告称将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该政策 [2]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表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 -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还同时响应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3][16] 银行具体措施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均表示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3][6][9][13][16] -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表示将通过手机银行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办理流程 [3][13] - 建设银行强调没有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任何机构、人员代为办理 [9] 政策目标 - 政策旨在有效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潜力 [6] - 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9][13] - 助力扩内需促消费,为激发消费潜力贡献金融力量 [10]
六大行集体官宣
第一财经· 2025-08-13 14:06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延长或扩大范围 [3]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3] 国有银行响应政策 - 六大国有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均公告将严格执行贴息政策 [3]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贴息 [3] -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同时提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财金〔2025〕81号) [14][17] 银行执行细节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强调办理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且未委托第三方机构代办 [4][10][11][14][17] -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将通过手机银行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实施细则 [5][11][14] - 交通银行优化办理流程,简化手续,并通过官网、手机银行App、微信公众号统一发布操作指引 [17] 政策目标 - 政策旨在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10][14][17] - 中国银行强调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交通银行提及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11][17]
多家银行公告: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13:59
政策背景与依据 - 多家银行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 落实财政贴息政策以支持提振消费和降低信贷成本 [1][2][4][5][6][8][10] - 政策依据为财金〔2025〕80号文件(个人消费贷款)和财金〔2025〕81号文件(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1][8][10] 贴息实施范围与对象 - 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覆盖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类贴息 [1][8]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仅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5][6] - 邮政储蓄银行同步推进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 [10] 实施时间与原则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均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贴息 [2][5][6] - 所有银行均强调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贴息工作 [2][5][8] 办理渠道与信息披露 - 银行将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App、营业网点等官方渠道公布实施细则和办理流程 [1][2][5][6][8][10] - 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提供95559和95599电话咨询渠道 [2][8] 费用与风险防范 - 所有银行声明不收取任何贴息服务费用 且未委托第三方机构办理 [1][2][5][6][8][10] - 多家银行提示需防范诈骗 强调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以保障财产和信息安全 [1][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