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600028)

搜索文档
中国石化(600028)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20:0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35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9%[5][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2.6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6%[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1.38亿元,上年同期为 - 137.55亿元[5][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21230.49亿元,较上年度期末增加1.8%[5] - 2025年1 - 3月公司营业总收入7353.5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899.67亿元下降6.91%[40] - 2025年1 - 3月公司净利润145.0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13.6亿元下降32.09%[4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2325.3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007.64亿元增长2.64%[37][3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2347.98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33.16亿元增长10.07%[3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9977.3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874.48亿元增长1.04%[3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414.94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24.445亿元下降2.24%[3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288.55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49.688亿元增长15.56%[38] - 2025年1 - 3月母公司营业收入2431.2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759.24亿元下降11.88%[44] - 2025年1 - 3月母公司净利润22.4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5.87亿元下降51.08%[44] - 2025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09元/股,较2024年的0.153元/股下降28.76%[41] - 2025年1 - 3月公司合并主营业务收入719832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773656百万元,同比下降6.96%[52] - 2025年1 - 3月公司合并其他经营收入15524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16311百万元,同比下降4.83%[52] - 2025年1 - 3月公司合并营业收入735356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789967百万元,同比下降6.91%[52] - 2025年1 - 3月公司营业利润18543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27325百万元,同比下降32.13%[53] - 2025年1 - 3月公司利润总额18252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27081百万元,同比下降32.60%[53] - 2025年1 - 3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138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 - 13755百万元[46] - 2025年1 - 3月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 - 32446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 - 43082百万元[46] - 2025年1 - 3月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121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45931百万元[47] - 2025年1 - 3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2046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 - 10795百万元[47] - 2025年1 - 3月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6232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 - 14570百万元[50] - 2025年Q1主营业务收入719,832百万元,2024年Q1为773,656百万元,同比下降6.96%[55] - 2025年Q1经营收益20,895百万元,2024年Q1为27,320百万元,同比下降23.49%[55] - 2025年Q1本期间利润15,295百万元,2024年Q1为21,836百万元,同比下降29.04%[55] - 2025年Q1基本每股收益0.115元/股,2024年Q1为0.156元/股,同比下降26.28%[55]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563,361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为1,556,925百万元,环比增长0.41%[58]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556,357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为524,515百万元,环比增长6.07%[58]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653,465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为673,237百万元,环比下降2.93%[58] - 2025年Q1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8,138百万元,2024年Q1为 - 13,755百万元,同比增长159.16%[61] - 2025年Q1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 - 32,446百万元,2024年Q1为 - 43,082百万元,同比下降24.69%[61] - 2025年Q1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36,121百万元,2024年Q1为45,931百万元,同比下降21.36%[61] - 2025年1 - 3月除税前利润190.41亿元,2024年同期为275.57亿元[62][64]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81.38亿元,2024年同期为 - 137.55亿元[62] - 2025年1 - 3月主营业务收入719.832亿元,2024年同期为773.656亿元[63] - 2025年1 - 3月营业收入735.356亿元,2024年同期为789.967亿元[63] - 2025年1 - 3月经营收益总额208.95亿元,2024年同期为273.2亿元[64] - 2025年1 - 3月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收益合计26.84亿元,2024年同期为27.98亿元[64] - 2025年1 - 3月分部投资收益4100万元,2024年同期为1.43亿元[64] - 2025年1 - 3月融资成本 - 45.79亿元,2024年同期为 - 27.04亿元[64]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5年1 - 3月净利润145.06亿元,2024年同期为213.6亿元;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2025年同期利润152.95亿元,2024年同期为218.36亿元[69]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5年3月31日股东权益9904.93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9762.93亿元;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2025年同期权益9863.6亿元,2024年同期为9721.47亿元[69]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 - 7900万元,影响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 4100万元[7] 资产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衍生金融资产较上年度期末增加7.73亿元,增幅30.3%,因套期保值业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10] - 应收账款较上年度期末增加168.8亿元,增幅38.1%,因贸易经营量增加影响[10]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1605.82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67.99亿元增加;应收账款612.1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43.33亿元增加[33]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5563.5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245.15亿元增加;非流动资产合计15666.92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602.56亿元增加[33]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11325.5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084.78亿元增加;股东权益合计9904.9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762.93亿元增加[34]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21230.4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0847.71亿元增加[33][34] 费用及收益关键指标变化 - 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18.75亿元,增幅69.3%,因外币贷款汇兑净损失增加[11] - 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38.25亿元,降幅69.9%,因套期保值业务盈亏变动及部分联合营公司效益下降[11] - 收到的税费返还较上年同期减少13.39亿元,降幅53.5%,因本期收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减少[11] 各业务线产量及利润数据 - 一季度油气当量产量130.97百万桶,同比增长1.7%,天然气产量3684.3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5.1%,勘探及开发板块息税前利润为136.31亿元[19] - 一季度加工原油6213万吨,生产成品油3719万吨,生产化工轻油1133万吨,同比增加11.3%,炼油板块息税前利润为23.93亿元[22] - 一季度成品油总经销量5559万吨,营销及分销板块息税前利润为48.67亿元[23] - 一季度成品油总经销量5559万吨,同比降7.1%;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4317万吨,同比降5.3%;零售量2743万吨,同比降6.4%;直销及分销量1573万吨,同比降3.3%[25] - 一季度乙烯产量386.1万吨,同比增17.7%;化工产品经营总量1997万吨,同比增2.4%;化工板块亏损13.21亿元[25] - 一季度化工主要产品中,合成树脂产量567.9万吨,同比增17.4%;合成橡胶产量41.1万吨,同比增20.2%;合纤单体及聚合物产量259.6万吨,同比增27.0%;合成纤维产量29.3万吨,同比降4.2%[26] 股东持股情况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83062059096股,持股比例68.49%[13]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23914248606股,持股比例19.72%[13]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325374407股,持股比例1.92%[1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165749530股,持股比例1.79%[1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935783479股,持股比例0.77%[13] -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为前10名股东,持股236234058股,持股比例0.19%[17] 股份回购及增持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回购并注销A股股份1.30146195亿股,已回购H股股份2.8826亿股,其中2.88122亿股已注销;本报告期内,回购H股股份3618万股[28] - 截至2025年4月25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累计增持公司2472.74万股股份[29] 资本支出情况 - 一季度资本支出182.48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125.95亿元,炼油板块20.66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9.06亿元,化工板块25.63亿元,总部及其他1.18亿元[27]
中国石化(600028) - 中国石化对外担保公告

2025-04-28 19:59
股票代码:600028 股票简称:中国石化 公告编号:2025-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对外担保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中国石化按其在福建炼化 50%的持股比例为福建炼化在合资协议项下产 生的责任和债务提供履约支持,该等金额不超过相应责任上限。 福建炼化系中国石化持股 50%的并表子公司,不属于本公司在上交所《股 票上市规则》项下规定的关联人。 福建炼化在合资协议项下的不同义务,中国石化按其在福建炼化 50%的 持股比例承担的履约支持责任上限预计分别为:(1)出资义务的上限为 7,200,226,667 元;(2)古雷二期项目开发费用或业主费用的超支部分(如发生) 的上限为 57.6 亿元;(3)如发生购买新加坡阿美股权的事项,上限为 59.3 亿元; (4)其他义务(如项目建设偏离项目范围或适用法律与其他项目标准可能承担 的义务等)的上限为 72 亿元。 截至本公告日,本公司未向福建炼化提供其他担保。 一、释义 本次履约支持不存在反担保。 对外担保逾期的累计数量:无 | ...
可燃冰概念涨1.72%,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7:47
可燃冰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4月28日收盘,可燃冰概念上涨1.72%,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2 [1] - 板块内5股上涨,新锦动力20%涨停,潜能恒信、神开股份、南钢股份分别上涨3.55%、1.88%、1.38% [1] - 跌幅居前的有海默科技、泰山石油、石化机械等,分别下跌1.67%、1.46%、1.32%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PEEK材料以1.75%涨幅位居第一,可燃冰以1.72%涨幅紧随其后 [2] - 电子竞技、云游戏、Sora概念分别上涨0.92%、0.62%、0.39% [2] - 租售同权、乳业、赛马概念跌幅居前,分别下跌4.65%、4.12%、3.31% [2] 资金流动情况 - 可燃冰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0.41亿元 [2] - 新锦动力主力资金净流入5439.82万元居首,中国石化、潜能恒信、南钢股份分别净流入5090.22万元、1095.60万元、318.00万元 [2] - 新锦动力、中国石化、潜能恒信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分别为29.53%、8.80%、5.98% [3] 个股资金流向 - 中海油服、石化机械、石化油服主力资金净流出142.21万元、525.04万元、531.05万元 [3] - 泰山石油、广州发展、海默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613.44万元、901.07万元、1259.01万元 [4] - 神开股份、中集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出1537.80万元、2301.92万元 [4]
石油石化行业今日净流入资金6693.31万元,中国海油等5股净流入资金超千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7:04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4月28日下跌0 20% [1] - 申万行业中上涨的有5个 涨幅居前的为银行(0 98%)、钢铁(0 53%) [1] - 跌幅居前的行业为房地产(-3 66%)、综合(-2 52%) 石油石化行业下跌0 03% [1] 资金流向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298 94亿元 仅2个行业净流入 [1] - 钢铁行业净流入2 00亿元 石油石化行业净流入6693 31万元 [1] - 电子行业净流出规模最大(-31 04亿元) 其次是汽车(-25 16亿元) 机械设备、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等行业净流出较多 [1] 石油石化行业个股表现 - 行业48只个股中9只上涨 36只下跌 1只跌停 [2] - 资金净流入个股18只 其中5只超千万元 [2] - 中国海油(5307 09万元)、中国石化(5090 22万元)、华锦股份(4473 47万元)净流入居前 [2] - ST新潮(-3903 39万元)、洲际油气(-2257 32万元)、渤海化学(-1703 30万元)净流出居前 [2] 石油石化行业资金流向详情 - 中国海油涨幅1 74% 换手率1 17% 主力净流入5307 09万元 [2] - 中国石油涨幅0 75% 换手率0 06% 主力净流入2225 99万元 [2] - 恒力石化跌幅0 45% 换手率0 08% 主力净流出59 73万元 [3] - 桐昆股份涨幅0 76% 换手率0 68% 主力净流出926 90万元 [3]
中国石化(600028)4月28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207.47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4-28 15:38
股价及资金流向 - 截至2025年4月28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收于5 71元 上涨0 53% 换手率0 11% 成交量101 50万手 成交金额5 7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207 47万元 占比成交额7 27% 其中超大单净流入2629 33万元 占比4 54% 大单净流入1578 14万元 占比2 73% [1] - 中单净流出5424 84万元 占比9 37% 小单净流入1217 37万元 占比2 1% [1] 财务表现 - 2024年报显示 公司营业总收入30745 62亿元 同比减少4 29% 归属净利润503 13亿元 同比减少16 79% 扣非净利润480 57亿元 同比减少20 82% [1] - 流动比率0 779 速动比率0 398 资产负债率53 17%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位于北京市 从事石油 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 - 注册资本12173968 9893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8063382 8289万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为马永生 [1] 商业活动与资产 - 公司对外投资256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45条 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39个 [2]
我有易捷店,谁有滞销品?中石化湖北石油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搜狐财经· 2025-04-27 14:06
外贸转内销拓市行动 - 中石化易捷服务向全国外贸企业发出合作邀请,提出"我有易捷店,谁有滞销品?"的口号,旨在搭建外贸企业连接供需的桥梁 [1] - 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将依托全省超1800家易捷便利店、日均服务近百万客流的渠道,帮助外贸企业以较低成本试水国内市场 [1] - 通过减免渠道费用、快速上架流程、全域营销和线上线下融合推广,帮助外贸企业迅速打开国内市场 [1] - 2020年至今,通过易捷渠道销售的荆楚特色商品已超过12亿元 [3] 易捷业务转型与战略升级 - 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发布"车生态"和"家生活"新战略,标志着易捷从销售商品向构建多元业态服务体系转变 [3] - 易捷在全国拥有2.8万家便利店,是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直营连锁便利店品牌 [3] - 在湖北,易捷便利店门店数量达1800余家,位居湖北直营连锁便利店首位 [3] - 围绕"家生活"开展即时零售业务,探索餐饮、咖啡、洗衣、家政保洁等差异化家服务 [5] - 为车主提供"洗、养、修、护、保"一站式的"车生态"服务,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 [5] 新品发布与特色商品推广 - 推出"易楚茗品""果易园""易小藤"等系列新品,包括赤壁青砖茶饮料、恩施藤茶等 [5] - 通过与湖北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瓶装茶饮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实现从慢消品到快消品的转型 [5] - 一批具有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识的湖北特色商品将通过易捷渠道快速进入全国市场 [5] 车友节主题活动 - 推出首个以车主为核心、以自驾游为主题的"车友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提供加油、充电、购物、洗车及自驾游等服务 [7] - 投入巨资补贴,推出加油满减、免费洗车、购物折扣和养车权益卡等优惠 [7] - 与文旅部门合作推出湖北精品自驾游路线,沿途加能站将变身自驾游驿站,提供休憩、补给等服务 [7] 社会责任与商业创新 - 这是一场融合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创新实践,以平台之力赋能伙伴,以生态之网链接机遇 [8] - 联合政府、企业共同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8]
研判2025!中国输氢管道行业政策、发展现状、市场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政策协同区域互联,国内输氢管道进入规模化建设新阶段[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7 09:12
氢能运输瓶颈与管道输氢的核心作用 - 高昂运输成本是制约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管道输氢是实现降本增效的核心突破口 [1] - 管道输氢网络是解决绿氢消纳难题和实现可再生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 [1][13] - 截至2025年3月国内实质性进展的输氢管道总长度超7000公里,氢能储运体系加速向管网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1][13] 输氢管道技术路线与对比 - 技术路线分为纯氢管道和天然气掺氢管道两大类,细分高压与低压输送方式 [3] - 低压氢气管道因技术成熟度高、成本较低成为主流选择,高压及掺氢管道仍处示范阶段需解决氢脆等技术问题 [3] - 管道运输单位成本可降至0.3元/公斤·百公里,显著优于液氢槽车运输的8-10元/公斤 [6][7] 政策支持与地方实践 - 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出台氢能专项规划,27个省份将管道输氢技术列为重点发展任务 [1][13] - 地方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最高500万元)、示范项目和跨区域管网规划推动建设,如榆林、大连等地 [8][9] - 国家能源局出台《输氢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行业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9] 中国氢能及输氢管道行业发展现状 - 2018-2023年氢气产量从2100万吨增至35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9.14%,2024年预计达3695万吨 [10] - 2060年氢能需求量预计突破1.3亿吨,占据终端能源消费重要战略地位 [11] - 国内8个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中石化京蒙管道(1145公里)、康保—曹妃甸管道(155万吨/年)等 [15][16] 输氢管道项目特征与技术进步 - 新建管道向长距离(1145公里)、大管径(813mm)、高压(6.3-7.2MPa)方向发展,输送能力显著提升 [18] - 纯氢管道呈现"短距先行、长距突破、规模跃升"特征,掺氢管道形成"点状突破、链式延伸"态势 [18][19] - 掺氢管道技术参数以中小管径(150-457mm)和中低压(0.4-6.3MPa)为主,输送能力梯度分布 [19][20] 行业竞争格局与企业布局 - 市场形成"国家队主导、民企突破、外资补充"格局,中石化、国家管网、中石油占据75%份额 [22][24] - 中石化凭借加氢站网络和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占42%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如苏州氢创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22][26] - 外资企业如西门子在高端市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尤其在智能监测系统和高压储氢装备领域 [22] 未来发展趋势 - 以"长输干线+区域网络+工业专线"为主线构建氢能运输网络,2030年预计建成1万公里以上输氢管道 [27][28] - 技术向高压化(10MPa+)、复合化(碳纤维增强管材)、智能化(数字孪生+AI预警)升级 [29] - 商业模式将出现"管输服务收费""氢能贸易枢纽"等创新形式,氢-电-化工多能耦合增强经济性 [30]
中国石油化工申请加热炉进料速率控制方法专利,起到预防加热炉发生炉内提前结焦和不足温的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4-26 09:45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存储介质、加热炉的进料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119860677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 [1] - 专利技术通过三维热力学模型网格化、输入参数计算及温度分布预测,优化进料速率控制,预防加热炉炉内提前结焦和不足温问题 [1] - 技术核心包括动态调整进料速率参数,生成控制指令以提高加热炉运行效率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217.3969亿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主营业务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2] - 公司对外投资256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000次,拥有5000项专利及45条商标信息 [2] -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33.8459亿人民币,专注于研发,拥有4462项专利及58个行政许可 [2]
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全力保障抗旱用油
搜狐财经· 2025-04-25 22:13
抗旱保供机制 - 公司建立"油品应急调配—设备支援—人员协同"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加强与各方协同合作 [2] - 加大成品油资源调配力度,协调炼厂和海上、铁路发运,优化资源计划和调运方案 [2] - 制定"一库一案"保供方案,提前部署辖区油库备足油料 [2] - 深入调查走访,全面收集各地市旱情和用油需求,与当地政府、农机管理部门沟通联系 [2] - 针对农场、农机大户等农业用油客户,细化优化油品调运计划,科学安排运输路线 [2] 应急配送服务 - 在全区设立800多座城郊、乡村地区加能站"抗旱保供加能站",开辟24小时加油绿色通道 [4] - 优先为运水车、灌溉农机、水利维修、应急发电设备等抗旱车辆提供快速加油服务 [4] - 成立14支"送油突击队",调配小型配送车运送柴油至田间地头、村屯一线 [4] - 对农业抗旱用油给予专项价格优惠,减轻农户负担 [4] 便民服务升级 - 将800余座站点升级为"抗旱服务驿站",免费提供开水、凉茶、绿豆汤、防暑药品等物资 [6] - 免费提供农机维修工具,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送水润田"行动 [6] - 建立500多个"化肥技术交流群",联合化肥专家为农户讲解节水灌溉、化肥选用等技术 [6] - 累计服务抗旱车辆1.3万台次,惠及农户5000余户,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80多个县(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