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丝束碳纤维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石化,再加码碳纤维
DT新材料· 2025-11-03 22:17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石化通过其全资控股的内蒙古新金山碳纤维有限公司 在鄂尔多斯投建年产3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总投资约31.96亿元 标志着公司从小丝束产品向规模化制造阶段的战略转折 [4][5] - 国内碳纤维行业扩产重点正从小丝束向大丝束过渡 大丝束路线凭借其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优势 契合风电等下游领域快速增长的需求 是国内企业实现突破的关键方向 [5][6] - 上海石化选择在2025年行业供需转折的关键窗口期启动项目 其战略目的不仅是短期盈利 更在于通过规模化工程掌握核心技术并降低进口依赖 带有国家材料战略的延伸意味 [6] 上海石化战略布局 - 内蒙古新金山碳纤维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半年内经历两次大幅增资 从2000万元增至3.3亿元 再增至6亿元 总体增幅高达2900% 显示项目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快速推进 [4] - 新金山碳纤维是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的实施主体 项目规划建设年产3万吨大丝束碳纤维装置 并配套约6万吨原丝年产能 投资规模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处于领先水平 [4] - 上海石化此前在小丝束产品上已有积累 但受限于产能和成本难以形成规模竞争力 此次异地新建项目是其迈向规模化制造的战略转折 [5] 大丝束碳纤维行业趋势 - 大丝束路线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 产线稳定后单位产能投资与能耗将大幅下降 能为风电、轨交、土木工程等下游应用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材料 [5] - 相较于国外企业垄断的高端小丝束市场 大丝束更接近工业化大宗材料属性 适合国内企业以工程化手段实现突破 [6] - 风电叶片用碳纤维需求的快速增长是驱动大丝束化趋势的关键力量 大丝束的成本优势在规模化生产后会逐步显现 [5] 行业环境与战略考量 - 2025年处于行业供需转折的关键窗口期 风电、轨交、储氢罐等结构件领域的国产替代正在放量 同时全球巨头在大丝束产能上有所保留 为国内企业留下市场空间 [6] - 行业虽景气上行但存在不确定性 2025年上半年国内T700级12K小丝束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25% 部分企业库存周期延长 大丝束作为新扩产方向可能面临阶段性供需错配风险 [6] - 上海石化作为央企背景企业 其战略目的侧重于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和降低进口依赖 资本的持续投入带有国家材料战略的延伸意味 [6]
视频丨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增 前三季度我国实现“智”造升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3 19:43
高技术制造业整体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引擎,已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 -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工业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1]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7%,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1] 智能化与绿色装备增长 - 智能化加速渗透,成为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的重要抓手,前三季度智能无人机飞行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9.9%、29.8%、40.5%、28.5% [1] - 在能源绿色转型引领下,绿色装备产量高速增长,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核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等绿色设备产量分别增长72.4%、38.9%、14% [1] 机器人产业发展 - 机器人产量的大幅增长是制造业升级的"显性符号",今年9月份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7.63万套,同比增长28.3% [2] - 1—9月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59.5万套,超过上年全年的总产量 [2]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和应用国,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占比预计会超过30% [4]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 -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加速覆盖研发、生产、管理、服务全链条,从单点应用向全链条渗透,重塑产业效率 [5][6] - "AI+制造业"的赋能向家电、机械、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延伸,例如通过AI大模型优化生产,使设备更换周期从1年延长至3年,停产损失降低80% [8] - 行业已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超3.5万家、先进级7000余家、卓越级5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90%以上的制造业行业大类,最新一批全球灯塔工厂一半都在中国 [10] 技术突破与产业根基 - 高技术制造业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实现多点突破,例如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能在175℃高温、172兆帕高压环境下工作,已累计应用于400多口油气井,工作时长近10万小时 [11][13] - 国产大丝束碳纤维实现量产,密度仅为钢材的1/4,强度是钢材的7到10倍,已批量应用于C919大飞机和高铁 [15] - 高性能液体橡胶技术使柔性屏折叠寿命提升至20万次以上,厚度减少30% [15] - 前三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4%,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 [15] 产业发展挑战与方向 - 高技术制造业部分领域在芯片、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材料等方面存在短板弱项,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仍有不足 [16] -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并降低中小企业改造门槛 [16]
【上海石化(600688.SH/0338.HK)】Q3业绩显著回暖,加速布局碳纤维项目建设——25年三季报点评(赵乃迪/蔡嘉豪)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29 07:08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同比下降10.8%,实现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减少4.67亿元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13.8%,环比下降3.2%,实现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加0.24亿元,环比大幅增加4亿元 [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业绩回暖,主要得益于石油化工产品毛利同比提升 [5] 主要产品销量与价格 - 2025年前三季度汽油销量247万吨,销售均价7990元/吨,同比下降8%,柴油销量179万吨,均价6445元/吨,同比下降7%,航空煤油销量103万吨,均价4851元/吨,同比下降12% [5] - 2025年前三季度对二甲苯销量53万吨,销售均价6037元/吨,同比下降17%,聚乙烯销量41万吨,均价7638元/吨,同比下降5%,聚丙烯销量30万吨,均价7342元/吨,同比下降2% [5]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平均原油加工成本为3921元/吨,同比下降10% [5] 碳纤维项目布局与战略发展 - 公司年产3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于2025年4月28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依托自有专利技术和当地绿电资源,建设10条节能高效生产线,预计2027年全部建成投产 [6] - 项目投产后可为风电、储能、低空产业等领域提供大丝束碳纤维材料,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6]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做强碳纤维等中高端新材料核心产业,并以聚烯烃、弹性体、碳五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为突破和延伸,锚定数智化、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方向 [6]
上海石化(600688):Q3业绩显著回暖,加速布局碳纤维项目建设:上海石化(600688.SH/0338.HK)2025年三季报点评
光大证券· 2025-10-28 15:16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上海石化A股维持“增持”评级 [6] - 报告对上海石化H股维持“增持”评级 [6]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业绩显著回暖,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加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业绩回暖主要得益于石油化工产品毛利同比提升 [2] - 公司加速布局碳纤维项目,年产3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已于2025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全部建成投产,将构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3] - 尽管下调了2025-2027年盈利预测,但考虑到公司作为中国石化旗下优质国营炼厂的地位、下游需求复苏预期、油价中枢下行以及新材料布局,未来成长动力充足 [4]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89亿元,同比下降10.8%;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同比下降4.67亿元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13.8%,环比下降3.2%;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加0.24亿元,环比增加4亿元 [1] - 主要产品销量与均价:前三季度汽油销量247万吨,均价7990元/吨(同比-8%);柴油销量179万吨,均价6445元/吨(同比-7%);航空煤油销量103万吨,均价4851元/吨(同比-12%) [2] - 化工产品销量与均价:前三季度对二甲苯销量53万吨,均价6037元/吨(同比-17%);聚乙烯销量41万吨,均价7638元/吨(同比-5%);聚丙烯销量30万吨,均价7342元/吨(同比-2%) [2] - 2025年前三季度平均原油加工成本3921元/吨,同比下降10% [2] 碳纤维项目与战略布局 - 公司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年产3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依托自有专利技术和当地绿电资源,计划建设10条节能高效生产线 [3] - 项目旨在为风电、储能、低空产业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助力新材料产业升级 [3]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做强“碳纤维”等中高端新材料核心产业,并以聚烯烃、弹性体、碳五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为突破和延伸,锚定数智化、绿色创新方向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2025年-3.42亿元(下调12.4亿元),2026年4.31亿元(下调73%),2027年6.61亿元(下调64%) [4] - 对应每股收益(EPS)2025年-0.03元,2026年0.04元,2027年0.06元 [4] - 基于盈利预测的估值指标:2026年A股预测市盈率(P/E)68倍,H股预测市盈率30倍;2027年A股预测市盈率44倍,H股预测市盈率20倍 [5] - 其他预测指标: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778.85亿元,同比下降10.61%;预计毛利率2025年16.0%,2026年回升至17.2% [5][14]
三提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10-24 10:44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双碳”目标下,石油化工行业面临转型压力与发展机遇,绿色低碳发展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1] - 化工企业可通过“三个提升”实现高效、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1] 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 石油化工行业是能源消耗重点领域,需开展能效对标和能量系统优化 [1] - 企业应聚焦高耗能装置,持续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1] - 吉林石化通过节能项目使水、电、蒸汽用量同比下降7.2万吨、441万千瓦时、6.8万吨 [1] - 吉林石化推进的新措施预计可进一步降低蒸汽消耗5% [1] 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水平 -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是行业低碳转型关键 [2] - 企业可开发风能、光热等可再生能源,扩大绿电应用规模,并推进绿氢示范项目 [2] - 吉林石化累计消纳绿电9亿千瓦时 [2] - 吉林石化突破纤维素制乙醇技术,燃料乙醇浓度提升至14% [2] 提升高端低碳产品比重 - 推动产品结构向绿色化、高值化转型是实现节能降碳的重要路径 [2] - 企业应压缩低附加值、高能耗产品,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 [2] - 吉林石化在建百万吨级新材料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新材料产量达60万吨 [2] - 公司成功开发大丝束碳纤维技术,推动千吨级碳纤维项目落地 [2] - 转型升级项目全面投产后,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预计同比提高30% [2]
“三提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10-24 10:06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双碳目标下 石油化工行业面临转型压力与发展机遇 绿色低碳发展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1] - 化工企业可从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水平 提升高端低碳产品比重这"三个提升"入手 实现高效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1][2] 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 石油化工行业是能源消耗重点领域 需开展能效对标和能量系统优化 [1] - 企业应聚焦高耗能装置 持续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1] - 吉林石化通过实施节能项目 水 电 蒸汽用量同比下降7.2万吨 441万千瓦时 6.8万吨 [1] - 吉林石化推进乏汽放空回收等措施 预计可进一步降低蒸汽消耗5% [1] 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水平 -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是行业低碳转型关键 [2] - 企业可开发风能 光热等可再生能源 扩大绿电应用规模 推进绿氢示范项目 [2] - 吉林石化累计消纳绿电9亿千瓦时 [2] - 公司在生物化工领域突破纤维素制乙醇技术 燃料乙醇浓度提升至14% [2] 提升高端低碳产品比重 - 推动产品结构向绿色化 高值化转型是实现节能降碳的重要路径 [2] - 企业应压缩低附加值 高能耗产品比例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 高端专用化学品 可降解塑料等 [2] - 吉林石化建设百万吨级新材料生产基地 预计2025年新材料产量达60万吨 [2] - 公司成功开发大丝束碳纤维技术 推动千吨级碳纤维项目落地 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预计同比提高30% [2]
重磅!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大丝束碳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趋势研判报告》
产业信息网· 2025-09-30 14:56
导读: 大丝束碳纤维通常指24K以上碳纤维,包括24K、48K、60K、80K等,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包括纺 织、医药卫生、机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能源等。中国大丝束碳纤维自 2016 年立项攻坚,2018 年 贯通全流程,2022 年实现万吨级 48K 全国产化量产,2025 年开启多线并行与绿电节能扩产,已从 "技 术追赶" 迈向 "规模与体系化领先"。根据测算,2024年中国大丝束碳纤维行业需求量约2.07万吨。中国 大丝束碳纤维的需求量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高速增长通道中。全球大丝束碳纤维竞争呈 "一超 + 多强 + 追赶者" 格局:东丽(含卓尔泰克)稳居第一梯队;Hexcel、SGL、三菱化学、吉林化纤 / 吉林碳谷、 中复神鹰、台湾塑胶工业、陶氏阿克苏为第二梯队;宝武碳业、兰州蓝星、新创碳谷、恒神股份等为第 三梯队。下游需求是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风电叶片是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主要需求市场。风电叶片大型 化、轻量化了,那就很有必要用高刚性、高比强度、高比拉伸模量的材料来制造叶片刚性的主梁,给大 丝束碳纤维市场发展提供了机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幻灯片1 幻灯片2 幻灯片3 幻灯片4 幻灯片5 幻灯片6 幻 ...
化工业锚定高效安全环保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0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化工产品生产国 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 农业 建筑和交通等领域 [1] - 行业面临成本压力上升挑战 下游需求疲软 大宗化工产品价格低迷 部分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1] -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气候变化加速演进推动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共识 [1] 转型方向与技术路径 - 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核心方向包括新工艺新装置研发和科技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1] - 合成生物学驱动的生物制造技术通过基因编辑和酶工程实现原料可再生和生产低碳化 [2] - 循环经济新技术助力化工材料实现闭环循环利用 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2] - 未来10年行业最大变革将是工艺革命与AI全面应用的深度融合 重塑行业底层逻辑 [2] - AI工业大模型将替代科研与工程设计中的复杂计算工作 推动从高碳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型 [2] 氢能发展重点 - 氢能作为新能源代表面临发展挑战 需加快构建类似天然气工业的绿氢工业体系 [3] - 推进制取 储运 利用三大绿氢技术体系的三步走战略 [3] - 加速绿氢对灰氢 蓝氢的替代进程 通过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助力新型能源系统建设 [3]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展 - 2024年在先进高分子材料 电子化学品及功能化学品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3] - 中国石油开发出多个超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聚乙烯系列新产品 实现气相法生产聚烯烃弹性体技术突破 [3] - 锂电池领域实现隔膜 电极 电解液等材料的全面国产化 [3] - 在光伏级EVA 光学级PMMA 电子化学品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成示范装置 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3]
国产碳纤维最新价格出炉,最高240元/千克
DT新材料· 2025-07-13 21:34
碳纤维市场价格分析 - 2025年7月11日国内碳纤维市场均价为83.75元/千克 [1] - 国产T300级别12K规格价格区间80-90元/千克,24/25K丝束价格70-80元/千克 [1] - 国产T700级别12K产品报价90-120元/千克,24K产品85-120元/千克 [1] - 国产T800级别12K规格价格180-240元/千克,显著高于T300级别 [1][2] 产品技术差异与市场动态 - T800级别因高技术门槛和高端应用价格远高于T300级别 [2] - 同一级别下小丝束(如12K)因工艺复杂度和性能优势价格高于大丝束(如48/50K) [2] - 短期市场价格横盘僵持态势难以迅速打破 [2] - 国内企业在原丝技术、稳定化生产、高效氧化碳化工艺等方面持续攻坚,未来有望突破成本桎梏 [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 吉林化纤集团联合9家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开发大丝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规模化制造关键技术 [3] - 项目攻克原丝高效预氧化碳化技术瓶颈,实现35K及以上大丝束碳纤维稳定量产 [3] - 建立大丝束碳纤维拉挤工艺仿真模型,开发专用高效拉挤工艺与装备,实现拉挤板材高性能批量生产 [3] - 创新材料—结构—气动一体化叶片优化设计方法,成功研制120米以上超长大型风电叶片 [3] - 项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大丝束碳纤维及其拉挤板材制备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3] 下游应用与市场前景 - 氢能储运(高压IV型瓶)、全球风电叶片复苏、光伏热场碳碳复材、低空经济和国产大飞机供应链等领域应用渗透推动市场增长 [4] - 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 [4]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一江松水唱风流——解码“北国江城”吉林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 2025-06-07 15:34
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 - 吉林市被誉为"北国江城",因松花江而兴,融合历史、自然、工业与民俗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自信立体图景 [2][3] - 松花江沿岸历史遗迹丰富,包括东、西团山遗址、龙潭山城、乌拉部故城等,见证西汉夫余人、唐代渤海人及清朝皇室活动 [3] - 吉林市古称"船厂",明清两代设立船厂及水师营,促进东北水陆交通,加强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对抗击沙俄和维护边疆稳定贡献巨大 [5] - 吉林市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明代海西女真建乌拉国,清代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融合长白山文化、船厂文化、满族文化等多元文化 [5] - 吉林市打造博物馆之城,挖掘历史资源如乌拉"三府"、满族博物馆、"官参局"展览馆等,重塑城市文化品格 [6] 工业发展与转型 - "一五"期间吉林市承接7个重点项目,以"三大化"为主体,生产新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桶染料、第一炉电石 [7] - 吉林机器局是东北最早近代工业机构,培养首批近代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奠定东北工业基础 [8] - 吉林化纤公司突破国际封锁,研发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单丝达50000根,实现从传统纺织向新材料转型 [10] - 哈达湾工业区从传统工业区转型为现代化商场、文创产业园及影视取景地,工业文化焕发新生 [12] - 吉化120万吨乙烯项目加速"燃料型"向"化工产品及有机材料型"转变,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吉化" [12][14] - 吉林市发扬"同舟共济、激流勇进"城市精神,打造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12][14] 冰雪经济与产业 - 吉林市松花江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形成沿江数十里景观带,吸引大量游客 [17][19] - 吉林市冰雪资源丰富,滑雪运动风靡,培养出世界冠军苏翊鸣,带动青少年滑雪热潮 [19] - 松花湖滑雪场吸引国际团队训练,如日本新潟县滑雪联盟,展现中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 [21] - 吉林市举办第二届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第八届吉林冰雪产业国际博览会,推动冰雪经济国际化 [21] - 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和室内雾凇实验室实现四季赏凇滑雪,科技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