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升级
搜索文档
基础化工新材料周报:电解液龙头被签订近400亿订单,Q3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至2084亿美元-20251110
华福证券· 2025-11-10 13:07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5] 核心观点 - 电解液行业需求强劲,龙头企业天赐材料获得国轩高科87万吨及中创新航72.5万吨的长期电解液大单,订单总额近400亿元[1][3][28] - 全球半导体市场显著复苏,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达2084亿美元,环比增长15.8%,9月销售额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1][3][30][33]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头部企业有望最大化享受产业红利[3] - 国内制造升级持续推进,高标准、高性能新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3] 整体市场行情回顾 - 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5201.04点,环比上涨1.11%[2][10] - 子行业表现分化:有机硅材料指数上涨10.04%,锂电指数上涨8.42%,可降解塑料指数上涨2.35%,碳纤维指数上涨0.35%;半导体材料指数下跌1.43%,显示器件材料指数下跌0.45%[2][10] 重点关注公司周行情回顾 - 周涨幅前十公司:东岳硅材(22.5%)、三祥新材(20.65%)、浙江众成(18.52%)、国恩股份(14.78%)、奥克股份(12.36%)等[24][25] - 周跌幅前十公司:泛亚微透(-8.36%)、皇马科技(-7.24%)、八亿时空(-5.69%)、博迁新材(-5.19%)、奥来德(-4.66%)等[25][26] 近期行业热点跟踪 - **电解液大单**:天赐材料子公司与国轩高科签订2026-2028年87万吨电解液采购合同;公司与中创新航签订2026-2028年72.5万吨电解液保供协议[3][28] - **巴斯夫业务调整**:巴斯夫计划将亚洲聚四氢呋喃业务整合至中国漕泾基地,并停止韩国蔚山基地生产,预计2026年完成[28][29] - **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2亿部,同比增长4%,三星以19%市场份额领跑,苹果占17%[29][30] - **半导体销售**:2025年9月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显著,除中国和日本外亚太及其他地区增长47.9%,美洲增长30.6%,中国增长15.0%,欧洲增长6.0%,日本下降10.2%[33] 相关数据追踪 - 费城半导体指数收报7018.39点,环比下跌2.74%[35][36] - 10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166.99亿美元,同比上涨26.92%;进口金额377.68亿美元,同比上涨10.24%[37][39] 重点标的与投资建议 - **半导体材料**:看好光刻胶进口替代的彤程新材;建议关注电子特气企业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企业安集科技、鼎龙股份[3] - **新材料平台**:建议关注业务高增长的国瓷材料;高分子助剂龙头利安隆[3] - **绿电上游材料**:建议关注金属硅龙头合盛硅业、EVA粒子领先企业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及三孚股份[3]
【上海石化(600688.SH/0338.HK)】Q3业绩显著回暖,加速布局碳纤维项目建设——25年三季报点评(赵乃迪/蔡嘉豪)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29 07:08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同比下降10.8%,实现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减少4.67亿元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13.8%,环比下降3.2%,实现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加0.24亿元,环比大幅增加4亿元 [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业绩回暖,主要得益于石油化工产品毛利同比提升 [5] 主要产品销量与价格 - 2025年前三季度汽油销量247万吨,销售均价7990元/吨,同比下降8%,柴油销量179万吨,均价6445元/吨,同比下降7%,航空煤油销量103万吨,均价4851元/吨,同比下降12% [5] - 2025年前三季度对二甲苯销量53万吨,销售均价6037元/吨,同比下降17%,聚乙烯销量41万吨,均价7638元/吨,同比下降5%,聚丙烯销量30万吨,均价7342元/吨,同比下降2% [5]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平均原油加工成本为3921元/吨,同比下降10% [5] 碳纤维项目布局与战略发展 - 公司年产3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于2025年4月28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依托自有专利技术和当地绿电资源,建设10条节能高效生产线,预计2027年全部建成投产 [6] - 项目投产后可为风电、储能、低空产业等领域提供大丝束碳纤维材料,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6]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做强碳纤维等中高端新材料核心产业,并以聚烯烃、弹性体、碳五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为突破和延伸,锚定数智化、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方向 [6]
第10届“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领域决赛在徐州沛县举办
扬子晚报网· 2025-10-19 16:31
大赛概况 - 第10届“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领域决赛于10月17日在徐州沛县举办 [1] - 大赛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多个省级政府部门共同主办,旨在聚焦新材料科技前沿,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1] - 大赛已成为推动创新创业、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重要平台,未来将继续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8] 参赛项目与成果 - 决赛共有来自全省的30个优质项目在“创新组”与“创业组”两个赛道竞技,覆盖高性能金属、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节能环保高分子等前沿方向 [3] - 大赛最终决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3项 [3] - 创新组一等奖项目“短流程冶炼高碳铬铁新技术研发”提出绿色冶炼新工艺,构建冶金过程能量闭环体系,具有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价值 [3] - 创业组一等奖项目“激光刻蚀防伪柔性标签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结合高分子复合材料与纳米材料,制备特种薄膜材料,可完全替代传统铝铭牌产品 [3] 行业战略定位 - 新材料被定位为制造强省的“基石”与科技创新的“筋骨”,肩负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使命 [4] - 行业科技工作者被鼓励锚定国家战略与全球科技前沿,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融合 [4] 地方产业支持 - 沛县系统介绍了以“建设六个现代化新沛县”为目标,构建“2+3”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主一副四特”园区的战略布局与支持政策 [6] - 大赛组委会组织参赛选手前往汉斯半导体(江苏)有限公司、江苏五誉兴企业等当地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交流 [6]
净利润暴增20倍股民“狂喜”,楚江新材成新材料黑马,子公司上市进展引关注
华夏时报· 2025-10-19 10:35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5亿元至3.8亿元,同比上年增加2057.62%至2242.56% [2][3] - 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8.03亿元,同比增加16.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增长48.83% [5] - 业绩预告发布后,公司股价于10月14日涨停,报收11.32元/股,并于10月16日继续上涨至12.72元/股 [3]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业务涵盖铜基新材料和军工碳材料两大板块,产品包括精密铜带、铜导体材料、铜合金线材以及特种热工装备等六大品类 [3] - 铜基新材料主要应用于5G通讯、AI算力、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伏能源、电力装备、消费电子等热门领域 [4] - 通过子公司顶立科技和天鸟高新切入军工材料领域,天鸟高新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76亿元,净利润为2979.07万元;顶立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14亿元,净利润为6846.69万元 [7] 增长驱动因素 - 业绩快速增长得益于产品升级与技术改造项目有序投产,产能释放有效驱动了公司产销规模与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 [5] - 下游需求火热,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的迅猛增长对铜基新材料的需求急剧攀升 [5] - 公司产能利用率保持在100%的水平,制造成本优势明显 [6] 产能扩张项目 - “年产5万吨高精铜合金带箔材项目”和“年产6万吨高精密度铜合金压延带改扩建项目(二、三期)”计划今年年内建成投产,将实现紫铜带箔的量产 [6] - “2万吨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电子信号用超细铜导体项目”和“4万吨高性能新能源轻合金(铝导体)及超细微微铜导体项目”也计划于今年建成投产,将满足客户对AI算力数据屏蔽线等日益增长的需求 [6] 子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持有顶立科技约67%的股份,为其控股股东,并一直谋求顶立科技上市 [7] - 顶立科技的IPO申请于2024年12月下旬获北交所受理,拟募集资金7.04亿元,主要用于扩产和建设研发中心 [7][8] - 北交所已对顶立科技下发第二轮问询,关注其以每年营收同比增长30%的幅度测算流动资金缺口的合理性,因其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9.61%,2024年营业收入仅同比增长1.6% [8]
国风新材: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2 02:21
交易方案概述 -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8.33%股权 交易总对价为69,993.56万元 其中股份支付36,396.65万元 现金支付33,596.91万元 [6][7] - 标的公司评估基准日为2024年12月31日 评估价值121,300.00万元 较净资产增值68,122.88万元 增值率128.11% [7][22] - 配套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100.00万元 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中介费用 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交易后总股本30% [7][8] 标的公司业务 - 金张科技主营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研发生产 应用于消费电子 新型显示 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 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 [6][7] - 核心产品包括偏光板离型膜 OLED保护膜等 已实现向无锡三星 维信诺批量供货 部分客户处于送样验证阶段 [23] - 2023-2024年防窥防静电系列产品销量快速提升 带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22] 财务影响 -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总资产从433,770.00万元增至570,341.76万元 归母净资产从279,139.45万元增至353,099.57万元 [10] - 营业收入从231,429.52万元增至297,039.22万元 归母净利润从-6,972.25万元改善至-3,767.22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从-0.08元提升至-0.04元 [10] - 预计形成商誉35,617.05万元 占总资产6.24% 若标的业绩未达预期可能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27] 协同效应 - 标的公司在功能膜材料领域具备涂层材料配制 涂布技术 生产线定制等核心技术 与上市公司高分子功能膜材料产业形成产业链互补 [9][37] - 交易有助于上市公司向新材料领域转型升级 把握合肥市"芯屏汽合"战新产业链发展机遇 [37] 业绩承诺安排 - 业绩承诺期为2025-2027年度 承诺方施克炜 卢冠群获得交易对价19,871.32万元 仅覆盖业绩补偿上限28.39% 存在对价无法覆盖补偿风险 [18][25] - 设置超额业绩奖励机制 超额部分优先返还累计补偿金额 剩余部分按20%比例奖励 总额不超过交易总价20% [20][21] 行业政策背景 - 功能膜材料属国家重点扶持新材料产业 工信部 安徽省发改委等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高端光学膜等产品发展 [34] - 国产替代需求强烈 国内企业在响应速度 配套服务 定制化研发方面具备优势 进口替代进程加速 [3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新材料行业相关政策、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多重驱动下,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1 09:14
新材料行业概述 - 新材料指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 按使用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按属性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1] - 行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驱动下持续快速增长 2024年总产值达8.48万亿元 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9.34万亿元 [1][5] - 下游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需求增长 [1][20] 行业发展现状 - 已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 涵盖金属、高分子、陶瓷等材料的研发生产体系 [5] - 国家在7个城市建设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等 [3] - 2024年细分市场占比:化工新材料22.08%、电池新材料6.66%、纳米新材料1.77%、其他69.48% [7] 区域发展情况 - **广州**:拥有8家上市公司、1300+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 高校在前沿新材料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5] - **宁波**:集聚2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6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10家高新技术企业 [5] - **连云港**:2023年产值822.8亿元(+12.3%)占规上工业15.9%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等 [5] - **金昌市**:2024年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产值1050亿元(+28%)提前实现千亿级目标 [5] 政策环境 - 江苏省聚焦高端新材料集群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11] - 浙江省将前沿新材料列为优先发展产业 重点发展石墨烯、超导材料等 [11] - 福建省2024-2026年行动方案目标新材料产业产值超7000亿元 [11] - 湖南省推动新材料与科创服务融合 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11] 竞争格局 - 主要企业包括蓝思科技、安泰科技、中材科技、中科三环、金发科技等 在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方面表现突出 [12] - **蓝思科技**:2024年营收698.97亿元 其中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577.54亿元 新能源汽车业务59.35亿元 [16] - **安泰科技**:2024年营收75.73亿元 先进功能材料28.03亿元 特种粉末冶金材料29.62亿元 [18] 发展趋势 -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方向 [23] - 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研发模式 量子计算在高分子材料设计取得进展 [23] - 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升级 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技术突破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23] - 加速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 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达国际先进水平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