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600699)

搜索文档
均胜电子申请香港上市构建双资本平台,巩固智能汽车科技领先地位
全景网· 2025-08-09 09:48
上市计划与战略布局 - 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更新递交招股书,启动H股上市计划,构建"A+H"双资本平台 [1] - 此次上市将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巩固在智能汽车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1] - 募资重点投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能力升级、海外市场拓展及战略并购等领域 [3] 市场地位与竞争力 - 全球排名第41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被动安全产品全球市场份额22.9%排名第二,中国市场26.1%排名第二 [2] - 智能座舱域控系统全球市场份额8.9%排名第四,中国市场6.5%排名第二 [2] - 覆盖超过100个全球汽车品牌客户,包括中外十大整车厂,服务合作客户市场份额超90% [2] 全球化运营与技术优势 - 构建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运营网络,包括25个研发中心和60个生产基地 [2] - 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达74.7%,连续四年在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中排名第一 [2] - 全球最早实现5G-V2X技术商业化量产和800V高压平台产品量产的企业之一 [2] - 2024年研发投入36.86亿元,研发人员6347名占员工总数13.3% [2] 产品矩阵与创新成果 - 业务涵盖汽车电子与安全两大核心领域,产品覆盖座舱域、智驾域、网联域等主要汽车域 [3] - 烟火式电池断路器技术获欧洲汽车供应商联合会创新奖,弹性体锁止锁舌摘得铃轩奖 [3] - 多项创新产品已在全球知名车企实现量产 [3] 未来发展战略 - 计划持续推进智能化科技创新,深化全球资源整合,优化成本结构 [3] - 通过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升级 [3] - 香港上市将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吸引全球资本关注 [3]
汽车零部件行业CFO薪酬榜:福耀玻璃营收净利连增4年 CFO陈向明244万排名第二、年薪不足均胜电子李俊彧一半
新浪证券· 2025-08-08 16:57
行业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为81.48万元 [1] - 汽车零部件行业(申万二级)208家上市公司CFO薪酬合计1.55亿元,平均年薪约74.66万元,低于A股平均水平 [1] 头部公司CFO薪酬对比 - 均胜电子CFO李俊彧以516.95万元年薪位列行业第一,薪酬同比上涨3.0% [1][2] - 福耀玻璃CFO陈向明年薪244.38万元(同比涨9.7%),仅为均胜电子CFO的47%,但公司归母净利润达74.98亿元(同比增33.2%) [1][2] - 香山股份CFO尤佳薪酬217.06万元,同比涨幅高达50.5%,增速为行业最高 [2] 公司业绩与薪酬关联性 - 宏盛科技CFO壬喧暄薪酬171.61万元(同比增121.8%),但公司归母净利润仅0.50亿元且同比下滑31.3% [2] - 华域汽车CFO毛维俭薪酬184.32万元(同比降17.0%),公司归母净利润66.91亿元(同比降7.3%) [2] - 中策橡胶CFO徐利达薪酬155.00万元(同比增5.4%),公司归母净利润37.87亿元(同比增43.6%) [2] 行业薪酬结构特征 - 汽车零部件行业TOP10 CFO薪酬门槛为150.53万元(赛轮轮胎),其中9位CFO学历为硕士,仅中策橡胶CFO为大专学历 [2] - 精进电动-UW CFO Wen Jian Xie薪酬168.10万元(同比降17.4%),公司亏损4.36亿元但亏损幅度收窄24.4% [2]
均胜电子: 均胜电子关于发行H股并上市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21:18
公司H股上市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1月1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并于同日刊发申请资料 [1] - 公司已根据香港联交所规定在网站刊登更新版申请资料 该资料为草拟版本且可能适时更新修订 [1] - 本次发行上市尚需中国证监会 香港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批准 核准或备案 存在不确定性 [2]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提供香港联交所网站中英文版申请资料查询链接以供境内投资者查阅 [1] - 公告及申请资料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实体收购 购买或认购H股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1] - 公司将根据事项进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均胜电子(600699) - 均胜电子关于发行H股并上市的进展公告
2025-08-07 20:45
其他新策略 - 公司于2025年1月1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H股并上市申请并刊登资料[1] - 公司于2025年8月7日向香港联交所更新递交发行H股并上市申请并刊登更新资料[2] - 公司本次发行并上市需获相关批准、核准或备案,存在不确定性[3]
新股消息 | 均胜电子(600699.SH)二次递表港交所 于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排名第41
智通财经网· 2025-08-07 20:33
公司概况 - 公司是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 [2] - 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排名第四十一,按收入计是中国和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供应商 [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客户覆盖超过100个全球汽车品牌,包括中国和全球的十大整车厂 [4] 全球化布局 - 公司在全球设有超过25个研发中心和超过60个生产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等主要汽车市场 [4] - 境外销售额占2024年总收入的74.7% [4] - 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在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中排名第一 [4]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全球销售量从2020年的3320万辆急升至2024年的1900万辆,预计2029年达407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14.9% [4] -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功能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关键考虑,推动整车厂重视智能汽车科技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497.93亿元、557.28亿元、558.64亿元人民币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利润分别为2.33亿元、12.40亿元、13.26亿元人民币 [5] - 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197.09亿元人民币,利润4.91亿元人民币 [5] - 2024年毛利为90.64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为27.07亿元人民币 [6] - 2024年每股基本收益为0.69元人民币 [6]
均胜电子二次递表港交所 于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排名第41
智通财经· 2025-08-07 20:3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领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2] - 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排名第四十一,按收入计是中国和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供应商 [2] - 客户覆盖超过100个全球汽车品牌,包括中国和全球十大整车厂 [4] 全球化布局与运营 - 公司在全球设有超过25个研发中心和超过60个生产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主要汽车市场 [4] - 境外销售额占2024年总收入的74.7% [4] - 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在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中排名第一 [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从2020年3320万辆急升至2024年1900万辆,预计2025年2340万辆增至2029年407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14.9% [4] -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用户导向的智能功能成为消费者决策关键考虑因素 [4] - 行业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为传统整车厂带来机遇与挑战,推动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需求 [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497.93亿元,2023年557.28亿元,2024年558.64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197.09亿元 [5] - 2022年利润2.33亿元,2023年12.40亿元,2024年13.26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4.91亿元 [5] - 2024年毛利率16.2%(毛利90.64亿元/收入558.64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毛利率17.8%(毛利35.14亿元/收入197.07亿元) [6]
汽车零部件板块8月5日涨1.59%,华密新材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8.8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5 16:37
板块整体表现 - 汽车零部件板块当日上涨1.59% 领先上证指数(涨0.96%)和深证成指(涨0.59%)[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8.84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9.12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2807.69万元[2] 领涨个股表现 - 华密新材(836247)领涨板块 收盘价23.73元 涨幅12.41% 成交量19.22万手 成交额4.50亿元[1] - 捷众科技(873690)涨幅11.12% 收盘价28.89元 成交量9.73万手 成交额2.92亿元[1] - 申达股份(600626)涨幅10.12% 收盘价4.46元 成交量29.06万手 成交额1.27亿元[1] - 正裕工业(603089)等6只个股涨停 涨幅均超9.99%[1] 资金流向特征 - 湖南天雁(600698)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04亿元 占成交额比例23.86%[3] - 众泰汽车(000980)主力净流入2.86亿元 占比25.48%[3] - 新泉股份(603179)主力净流入1.88亿元 占比29.17%[3] - 航天科技(000901)主力净流入1.64亿元 占比9.84%[3] 下跌个股表现 - 雷迪克(300652)跌幅3.97% 收盘价61.42元 成交量6.47万手[2] - 福赛科技(301529)跌幅2.03% 收盘价68.88元 成交量6.16万手[2] - 沪光股份(605333)跌幅1.99% 收盘价35.04元 成交量4.63万手[2]
盘中交投活跃超4000万元,人工智能ETF(515980)红盘上扬,中科星图领涨成分股
搜狐财经· 2025-08-05 09:58
指数表现 -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上涨0.62%,成分股中科星图(688568)上涨4.70%,科沃斯(603486)上涨3.41%,萤石网络(688475)上涨1.78%,中际旭创(300308)上涨1.77%,均胜电子(600699)上涨1.76% [1] - 人工智能ETF(515980)上涨0.43% [1] - 人工智能ETF近1年净值上涨59.57%,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236/2948,居于前8.01% [3] - 人工智能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0.38%,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43.97%,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6.94% [3] 流动性及规模 - 人工智能ETF盘中换手1.26%,成交4181.49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2.57亿元 [3] - 人工智能ETF最新规模达32.90亿元 [3] - 人工智能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1112.05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8861.71万元 [3] 指数构成及权重 -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选取50只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26% [4]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新易盛(300502)、寒武纪(688256)、中际旭创(300308)、科大讯飞(002230)、浪潮信息(000977)、拓维信息(002261)、澜起科技(688008)、三七互娱(002555)、瑞芯微(603893)、德赛西威(002920) [4] - 中际旭创权重8.20%,新易盛权重7.36%,科大讯飞权重6.63%,豪威集团权重6.28%,中科曙光权重5.65% [6] 行业配置及特点 - 华富人工智能ETF(515980)均衡配置算力(50%)及应用(50%) [6] - 指数中光模块、国内算力和AIGC应用权重均在20%-25%左右 [6] - 指数配置了AI+应用方向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穿戴等,各自有5%的权重 [7] 行业前景 - 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四大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维持高位,持续加大AI基建支持,预计2026年资本开支持续 [4] - A股市场保持高景气度,有望推动互金板块业绩持续向好 [4] 产品特点 - 华富人工智能ETF(515980)是唯一季频调仓、独家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的产品 [6] - 华富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A类008020,C类008021)可通过投资目标ETF跟踪人工智能指数 [8]
均胜电子完成2.22亿元股份回购注销 凸显长期投资价值
全景网· 2025-08-04 09:53
股份回购与注销 - 公司提前完成股份回购计划 累计回购1303.098万股 占总股本0.925% 斥资2.22亿元 回购均价17.07元/股 [1] - 回购执行速度远超预期 原计划2024年12月23日至2025年12月22日期间回购1.5亿至3亿元股份 实际于2025年1月22日启动后半年内完成 [1] - 回购股份将全部注销 总股本由14.09亿股缩减至13.96亿股 所有股东权益占比提升 控股股东均胜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39.34%升至39.71% [1] 股东增持与资金安排 - 控股股东均胜集团拟增持5000万元至1亿元 董事及高管团队计划合计增持1000万元 [2] - 回购资金来源于农业银行宁波鄞州分行专项贷款及自有资金 与国家"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形成呼应 [2] 市场影响与战略意义 - 回购注销直接减少流通股数量 提升每股含金量 在利润不变情况下增加每股收益 [2] - 资本市场反应积极 今年股份回购以来公司股价实现稳健上涨 [2] - 公司同步推进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布局 展现"产业升级+股东回报"双轨战略 [2] 行业地位与投资价值 - 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龙头 在行业内竞争力护城河良好 [2] - 当前股价处于合理区间 回购注销展现公司对未来发展信心 [2]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智能汽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产业链协同发展
国元证券· 2025-08-01 19:12
行业投资评级 - 智能汽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产业链协同发展进入加速落地阶段 [6][12] - 2025年成为具身智能量产元年,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入规模化生产 [16] 核心观点 具身智能发展沿革 - 2020年OpenAI发布ChatGPT3开启智能化周期,具身智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8][11] - 2020-2025年为初级智能化阶段,特斯拉、小米、比亚迪等企业密集入局形成产业链雏形 [11] - ChatGPT3推动具身智能从机械执行升级为具备认知能力的智能体 [11] 供给端进展 - 2025年多家厂商量产计划落地:特斯拉年产5000台、优必选1000台、智元机器人1万台产能 [13][16] - 工业场景为优先攻坚领域,技术成熟度与需求适配性较高 [16] 政策端支持 - 2025年深圳、北京、广东等地出台专项政策,聚焦技术攻关与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17][18] - 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差异化布局,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发展 [21] 需求端潜力 - 制造业到2035年替代率预计达59%,机器人需求547.6万只 [23][26] - 住宿餐饮业替代率73%,教育行业机器人需求137.1万只 [26] - 2027-2035年机器人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31.5% [27] 整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结合 布局原因 - 硬件趋同:传感器、芯片、电机等组件复用率达70%以上 [43][49] - 软件趋同:自动驾驶VLA模型与具身智能架构高度一致 [59][64] - 生产场景优势:车企工厂提供天然数据采集环境 [76][82] 企业动态 - 特斯拉Optimus成本有望降至2-3万美元,小鹏IRON已实现工厂实训 [36][78] - 华为、比亚迪等车企研发团队超4000人,云端算力达10EFlops [84][86] 具身智能核心硬件 丝杠技术 - 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效率90%,寿命为滚珠丝杠10倍以上 [90][92] - 2023年中国丝杠市场规模31.2亿,行星滚柱丝杠占比4% [94][98] - 本土产品在精度、承载能力上与国际仍有差距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