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601398)
icon
搜索文档
农业银行再创新高领涨板块,银行ETF指数(512730)涨超1%,机构仍看好配置价值
新浪财经· 2025-08-04 10:55
银行ETF及成分股表现 - 银行ETF指数(512730 SH)上涨1.15% 其关联指数中证银行(399986 SZ)上涨1.48% [1] - 主要成分股中 兴业银行上涨2.31% 浦发银行上涨3.95% 招商银行上涨1.17% 工商银行上涨1.84% 农业银行上涨1.90% [1] - 农业银行涨超2%续创历史新高 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等成分股涨幅居前 [1] 银行板块情绪回暖驱动因素 - 银行正通过资产负债两端综合施策 推动净息差降幅收窄乃至企稳预期升温 [1] - 机构资金配置银行股呈现差异化特征 驱动板块轮转效应 [1] - 在红利逻辑下机构增配仍有空间 可通过组合方式持股银行 [1] 银行股估值与投资策略 - 基于DDM绝对估值法测算 银行股股价仍具上升潜力 [1] - 建议把握PB-ROE曲线演变趋势 [1] - 推荐关注零售风险可控的国有大行 安全边际较高的股份行以及盈利弹性突出的城农商行 [1] 相关金融产品及个股 - 银行ETF指数(512730)为跟踪标的 [2] - 关联个股包括招商银行(600036) 兴业银行(601166) 工商银行(601398) 交通银行(601328) 农业银行(601288) 江苏银行(600919) 浦发银行(600000) 民生银行(600016) 平安银行(000001) 上海银行(601229) [2]
主力资金流入前20:长城军工流入4.88亿元、海光信息流入4.57亿元
金融界· 2025-08-04 10:51
主力资金流向 - 截至8月4日开盘一小时,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三位公司为长城军工(4.88亿元)、海光信息(4.57亿元)、山河智能(4.31亿元)[1] - 军工及高端制造领域资金集中流入,包括航天电子(4.00亿元)、利君股份(3.28亿元)、爱乐达(2.03亿元)[1] - 金融板块出现大额资金流入,工商银行(2.14亿元)、中国银行(1.94亿元)、民生银行(1.52亿元)位列资金流入前二十[1] - 黄金类上市公司获资金关注,赤峰黄金(2.53亿元)与中金黄金(1.95亿元)双双进入资金流入榜单[1] - 科技与传媒领域公司表现活跃,浙大网新(2.09亿元)、光线传媒(1.70亿元)、圣邦股份(1.46亿元)获得主力资金注入[1]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4日(周一)中国工商银行账户贵金属行情
快讯· 2025-08-04 09:59
人民币账户贵金属价格数据 - 人民币账户黄金中间价774.43元 银行买入价774.18元 银行卖出价774.68元[2] - 人民币账户白银中间价8.492元 银行买入价8.482元 银行卖出价8.502元 较前日下跌0.062元[2] - 人民币账户铂金中间价301.32元 银行买入价299.76元 银行卖出价302.88元 较前日下跌2.88元[2] - 人民币账户钯金中间价275.71元 银行买入价271.75元 银行卖出价281.92元 较前日下跌4.11元[2] 贵金属价格波动情况 - 人民币账户白银单日跌幅0.73% 价格变动4-0.062元[2] - 人民币账户铂金单日跌幅0.95% 价格变动36↓-2.88元[2] - 人民币账户钯金单日跌幅1.47% 价格变动$-4.11元[2]
“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都有哪些子公司
数说者· 2025-08-04 07:31
银行集团化运营现状 - 五大国有银行已形成多牌照金融集团架构,除传统银行业务外,普遍持有金融租赁、理财、保险、信托、基金等牌照 [2] - 2024年五大行银行本部占比呈现分化:工商银行(总资产95.68%)、建设银行(97.47%)、农业银行(99.14%)以银行业务为主导,中国银行(86.87%)综合化程度最高 [2] - 子公司贡献差异显著:中国银行非银业务收入占比达19.45%,利润占比17.24%,远超其他四大行(非银利润占比均低于10%) [2] 工商银行子公司矩阵 - 保险板块:工银安盛人寿总资产3495亿元,2024年净利润10亿元,覆盖19个省级区域 [5][6] - 资管板块:工银瑞信管理规模超2万亿元,含254只公募基金,年净利润21亿元 [7] - 租赁板块:工银金租专注航空海事领域,资产规模4175亿元,净利润25亿元 [8][9] - 特色机构:工银投资(AIC)年净利润48亿元,资产1839亿元,体现债转股业务优势 [10][11] 建设银行综合化布局 - 保险生态链:建信人寿控股保险代理/资管/股权投资公司,资产3213亿元但净利润仅3亿元 [14][15] - 香港投行平台:建银国际总资产729亿元,净利润0.1亿元,旗下含金融科技子公司 [19][20] - 养老金管理:建信养老金管理资产6527亿元,国内首家专业机构,年净利润3亿元 [25][27] - 租赁业务:建信金租资产1822亿元,净利润27亿元,规模为工银金租的44% [24] 农业银行三农特色 - 保险布局:农银人寿覆盖23省330家分支机构,资产2135亿元,净利润9亿元 [35][36] - 跨境投行:农银国际总资产485亿港元,净利润0.9亿港元,服务内地与香港市场 [40][41] - 县域金融:农银金租聚焦三农领域,资产1112亿元,净利润8亿元 [42] 中国银行国际化优势 - 飞机租赁:中银航空租赁资产251亿美元,净利润9亿美元,为亚洲最大飞机租赁商 [50][51] - 香港核心:中银香港资产4.2万亿港元,净利润391亿港元,占集团净利润的154% [54][55] - 村镇银行:中银富登覆盖22省134家法人机构,资产1127亿元,专注县域经济 [61][62] 交通银行专业子公司 - 亏损业务:交银国际2024年亏损12亿港元,主要受香港证券市场波动影响 [70][71] - 合资保险:交银人寿(中日合资)资产1639亿元,净利润10亿元 [73][74] - 信托业务:交银信托管理资产6790亿元,自身净利润8亿元 [77][78] - 租赁强项:交银金租资产4436亿元,净利润44亿元,规模仅次于工银金租 [81][82] 理财子公司横向对比 - 规模排名:工银理财(222亿元)>农银理财(229亿元)>建信理财(205亿元)>中银理财(194亿元)>交银理财(147亿元) [12][33][44][65][84] - 盈利水平:中银理财(净利润20亿元)与农银理财(20亿元)并列第一,工银理财(14亿元)和建信理财(15亿元)次之 [12][33][44][65]
从3亿元应急贷到一句“陪您重建”:直击北京银行业灾后救援全行动
金融时报· 2025-08-04 06:44
灾情概况 - 北京北部山区因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30余万人受灾 [1] 银行应急响应 - 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向物美科技集团发放3亿元应急贷款用于灾区物资投放 [1] - 农业银行北京延庆支行开通绿色通道,2.5小时内完成抢险救灾备用金拨付 [1] -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落实24小时应急拨款机制,优先处理防汛救灾账务 [2] 物资支援行动 - 中国银行北京密云支行筹集400箱矿泉水支援救灾武警部队 [2] - 中信银行密云支行员工自发捐款万余元用于灾区急需物资 [2] -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为密云太师屯镇送去生活物资并参与灾后救助 [2] -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筹措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在政府协同下分发至灾区 [3] 金融纾困措施 -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推出"灾后重建安居贷"并提供延期还款政策 [3] - 农业银行对受灾小微企业实施贷款展期、续贷、利息减免等政策 [3] -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开辟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加大普惠贷款投放 [4] - 邮储银行开通绿色通道并协助统计商户受灾情况 [4] - 光大银行启动线上应急通道并主动摸排企业受灾情况 [4] -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展期、降息等措施 [4] 专项支持方案 -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通过"民生惠信用"提高灾区客群贷款通过率,推出"农贸担保贷"保障涉农主体需求 [5] - 建设银行北京怀柔支行协助受灾"裕农通"服务点重建 [5] - 中国银行北京密云支行为受灾农业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 [5] - 中信银行怀柔支行为150余户烟商贷款商户提供展期和续贷支持 [6] - 北京农商银行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款计划缓解资金压力 [6]
多家国有大行表态落实国常会贴息政策 助推消费升级与服务业焕新
证券日报· 2025-08-04 00:13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提振内需、激发市场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 - 政策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通过财政金融协同降低居民消费融资成本、缓解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压力,畅通经济循环 [1] - 贴息政策体现财政"精准滴灌"与金融"活水养鱼"协同思路,精准激活消费、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释放内需潜力 [1] 政策作用机制分析 - 微观层面:财政补贴降低居民大宗商品购置信贷门槛,缓解服务业企业流动性压力,促进设备更新和服务升级 [2] - 中观层面:政策重点选择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针对性纠偏"生产强、需求弱"结构性失衡,修复消费和服务业现金流 [2] - 宏观层面:财政贴息放大信贷乘数效应,货币政策实现结构性宽松,缓解实体信贷需求不足问题 [2] 银行响应与实施举措 - 工商银行依法推进贴息政策组织实施,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推动尽快落地 [3] - 农业银行简化申请流程提升效率,加强资金合规使用确保政策精准直达 [3] - 建设银行依托"建行生活"平台探索"政府补贴+金融权益"联动服务方式,支持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 [3][4] 消费市场政策协同效应 - 前期政策组合包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场景创新等,推动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3] - 商业银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开展金融纾困等方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3] - 国有大行积极传导贴息政策红利,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4]
四大行集体抢跑金融“国补”
北京商报· 2025-08-03 23:43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1][3] - 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联动双向疏通消费堵点,既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提高消费能力,又缓解服务业经营主体流动性压力增强供给端韧性[1][7] - 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政策瞄准消费市场结构性分化与服务行业成本压力痛点[6] 银行响应与执行措施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行迅速响应政策,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推动贴息落地,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和服务业主体[3] - 工商银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农业银行简化申请流程提升效率并加强资金合规使用[3] - 建设银行强调便捷传导政策红利,中国银行全力抓好组织实施推动政策尽快落地[3] 政策对银行的影响 - 贴息政策可增强银行产品吸引力降低获客成本,积累优质客群同时扩大信贷规模提升普惠金融品牌价值,实现政策效益与商业可持续性双赢[4] - 银行需聚焦重点消费场景设计贴息产品,简化流程扩大覆盖并加强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建立穿透式监管系统防范套利风险[5] 市场现状与政策效应 - 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非必需品消费增长乏力但刚需消费稳健,服务业面临人工租金成本压力及轻资产导致的信贷供给不足问题[6] - 贴息政策短期可拉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并提振文旅餐饮消费,中长期通过供需两端发力带动产业链景气度上行创造就业岗位[8] - 对个人消费者而言贴息降低利率刺激大额消费,对服务业主体则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支持经营投入,形成"降成本—促消费—稳经营"良性循环[7]
中国工商银行:正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经济观察网· 2025-08-03 19:59
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公司正在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1] - 公司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推动政策尽快实施 [1] - 具体办理渠道、操作指引等实施细则后续将通过公司官网、营业网点、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 [1]
四大行发声!积极响应个人消费贷款等“国补”落地见效
北京商报· 2025-08-03 19:29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 [3] - 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联动双向疏通消费堵点,既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提高消费意愿,又缓解服务业经营主体流动性压力增强供给端韧性 [1][6] - 政策以"贴息"为杠杆撬动需求与供给的正反馈循环,形成"降成本—促消费—稳经营"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内循环注入新动能 [5][6] 银行响应与执行措施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行迅速响应政策,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推动落地,建设银行强调让消费市场参与方便捷获得政策红利,中国银行全力抓好组织实施 [3] - 工商银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农业银行加强资金合规使用确保政策精准高效直达消费者和服务业主体 [3] - 银行需聚焦重点领域设计贴息产品(明确利率、额度、期限等要素),简化流程扩大覆盖,并通过数字化服务提升便利度,同时加强跨部门协同与政银联动防范套利风险 [4] 市场现状与政策针对性 - 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非必需品消费增长乏力但刚需消费稳健,服务业面临人工租金成本压力及轻资产导致的信贷供给不足问题 [5] - 政策精准针对服务业痛点:定向降低餐饮、文旅等行业融资成本修复造血功能,同时撬动银行信贷资源实现消费端与供给端协同提振 [5] - 2025年目标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当前政策为前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延续与落实 [5] 政策效应与行业影响 - 短期效应:叠加以旧换新政策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增长,提振文旅、餐饮等民生相关服务消费 [7] - 中长期效应:通过扩大有效供给和释放需求推动产业链景气度上行,带动企业投资与就业增长,形成"政策激励—消费升级—就业增长—收入提升"的正向循环 [7] - 对个人消费者:贴息降低利率刺激大家电、汽车等大额消费,增强中低收入群体信贷可得性;对服务业主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支持设备更新、新产品引入等经营投入 [6] 专家分析与实施建议 - 政策实现银行政策效益与商业可持续性双赢:增强产品吸引力降低获客成本,扩大信贷规模提升普惠金融品牌价值 [4] - 实施需精准对接政策与市场需求,围绕重点消费场景(如汽车、家电)和服务业细分领域设计产品,建立穿透式监管系统保障资金透明高效使用 [4][6]
多家金融央企增设专职党委副书记 分管组织人事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19:04
金融央企增设专职党委副书记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光大集团等多家金融央企已增设专职党委副书记一职,强化党建工作 [1] - 专职党委副书记协助"一把手"分管党建工作,目前多家金融央企"一把手"已不再直接分管组织人事工作 [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 [1] 专职党委副书记的任命方式 -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率先推行副行长转任党委副书记机制 [3] - 中国银行刘进2024年4月起不再担任副行长,转任党委副书记 [3] - 工商银行段红涛2023年7月由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转任党委副书记 [4] 专职党委副书记的背景与职责 - 刘进长期在国家开发银行工作,曾任副行长等职,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 [4] - 段红涛职业生涯始于建设银行,历任多个管理职位,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和跨机构协调经验 [4] - 国有大行选择"内部提拔"模式,因副行长对机构业务架构更熟悉,能快速推动党建与核心业务融合 [4] 公司治理结构变化 - 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公司可在董事会中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多家国有金融机构已不再设立监事会 [2] - 专职党委副书记的职责将进一步细化,目标是实现党建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