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锻智能(603011)
icon
搜索文档
可控核聚变板块盘初冲高
第一财经· 2025-10-28 11:10
公司股价表现 - 安泰科技股价涨停 [1] - 纽威股份股价创出新高 [1] - 东方钽业股价创出新高 [1] - 哈焊华通股价跟涨 [1] - 常辅股份股价跟涨 [1] - 合锻智能股价跟涨 [1] - 西部超导股价跟涨 [1]
合锻智能换手率25.40%,上榜营业部合计净卖出5410.62万元
证券时报· 2025-10-27 18:22
股价与交易表现 - 公司股票今日上涨3.46%,成交额31.50亿元,换手率高达25.40% [1] - 股票日内振幅为7.96%,因日换手率超过阈值登上龙虎榜 [1] - 近半年公司股票累计上榜龙虎榜21次,上榜后5日股价平均上涨6.31% [1] 龙虎榜资金动向 - 龙虎榜数据显示营业部席位合计净卖出5410.62万元 [1] - 上榜的前五大买卖营业部合计成交4.78亿元,其中买入2.12亿元,卖出2.66亿元 [1] - 最大买入方为国泰海通证券总部,买入8710.60万元;最大卖出方为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卖出9024.63万元 [1][2] - 高盛中国证券营业部同时出现在买二和卖二席位,买入3637.53万元,卖出7109.70万元 [2] 主力资金流向 - 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18.58万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入5592.92万元,大单资金净流出5474.35万元 [1] - 近5日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累计净流出1.91亿元 [1] 公司财务业绩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8.23% [1] - 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951.31万元,同比下降11.39% [1]
合锻智能换手率25.40%,上榜营业部合计净卖出5410.62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8:2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公司股票今日上涨3.46%,成交额31.50亿元,换手率高达25.40% [2] - 龙虎榜数据显示营业部席位合计净卖出5410.62万元,前五大买卖营业部合计成交4.78亿元 [2] - 近半年公司股票累计上榜龙虎榜21次,上榜后5日股价平均上涨6.31% [2] 龙虎榜交易详情 - 第一大买入营业部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买入金额8710.60万元 [2][3] - 第一大卖出营业部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卖出金额9024.63万元 [2][3] - 买卖席位中出现多家知名券商营业部,包括高盛、瑞银、东方财富证券旗下营业部 [3] 资金流向分析 - 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18.58万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入5592.92万元,大单资金净流出5474.35万元 [2] - 近5日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累计净流出1.91亿元 [2] 公司财务状况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8.23% [3] - 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951.31万元,同比下降11.39% [3]
合锻智能(603011) -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2025-10-27 17:03
减持情况 - 截至公告日合肥建投持股25,569,090股,占比5.17%[3] - 2025年7月7日披露拟减持不超4,944,144股,即不超1%[3] - 截至10月25日累计减持848,368股,占比0.17%[3] - 减持期间7月28日~10月25日,方式为集中竞价[8] - 减持价格16.03~16.30元/股,总金额13,711,948.17元[8] - 合肥建投当前持股24,720,722股,占比5.00%[3]
合锻智能:合肥建投已减持0.17%
新浪财经· 2025-10-27 16:44
股东减持计划执行情况 - 股东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持有合锻智能2556.91万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5.17% [1] - 该股东曾披露计划在90天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494.41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 [1] - 减持计划执行期间为2025年7月28日至2025年10月25日,累计减持84.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7% [1] - 减持股份的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6.03元至16.3元,累计套现金额为1371.19万元 [1] - 本次减持计划完成后,该股东持股数量降至2472.07万股,持股比例降至5.00% [1]
核聚变板块躁动,A股投资超级节点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7:25
行业前景与进展 - 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2025年世界聚变展望》报告,描绘核聚变能源在科学突破、产业资本和国际合作推动下加速发展的前景 [1] - 国内核聚变标志性项目"BEST"装置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1][2] - BEST项目预计于2027年完成建设,2030年实现演示发电 [3] 市场表现 - A股核聚变板块表现强势,Wind核聚变指数10月以来累计上涨6.87%,其间最高涨幅一度超过14% [1] 技术挑战与商业化路径 - 核聚变商用需实现能量净增益Q远大于1,并攻克等离子体稳态燃烧、氚自持与增值循环等重大科学与工程挑战 [4] - 商业化阶段需解决降低成本、增强材料耐久性以及关键点火材料氘氚的可获得性问题 [4] - 核聚变与核裂变在技术原理、产业成熟度和产业链构成上存在差异,聚变前端技术路径独特 [5] 产业链投资机会 燃料端 - 聚变燃料"氘"资源丰富,可从海水中提取,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等领域 [6] - 中船特气拥有氘气产能10吨/年,纯度可达5N级以上 [7][8] - 燃料"氚"需通过中子轰击锂-6实现"氚增殖",是商业化关键瓶颈之一 [8][9] 设备与材料端 - 磁约束设备需高要求真空室与核心部件,合锻智能为BEST项目直供产品,股价一度出现四轮涨停 [9] - 低温超导材料是磁约束关键,西部超导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超导线材的中国独家供应商 [9] - 东方钽业的铍材等材料涉及氚增殖关键领域 [9] 主要参与者 - 上海电气参与多个聚变项目,包括CRAFT、BEST、HH70、EXL50U等装置设备研制 [10] - 东方电气在中国环流三号磁体模型和ITER项目中承担主机线圈、包层屏蔽模块等关键部件研制 [10] - 传统核能企业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核建等仍是行业主要受益者 [9][10]
合锻智能10月24日龙虎榜数据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8:11
公司股价及交易表现 - 合锻智能10月24日股价上涨1.45%,成交额31.02亿元,换手率高达26.13%,振幅8.44%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928.49万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入3398.72万元,大单净流出8327.21万元,近5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28亿元 [3] - 近半年该股累计20次登上龙虎榜,上榜后次日股价平均上涨1.54%,上榜后5日平均上涨6.08% [3] 龙虎榜交易数据分析 - 龙虎榜数据显示营业部席位合计净卖出7314.86万元,前五大买卖营业部合计成交5.69亿元,买入2.48亿元,卖出3.21亿元 [2] - 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同时为第一大买入和卖出营业部,买入金额8571.29万元,卖出金额9448.63万元 [2][3] - 买卖前五席位中出现多家外资及知名券商营业部,包括高盛中国、瑞银证券、华泰证券等 [3] 公司基本面数据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8.23%,但净利润为951.31万元,同比下降11.39% [3] 相关行业ETF表现 - 数字经济ETF(560800)近五日上涨6.55%,跟踪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市盈率为74.54倍 [5][6] - 该ETF最新份额为6.7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700.5万元,估值分位为96.00% [6][7]
新阶层·新经济丨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数智化转型为“大国重器”注入澎湃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5:18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各环节深度融合,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1] - 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最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回报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从长远看将为企业带来巨大价值[3] 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与效益 - “黑灯工厂”可在无人干预情况下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完成生产任务,例如某汽车制造企业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后生产效率提高30%,次品率降低20%[1] - “智慧大脑”车间通过标准化体系指挥机器完成生产动作,实现机器间控制和自我决策,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利用数据分析预测故障、提前维护以减少停机时间,并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2] 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 传统制造业生产过程离散性强,从产品设计到材料研发、制造工艺规划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均依赖人工和图表规划,导致效率低下且质量控制难以标准化[2] - 传统质量控制主要依靠人工检测易出现疲劳失误,数字化技术则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自动化检测,大幅提高质量控制准确性和稳定性[2] - 数字化转型难点在于将工艺流程标准化并打通材料、制造和设计等环节,需要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数字化模型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过程,同时需要大量既懂工艺又懂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3] 人才与创新驱动 -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通常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6] - 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直接改变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环境,年轻人进入制造业需保持平和心态、注重团队协作、经验积累和创新思维培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的行业[6]
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数智化转型为“大国重器”注入澎湃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5:11
文章核心观点 -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各环节深度融合,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促进新质生产力[2] - 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最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尽管投入巨大且回报非立竿见影,但从长远看将带来巨大价值[4] 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效益 - “黑灯工厂”可在无人干预下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完成任务,例如某汽车制造企业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后生产效率提高30%,次品率降低20%[2] - “智慧大脑”车间通过标准化体系指挥机器完成生产,实现机器间控制和自我决策,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控设备、预测故障并优化流程,以减少停机时间并提升效率与质量[3] - 数字化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自动化质量检测,相比传统人工检测,大幅提高了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3]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关键 - 转型难点在于如何将工艺流程标准化,并打通材料、制造和设计等各个环节,需要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数字化模型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过程[3] - 转型需要大量既懂工艺又懂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对传统工艺的系统化提升[4] 行业人才与发展前景 -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因其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资源整合能力,能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作用重要且群体将愈发庞大[5] - 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直接改变着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环境,年轻人需保持平和心态、注重团队协作、经验积累和创新思维培养[5]
人类终极能源,行业资本开支进入扩张期:可控核聚变行业系列报告之二
光大证券· 2025-10-23 19:27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AI、云计算、加密货币等需求激增驱动全球用电结构重构,预计205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占全球总用电量的5%-9%,聚变能源作为高能量密度、零碳排放的“终极能源”战略价值凸显[1][27] - 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融资自2021年起显著提速,截至2025年7月累计股权融资总额达97亿美元,约76%的受访聚变公司预计在2035年前实现聚变电能并网[1] - 国内核聚变产业呈现“国家队”与民营企业多路线百花齐放格局,截至2025年9月规划或建设中项目总投资金额已超1500亿元,行业进入资本开支扩张期,预计2027年前后进入工程实验堆建设期,投资金额将进一步扩大[2] - 磁体系统、真空室及内部件、电源系统是聚变装置三大高价值量环节,以ITER计划为例成本占比分别为28%、25%、15%,伴随项目招投标进展,产业链上核心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3] - 报告看好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具备链主地位的公司,以及供货高价值量、高技术壁垒环节的公司,重点推荐合锻智能、应流股份、冰轮环境、王子新材、派克新材[3][12] 核聚变行业概述与发展动力 - 核聚变是指两个较轻原子核结合形成较重原子核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具备原料相对易得、安全性高、零碳排放等优势[1] - 推动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其极高能量转化效率,1克氘氚燃料可释放约等同于8吨汽油的能量,能量密度比贫铀裂变高出4倍以上,且海水中氘储备量约45万亿吨,可支撑人类数百亿年[23] -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核聚变视为下一代战略性能源产业,形成“合作+竞赛”双轨格局,国际合作项目如ITER推动工程集成,中美欧日等加快本土商业聚变路径开发[24] 全球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融资规模显著攀升,代表性企业如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累计融资超20亿美元,Helion Energy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TAE Technologies累计融资超14亿美元[50][68][71][77] - 技术路径呈现多元化,磁约束方案占比约49%,惯性约束聚变与磁惯性约束聚变分别占比约22%和12%,具体装置类型包括仿星器、激光惯性约束、球形托卡马克等[57] - 商业化进程明确,多数公司预计在2030-2035年间运行商业化中试电站,76%公司预计在2035年前实现聚变电能并网,主要挑战包括聚变功率增益不足、融资难题等[61] 国内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承担ITER计划多个核心关键部件制造任务,正从参与者逐步向产业引领者转变,制定了明确的磁约束聚变能发展路线图,计划2025年推动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立项,2035年建成试验堆,2050年建设商业聚变示范电站[82][84] - 国内项目路线多样,“国家队”主导的磁约束托卡马克路线投资体量较大,如BEST项目总投资约85亿元,CFEDR项目投资预计在1000亿元级别,民营企业路线更为多样且装置紧凑[89][90] - 政策支持力度大,多份国家级文件明确鼓励和支持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并将其定位为前瞻部署新赛道的未来能源重点领域[87] 产业链高价值量环节分析 - 磁体系统是磁约束聚变装置核心,聚变功率与场强的四次方成正比,高温超导材料凭借性能优势有望获得广泛运用,仿星器路线对磁体系统要求呈上升趋势[3] - 真空室及内部件是托卡马克装置首道安全屏障,高密度焊缝与紧凑结构并存的设计制造壁垒高,器壁设计直接影响装置寿命[3] - 电源系统在托卡马克中具备高价值量,在FRC、Z箍缩等路径中由于装置设计差异,价值量占比进一步提升[3]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 - 投资逻辑围绕行业资本开支上行期,聚焦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具备链主地位的公司,以及供货高价值量、高技术壁垒环节的公司[3][11] - 合锻智能卡位真空室核心高价值量环节,在研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等产品,配套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12] - 应流股份深度受益于“两机”市场高景气度,核聚变领域研发布局储备深厚[12] - 冰轮环境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温控设备需求增长,核能等领域应用有望贡献新增长点[12] - 王子新材薄膜电容产品技术优势显著,可控核聚变领域应用突破有望打开成长上限[12] - 派克新材作为特种合金精密环锻件供应商,产品应用于高价值量的真空室等环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