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虹软科技(688088)
icon
搜索文档
虹软科技(688088) - 关于举办投资者接待日活动的公告
2025-05-07 17:00
投资者接待日活动安排 - 2025年5月15日10:00 - 11:30举办活动[2] - 地点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滨兴路392号[2] - 现场召开活动[2] 报名相关 - 需将身份证明文件发至invest@arcsoft.com预约报名[3] - 报名截止2025年5月14日16:00[3] 活动注意事项 - 预约成功提前15分钟签到[5] -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带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5] 公告信息 - 公告发布于2025年5月8日[8]
3000亿专项资金来了,科技又迎新动力!
新浪财经· 2025-05-07 10:00
货币政策与市场反应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并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 [1] - 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当日高开1.62%,科创AIETF(588790)高开1.82%,该ETF年内累计涨幅超18% [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 AI技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通用大模型突破专用领域局限,在文本处理、多模态交互等认知层面接近人类能力 [1] - 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力跃迁,AI在信息检索、知识整合等领域超越人效,催生提示词优化工程师等新职业,推动"一人企业"模式 [4] - 开源模型性能逼近头部产品,行业竞争转向底层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具身智能成为新方向 [7] 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 - 数字人技术在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实现立体化渗透,2025年中国数字人带动的核心市场规模预计达480亿元,较2023年增长130% [5] - 典型案例包括央视AI主播7×24小时播报、京东品牌数字分身直播,技术应用从商业向公共服务领域扩展 [5] 行业事件与催化因素 - 5月科技领域重要事件密集:联想Tech World大会、中芯国际业绩说明会、神经科技论坛、台北Computex展(英伟达CEO主题演讲)、Google I/O开发者大会等 [2] - 阿里发布Qwen3系列大模型,性能接近OpenAI/Google闭源模型;DeepSeek R2大模型或提前至5月发布 [2]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美的机器人进入工厂、宇树科技举办格斗大赛、雷神AI眼镜预售 [2] 市场表现与资金配置 - TMT板块领涨A股,科技风格调整充分,滚动收益差、拥挤度等指标显示布局时机成熟 [7] - 2025年Q1 TMT板块净利润增速差较2024Q4提升12.37个百分点至16.19%,但机构对计算机、传媒配置比例仍处历史低位 [9] - 科创AIETF(588790)覆盖寒武纪、澜起科技等30家AI全产业链企业,成分股平均研发投入占比23.6%,Q1营收增速中位数61% [9][10] 技术演进与产业趋势 - 多模态大模型与强化学习融合创造新型智能体,可能成为通用人工智能关键路径 [7] - AI产业沿"基础突破-场景渗透-形态进化"螺旋上升,模型成本下降推动智力服务成为社会基础设施 [11] - 高技术制造业PMI在外部冲击下保持扩张,AI与机器人等国内创新催化事件密集 [8]
重磅干货!科技自主可控50强来了,三大维度筛选,4只核心潜力股获机构重金抢筹
证券时报网· 2025-05-02 20:02
科技自主可控投资主线 - 科技自主可控成为确定性投资主线,中美贸易摩擦本质是科技领域竞争[1][3] - 政策层面明确提出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基础软件等领域[2] - 机构普遍看好科技自主可控方向,包括信创、国产算力、半导体等细分领域[4][5][6] 市场规模与筛选标准 - 中投产业研究院预计2027年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规模达1.47万亿元[7] - 筛选标准包括研发强度10%以上、销售毛利率25%以上、合同负债占营收比例10%以上[7] - 50只潜力股分布于13个行业,软件开发(20只)、半导体(9只)、IT服务(7只)占比最高[7] 重点公司分析 - 联影医疗获28家机构评级,预测净利润增速52.45%,核心部件自研比例高[8] - 福昕软件2025年净利润预测上调152.78%至9100万元,拥有自主PDF核心技术[9][10] - 虹软科技2025年净利润预测上调58.27%至2.2亿元,核心技术覆盖智能驾驶等领域[10][11] 资金动向与核心技术 - 芯原股份、中国软件连续2年获机构净买入,2024年净买入金额分别达4.1亿元和6.62亿元[12][13] - 芯原股份拥有六类自主处理器IP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12] - 中国软件是央企软件龙头,品牌认可度高[13]
虹软科技(688088) - 关于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的提示性公告
2025-04-30 17:56
权益变动 - 变动前瑞联新产业持股49,070,332股,占比12.09%,后持股44,128,744股,占比11.00%[2] - 合计减持股数4,941,588股,变动比例-1.09%[6] - 变动前公司总股本406,000,000股,变动后为401,170,400股[7][8] 减持情况 - 2024/5/9 - 2024/6/26、2024/6/27 - 2024/8/8、2025/4/16 - 2025/4/29有竞价交易减持[6] 其他 - 2024年6月27日公司注销回购股份,瑞联新产业持股比例被动增持0.14%[6][7] - 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变动后仍处减持计划实施期[2][9][11]
虹软科技(688088):AI摄影“开路者” 手机与汽车两翼齐飞
新浪财经· 2025-04-23 20: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 同比增长21.62% 归母净利润1.77亿元 同比增长99.67%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9亿元 同比增长13.77% 归母净利润0.50亿元 同比增长45.36% [1] 业务板块表现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2024年收入6.75亿元 同比增长16.17% Turbo Fusion技术实现从旗舰到主流机型全面渗透 [2] - 智能驾驶及其他IoT视觉解决方案2024年收入1.27亿元 同比增长71.20% 舱内业务拓宽车型覆盖 舱外业务以项目驱动产品落地 [2] - 智能商拍业务ArcMuse大模型实现十亿级到百亿级参数量跨越 PSAI服务覆盖淘宝千牛、1688、抖音抖店等平台 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 [3] 技术合作与创新 - 公司与德州仪器联合展出基于TI平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涵盖主动安全、驾驶辅助、泊车辅助等功能模块 具备量产可行性与平台兼容性 [1] - AI眼镜领域开发高清影像处理算法 优化商务、直播、抓拍等场景解决方案 与多家品牌商深度合作 助力雷鸟V3完成国内首款AI眼镜发售 [2] - Turbo Fusion视频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化落地 为视频方案规模化奠定基础 [2]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公司与TI合作昭示客户拓展能力提升 成为各业务发展核心驱动力 [1] - 移动影像核心解决方案在多个机型实现商业化落地 [2] - 智能驾驶业务积极拓展更多客户 以项目驱动产品落地 [2]
虹软科技(688088):AI摄影“开路者”,手机与汽车两翼齐飞
民生证券· 2025-04-23 19: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虹软科技作为全球影像视觉技术赋能者,移动智能与智能驾驶业务受益新兴市场复苏带来稳定收入增量,有望切入智能商拍蓝海市场打开全新增长曲线 [3] 各业务板块情况 移动智能 - 2024年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16.17% [2] - Turbo Fusion技术完成从旗舰到高端、主流机型全面渗透,视频解决方案已落地 [2] - AI眼镜领域开发适配算法,与多家品牌商合作,助力雷鸟V3发售 [2] 智能驾驶 - 2024年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71.20% [2] - 舱内业务拓宽车型覆盖范围,提升市场占有率;舱外业务以项目和产品驱动拓展客户 [2] 智能商拍 - 2024年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图像生成垂直大模型体系参数量从十亿级提升到百亿级 [3] - PSAI入驻多个平台,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 [3] 财务数据 历史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21.62%;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99.67%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3.77%;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增长45.36% [1] 预测数据 |项目|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011|1,274|1,618| |增长率(%)|24.0|26.0|27.0|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234|314|443| |增长率(%)|32.2|34.3|41.2| |每股收益(元)|0.58|0.78|1.10| |PE|76|56|40| |PB|6.3|6.1|5.8|[4]
虹软科技(688088):智驾业务实现高增 端侧AI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4-23 16:2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 15亿元 同比增长21 62% 归母净利润1 77亿元 同比增长99 67% 扣非归母净利润1 56亿元 同比增长128 93% [1] - 2024Q4单季度收入2 41亿元 同比增加44 23% 归母净利润0 88亿元 同比增加1194 1% [1] - 2025Q1收入2 09亿元 同比增长13 77% 归母净利润0 50亿元 同比增加45 36% [1] 智能驾驶业务 - 舱内业务Tahoe解决方案获多款车型全球定点项目 与海外知名Tier1建立战略合作 推进量产开发及新功能导入 [2] - 舱外业务WestLake解决方案推进产品化 完成记忆行车 记忆泊车开发 拓宽无图高速NOA场景 [2] - 2024年智能驾驶及IoT视觉解决方案收入1 27亿元 同比增长71 2% 预计定点产品进入量产期将推动中短期高速增长 [2] AI眼镜业务 - 研发端侧轻量化模型 开发高清影像处理算法 提升成像美感并降低噪点 优化商务 直播等场景专业算法 [3] - 与高通深度合作 围绕AR1Gen1芯片平台挖掘软硬件潜能 [3] - 技术已应用于雷鸟V3 AI眼镜 成为国内首款发售产品 市场反馈良好 [3] TurboFusion技术 - 技术覆盖旗舰至中低端机型 实现商业化落地 新增运动抓拍 AI人像光影重构等功能 [4] - 探索生成式AI融合 优化夜景 逆光等场景画质 推动影像计算智能化升级 [4] - 视频解决方案已落地 为2025年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实现静态影像向动态视频扩展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 54 0 65 0 81元 对应P/E分别为80 47 66 38 53 24倍 [4]
虹软科技:智驾业务实现高增,端侧AI有望打开成长空间-20250423
信达证券· 2025-04-23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虹软科技2024年年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长 公司积极开拓新技术、新赛道、新客户 有望受益于智能影像、智能驾驶行业高增速并开拓新业绩增长点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 同比增长21.62%;归母净利润1.77亿元 同比增长99.67%;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 同比增长128.93% 2024Q4收入2.41亿元 同比增加44.23% 归母净利润0.88亿元 同比增加1194.1% 2025Q1收入2.09亿元 同比增长13.77% 归母净利润0.50亿元 同比增加45.36% [1] - 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4/0.65/0.81元 对应P/E分别为80.47/66.38/53.24倍 [1][2]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7亿、8.15亿、9.9亿、12.07亿、15.01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26.1%、21.6%、21.4%、21.9%、24.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88亿、1.77亿、2.16亿、2.62亿、3.27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53.0%、99.7%、22.3%、21.2%、24.7% [3][4] 业务发展 智能驾驶业务 - 舱内业务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获多款车型全球定点项目 推进量产开发、开拓新定点、导入功能项目 为海外客户定制开发测试工具 与海外知名Tier1建立战略合作 舱外业务全力推进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WestLake产品化 开展市场推广与项目落地 2024年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收入1.27亿元 同比增长71.2% 随着定点产品进入量产期 相关业务有望中短期高速增长 [1] AI眼镜业务 - 产品研发层面结合端侧轻量化模型构建并开发多项高清影像处理算法 提升成像美感、降低噪点 优化专业算法解决方案 硬件适配层面与高通围绕AR1Gen1芯片平台深入协作 客户开拓层面截止2024年底助力雷鸟V3完成国内首款AI眼镜发售 市场反馈良好 [1] TurboFusion技术业务 - TurboFusion技术全机型渗透率持续提升 覆盖旗舰到中低端机型 核心影像解决方案商业化落地 新增运动抓拍、AI人像光影重构等细分功能 探索生成式AI与该技术深度融合 优化图像画质 推动影像计算智能化升级 视频解决方案已落地 为2025年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1]
虹软科技(688088):智驾业务实现高增,端侧AI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信达证券· 2025-04-23 15: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虹软科技2024年年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增长显著,智能驾驶及AI眼镜等业务发展良好,TurboFusion技术成果显著,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4/0.65/0.81元,对应P/E分别为80.47/66.38/53.24倍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21.62%;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99.67%;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28.93% [1] - 2024Q4公司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加44.23%,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加1194.1% [1]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3.77%,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增加45.36% [1] 业务发展 智能驾驶业务 - 舱内业务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获多款车型全球定点项目,推进量产开发、开拓新定点、导入功能项目,为海外客户定制开发测试工具,与海外知名Tier1建立战略合作 [1] - 舱外业务全力推进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WestLake产品化,开展市场推广与项目落地,加大驾驶测试、法规合规测试,系统研发持续优化方案、提升功能上限,完成记忆行车、记忆泊车开发部署,拓宽无图高速NOA场景 [1] - 2024年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71.2%,随着定点产品进入量产期,相关业务有望中短期高速增长 [1] AI眼镜业务 - 产品研发层面结合端侧轻量化模型,构建并开发多项高清影像处理算法,提升成像美感、降低噪点,优化针对AI眼镜特有场景的专业算法解决方案 [1] - 硬件适配层面与高通围绕AR1Gen1芯片平台深入协作 [1] - 客户开拓层面截止2024年底助力雷鸟V3完成国内首款AI眼镜发售,市场反馈良好 [1] TurboFusion技术 - 全机型渗透率持续提升,完成从旗舰机型到高端、主流机型全面覆盖,核心影像解决方案在多个客户机型商业化落地,在中低端机型市场规模化落地 [1] - 场景化功能创新,新增运动抓拍、AI人像光影重构等细分功能 [1] - 端侧AI计算深化,探索生成式AI与TurboFusion技术深度融合,优化夜景、逆光、长焦等场景图像基础画质,推动影像计算智能化升级 [1] - 视频领域解决方案已落地,为2025年视频方案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标志技术从静态影像向动态视频全面扩展 [1]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4/0.65/0.81元,对应P/E分别为80.47/66.38/53.24倍 [1][2]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670|815|990|1207|1501| |增长率YoY %|26.1%|21.6%|21.4%|21.9%|24.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88|177|216|262|327| |增长率YoY%|53.0%|99.7%|22.3%|21.2%|24.7%| |毛利率(%)|90.3%|90.4%|90.6%|90.1%|90.5%| |ROE(%)|3.3%|6.5%|7.9%|9.5%|11.7%| |EPS(摊薄)(元)|0.22|0.44|0.54|0.65|0.81| |市盈率P/E(倍)|196.58|98.45|80.47|66.38|53.24| |市净率P/B(倍)|6.51|6.40|6.36|6.31|6.24| [3]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2026|2027| |----|----|----|----|----|----| |流动资产|2433|2239|2529|2656|2784| |货币资金|1926|1185|1447|1534|1572| |应收票据|2|6|3|5|7| |应收账款|101|193|211|242|325| |预付账款|11|9|13|17|19| |存货|15|10|16|20|20| |其他|378|836|839|839|841| |非流动资产|687|783|755|727|699| |长期股权投资|34|34|34|34|34| |固定资产(合计)|432|414|389|364|339| |无形资产|23|22|22|22|22| |其他|198|313|310|307|304| |资产总计|3121|3021|3284|3383|3483| |流动负债|419|278|526|600|669| |短期借款|0|0|0|0|0| |应付票据|0|0|0|0|0| |应付账款|1|3|2|3|4| |其他|418|275|523|597|665| |非流动负债|29|25|25|25|25| |长期借款|0|0|0|0|0| |其他|29|25|25|25|25| |负债合计|448|303|550|625|694| |少数股东权益|0|0|0|1|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2673|2718|2733|2757|2788| |负债和股东权益|3121|3021|3284|3383|3483| [4]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2026|2027| |----|----|----|----|----|----| |营业总收入|670|815|990|1207|1501| |营业成本|65|78|93|119|142| |营业税金及附加|8|9|11|13|17| |销售费用|118|133|160|197|245| |管理费用|91|86|104|125|158| |研发费用|363|398|441|538|663| |财务费用|(57)|(57)|(17)|(21)|(23)| |减值损失合计|(1)|(6)|(1)|(1)|(1)| |投资净收益|(12)|2|3|4|3| |其他|38|39|47|62|73| |营业利润|108|203|247|300|375| |营业外收支|(1)|0|0|0|0| |利润总额|107|203|247|300|375| |所得税|19|27|31|38|48| |净利润|88|177|216|262|327| |少数股东损益|(0)|(0)|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8|177|216|262|327| |EBITDA|98|178|258|307|380| |EPS(当年)(元)|0|0|1|1|1| [4]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2026|20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256|11|461|321|332| |净利润|88|177|216|262|327| |折旧摊销|40|42|28|28|28| |财务费用|(1)|(8)|0|0|0| |投资损失|12|(2)|(3)|(4)|(3)| |营运资金变动|107|(199)|219|33|(22)| |其它|10|1|0|1|1| |投资活动现金流|44|(611)|3|4|3| |资本支出|(78)|(42)|(0)|(0)|(0)| |长期投资|115|(590)|0|0|0| |其他|7|21|3|4|3| |筹资活动现金流|(36)|(155)|(200)|(238)|(297)| |吸收投资|0|0|0|0|0| |借款|0|0|0|0|0| |支付利息或股息|(50)|(148)|(196)|(238)|(297)| |现金净增加额|276|(741)|262|87|38| [4]
虹软科技(688088):智驾高增长,端侧AI及商拍业务可期
国投证券· 2025-04-21 10: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49.73 元,2025 年 4 月 18 日股价 42.39 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虹软科技以 AI 视觉算法为核心,深耕智能手机及智能汽车赛道,加大端侧 AI 设备布局,有望受益 AI 带来的端侧设备创新周期,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9.97/12.26/15.06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1/3.12/4.10 亿元,对应 PE 估值 69.69/53.82/41.03 倍,维持买入 - A 投资评级,给予 6 个月目标价 49.73 元,对应 2025 年 20 倍动态市销率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 年全年营收 8.15 亿元,同比增长 21.62%,归母净利润 1.77 亿元,同比增长 99.67%,扣非归母净利润 1.56 亿元,同比增长 128.93%;2025Q1 营收 2.09 亿元,同比增长 13.77%,归母净利润 0.50 亿元,同比增长 45.36%,扣非归母净利润 0.40 亿元,同比增长 33.11% [1] 分业务情况 - 智能手机方向,受益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回暖,2024 年业务营收 6.75 亿元,同比增长 16.17%,毛利率 91.39%,同比增加 0.49 个百分点;2025Q1 营收 1.76 亿元,同比增长 9.57% [2] - 智能驾驶方向,受益于政策补贴落地和产品渗透率提升,2024 年业务营收 1.27 亿元,同比增长 71.20%,毛利率 84.49%,同比下降 1.47 个百分点;2025Q1 营收 0.30 亿元,同比增长 46.51% [2] 费用与研发 -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2024 年销售费用率 16.29%,同比下降 1.33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 10.49%,同比下降 3.04 个百分点;2025Q1 销售费用率 16.46%,同比下降 1.44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 9.27%,同比下降 5.83 个百分点 [3] - 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费用 3.98 亿元,同比增长 9.69%,研发费用率 48.81%;2025Q1 研发费用 0.98 亿元,同比增长 5.13%,研发费用率 46.72% [3] 技术与业务进展 - 2024 年完成智能超域融合技术在智能手机多机型渗透和中低端机型规模化落地,探索 AIGC 与该技术融合,实现 Turbo Fusion 视频解决方案落地,加大 AI 眼镜投入,与高通合作,助力雷鸟 V3 发售首款 AI 眼镜 [4][10] - 智驾方面,VisDrive®拓宽车型覆盖范围,多项算法获量产车型定点,2024 年推出舱泊一体解决方案,2025 年有望量产,前装软硬一体方案推进海外布局获全球定点项目 [11] - 智能商拍方面,2024 年 ArcMuse 模型参数量跨越式提升,PSAI 产品完成多平台入驻,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 [11]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9.97/12.26/15.06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41/3.12/4.10 亿元等多项财务指标变化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