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688327)
搜索文档
云从科技: 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8 16:15
限售股上市流通概况 - 本次上市流通股票为首发限售股份,采用网下认购方式,上市流通数量为79,822,44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69% [1][2] - 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5月27日,限售期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 [1][2][5] - 涉及股东共5名,包括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释天创业投资等机构,均已履行36个月锁定期承诺 [3][5] 公司股本结构变化 - 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为740,670,562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比89.96%,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比10.04% [1] - 2022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实施每10股转4股,总股本增至1,036,938,787股 [2]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归属新增1,609,733股,总股本进一步增至1,038,548,520股 [2] 股东承诺及中介核查 - 5家限售股股东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且无其他特别承诺 [3] -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核查确认股东严格履行承诺,上市流通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要求 [3][4][5] 限售股明细清单 - 5家股东合计持股79,822,447股将全部解禁,剩余限售股数量归零 [5] - 股东名称发生工商变更,如广州大昊创业投资更名为广州大昊企业管理咨询等 [5]
云从科技(688327)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2025-05-18 16:00
股本情况 - 2022年5月27日上市,发行1.1243亿股,发行后总股本7.40670562亿股[1] - 2023年4月18日每10股转4股,总股本增至10.36938787亿股[3][4] - 2025年3月26日激励计划归属,新增股份160.9733万股,总股本增至10.3854852亿股[5] 限售股情况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7982.2447万股,占总股本7.69%,2025年5月27日上市[2] -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释天等5家企业承诺3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6] 股东持股情况 -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释天持有限售股1880.0165万股,占比1.81%[10] - 广州大昊等3家企业各持1830.6686万股,占比1.76%[10] - 广州吕申和广州和德各持1220.4455万股,占比1.18%[10]
云从科技(688327) - 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公告
2025-05-18 16:00
股份发行与股本变化 - 2022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112,430,000股,发行后总股本740,670,562股[3] - 2023年4月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4股,股本总数增至1,036,938,787股[5] - 2025年3月公司完成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登记,总股本增至1,038,548,520股[6] 限售股流通 - 本次上市流通股为首发限售股份,数量79,822,447股,流通日期为2025年5月27日[2]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占公司股本总数的7.69%,股东数量为5名[3] 股东持股 -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释天等5家企业承诺上市前及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已发行股份[7] -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释天持有限售股18,800,165股,占比1.81%[13] - 广州大昊持有限售股18,306,686股,占比1.76%[13] - 广州高丛持有限售股18,306,686股,占比1.76%[13] - 广州吕申和广州和德分别持有限售股12,204,455股,占比均为1.18%[13]
云从科技(688327) - 关于股东大会开设网络投票提示服务的公告
2025-05-18 16:00
股东大会安排 - 公司拟于2025年5月21日15点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1] - 本次股东大会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1] 投票服务相关 - 公司拟使用上证信息提供的股东大会提醒服务[2] - 投资者收到智能短信后可按手册提示步骤直接投票[2] - 遇拥堵仍可通过原交易系统和互联网投票平台投票[2] - 投资者可通过邮件、热线等反馈服务意见建议[2]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展开幕,固态电池、快充成产业焦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14:13
展会概况 -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CIBF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展览面积近30万平方米 15大展馆 超3200家全球企业参展 预计吸引专业观众超40万人次 [1] - 参展企业包括宁德时代 比亚迪 蜂巢能源 欣旺达 先导智能等产业链各环节龙头 [1] - 展会聚焦"链动全球·赋能绿色·驱动未来"主题 设置固态电池 末端快充 绿色制造与国际标准对接四大趋势展示与对话空间 [1] 技术趋势 - 固态电池成为展会热点 2030年全球出货量预计达6426GWh 年均复合增速超130% [2] - 蜂巢能源认为固态电池和超充是未来两大技术方向 叠片工艺是实现量产的最优路径 尤其适用于氧化物体系固态电池 [2] - 蜂巢能源今年量产快充电池将导入末端快充技术 4C快充电池全窗口充电时间优化至15分钟 比行业水平提高4分钟 末端充电时间缩短至5分钟 速度提升30% [2] 产品创新 - 宁德时代展示能源储能和电芯制造系统化布局 材料企业如贝特瑞 浙江华友 五矿资源发布高镍正极 分子级材料创新新品 [1] - 设备企业先导智能 嘉拓智能展示干法电极设备 智能化产线 切入零碳制造话题 [1] - 蜂巢能源第二代龙鳞甲电池6月中旬量产 搭载高端MPV/SUV/轿车 800V 65度电增混电池 系统能量密度185Wh/kg 快充循环寿命超1600圈 支持5C充电 纯电续航超400公里 [2] 行业动态 - 展会同期举办200余场主题演讲及高端论坛 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蓝皮书2024》《低空飞行器电池标准白皮书》等报告 研讨储能 飞行器 AI应用 电池护照等新兴议题 [3]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 同比增长21% 占新增装机比重达90% [3] - 电池产业竞争进入数智化能力和闭环生态比拼阶段 中国企业正以技术与标准双轮输出 加快全球价值链重构 [1][3]
云从科技(688327)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5-05-14 17:47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97,684,607.77元,同比下降36.69%[19] - 2024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5,687,560.64元,亏损同比扩大8.12%[19][20]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7,051,752.30元,净流出同比增加[19][20] - 2024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17,920,154.81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1.11%[19] - 2024年公司总资产1,982,248,295.74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7.88%[19] - 2024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1.37%,同比减少16.33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53.34%,同比减少15.83个百分点[19][20]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9.26%,同比增加27.29个百分点[19][20] - 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47,214.87万元,同比下降18.27%[32] 用户数据 - 2024年末,公司在智慧金融领域为超100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在智慧治理领域服务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26] - 2024年末,公司智慧出行产品覆盖中国十大机场中的九座,日均服务旅客达百万人次[2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受邀参与89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拥有393项专利(242项发明专利)、609项软件著作权[21][22] - 2024年度,公司新增授权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新增登记软件著作权38项[33] - 2024年末,公司参与重大专项科研项目18项,其中“在研究中”8项,“提交结题申请”7项,“结题”3项[3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度公司无新增业务[35] 其他 - 云从科技2022年5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112,430,000股,发行价15.3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72,804.91万元,净额162,709.49万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余额为11.49万元[36][37]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1.5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管理余额为0万元[38] - 2024年1月5日公司批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39] - 2024年7月4日公司批准“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常州云从直接持有云从科技205,107,480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9.78%[41] - 周曦持有常州云从99.88%的股权,通过常州云从控制公司59.67%的表决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云从科技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1] - 2024年度,公司控股股东等直接持有的公司股数未发生增减变动[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等持有的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形[43] - 自2020年5月起,公司被美国相关部门列入多个清单,可能对采购、研发、交流和业务拓展有一定不利影响[16] - 2024年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荣获“2024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多个称号及奖项[28] - 2024年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入选“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等多项榜单[29] - 本持续督导期内,上市公司不存在对持续经营能力、核心竞争力或者控制权稳定有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或者负面事项[3] - 本持续督导期内,云从科技未出现按有关规定须保荐人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5] - 本持续督导期内,云从科技及相关当事人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5] - 本持续督导期内,云从科技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不存在违反承诺的情形[5] - 本持续督导期内,公司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5] - 本持续督导期内,云从科技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够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5] - 本持续督导期内云从科技不存在需信息披露更正或补充公告的情况[6] - 本持续督导期内云从科技及其相关人员未受行政处罚、纪律处分或被出具监管关注函[6] - 本持续督导期内云从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6] - 本持续督导期内云从科技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或信息与事实不符的重大事项[6] - 本持续督导期内云从科技未发生相关违法违规或不当情形[6] - 本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人已对上市公司开展定期现场检查[7] - 本持续督导期内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未发生违反承诺履行的情况[7] -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云从科技存在重大问题[8] - 截至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44]
云从科技(688327)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现场检查报告
2025-05-14 17:46
合规情况 - 公司章程和治理制度完备合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4] - 已披露公告与实际情况相符,内容完整[5] - 无控股股东等违规占用资金及资源情况[6] - 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符合规定[7] - 2024年无合并范围外第三方担保情况[9] - 2024年无重大对外投资情况[9] 业绩情况 - 2024年度新签订单规模减少,当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
云从科技“从容多模态大模型”全球领先,与华为昇腾合作推动解决方案落地
快讯· 2025-05-12 13:48
技术突破 - 云从科技自主研发的"从容多模态大模型"在Open Compass评测中以65.5分位列全球前三,超越谷歌Gemini1.5Pro等模型 [1] - 该模型在跨模态跟踪、3D人脸识别等细分领域10次刷新世界纪录 [1] 商业应用 - 公司与华为昇腾联合推出智用一体机解决方案 [1] - 解决方案已在天津港智慧物流调度、国网山东能源管理等多个标杆项目中落地 [1] - 技术应用助力企业运营效率提升超20% [1]
云从科技又亏7亿元 减员求生难扭累亏局面
新浪证券· 2025-05-09 16:17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3.98亿元同比下降36.69%为近七年最低点扣非归母净利润-7.22亿元亏损幅度扩大且连续八年亏损 [1] - 2022-2024年实际营收分别为5.26亿元6.28亿元3.98亿元远低于上市时预期的16.82亿元25.01亿元32.27亿元2024年实际营收仅为预期的约1/10 [2] - 2024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16.39pct至35.8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为负累计流出近12亿元 [3] 战略调整与外部环境 - 公司解释营收下滑原因为主动收缩低附加值业务聚焦优质客户导致新签订单规模收缩 [2] - 在生成式AI时代仍依赖计算机视觉单点技术大模型研发进度滞后募资计划36.35亿元修改至18.52亿元后终止 [3] - 与华为昇腾联合推出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但阿里腾讯等巨头已占据生态位市场竞争加剧 [4] 裁员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员工总数减少348人减员比例43%研发人员减少51%从467人降至228人含1名核心技术人员离职 [5] - 研发费用4.72亿元同比下降18.27%但因营收大跌研发费用率反增40.62pct至118.72% [5] - 公司称技术平台已完成战略升级导致代码类研发岗位需求递减 [5] 行业现状 - AI四小龙均面临亏损与裁员商汤科技连续亏损10年裁员超千人旷视科技IPO受阻依图科技2021年裁员超70% [6] - 当前AI产业处于技术迭代与资本关键期研发突破与资本扶持缺一不可 [6]
云从科技深耕行业场景:AI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智慧转型重塑生产力
全景网· 2025-05-09 12:51
行业深耕与技术落地 - 公司以"行业深耕"为锚点,将AI智能体深度嵌入金融、交通、制造等核心领域,驱动效率革命 [1] - 差异化竞争力在于"不做空中楼阁式的技术秀,而是扎进产业痛点做深水区创新" [2] 金融领域应用 - 为六大国有银行及超过100家金融机构构建数字化安全屏障 [1] - 自主研发的生物识别系统通过3D结构光人脸识别与动态防伪检测技术,将身份认证准确率提升至99.99%,防攻击能力较传统方案增强80% [1] - 某大型银行引入AI反欺诈模型后,高风险交易识别效率提升3倍,每年避免损失超亿元 [1] 交通领域应用 - AI视频分析平台覆盖国内九大机场及上百座枢纽机场,通过智能安检、航班调度等应用将航班延误率降低15% [1] - 全球首个港口大模型PortGPT在天津港落地,实时优化货物装卸路径与船舶停靠方案,集装箱调度效率提升40% [1] 制造与能源领域应用 - 为正浩创新部署的智能客服系统将问答准确率提升至95%,客服处理效率提高24% [2] - 山东电网采用智慧能源管理方案后,通过AI预测性维护与负荷优化调度降低输配电损耗 [2] 社会价值与生态保护 - AI识别系统在青海湖湟鱼洄游监测中以95%的准确率替代传统人工计数 [2] - 智能城管系统将违规事件发现时长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2] 行业影响 - AI从实验室走向炼钢炉、港口吊机与银行柜台,成为中国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底层驱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