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合信息(688615)
搜索文档
合合信息: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证券之星· 2025-09-02 00:18
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推出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形式,旨在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并促进战略落地 [1][6] - 计划有效期最长36个月,授予后分两个归属期安排归属,需满足公司业绩及个人绩效考核条件 [3][15] - 公司及激励对象均承诺不存在虚假陈述或重大遗漏,若违反需返还全部利益 [1][4] 授予细节 - 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93.5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4000万股的0.668%,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 [2][12] - 授予价格确定为90.42元/股,依据草案公告前1日、20日、60日及120日交易均价的50%较高者设定 [3][17] - 股票来源为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和/或二级市场回购股份 [2][13] 激励对象范围 - 激励对象共166人,占员工总数1084人的15.31%,包括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 [3][9] - 实际控制人镇立新(董事长、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获授0.5万股,占比0.53% [9][13] - 激励对象不包括独立董事及持股5%以上股东的实际控制人亲属 [3][9] 业绩考核要求 - 公司层面以营业收入增长率为考核指标:2025年触发值27%、目标值35%,2026年触发值44%、目标值55% [18][19] - 个人绩效考核分A/B/C三档,对应归属比例100%/80%/0%,实际归属数量=计划数量×公司层面比例×个人层面比例 [19] - 若业绩未达触发值,当期全部限制性股票作废失效 [19] 归属安排 - 第一个归属期为授予日起12-24个月内,第二个归属期为24-36个月内 [15][16] - 归属需避开财报公告前15日、季报前5日及重大事件披露窗口期 [15] - 归属后无额外禁售期,但需遵守《公司法》《证券法》等关于董事、高管持股转让的限制 [16] 会计处理 - 股份支付费用参照Black-Scholes模型测算,以2025年9月1日股价174.76元为基准 [25] - 费用在经常性损益列支,预计摊销总成本见草案(具体数据未披露),2025-2027年分期摊销 [25][26] - 实际费用将根据可归属人数及业绩完成情况调整 [24][25] 实施程序 - 计划需经股东会审议通过,董事会60日内完成授予程序 [5][28] - 授予前需公示激励对象名单10天,并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核 [11][27] - 变更或终止计划需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且需律师出具专业意见 [30][31]
合合信息: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2 00:18
股权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推出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形式,旨在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将股东利益与核心团队利益结合,并推动发展战略有效落地[1] 股权激励方式及股票来源 - 激励方式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满足归属条件后以授予价格获得A股普通股,归属前不享有股东权利且不可转让或担保[2] - 股票来源为二级市场回购或定向发行的公司A股普通股[2] 授予权益数量及占比 - 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93.57万股,占公告日公司总股本14,000万股的0.668%,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2][3] - 全部有效期内股权激励涉及的股票总数累计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20%,任何一名激励对象获授股票累计未超过总股本1%[2][7] 激励对象范围及分配 - 激励对象共166人,约占公司员工总数1,084人的15.31%,包括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董事会认定人员,不含独立董事及持股5%以上股东亲属[4][7] - 实际控制人镇立新(董事长/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获授0.5万股,占授予总量0.53%,其他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获授0.1-7万股不等,157名其他人员共获授剩余全部股票[5][6][7] 时间安排与归属条件 - 计划有效期最长36个月,授予日后分两个归属期:第一个归属期为12-24个月,第二个为24-36个月,归属需满足任职期限12个月以上[8][9][12] - 归属条件包括公司层面业绩考核: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触发值27%、目标值35%,2026年触发值44%、目标值55%,未达触发值则当期股票全部作废[13][14] - 个人绩效考核分A/B/C三档,对应归属比例100%/80%/0%,实际归属数量=计划归属数量×公司层面归属比例×个人层面归属比例[14] 授予价格及确定方法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90.42元,不低于票面金额且不低于公告前1/20/60交易日均价的50%或公告前120交易日均价的50%中的较高者[11] 会计处理及业绩影响 - 股份支付费用参照Black-Scholes模型计算,假设2025年9月授予,预计总成本2,115.72万元,2025-2027年分别摊销552.03/1,161.42/402.27万元[20][21] - 费用计入经常性损益,可能对期内净利润产生负面影响,但预期通过提升团队积极性对长期业绩产生正向作用[20][21] 实施程序及调整机制 - 计划需经董事会、股东会审议,授予后60日内完成权益授予程序,归属前需验资并办理股份登记[15][17] - 若发生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息等事项,限制性股票数量和授予价格将按既定公式调整,增发新股时不调整[17][18][19] 公司与激励对象权利义务 - 公司有权监督激励对象资格,未达归属条件时取消归属,且不为激励对象提供财务资助[21][22][23] - 激励对象需在职贡献,归属前不得转让股票或获取股息,需自行承担税费,若因信息披露问题导致权益错误需返还全部收益[23][27]
合合信息: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9-02 00:18
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情况 - 公司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其中董事长兼总经理镇立新获授0.50万股,占授予总量的0.53%,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004% [1] - 财务总监叶家杰获授7.00万股,占授予总量的7.48%,占股本总额的0.050%,是高管中获授数量最高的个人 [1] - 核心技术人员丁凯、郭丰俊、张彬分别获授0.50万股、0.10万股和0.10万股,对应授予总量占比分别为0.53%、0.11%和0.11% [1] 激励对象范围与规模 - 董事会认定的其他激励人员共157人,合计获授83.37万股,占授予总量比例达89.10%,占股本总额的0.596% [1] - 本次激励计划授予股票总数93.57万股,占授予总量100%,占公司股本总额0.668% [1] - 公司全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标的股票总数累计未超过股本总额20.00% [1] 公司治理结构 - 实际控制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未被列入本次激励计划授予对象范围 [2] - 激励对象聚焦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董事会认定的核心业务骨干 [1]
合合信息: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01 22:12
公司治理动态 - 合合信息董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 [2] - 议案由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2] - 授权董事会办理股权激励具体实施事项 [2]
合合信息:9月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21:36
公司治理动态 - 公司于2025年9月1日召开第二届第二十三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关于提请股东会授权董事会办理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结构分析 - 2024年度营业收入构成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占比99.76% 其他业务占比0.24%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245亿元人民币 [1]
合合信息(688615.SH):拟推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格隆汇APP· 2025-09-01 20:59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公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93.57万股 [1] - 授予股票数量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668% [1] - 本次授予为一次性授予 无预留权益 [1]
合合信息:拟向激励对象166人授予限制性股票93.57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9-01 20:40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向166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93.57万股 约占公司总股本1.4亿股的0.668% [1]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90.42元 有效期自授予日起最长不超过36个月 [1] - 股票来源包括二级市场回购的A股普通股和/或定向发行的人民币A股普通股 [1] 财务结构 - 2024年1-12月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中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占比99.76% 其他业务占比0.24% [1] 市值情况 - 公司当前市值为245亿元 [1]
合合信息(688615) -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
2025-09-01 20:31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2025年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93.57万股,占股本0.668%[1] - 多位董事、核心技术人员等获授不同数量股票[1] - 其他157人获授83.37万股,占授予总量89.10%[1] 激励限制 - 激励对象获授累计不超股本1.00%[1] - 有效期内激励计划涉及股票总数累计不超股本20.00%[1] 激励对象范围 - 包括实际控制人,不包括独立董事等特定人员[2]
合合信息(688615) -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告
2025-09-01 20:31
激励计划基本信息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93.57万股,占股本总额0.668%[3][7] - 激励方式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标的股票来源为二级市场回购和/或定向发行[3][5][6] - 激励对象共166人,占员工总数15.31%[10]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6个月[16] 激励对象分配 - 董事长镇立新获授0.50万股,占授予总量0.53%,占总股本0.004%[12] - 财务总监叶家杰获授7.00万股,占授予总量7.48%,占总股本0.050%[12] - 其他157人共获授83.37万股,占授予总量89.10%,占总股本0.596%[12] 授予与归属安排 - 本次授予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3][7] - 激励计划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后60日内授予权益,未完成则终止计划[17] - 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自授予日起12个月后按约定比例分次归属,两期比例均为50%[19] 价格相关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90.42元[23] - 草案公告前1、20、60、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50%分别为88.40、88.65、85.27、83.55元[24][25] 业绩目标 - 2025年营业收入定比基数增长率目标值不低于35.00%,触发值不低于27.00%[30] - 2026年营业收入定比基数增长率目标值不低于55.00%,触发值不低于44.00%[30] 考核归属比例 - 营业收入增长率A≥Am时,公司层面归属比例为100%;An≤A<Am时,为80%;A<An时,为0%[30] - 激励对象绩效考核结果为A档,个人层面归属比例为100%;B档为80%;C档为0%[31] 时间安排 - 董事会审议通过草案后2个交易日内公告相关内容[34] - 激励对象名单公示期为10天,股东会审议前5日披露审核及公示情况说明[15][34] 成本摊销 - 限制性股票摊销总成本为8129.36万元[49] - 2025 - 2027年会计成本分别为2023.06、4732.85、1373.45万元[49] 特殊情况处理 - 公司出现特定情形,激励计划终止,已获授但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58] - 激励对象出现多种情况,已获授但未归属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60][61][63]
合合信息(688615) -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2025-09-01 20:31
激励计划基本信息 - 拟授予限制性股票93.57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0.668%[7][33] - 激励对象166人,约占员工总数15.31%[26]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90.42元/股[7][44]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36个月[8][39] 激励对象相关 - 激励对象含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含独立董事等[7] - 董事长镇立新等多人获授,叶家杰获授7.00万股,其他157人获授83.37万股[35] 授予与归属条件 - 授予需公司和激励对象无特定负面情形[46] - 归属需公司、激励对象无特定负面情形,激励对象任职12个月以上[47][48] 业绩目标 - 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定比基数增长率目标值不低于35.00%,触发值不低于27.00%[49] - 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定比基数增长率目标值不低于55.00%,触发值不低于44.00%[49] 归属比例 - 公司层面:营业收入增长率A≥目标值Am,归属比例100%;触发值An≤A<Am,归属比例80%;A<An,归属比例0%[50] - 个人层面:绩效考核结果为A,归属比例100%;为B,归属比例80%;为C,归属比例0%[50] 调整规则 - 有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事项,按公式调整限制性股票数量[54] - 有派息等事项,按公式调整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56] - 增发新股,限制性股票数量和授予价格不做调整[55][57] 成本测算 - 假设2025年9月授予,摊销总成本8129.36万元,2025年会计成本2023.06万元,2026年4732.85万元,2027年1373.45万元[64] 流程与管理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拟定草案及办法,董事会审议,关联董事回避表决[65] - 董事会审议通过后2个交易日内公告[65] - 股东会前公示激励对象名单10天,股东会特别决议审议,关联股东回避表决[65][66] - 激励计划经股东会通过后,董事会60日内完成授出权益并公告[66] 变更与终止 - 激励计划变更不得加速提前归属和降低授予价格,应提交股东会审议并披露[71] - 股东会审议前终止需董事会通过,审议后终止由股东会决定[71] 特殊情况处理 - 激励对象职务变更仍任职,已获授限制性股票按原程序进行[82] - 激励对象离职或退休,已归属股票不作处理,未归属限制性股票取消归属[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