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稀土(000831)
icon
搜索文档
G7果然没有死心,准备抱团对华“动手”,拟祭出2招制裁中国稀土
搜狐财经· 2025-09-26 15:38
西方国家对稀土产业的限制措施 - G7集团和欧盟计划通过设定最低价格、加征关税和碳税等手段削弱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 [1] - 包括美国、欧盟成员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正在讨论建立稀土价格联盟 澳大利亚已考虑对中国稀土实施最低限价政策 加拿大态度积极 欧盟研究类似方案 [3] - 西方计划通过行政干预压低稀土价格并设置贸易壁垒 前者可能引发中国企业反制导致供应短缺 后者可能让本国企业承担额外成本 [5] 中国稀土产业的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中国掌握全球8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 稀土分离提纯技术纯度高达99.9999% 拥有永磁材料制备工艺等核心技术 [9] - 优势源于数十年技术积累 通过上万次实验形成know-how而非依靠补贴 [9] - 今年4月中国对部分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后 西方企业立即出现稀土荒连锁反应 [5] 西方国家替代方案的困境 - 美国投入巨资重启本土矿山 欧盟研究太空采矿可行性 但因成本过高和技术瓶颈收效甚微 [5] - 西方内部存在分歧 德国汽车制造商担心供应链中断 法国关注本土产业保护 美国内部有不同声音 [10] - 各怀心思的联盟难以形成政策合力 [10] 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 加快技术升级开发稀土回收利用技术 拓展多元市场布局 [9] - 部分企业正在调整出口策略 优先保障高端应用领域供应 [9] - 行业专家指出西方威胁降价的行为可能导致供应中断 如同商店停业整顿使顾客无货可买 [7] 稀土博弈的本质 - 是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 [9] - 西方国家既想维持技术霸权又无法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9] - 当规则制定者开始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时 说明游戏规则正在改变 [9]
对中国稀土产品征税?G7内部闹分歧
环球时报· 2025-09-26 14:21
G7稀土政策动向 - G7与欧盟考虑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稀土生产 并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产品征税[1] - 讨论对中国稀土和小宗金属出口征收关税或碳税 税率根据生产中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比例计算[1] - 美国正与G7及欧盟商讨更广泛贸易措施 包括关税和价格下限等防止稀土低价倾销的手段[3] 中国稀土行业地位 - 除日本外 G7成员国在稀土磁铁和电池金属等多种材料上高度或完全依赖中国供应[1] - 中国在稀土领域建立数十年强大主导地位 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且能满足客户特殊需求[4] - 加拿大金属供应商CEO表示中国应继续成为全球稀土供应链重要环节 因其技术与市场竞争优势[3] G7内部政策分歧 - G7对是否采取与中国对抗策略存在不确定性 内部对实施地域限制措施存在分歧[1] - 加拿大对价格下限机制持积极态度但未承诺行动 澳大利亚另行考虑设定价格下限支持关键矿产[3] - 芝加哥会议核心议题是提高关键原材料对外投资监管门槛以阻止企业流向中国 澳大利亚参会[1]
稀有金属ETF(562800)冲击3连涨,本月以来规模增长同类居首!
新浪财经· 2025-09-26 11:54
稀有金属ETF表现 - 盘中换手率达3.51%,成交额8715.03万元,近1月日均成交2.08亿元居可比基金首位 [3] - 本月规模增长2.47亿元,份额增长4.35亿份,新增规模与份额均位列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19个交易日中有10日实现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4.23亿元 [3] - 近1年净值上涨79.68%,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达24.02%,最长连涨4个月累计涨幅58.56% [3]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5.4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77% [3] 稀有金属价格动态 - 碳化硅价格周涨幅5.7%至5600元/吨,创近三个月新高;高纯镓价格环比上涨1.1% [4] - 钨与氧化镨钕等稀有金属价格维持阶段性高位,反映资源端结构性紧平衡趋势 [4] 行业需求与前景 - 第三代半导体在新能源车、光伏逆变器及5G基站渗透率提升,碳化硅作为核心衬底战略地位凸显 [4] - 长期国产化替代加速叠加下游应用放量,推动碳化硅产业链保持高景气度 [4] 指数成分股结构 -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58% [4] - 权重排名前五为盐湖股份(8.51%)、北方稀土(8.47%)、洛阳钼业(7.95%)、华友钴业(6.76%)、赣锋锂业(5.12%) [4][6] - 成分股中华友钴业单日涨4.30%,西部超导涨4.75%,中矿资源涨3.24% [6]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稀有金属ETF联接基金(014111)参与板块投资机遇 [6]
供应收紧钴价上涨撬动板块行情,稀有金属ETF基金(561800)连续3日上涨,华友钴业领涨成分股
新浪财经· 2025-09-26 11:38
稀有金属ETF基金表现 - 截至9月25日近1年净值上涨78.35% [3] - 近1月日均成交额1964.15万元 盘中换手率6.78%实现成交1139.56万元 [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4.02% 最长连涨4个月累计涨幅57.92%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8.74% [3] 钴市场供需动态 - 刚果(金)延长钴出口禁令至10月15日 将实施出口配额制度推动钴价年内大涨近40% [3] - 电解钴价格从年初低位回升至27.5万元/吨 2026-2027年该国出口配额零增长 [4]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稳步扩张 高钴价环境下需求增速可能放缓 整体供需维持偏紧 [4] 稀有金属指数成分股 -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58% [4] - 权重排名前四为北方稀土(8.49%)、洛阳钼业(7.98%)、盐湖股份(8.52%)、华友钴业(6.80%) [4][6] - 华友钴业单日涨幅4.86%表现突出 天齐锂业涨2.37% 中矿资源涨2.87% 西部超导涨4.66% [6] 投资工具与配置价值 - 稀有金属ETF基金(561800)为场内投资者提供一键配置工具 [6] - 机构建议关注资源保障能力强、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 [4] - 钴产业链公司盈利预期存在上修空间 估值具备修复潜力 [3][4]
对中国稀土产品征税?G7有分歧
环球时报· 2025-09-26 11:11
G7对华稀土贸易措施 - G7与欧盟正考虑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稀土生产 并计划对中国部分稀土出口产品征税 [1] - 讨论方案包括对中国稀土和小宗金属出口征收关税或碳税 税率将根据生产中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比例计算 [1] - 美国已推出价格下限机制鼓励国内稀土生产 G7考虑效仿该补贴支持政策 加拿大持积极态度 澳大利亚也在考虑类似措施 [2] 中国稀土行业地位 - 除日本外 G7成员国在稀土磁铁 电池金属等多种材料上高度或完全依赖中国 [1] - 中国在稀土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数十年来已建立起强大主导地位 [2][3] - 中国稀土产品具有价格优势 且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能力突出 加拿大金属供应商CEO表示中国应继续成为全球稀土供应链重要一环 [2][3] G7内部政策分歧 - G7对于是否采取与中国对抗策略存在不确定性 内部就是否提高关键原材料对外投资监管门槛存在分歧 [1] - 另一方案是实施地域限制 包括本地化采购规则或在公共采购招标中限制从中国等特定国家采购 但G7内部对此也存在分歧 [1]
借所谓“安全风险”对中国稀土产品征税?G7内部有分歧
环球网· 2025-09-26 06:40
G7稀土贸易措施讨论 - G7与欧盟考虑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稀土生产 并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产品征税[1] - 讨论方案包括提高关键原材料对外投资监管门槛以阻止企业流向中国 以及实施地域限制如本地化采购规则[1] - 具体税率将根据稀土生产中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比例进行计算[1] 西方国家政策动向 - 美国正与G7及欧盟商讨贸易措施防止稀土低价倾销 包括关税和价格下限机制[2] - 美国已推出价格下限机制鼓励国内稀土生产 G7考虑效仿补贴支持政策[2] - 加拿大对价格下限持积极态度 澳大利亚也在考虑支持关键矿产项目[2] 中国稀土行业地位 - 除日本外 G7成员国在稀土磁铁和电池金属等多种材料上高度或完全依赖中国[1] - 中国在稀土领域建立强大主导地位数十年 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且满足特殊需求能力突出[3] - 加拿大金属供应商CEO表示中国应继续成为全球稀土供应链重要一环 因其技术及市场竞争优势[2][3]
G7打出王八拳,考虑将给中国稀土设置价格下限,并征收关税和碳税
搜狐财经· 2025-09-25 19:58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量占比69% 精炼产能占比90% 重稀土加工100%垄断 [7] - 西方国家提出开采提炼和废品回收等举措 但收效甚微无法改变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现状 [3] - 中国稀土出口均价从2019年46.59美元/公斤涨至2025年82美元/公斤 接近日本高端产品水平 [9] 中国稀土技术优势与管控措施 - 对钐钆铽等中重稀土实施"一批一证"管理 每笔出口需说明用途和最终用户 [11] - 稀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使单位产值碳排放降低60%以上 [19] - 厦门钨业稀土废料回收率达到98% 远超G7国家平均30%的回收率 [21] G7应对措施及困境 - 美国国防部斥资4亿美元入股本土企业MP Materials 以两倍市场价采购稀土 [11] - MP Materials精炼技术仍依赖中国 得克萨斯州新工厂2028年才能投产 [12] - 德国巴斯夫警告压低中国稀土价格可能导致欧洲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断裂 [14] 贸易措施与市场反应 - 2025年4月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 美国稀土磁铁库存从6个月骤降至2个月 [16] - 日本丰田混合动力汽车电机80%依赖中国稀土 明确反对加征关税 [16] - 2025年6月中国对欧盟等不锈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涉及金额超300亿美元 [18] 中国政策与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发布《稀土管理条例》 要求建立产品追溯系统确保碳足迹可查 [23] - 2025年7月稀土出口量同比激增21.4% 价格未受G7施压影响 [24] - 构建从内蒙古开采到江西分离再到宁波磁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26] 国际合作与发展 - 2025年6月与哈萨克斯坦签署跨境铀矿联合勘探协议 开发扎列奇诺耶矿区 [26] - 土耳其巴西等资源国表示愿与中国合作开发稀土资源 [29] - 商务部强调出口政策依法合规非歧视性 符合规则的企业均可申请 [28]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搜狐财经· 2025-09-25 18:26
G7稀土限价计划背景 - G7与欧盟正密谋针对中国稀土出口实施限价令并考虑征收关税[1] - 该计划旨在推动西方国家自身稀土产能建设[5] - G7技术团队本月在美国举行会晤 澳大利亚参与讨论关键矿产领域对华投资限制[5] 中国稀土行业主导地位 - 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超过60% 加工环节控制率达92%[15] - 中国占据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四分之三份额 美国仅占3%[19] - 8月中国稀土出口量达2582吨 环比增长超20% 大部分流向欧洲[3] 历史制裁案例参考 - G7曾于2022年对俄罗斯石油设置价格上限但最终失败[7] - 俄罗斯通过转向亚洲市场(中国和印度)规避制裁[11] - 制裁导致欧洲石油价格飙升 德国因能源短缺对限价政策执行不力[11][13] 潜在市场影响 - 限价令可能推高西方国家制造业成本[19] - 中国已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15] - 澳大利亚加拿大虽有稀土储备但加工环节无法填补缺口[17] 中国应对策略 - 加大对东南亚和南美国家稀土资源合作[19] - 4月实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引发西方企业"稀土荒"[3] - 限价措施可能加速中国稀土产业升级进程[21]
中国稀土涨1.30%,成交额21.23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6.25亿
新浪财经· 2025-09-25 15:50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深加工产品经营及贸易,以及稀土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 [2] - 主导产品包括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及稀土共沉物,80%以上产品纯度大于99.99%,部分产品如高纯氧化镧、高纯氧化钇纯度可达99.9999%以上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稀土氧化物63.51%,稀土金属及合金35.95%,其他0.35%,技术服务收入0.18% [8] 股权结构与属性 - 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4] - 公司属于国有企业,且为中字头股票 [4]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62.38% [8]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66.16% [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24亿元 [9] 市场交易数据(9月25日) - 股价上涨1.30%,成交额21.23亿元,换手率3.95%,总市值537.51亿元 [1] - 主力净流入6886.67万元,占比0.03%,行业排名5/24 [5] - 主力成交额7.46亿元,占总成交额8.3%,筹码分布非常分散 [6]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23.00万,较上期增加6.66%,人均流通股4614股,较上期减少6.25% [8]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960.25万股,较上期增加389.09万股 [10]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106.63万股,较上期增加148.70万股 [10] 行业属性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有色金属-小金属-稀土 [8] - 概念板块包括稀缺资源、稀土永磁、小金属、MSCI中国、大盘等 [8]
三四季度稀土产业链业绩或逐季提升,稀土ETF嘉实(516150)盘中涨超1%
搜狐财经· 2025-09-25 13:40
稀土ETF嘉实市场表现 - 盘中换手率6.47% 单日成交额5.29亿元 近1月日均成交5.05亿元位列可比基金首位 [3] - 近1月规模增长17.16亿元 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第一 同期份额增长9050万份 新增份额居首 [3] - 近18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4.54亿元 近1年净值上涨105.55%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11.1%(336/3027) [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41.25% 最长连续上涨4个月 连涨期间累计涨幅83.89%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10.78% [3] 稀土产业指数成分结构 -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15% 北方稀土以13.22%权重居首 [3] - 权重股包括中国稀土(5.63%)、中国铝业(4.93%)、格林美(4.93%)、领益智造(4.84%)等 [3][6] - 成分股当日表现分化 格林美涨3.29% 北方稀土涨2.47% 领益智造跌0.19% 盛和资源跌0.31% [6] 行业政策与供需格局 - 《稀土管理条例》2024年10月实施强化行业管控 2025年8月新规进一步收紧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 [4] - 政策推动行业向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龙头企业定价权增强 [4] - 2025-2026年氧化镨钕预计出现供需缺口 分别达5.8%和4.6% 价格中枢持续上行 [4] 下游需求与产业前景 - 新能源汽车、空调、消费电子需求持续增长 人型机器人商业化加速拓展稀土永磁远期需求空间 [4] - 三四季度稀土产业链业绩预计逐季提升 战略配置价值凸显 [4] - 稀土磁材企业第三季度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推动业绩释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