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000831)

搜索文档
中国稀土集团声明!
第一财经· 2025-06-29 12:10
中国稀土集团6月29日发布声明,针对近期有网民发布的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稀土集团") 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稀土"(000831.SZ)部分董事、高管职务变动方面的不实信息,中国稀土集团郑重 声明如下:本次"中国稀土"部分董事、高管职务调整系中国稀土集团和"中国稀土"根据工作需要,为优化 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能,严格按制度及监管规定开展的正常人事安排,程序合规透明,相关人员职 务调整后仍在中国稀土集团其他岗位任职。当前,中国稀土集团和"中国稀土"各项工作未因相关人员变动 受到影响。对于任何试图通过传播不实信息、误导公众、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中国稀土集团保留追究其 法律责任的权利。希望广大网友自觉抵制谣言,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
中国稀土集团声明:中国稀土集团和“中国稀土”各项工作未因相关人员变动受到影响
快讯· 2025-06-29 11:35
公司声明 - 中国稀土集团针对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稀土"(000831 SZ)部分董事高管职务变动的不实信息发布声明 [1] - 职务调整系根据工作需要 旨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能 [1] - 调整程序合规透明 相关人员调整后仍在中国稀土集团其他岗位任职 [1] - 当前各项工作未因相关人员变动受到影响 [1] - 公司保留追究传播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法律责任 [1] 市场影响 - 公司呼吁抵制谣言 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和良好市场秩序 [1]
中国稀土行业人事变动频繁,核心人员离职为哪般?国家已出手!
搜狐财经· 2025-06-28 15:14
稀土行业人才流失问题 - 稀土行业出现多名核心人员陆续离职现象,这些人员掌握大量机密技术资料[2] - 人员离职已从普通跳槽演变为行业警示信号,涉及高管和技术专家等关键人才[4] - 核心人才被视为"活的稀土",其掌握的工艺技术价值远超矿产资源本身[6] 技术泄密案例与后果 - 南方某稀土集团副总曾将整套提纯工艺出售给国外竞争对手,导致国家几十年技术优势被抹平[8][9] - 技术泄密造成的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涉及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结晶[9] - 单个关键人才流失的破坏力远超百吨矿石走私,可能动摇国家产业根基[11] 中国稀土技术发展历程 - 上世纪中国虽拥有丰富稀土资源但缺乏提纯技术,被迫低价出口原料高价进口成品[13] - 徐光宪院士1972年创立"串级萃取理论",攻克高纯度稀土分离难题[15] - 该技术使中国稀土产量在1990年跃居世界第一,导致全球稀土价格下降70%[17] 人才保护措施 - 对核心岗位人员实施离职后3-5年境外同业任职禁令[21] - 关键技术人员子女出国留学需提前报备,防范境外势力渗透[21] - 考虑为关键人员配备定位系统,加强物理安全保障[21] - 核心人员家属出国审批程序大幅收紧[22] 技术保护机制 - 采用区块链技术为技术文件创建不可篡改的数字追踪记录[24] - 部署电子水印系统实时监控文件流向,境外出现立即报警[26] - 2024年出台《稀土管理条例》和修订《反间谍法》强化法律保障[26] 行业影响 - 稀土永磁板块出现明显波动,6位基金经理同期发生任职变动[29] - 中国稀土副总经理廖春生等高管近期辞职引发市场关注[29]
24小时换三帅!稀土巨头突发人事地震,一粒稀土芯,万里国土安
搜狐财经· 2025-06-28 12:52
中国稀土集团人事变动 - 中国稀土集团三位核心人物——董事长杨国安、董事董贤庭、郭惠浒几乎同时递交辞呈,引发24小时内连换三帅的紧急调整 [2][6] - 三位离职董事均为非独立董事且未持有公司股份,集体离职引发外界对中国稀土未来走向的猜测 [6] - 公司火速提名郭良金、梅毅、杨文意为新任非独立董事,三人均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强大背景 [8] 稀土行业战略地位 -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被称为"工业黄金",在汽车、半导体、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等领域至关重要 [10] - 2024年中国稀土矿产产量占全球69%,是美国的6倍,并掌控全球92.3%的稀土分离产能和86%的稀土深加工专利 [10] - 美国等国高度依赖中国稀土进口,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可能对这些国家造成巨大经济和安全风险 [10] 中国稀土政策与国际关系 - 中国宣布加快对稀土相关出口许可申请的审查,并为欧盟符合条件的申请建立绿色通道 [2] - 中国曾通过对部分稀土产品实施出口管制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同时通过建立稀土出口绿色通道缓解与欧盟的贸易摩擦 [12] - 此次人事调整可能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举措 [14]
严查泄密:稀土停令后中国多名专家神秘离职,直接就职外国机构?
搜狐财经· 2025-06-28 07:57
中国稀土行业现状 - 中国在稀土开采、提炼和加工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成为反制西方制裁的重要筹码 [1] - 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储备和精湛的技术,长期主导全球稀土供应链 [1] - 美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渗透和人才争夺削弱中国稀土优势,近期多名高管集体辞职并加入西方竞争对手 [3] 人才流失与技术泄露 - 中国稀土集团副总经理廖春生(重稀土萃取技术权威专家)加入离职潮,对行业造成重大损失 [3] - 2023年南方稀土集团一位副总因向境外非法提供"温度梯度控制法"工艺参数被判刑11年6个月 [4] - 部分离职高管将关键技术拆解后分别提供给多家境外企业,导致技术外流 [4] - 美国企业新研发的钕铁硼磁材性能与中国最新专利高度相似,证实技术已被利用 [4] 国际竞争格局 - 日本自2010年实施"去中国化"战略,通过囤积、回收、替代技术等手段降低依赖 [4] - 日本对中国稀土依赖度从90%以上降至60%以下,但在重稀土加工领域仍严重依赖中国技术 [4] - 日本与印度等国达成稀土合作协议(如2012年中日稀土协议),但效果有限 [4] 中国应对措施 - 中国政府要求稀土企业提交员工名单,建立专业人员名录以防范技术泄露 [6] - 江西赣州部署区块链溯源系统覆盖核心工艺文件,加强技术保护 [8] - 国家稀土技术研究院开发AI工艺自毁系统、量子加密传输等新一代防御技术 [8] - 推动"数字双胞胎"模拟产线等创新手段构建技术护城河 [8] 行业未来挑战 - 需平衡人才流动与技术安全,既要提供优厚待遇又要建立严格监管机制 [8] - 稀土技术和人才是中国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资产,必须重点保护 [8]
中美俄稀土储量差距,美国180万吨,中国稀土资源是多少呢?
搜狐财经· 2025-06-28 04:31
稀土行业概述 - 稀土是17种元素的统称,包括镧系元素加上钪和钇,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车、风力发电机、导弹、雷达等领域[2] - 全球稀土储量约1.2亿吨,中国占比36.67%位居第一,俄罗斯8.33%,美国1.5%[2] - 中国稀土产量24万吨占全球68%,美国2万吨,俄罗斯仅几千吨[9][10][11]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矿和江西离子型稀土矿,资源丰富且开采价值高[5] - 20世纪70年代徐光宪提出"串级萃取理论",使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全球领先[5] - 建立了从矿山到工厂的完整产业链,加工能力强大,能生产纯度99.99%的产品[5][9] - 实施开采总量控制、出口配额和关税政策,有效调控市场[10] 美国稀土产业现状 - 主要依赖加州芒廷帕斯矿,曾因环保和成本问题停产,2010年后重启但进展缓慢[7] - 面临环保标准严格、人工设备成本高等问题,开采经济性差[7] - 70%稀土需求依赖中国进口,分离技术落后,缺乏完整产业链[7][10] - 2021年拜登签署行政令计划建立国内供应链,但面临资金和技术瓶颈[10] 俄罗斯稀土产业现状 - 拥有1000万吨储量但集中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开采条件恶劣且基础设施落后[9] - 分离技术陈旧,产量仅几千吨无法满足国内需求[9][11] - 计划到2030年建立完整产业链并增加产量至10万吨,但进展缓慢[9][11] 技术比较 - 中国掌握硬岩矿和离子型稀土矿两种开采技术,分离萃取效率全球领先[12] - 美国主要掌握硬岩矿开采技术,分离技术停留在几十年前水平[12] - 俄罗斯仍使用老式化学法分离,效率低成本高[12] 市场供需 - 2023年全球稀土需求30万吨,中国供应68%[12] - 稀土价格持续上涨,钕价格达20多万元/吨,镝价格更高[14] - 未来十年全球需求可能翻倍至50万吨以上,主要来自电动车和清洁能源领域[17]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将继续保持主导地位,4400万吨储量可满足几十年需求[17] - 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绿色开采技术将成为发展重点[14] - 稀土成为战略资源,各国将加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建设[15][17]
中国稀土集团总部直属党委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优良作风”主题党日活动
人民网· 2025-06-27 21:13
公司活动 - 中国稀土集团公司总部直属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兴国县将军馆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优良作风"主题党日活动 [1][3] - 活动内容包括观看革命文物、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以及重温入党誓词,深刻领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 [3] -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雷云,党委副书记杨国安,党委委员王涛等高管参加活动 [1] 学习与研讨 - 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会议室内,集中学习贯彻中央关于集中整治违规吃喝的通知精神 [3] - 围绕"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开展学习研讨,紧密结合自身体会和工作实际 [3] 活动影响 - 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表示将以革命先辈为镜,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检视自身问题 [5] - 党员干部职工表示将立足本职岗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的世界一流稀土产业集团提供保障 [5]
西方企业不满足中国稀土磁铁“勉强够用”,想得寸进尺…
观察者网· 2025-06-27 13:08
稀土出口管制与市场影响 - 中方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稀土出口合规申请,但美西方企业仍抱怨"稀土荒"和审批延迟[1] - 5月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同比下降93%,西方企业磁铁供应量骤减[3] - 福特汽车获得的稀土磁铁"只能勉强糊口",被迫转移生产以避免工厂停工[1] 西方企业应对措施 - 西方企业为维持生产选择昂贵的空运方式运输稀土[1] - 部分制造商尝试寻找替代方案,在没有最强力磁铁的情况下生产产品[1] - 一些西方企业已接受稀土限制措施可能无限期持续的现实[4] 中国稀土管控措施 - 中方建立稀土出口许可制度,要求企业上报专业人员名单防止商业机密泄露[3][4] - 管控措施涉及上游稀土加工企业和下游磁铁制造企业[4] - 中国磁铁制造商要求大宗订单客户解释"商业驱动因素"[4] 行业影响范围 - 稀土短缺影响全球汽车、国防和电子产品制造业[3] - 稀土作为关键材料在中美贸易领域具有核心地缘政治意义[4] - 商务部表示将加快审查合规申请,促进便利合规贸易[5]
“中方已发放出口许可证”,欧盟官员仍对中国稀土喋喋不休
观察者网· 2025-06-27 08:55
稀土磁铁出口问题 - 中国商务部已批准来自欧盟一定数量的合规稀土磁铁出口申请 [1] - 欧盟消息人士证实中方开始向欧洲企业发放稀土磁铁出口许可证 [1] - 欧盟将此问题视为"结构性问题"并放在中欧双边议程首位 [2] 欧盟立场与诉求 - 欧盟官员声称不清楚中方是否"故意打击"欧盟企业或使其成为中美竞争受害者 [2] - 欧盟希望中方在2025年4月前恢复稀土磁铁开放流通或给予非军用企业出口豁免 [4] - 欧盟驻华大使称磁铁短缺对欧企造成"非常严重"影响并要求下月解决问题 [7] 中欧贸易数据 - 中国经济自2017年以来增长40%但欧盟对华出口下降30% [7] - 2024年前五个月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增长23%达1170亿美元 [7] 中方回应 - 商务部表示已依法加快审批并批准合规稀土出口申请 [8] - 中方愿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出口管制沟通对话促进便利贸易 [8] 国际背景 - 2024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中方对关键矿产和稀土磁铁实施出口管制 [5] - G7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批评中国对关键材料出口限制并展示磁铁道具 [5]
江西省经济财政债务全梳理:化债与转型-20250626
国盛证券· 2025-06-26 14: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3 年以来“一揽子化债方案”持续推进,江西作为全国唯一债券零违约省份和重要资源型省份,化债与转型动作值得关注。江西经济财政水平居中、债务率中上游,化债成效显著,产业转型初显成效,承接产业转移或成经济增长极,省内金融资源尚可,各地市基本面和债务压力有分化,投资城投债需关注不同区域和期限[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江西省经济财政债务一览 - 江西区位概览:位于中国东南部内陆、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交通便捷[11] - 江西经济财政情况:2024 年 GDP 为 34202.50 亿元,居全国第 15,增速 5.1%,人均 GDP 7.60 万元,排全国第 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66.6 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 1813.9 亿元,分别居全国第 17、14;财政自给率 40%,排全国第 18,税收占比 64%,排全国第 21[13][17][19] - 江西债务情况:考虑狭义隐债和地方债,宽口径债务压力处全国中游;考虑城投有息债务和地方债,债务压力较为靠前。2024 年发债城投有息债务规模约 2.3 万亿,排全国第 9;窄口径债务率 139%,排全国第 20;宽口径债务率 288%,排第 9;狭义负债率 54%,排第 17;宽口径负债率 111%,排全国第六[22] 2. 江西省化债成果 - 降低债务增速:2022 年以前江西城投债务增速高于全国平均,2023 年化债以来增长明显回落,2024 年同比不超过 1%,增速低于全国平均[24] - 隐性债务化解:2024 年多地化债成果显著,如景德镇超额完成目标、上饶争取置换限额、赣州“双压降”、宜春化存量遏增量等[25] - 优化债务结构:2024 年银行贷款、债券和非标占比分别为 56.2%、31.5%和 12.3%,较 2023 年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非标占比压降[25] 3. 中部资源型省份——江西省产业结构分析 - 支柱产业: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为重要支柱,铜、钨、稀土储量居全国前列,电子信息产业崛起,汽车及航空产业亮眼[3][29] - 产业升级:2023 年提出产业链现代化“1269”目标,各地级市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31][36] - 转型成效:2024 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2.5%、13.1%,预计研发投入占比达 1.95%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有望突破 1.3 万亿元,锂电和光伏行业发展靠前,但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4][37] 4. 区域实力对比——经济、财政、债务分析 - 经济总量:2024 年南昌 GDP 7800 亿居首,赣州 4940 亿排第二,九江、上饶、宜春在 4000 亿元上下,抚州、吉安在 2000 - 3000 亿元,鹰潭、萍乡、景德镇、新余在 1000 - 1400 亿[49] - 财政收入:南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为 526 亿,九江与赣州接近,部分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49][51] - 政策支持:赣南革命老区获较多政策倾斜,《革命老区振兴意见》提供多方面支持,还有相关区域合作方案和对口合作机制[53][54][57] 5. 区域增长潜力如何——人口、收入和房价情况 未提及 6. 区域金融资源如何——存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分析 - 存贷款余额:2024 年江西存贷款余额分别排名全国第 16、第 14 位,处于中游[5] - 金融机构:省内有四家地方城商行和两家担保机构,江西银行、九江银行资产规模超 5000 亿元,还有中航信托等非银金融机构[5] 7. 区域债务对比——城投债余额、估值与择券分析 - 城投债余额:6 月 9 日,省内城投债券余额 7029 亿元,省本级、南昌、上饶和赣州约 1000 亿元,景德镇、宜春、九江在 450 - 500 亿元[7] - 估值分布:存量城投债估值略低于全国平均,各地级市分四档,省本级和南昌收益率最低,萍乡最高[7] - 择券建议:整体债务压力可控,各地市有分化,建议关注 2 - 3 年第三档区域中市级平台及强区县平台;风险偏好低关注第二档区域市级平台 3 - 5 年存续债;5Y 以上超长债集中在省本级和南昌市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