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谊兄弟(300027)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迪士尼”卖了!华谊兄弟累计亏损超80亿元
深圳商报· 2025-10-06 11:34
上述投资者针对本次交易的具体对价、支付方式、资金用途,以及是否用于缓解短期债务等方面,提出了细致的疑问。 9月30日,"公司出售此核心实景资产后,公司影视IP的轻资产战略将如何具体推进?未来会如何规划和运营剩余的实景娱乐项目?"对于海合安文旅收购 原"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一事,华谊兄弟在互动平台进行回复。 华谊兄弟仅回应称,公司与该项目的品牌授权合作期满,该项目引入新投资人,目前由项目方独立运营。华谊兄弟会继续创新探索IP多元延展与价值衍 生,愿意与各合作伙伴一道为行业发展开拓更多可能。 9月21日,海合安文旅宣布,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正式完成对原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全资收购,将项目更名为"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受到市 场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海合安文旅为韩国私募基金巨头MBK Partners旗下的公司。 据悉,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是华谊兄弟首个电影主题乐园,"打造中国迪士尼"规划的第一步。然而,该项目自2018年开业以来连续亏损,2024年进入破 产重整阶段。 在电影小镇被全资收购不久后,9月25日,华谊兄弟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据天眼查APP,该执行标的1140万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 ...
警惕韩国资本“抄底”中国文旅,是过度阴谋论吗?
搜狐财经· 2025-10-04 19:45
韩国资本收购事件概述 - 韩国最大私募基金安博凯通过其文旅平台“海合安文旅”全资收购原“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项目,项目将更名为“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4] - 此次收购涉及项目股权与债权的全盘接手,并承诺追加1亿元人民币投资用于园区设施更新和体验升级[4] - 交易导致项目的所有权与运营主导权由中资转为韩资主导,是一次从资本结构到运营理念的全面重塑[5] 安博凯在中国的投资历史与规模 - 此次是安博凯过去三年内第二次以类似模式收购中国大型文旅资产,其在2021年以60.8亿元总价收购了海昌海洋公园旗下武汉、成都、天津、青岛四个极地海洋公园项目的全部股权[5] - 安博凯还持有海昌郑州一处在建主题公园项目66%的控股权,通过收购整合已在中国握有五大核心文旅项目,年客流量突破1200万人次[5] - 安博凯的投资模式是国际金融资本常见的“困境投资”策略,其曾于2009年联合高盛投资日本大阪环球影城并成功退出[11] 被收购项目的背景与困境 - 项目母公司华谊兄弟自2017年起连续8年亏损,市值从近千亿元大幅缩水至不足百亿元[6] - 项目本身面临经营困境,其依托的IP如《非诚勿扰》等受众有限、内容偏成人化,难以吸引核心亲子家庭客群,导致客流不振[6] - 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去年年底曾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显示出严重的财务危机[7]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近期联合发布文件,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包括放宽外资医疗机构设立标准和取消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的使用限制[8] - 政策调整被视为为境外资本重新打开中国资产配置通道的信号,使得能稳定产出现金流的文旅项目更具资产化估值特征[8] - 国内文旅资产估值走低为外资入局创造了条件,除韩资外,新加坡金鹰集团去年以约2-2.3亿美元收购了上海万达瑞华酒店[11] 韩国资本在华文娱领域的其他投资 - 韩国游戏公司去年收购中国老牌企业第九城市,交易额达10亿美元,联手发行《传奇》AI游戏[9] - 韩国公司Krafton投资8900万美元开发中文短剧平台Vigloo[9] - 韩国娱乐公司CJ ENM曾投资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中国影视公司,并联合出品《刺杀小说家》《八佰》等电影[9] 资本双向流动与产业互嵌 - 资本流动呈现双向特征,中国资本也在布局韩国市场,例如腾讯音乐今年以12.9亿元收购SM娱乐9.66%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11] - 韩国资本对中国文娱产业的投资是市场规律下的资本逐利行为,也折射出中韩文化产业链的深度互嵌[12] - 安博凯在运营中展现出“文化适应”能力,例如在收购的项目中引入国产动画IP“奶龙”和本土文化沉浸秀《状元归来》以精准对接市场[9]
影视院线板块9月30日涨1.13%,横店影视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2.3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30 16:51
板块整体表现 - 9月30日影视院线板块整体上涨1.13%,领涨股为横店影视,涨幅达10.01% [1] - 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52%至3882.78点,深证成指上涨0.35%至13526.51点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10只个股上涨,7只个股下跌,2只个股平盘 [1][2] 领涨个股表现 - 横店影视收盘价为18.36元,成交量18.73万手,成交额3.29亿元 [1] - 华策影视涨幅5.57%,收盘价9.29元,成交量132.70万手,为板块最高,成交额12.22亿元 [1] - 上海电影上涨1.70%,收盘价29.97元,中国电影上涨1.36%,收盘价15.64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影视院线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36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5208.15万元 [2] - 散户资金净流入2.88亿元,显示出与主力资金相反的操作方向 [2] - 横店影视主力资金净流入3909.79万元,主力净占比达11.88%,为板块最高 [3] 个股资金动态 - 捷成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562.05万元,但游资净流出2981.64万元 [3] - 华智数媒主力资金净流入421.18万元,中视传媒主力资金净流入408.91万元 [3] - 欢瑞世纪、百纳千成、华谊兄弟等个股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1.65%、1.63%、1.52% [2]
超10部影片齐聚国庆档 上市公司担当“主角”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1:46
国庆档预售与市场表现 - 截至9月29日22时11分,2025年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含点映)已突破1亿元 [2] - 《震耳欲聋》《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暂列预售票房榜前三 [2] - 《志愿军:浴血和平》预售观众家庭观影优势突出,《浪浪人生》在一线城市和年轻观众中占比突出,《毕正明的证明》点映口碑上佳,《震耳欲聋》预售开启当日便登顶国庆档新片预售票房榜 [4][5] - 拓普数据预计《刺杀小说家2》或有望夺得国庆档冠军,预计有望挑战13亿元大关,创出系列票房新高 [5] 国庆档影片类型与特点 - 今年国庆档影片类型多元、题材丰富,包括高规格高工业化大片、主流商业大片、喜剧影片等,可满足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 [2] - 共有12部影片定于国庆档上映,类型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喜剧、犯罪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偏好观众的需求 [3] - 续集化、系列化、IP化成为主流,例如《志愿军:浴血和平》是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累计观影人次接近5000万 [3] 上市公司参与情况 - 上市公司成为本次电影国庆档的主力军 [2][3] - 中国电影将上映一部主投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和四部参投影片,包括《浪浪人生》《刺杀小说家2》《毕正明的证明》《震耳欲聋》 [4] - 华策影视主投《刺杀小说家2》,其前作在2021年上映斩获10.35亿元票房 [5] - 果麦文化推出首部主投主控的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5] - 博纳影业、横店影视、华谊兄弟、万达电影、爱奇艺、大麦娱乐、猫眼娱乐等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均以出品或联合出品形式亮相国庆档 [5] 行业景气度与票房预期 -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实现总票房119.66亿元,极大提振了电影行业的士气与信心,并推动消费热情延续至国庆档 [6] - 截至9月29日19时,2025年全年电影票房已逼近420亿元 [6] - 预计国庆档票房有望超20亿元,全年电影票房预计在500亿元左右 [6] IP运营与业务拓展 - 多家影视行业公司积极布局新消费,让IP业务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第二曲线 [6] - 中国电影开拓基于IP的跨领域合作,包括将舞剧改编创作为电影版《只此青绿》,并与出版、游戏、衍生品领域开展授权合作,探索电影类文创业务模式 [7] - 上海电影通过《浪浪山小妖怪》探索内容投资+发行放映+IP运营全链商业模式,其XR大空间项目登陆全国23个省份,围绕电影IP加消费生态进行探索 [6][7] - 果麦文化计划以《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为起点,打造三国宇宙以及开发相关IP周边衍生品 [7]
国庆档鏖战在即!《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3》双雄领跑格局初显
华夏时报· 2025-09-25 21:10
电影市场表现 - 《731》票房突破13亿元 提振传统淡季9月市场 单月票房超23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 [2] - 2025年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达1574.94万元 8部新片开启预售 [2][3] - 国庆档预售票房前五名为《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3》《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浪浪人生》《毕正明的证明》 [2][3] 重点影片分析 - 《刺杀小说家2》领跑预售榜 IMAX首日排片753场 四线城市票房占比22.7% 下沉市场优势明显 [2][3] - 《志愿军3》40岁以上观众占比近40% 多人结伴观影比例16.7% 家庭观影特征突出 [4] - 《浪浪人生》在一线城市和年轻观众中占比突出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吸引35岁以上女性观众 [4] 出品方与资本市场反应 - 《刺杀小说家2》由华策影视主投 猫眼娱乐、中国电影联合出品 [4] - 《志愿军3》出品方包括中国电影、八一电影制片厂及博纳影业 联合出品方达30家公司 [4] - 博纳影业9月24日涨停 过去四个交易日收获两个涨停板 光线传媒、欢瑞世纪涨幅超3% [4]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影续集化、系列化、IP化成为主流 《志愿军》前两部累计观影人次近5000万 [6] - 《刺杀小说家2》前作票房10.35亿元 《志愿军》前作票房分别为8.68亿元和12.06亿元 [6] - 系列电影票房表现两极分化 《唐探1900》票房36.12亿元 《罗小黑2》票房5.21亿元且豆瓣评分8.7分 [8][9] 档期特征与观众结构 - 国庆档影片类型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等 满足不同年龄层需求 [3] - 各影片呈现明显区域偏好 《风林火山》在一线城市和华南地区突出 《毕正明的证明》在西南地区突出 [4] - 行业认为影片最终表现取决于口碑质量 需兼具热度与质量才能获得票房加成 [9]
华谊兄弟“实景娱乐”规划受阻?
36氪· 2025-09-24 10:32
收购交易与项目概况 - 海合安文旅完成对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全资收购 项目更名为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 计划投入1亿元打造三大新项目 [1] - 项目占地690亩 定位为长三角首个湖滨沉浸式文娱旅游目的地 融合阳澄湖生态与苏州文化 采用主题公园+节庆IP+全域资源联动模式 [1] - 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 单日最高客流2万人 收入同比增长68% [1] - 海合安文旅为安博凯投资基金100%控股的中国文旅休闲产业投资管理平台 运营青岛 成都 天津 武汉 苏州五地文旅项目 [1] 华谊兄弟实景娱乐业务发展 -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为华谊兄弟首个电影主题公园 2011年启动实景娱乐布局 定位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 [3] - 项目2015年开工建设 总投资35亿元 包含7部电影IP主题场景 34个游乐项目 11个演艺秀 7个餐厅及40多家商店 [3] - 2018年正式营业 但运营公司华谊影城苏州公司2018-2020年连续亏损 净利润分别为-1.34亿元 -1.62亿元 -0.93亿元 [2] - 2024年1月法院受理华谊影城苏州公司重整 破产评估显示资产变现无法偿付现有债权 [2][5] 财务表现与业务调整 - 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业务毛利率从2014-2017年的近100%降至2018-2021年的26.76%-34.21% [6] - 该业务营收从2022年1132.08万元降至2024年188.68万元 同比降幅达78.95%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0元 [7] - 华谊兄弟2018-2024年连续7年亏损 净利润累计-82.46亿元 其中2019年亏损39.78亿元为上市以来最低 [9]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1年末30.68%升至2024年末86.01% [7] 资产处置与战略收缩 - 2021年出售华谊影城苏州公司14.29%股权予西藏景源 同年出售5家子公司股权获交易价格13.28亿元 [4][10] - 2022-2024年向腾讯 中联盛世文化 阿里巴巴出售三家子公司股权 [10] - 2025年上半年出售上海雄互娱游戏股份获交易价格3.26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降至11.64亿元 [11] - 影视娱乐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1.52亿元 同比下降50.29% 公司总营收1.53亿元 净利润-0.74亿元 [11]
华谊兄弟“割肉”苏州电影世界!海合安文旅首次落子华东
观察者网· 2025-09-23 18:20
交易事件概述 - 安博凯投资基金旗下海合安文旅于9月21日完成对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全资收购并举办品牌焕新发布会[1] - 该交易是华东文旅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标志着苏州阳澄半岛乐园焕新重生及海合安首次进军长三角市场[3] 华谊兄弟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17年营收达39.46亿元 归母净利润8.283亿元 巅峰市值突破千亿元[6] - 2018年起连续七年亏损 归母净利润累计净亏损超82亿元[7] - 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末48.22%升至2023年末86.01% 2024年6月末进一步达86.64%[7] - 2024年上半年总营收1.53亿元 同比下降50.37% 归母净利润亏损7443.68万元 同比降幅401.15%[8] - 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业务收入从2016年近2.6亿元降至2024年188.7万元 同比下降78.95%[7][8] - 2024年中报显示该板块营业收入为0元 同比下降100%[8] - 截至9月23日股价报2.59元 总市值71.86亿元 较巅峰期蒸发超95%[9] 海合安文旅运营战略 - 公司是安博凯投资基金旗下专业文旅管理平台 运营青岛、成都、天津、武汉四大极地海洋项目[10] - 对苏州项目累计投入超1亿元资金 于7月5日完成品牌焕新更名[14] - 暑期试运营期间推出三大产品:国内首个"奶龙"IP主题区、沉浸式大秀《状元归来》、夜游体系"阳澄星光夜"[14] - 试运营期间接待客流超35万人次 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万人 收入同比增长68%[16] - 项目占地690亩 位于阳澄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地带[11] 行业背景与挑战 - 2009-2018年国内主题公园出现首轮投资热潮 但近半数出现客流不足或盈利困境[11] - 中国中腰部乐园平均复游率仅18% 远低于国际成熟市场40%的水平[11]
海合安文旅全资收购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首次涉足华东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9-23 12:49
收购交易概览 - 海合安文旅完成对原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全资收购 项目更名为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 [1] - 收购方为安博凯投资基金旗下海合安文旅 是该公司首次进军华东市场 [1][3] 项目基础信息 - 项目位于苏州阳澄湖半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 占地面积690亩 [2] - 前身为华谊兄弟电影世界 是华谊兄弟首个自主运营的实景娱乐项目 2018年对外开放 [2] - 苏州电影世界投资总额为35亿元 2018-2020年亏损额分别为1.34亿元 1.62亿元和9275.79万元 [2] 运营表现与升级计划 - 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 单日最高客流达2万人 收入同比增长68% [2] - 公司计划投入1亿元进行系统性提质升级 打造长三角首个湖滨沉浸式文娱旅游目的地 [1] - 已投入超1亿资金筹备三大新项目 包括奶龙IP主题区 《状元归来》沉浸秀和阳澄星光夜体系 [2] 新产品规划 - 国内首个奶龙IP沉浸式主题区占地3万平方米 含三大沉浸空间 IP餐厅及30余项设施与首部奶龙舞台剧 [2] - 《状元归来》沉浸秀以1.2万平方米盛唐实景 8米LED巨幕及百余演员展现苏州科举文化 [2] - 阳澄星光夜体系延长营业至晚间9点 开放三十余项设施 配套餐饮与文创市集激活夜间消费 [2] 公司背景与业务布局 - 海合安文化旅游投资(青岛)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 注册资本42143万元 [3] - 公司已成功运营青岛 成都 天津 武汉四大极地海洋文旅项目 [3] - 对外投资7家公司 包括各地海洋文化发展和旅游管理公司 [3]
影视院线板块9月22日跌4%,金逸影视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0.4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2 16:53
板块表现 - 影视院线板块整体下跌4.0% 跑输大盘 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22% 深证成指上涨0.67% [1] - 板块内个股普遍下跌 金逸影视领跌 跌幅达10.00% 中国电影下跌9.97% 幸福蓝海下跌8.94% [2] 个股涨跌 - 仅三只个股上涨:欢瑞世纪上涨0.69% *ST天择上涨0.24% 百纳千成平盘 [1] - 跌幅超过5%的个股包括:横店影视下跌7.35% 华谊兄弟下跌4.93% 万达电影下跌3.82% [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0.49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1013.81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10.38亿元 [2] - 个股资金流向分化明显:欢瑞世纪主力净流入1544.56万元 占比7.47% 而金逸影视主力净流出1322.36万元 占比5.24% [3] 成交情况 - 中国电影成交额最高达18.14亿元 万达电影成交额17.31亿元 华策影视成交额14.73亿元 [1][2] - 成交量最大的个股为华策影视154.51万手 中国电影105.89万手 万达电影139.41万手 [1][2]
海合安文旅全资收购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焕新苏州阳澄半岛乐园亮相
第一财经· 2025-09-22 13:17
收购与战略布局 - 安博凯投资基金旗下海合安文旅完成对原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全资收购 并投入1亿资金打造三大新项目 [1] - 收购后项目更名为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 占地690亩 位于阳澄湖半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地带 [3] - 公司通过此次收购实现华东地区战略布局 此前已运营青岛、成都、天津及武汉四大文旅项目 [3] 产品与业态升级 - 公司以"在地化+复合型"产品逻辑重构项目价值 深度结合阳澄湖地域特色 打造"湖滨生态+文化沉浸+全龄娱乐"复合业态 [3] - 创新推出"主题公园+节庆IP+全域资源"联动模式 构建全域文旅生态共同体 打造苏式主题化生活场景 [3] - 保留非诚勿扰、集结号、狄仁杰系列主题区域 并新增沉浸式体验项目包括演出、VR体验和骑乘项目 [7] 投资与运营表现 - 累计投入超1亿资金打造三大新项目:奶龙魔法时光主题区(占地3万平方米含30余项设施)、《状元归来》沉浸秀(12000平方米实景+48米LED巨幕)和"阳澄星光夜"夜产品体系 [5] - 夜产品体系延长营业至晚间9点 开放30余项夜间设施 配套餐饮和文创市集 有效激活区域夜间消费 [5] - 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接待客流超35万人次 单日最高突破2万人 收入同比增长68% [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长三角作为全国文旅消费高地 主题公园市场竞争激烈 [3] - 行业分析指出主题乐园需持续创新和专业维护 品牌焕新后长期发展取决于运营方运作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