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医药(300347)
搜索文档
泰格医药(03347) - 2025 Q3 - 季度业绩


2025-10-28 16:32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7.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11] - 2025年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50.26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82%[11] - 公司营业收入为50.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0.68亿元略微下降0.8%[42]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98.73%[11]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45%[11] - 净利润为10.9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03亿元增长20.9%[4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0亿元,同比增长25.5%[43] - 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25%[11] - 年初至报告期末扣非净利润为3.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46%[11] - 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74元/股,同比增长100.00%[11] - 基本每股收益为1.19元,较上期的0.94元增长26.6%[44]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35.60亿元,同比增长14.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0.8%[42] - 财务费用增加142.77%,达到7616万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减少及汇兑损失增加[21] - 财务费用增至0.76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42.8%[42] 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 - 非经常性损益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为本期6.53亿元,是净利润主要来源之一[15] - 投资收益大幅增加303.29%,达到4.40亿元[21]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改善,从亏损3441万元转为盈利3.23亿元[21] - 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至4.40亿元,上年同期为1.09亿元[42]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2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0.34亿元[42] 现金流表现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8%[1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达到4.94亿元,主要由于存单到期赎回所致[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0亿元,较上期的5.79亿元增长27.7%[4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4亿元,相比上期的净流出57.23亿元有显著改善[4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85亿元,上期为-2.72亿元[4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3.18亿元,较上期的48.56亿元增长9.5%[47]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5.93亿元,较上期的13.78亿元增长15.6%[47]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3.64亿元,较上期的22.99亿元增长2.8%[4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6.00亿元,较期初的20.48亿元减少21.9%[48] 资产项目变动 - 货币资金为16.4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20.55亿元减少19.3%[37] - 应收账款为14.2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13.60亿元增长4.9%[37] - 合同资产为27.7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25.05亿元增长10.9%[37] - 长期股权投资为40.9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34.25亿元增长19.5%[38]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为103.6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101.06亿元增长2.6%[38] - 公司商誉为35.1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32.28亿元增长8.8%[38] - 其他应收款增加111.21%,达到1.88亿元,主要由于出售金融资产尚未收到的款项所致[19] - 其他非流动资产减少32.39%,从32.45亿元降至21.94亿元,主要由于存单到期赎回所致[19] 负债和权益项目变动 - 合同负债增加39.54%,达到11.03亿元,显示新订单预收款增加[20] - 短期借款大幅减少68.52%,从19.12亿元降至6.02亿元[19] - 其他应付款激增223.74%,达到2.49亿元,主要由于增加股权认购款所致[20] - 长期借款增加62.72%,达到5.27亿元[20] - 短期借款大幅减少至6.02亿元,较期初的19.12亿元下降68.5%[39] - 合同负债增至11.03亿元,较期初的7.91亿元增长39.5%[39] - 负债总额为40.77亿元,较期初的46.07亿元下降11.5%[40] 综合收益和股东信息 - 综合收益总额为11.01亿元,较上期的8.52亿元增长29.2%[4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10.29亿元,较上期的7.87亿元增长30.7%[44]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叶小平和曹晓春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大量限售股[30][34] - 股东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有1.23亿股无限售条件股份,为最大流通股东[29]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拟出售参股公司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股权,对价约3411万美元[35]
重磅BD落地,持续推荐创新药械产业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27 14:1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持续推荐创新药械及产业链 [1][3][6] 核心观点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重磅合作,有望催化创新药行情 [3][29] - 合作涉及IBI363(PD-1/IL-2α-bias)、IBI343(CLDN18.2 ADC)及早期项目IBI3001(EGFR/B7H3 ADC)的选择权 [3][29]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战略投资),潜在里程碑付款可达102亿美元,合作总金额最高达114亿美元,并享有销售分成 [3][29] - 创新药行业维持高景气度,部分制药企业价值有望迎来重估 [3][6] 细分领域与公司推荐 - 推荐价值有望重估的大型制药企业(Pharma),维持恒瑞医药、翰森制药、三生制药、恩华药业增持评级,相关标的为石药集团 [3][6] - 推荐创新管线逐步兑现、业绩进入放量期的生物制药/生物科技公司(Biopharma/Biotech),维持科伦博泰生物、百利天恒、映恩生物、京新药业、特宝生物、我武生物、艾力斯增持评级,相关标的为信达生物 [3][6] - 推荐受益于创新、景气度修复的CXO及制药上游公司,维持皓元医药、百普赛斯、药明康德、药明合联、泰格医药增持评级 [3][6] - 推荐有望迎来复苏的医疗器械龙头公司,维持微创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惠泰医疗增持评级 [3][6] 市场表现总结 - 2025年10月第四周(2025/10/20-2025/10/24)A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上证综指上涨2.9%,SW医药生物指数上涨0.6%,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1位 [3][8] - A股医药板块内表现较好的细分领域为医疗服务(+3.9%)、医药商业(+2.3%)、医疗器械(+0.9%) [3][10] - A股医药个股涨幅前三为特一药业(+22.3%)、毕得医药(+18.9%)、金石亚药(+16.2%);跌幅前三为透景生命(-18.6%)、新诺威(-17.5%)、舒泰神(-14.9%) [3][14] - 同期港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8%,港股生物科技指数下跌1.4%,恒生指数上涨3.6% [3][18] - 同期美股医药板块表现与大盘相当,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指数上涨1.9%,标普500指数上涨1.9% [3][19]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溢价率为71.0%,处于正常水平 [3][14]
银华基金马君旗下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三季报最新持仓,重仓药明康德
搜狐财经· 2025-10-27 05:39
基金业绩与持仓变动 - 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近1年净值增长率为24.54% [1] -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新增康龙化成,持有856.28万股,对应市值3.06亿元 [1] -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新增百利天恒,持有79.44万股,对应市值2.98亿元 [1] - 药明康德获增持64.87万股,总持股达1552.8万股,为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持股市值17.4亿元 [1] - 泰格医药和通化金马退出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1] 重点持仓股增持情况 - 恒瑞医药获增持3.98%,持股1841.47万股,市值13.18亿元 [1] - 百济神州获增持8.12%,持股113.99万股,市值3.5亿元 [1] - 科伦药业获增持4.02%,持股1092.31万股,市值4.01亿元 [1] - 复星医药获增持3.87%,持股1241.14万股,市值3.7亿元 [1] - 长春高新获增持2.08%,持股315.45万股,市值4.1亿元 [1] - 华东医药获增持2.03%,持股840.3万股,市值3.49亿元 [1] - 信立泰获增持2.93%,持股541.12万股,市值3.27亿元 [1] 相关ETF市场表现 - 科创100ETF华夏近五日上涨4.71% [3] - 科创100ETF华夏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市盈率为272.90倍 [3] - 科创100ETF华夏最新份额为20.2亿份,增加10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397.3万元 [3] - 科创100ETF华夏估值分位为85.82% [4]
易方达基金减持泰格医药(03347)42.98万股 每股作价约42.78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24 19:57
交易概述 -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10月21日减持泰格医药(03347)42.98万股 [1] - 减持每股作价为42.779港元,总金额约为1838.64万港元 [1] - 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为946.81万股,最新持股比例为7.69% [1]
易方达基金减持泰格医药42.98万股 每股作价约42.78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24 19:47
公司股权变动 -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10月21日减持泰格医药42.98万股 [1] - 减持每股作价42.779港元,总金额约为1838.64万港元 [1] - 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为946.81万股,持股比例降至7.69% [1]
泰格医药跌2.01%,成交额1.3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82.5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10:34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23日盘中公司股价下跌2.01%至52.15元/股,成交额1.36亿元,换手率0.46%,总市值449.0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82.56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267.70万元(占比1.97%),大单净流出114.86万元 [1] - 公司股价近期表现疲软,今年以来下跌4.00%,近5个交易日跌4.29%,近20日跌13.40%,近60日跌9.43% [1] 公司基本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医药及健康产品提供临床研究服务,业务范围涵盖I至IV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数据管理、注册申报等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占比52.60%,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占比45.21%,其他业务占比2.19%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概念板块包括仿制药、创新药、互联医疗、CRO概念等 [2] 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0亿元,同比减少3.21%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83亿元,同比减少22.22%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24.5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1.54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15万,较上期减少4.14%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持股2763.39万股,较上期减少331.92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326.56万股,较上期增加439.61万股 [3] - 华宝中证医疗ETF持股1723.05万股,较上期增加21.37万股;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314.69万股,较上期减少44.52万股;兴全商业模式混合(LOF)A持股992.04万股,较上期增加27.09万股 [3]
泰格医药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3085.13万元,融资余额7.8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09:3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2日公司股价下跌0.89%,成交额为3.27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3085.13万元,融资偿还额为3986.03万元,融资净买入为-900.90万元 [1] - 截至10月22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为7.83亿元,融资余额为7.8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99% [1] 融资融券情况 - 公司融资余额超过近一年60%分位水平,处于较高位 [1] - 10月22日融券偿还1.25万股,融券卖出8100股,卖出金额43.11万元 [1] - 融券余量为6.08万股,融券余额为323.64万元,超过近一年70%分位水平,处于较高位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15日,于2012年8月17日上市,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2] - 主营业务为国内外医药及健康相关产品提供专业临床研究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52.60%,临床试验技术服务45.21%,其他(补充)2.19% [2] 近期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15万,较上期减少4.14% [2] - 2025年1月-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0亿元,同比减少3.21% [2] - 2025年1月-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83亿元,同比减少22.22% [2] 分红与股东结构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5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1.54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2763.39万股,较上期减少331.92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326.56万股,较上期增加439.61万股 [3] - 华宝中证医疗ETF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723.05万股,较上期增加21.37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314.69万股,较上期减少44.52万股 [3] - 兴全商业模式混合(LOF)A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992.04万股,较上期增加27.09万股 [3]
2026年中国医药外包(CXO)行业政策、运行现状、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创新药融资与BD交易双升,CXO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3 09:26
行业定义与模式 - 医药外包(CXO)是制药企业将新药研发、生产或销售环节委托给专业服务机构的模式,旨在通过专业化分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周期、分散风险 [1][2] - 行业涵盖合同研发组织(CRO)、合同生产组织(C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合同销售组织(CSO)等细分领域 [1][2] - 企业以“全流程协同+专业平台赋能”为核心模式,深度整合于药品从早期研发至商业化生产的全价值链,提供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4] 核心驱动力与政策环境 - 制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与外包渗透率提升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4] -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医药产业结构性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强化了产业链专业化分工 [5] -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从研发激励、审评审批加速、支付体系优化等多维度构建了创新药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5] 全球市场规模与格局 - 2025年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966亿美元,2021至2025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预计为14.0% [1][5] - 2024年全球CRO市场规模约为89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980亿美元;同期全球CDMO市场规模约890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990亿美元 [6] 中国市场增长与活力 - 2025年中国药物外包行业市场规模预计攀升至2477亿元,2020–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6.56%,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 [1][7] - 2025年1-8月,国内创新药融资金额显著提升至77.5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约89%,其中二级市场融资金额达到51.35亿美元,同比激增约304% [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达到627亿美元,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占全球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1336亿美元的47% [9] 企业竞争格局 - 行业已形成梯队分明的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和药明生物为代表,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全球化交付体系确立领先地位 [10] - 药明康德作为绝对龙头,2024年营收达392.4亿元;凯莱英在CDMO领域表现突出,2025年上半年新兴业务收入增长超50% [10] - 第二梯队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如昭衍新药专注于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博腾股份和九洲药业在小分子CDMO领域建立特色优势 [10]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前沿技术平台的构建,具备ADC、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多肽/寡核苷酸等前沿技术平台的企业将获得显著增长溢价 [12] - 构建具备韧性的全球运营网络成为关键战略,头部企业通过“多地研发、全球交付”的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风险管理 [13] - 行业竞争范式向深度融入医药创新生态转变,通过“参股+服务”模式与AI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从传统外包商向价值共创的战略伙伴升级 [14]
10月22日生物经济(970038)指数跌0.81%,成份股普洛药业(000739)领跌
搜狐财经· 2025-10-22 18:24
生物经济指数市场表现 - 10月22日生物经济指数报收2261.4点,下跌0.81% [1] - 指数成交额为166.35亿元,换手率为1.19% [1] - 指数成份股中19家上涨,30家下跌,美好医疗以6.53%领涨,普洛药业以5.41%领跌 [1] 指数十大权重股详情 - 迈瑞医疗权重最高为13.81%,最新价220.20元,下跌1.51%,总市值2669.80亿元 [1] - 长春高新权重5.41%,最新价119.11元,下跌0.97%,总市值485.89亿元 [1] - 康龙化成权重4.66%,最新价30.96元,上涨0.29%,总市值550.53亿元 [1] - 十大权重股中多数属于医药生物行业,另包含电子、农林牧渔、美容护理行业公司 [1] 成份股资金流向 - 指数成份股合计主力资金净流出8.93亿元 [1] - 游资资金净流入合计1.4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合计7.5亿元 [1] - 康龙化成主力资金净流入4659.18万元,主力净占比6.98% [2] - 美好医疗主力资金净流入2495.52万元,主力净占比8.30% [2] - 三诺生物主力资金净流入1733.36万元,主力净占比15.29% [2]
BD密集落地,持续关注创新药械产业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21 20:3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持续关注创新药械及产业链,整体观点积极 [1][3] 核心观点 - 近期多起BD(业务发展)交易密集落地,有望催化创新药行情 [3] - 创新药领域维持高景气度,建议关注价值有望重估的大型药企、创新管线逐步兑现的生物科技公司、受益于创新的CXO及制药上游、以及有望复苏的医疗器械龙头 [3][5] 细分领域与重点标的 - **价值重估大型药企 (Pharma)**:重点标的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三生制药、长春高新、华东医药、恩华药业,相关标的为石药集团 [3][5] - **创新生物科技 (Biopharma/Biotech)**:重点标的包括科伦博泰生物、新诺威、百利天恒、映恩生物、京新药业、特宝生物、我武生物、艾力斯,相关标的为信达生物 [3][5] - **CXO及制药上游**:重点标的包括皓元医药、百普赛斯、药明康德、药明合联、泰格医药 [3][5] - **医疗器械龙头**:重点标的包括微创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惠泰医疗 [3][5] 近期BD交易案例 - 普瑞金与Kite达成协议,首付款1.2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5.20亿美元 [3] - 维立志博与Dianthus达成协议,首付款2000万美元,总金额最高可达10亿美元 [3] - 翰森制药与罗氏、奥赛康与Visara也分别于10月17日宣布达成交易 [3] 近期市场表现 - **A股市场**:2025年10月第三周(10/13-10/17),上证综指下跌1.5%,SW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5%,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5位 [3][7] - **A股细分板块**:中药板块表现相对较好,上涨0.4%,医药商业下跌0.9%,化学制剂下跌1.7% [3][11] - **A股个股表现**:涨幅前三为亚太药业(+36.7%)、多瑞医药(+28.8%)、广生堂(+26.1%);跌幅前三为贝达药业(-17.0%)、华兰股份(-15.7%)、金城医药(-11.8%) [3][14] - **港股市场**:同期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5.8%,港股生物科技指数下跌6.1%,恒生指数下跌4.0% [3][18] - **港股个股表现**:涨幅前三为康宁杰瑞制药-B(+10%)、中国中药(+8%)、先声药业(+5%);跌幅前三为永泰生物-B(-30%)、三叶草生物-B(-20%)、宜明昂科-B(-17%) [3][18] - **美股市场**:同期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指数上涨0.7%,标普500指数上涨1.7% [3][18] - **美股个股表现**:涨幅前三为捷迈邦美(+8%)、查尔斯河(+7%)、梅特勒-托利多(+6%);跌幅前三为KENVUE(-8%)、礼来(-4%)、MODERNA(-3%) [3][18]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溢价率为74.5%,报告认为处于正常水平 [3][14]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报告提供了多家重点公司的盈利预测与估值数据,例如恒瑞医药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1.12元,对应市盈率58倍;药明康德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3.93元,对应市盈率25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