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科技(300709)

搜索文档
乘时驭势,启新立潮——电子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子行业(包括AI眼镜、折叠屏、PCB、半导体设计和设备材料、手机零部件、LCD屏幕、LED照明、存储、面板、模拟芯片、ASIC设计等细分领域) - **公司**:Meta、高通、小米、Rocket、歌尔股份、龙旗科技、恒玄科技、中科创讯、苹果、安菲诺、新日新、精研科技、蓝思科技、三星、博通、Marvell、亚马逊、新元股份、长鑫、兆易创新、TI、ADI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AI眼镜市场 - **核心观点**:AI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未来市场规模有望接近千万台级别 [1][4] - **论据**:2023年全球销售量仅二十几万副,2024年总出货量约150万副,2025年Meta与陆逊梯卡全面开放渠道,高通芯片储备达1000万颗,预计销量将大幅提升至550万台以上,小米和Rocket等品牌也有望贡献销量,产品功能不断升级,大模型接入提升用户体验 [4] 折叠屏市场 - **核心观点**:折叠屏技术处于预期向上阶段,市场潜力巨大,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显著业绩增长 [1][5] - **论据**:以苹果为代表的折叠屏产品备受期待,各大厂商积极布局,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2026年苹果大概率推出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特有供应链将从2000万台增长至四五千万台,相比传统手机供应链具有更好的成长性 [5][13] PCB市场 - **核心观点**:下半年PCB需求依然旺盛,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6] - **论据**:在AI相关领域(如GPU、光模块等)和智能驾驶领域需求旺盛,国内支架渗透率从10%提升至30%,对摄像头等相关行业利润端形成显著拉动作用;AI行业发展显著提升对高阶PCB板的需求,间接拉动高阶PCB及光模块数量需求,提高行业产能供给稀缺性 [6][17] 半导体设计和设备材料市场 - **核心观点**:半导体设计和设备材料进入业绩释放阶段,国产化进程加速,本土企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1][8] - **论据**:半导体设计领域有端侧AI(如NPU和定制化存储)等新创新方向,高通和华为等公司已有相关产品布局;半导体设备方面本土企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智能驾驶领域支架渗透率提升对相关设备公司利润形成拉动作用 [8][18] 成熟电子细分领域 - **核心观点**:手机零部件、LCD屏幕和LED照明等成熟细分领域,市场将进入优胜劣汰阶段,应关注龙头企业表现及市场份额变化 [1][9] - **论据**:这些产业存在众多玩家,市场逐渐饱和,将锁定头部龙头地位并进行产业出清,两三家或三四家龙头企业将脱颖而出占据主导地位 [9] 存储市场 - **核心观点**:存储市场DDR4价格大幅上涨,AI技术发展将推动存储行业持续增长 [3][20] - **论据**:海外大厂提前退出DDR4市场并转向DDR5,长鑫宣布转向DDR5生产,导致市场囤货需求增加,推高DDR4价格;AI技术发展将提升对存储容量和速度的需求,终端设备向AI升级将推动存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3][19][20] 面板行业 - **核心观点**:面板行业供需格局稳定,价格平稳上行,未来利润将显著提升,估值有望修复并提高分红比例 [3][27] - **论据**:供给侧无新增产能,行业以销定产,稼动率维持在八成多,三家主要企业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通过控制稼动率稳定面板价格;2025年开始大部分面板公司折旧退出,利润端将显著提升,产品价格稳定情况下公司利润将快速增长 [27] 模拟芯片市场 - **核心观点**:模拟芯片市场处于集中度提升阶段,长期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 [21] - **论据**:相关公司收入端增长不错,但当前阶段难以大幅盈利,应关注收入增长和定价策略;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模拟芯片,国内头部四家公司总收入仅百亿级别,而美国TI和ADI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收入达三四百亿人民币,国产替代空间大 [21] ASIC设计领域 - **核心观点**:ASIC设计领域由海外厂商引领,未来市场份额将迅速上升,看好新元股份在AI ASIC领域的发展前景 [22][23] - **论据**:博通和Marvell等海外厂商引领该领域发展,博通ASIC业务占比从不到5%攀升至约35%,Marvell ASIC业务占总收入超过70%,预计2023 - 2028年间行业复合年增长率达45.4%,亚马逊预计到2028或2029年ASIC芯片销量将超过现有GPU;国内新元股份与互联网大厂合作进展较快 [22][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眼镜产品研发成本**:眼镜产品研发投入高,若销量低则每台产品分摊研发费用高,导致价格难以下降,销售量达到千万台可有效平摊成本,提高消费者接受度 [10][11] - **折叠屏手机特有供应链**:包括铰链和UTG玻璃等环节,铰链方面处于P1阶段,UTG玻璃由蓝思科技打样,每片价值约100美元,对应未来市场规模可达20 - 30亿美元,三星将提供定制MOLED屏幕 [14] - **苹果折叠屏手机技术**:强调无折痕设计,依赖定制MOLED屏幕及改进后的OC胶性能,UTG玻璃采用非等厚方案,加工难度大,蓝思科技正在进行相关打样工作 [15] -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价格优势**:国内设备和材料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CMP抛光垫和抛光液价格约为海外产品的一半或60%,国产设备相较于同类海外设备价格大约打七折 [25] - **国内设备和材料全球市场潜力**:国内设备和材料公司与本土晶圆厂长期磨合并提升整体良率后,开始具备向海外扩展的潜力,部分海外公司已开始洽谈合作,一旦进入送样或认证阶段将提升相关公司估值空间,全球市场中国产替代品占比约30%,打开全球市场后比例有望翻倍 [26]
苹果加速入局折叠屏,核心环节有望深度受益
华西证券· 2025-07-07 15: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苹果加速入局折叠屏,有望带动折叠屏手机加速放量,引领折叠屏产业链创新升级,看好折叠屏UTG盖板、铰链等核心增量环节以及液态金属、3D打印等新工艺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折叠屏手机加速渗透,引领智能手机创新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达12.38亿部,同比+6.4%,苹果、三星、小米占据半壁江山,CR3为50% [12] - 折叠屏技术成智能手机领域受关注的创新方向,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首款消费级量产折叠屏手机,2019年起多家厂商入场 [15] - 折叠屏手机有横折式和竖折式,2024年中国横折和竖折手机占比分别为67.4%和32.6% [17] - 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1780万台,预计2027年达7000万台,2024 - 27年CAGR为57.8%,苹果有望2026年推出折叠iPhone带动放量 [20] - 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917万台,同比增长30.8%,华为以48.6%市场份额领先 [23] - 折叠屏手机硬件端有折叠痕迹明显等问题,软件端有外屏利用率低等痛点 [24] - 主流厂商折叠屏手机厚度及重量持续优化,2021 - 23Q3横折叠手机平均厚度由15.1mm减薄到11.1mm,平均重量由289.2g减重到252.8g [29] - 折叠屏手机价格不断下探,2021 - 23Q3横折叠手机均价从14032元降至9942元,竖折叠手机均价从8294元降至6766元,2024年持续下行 [31] - 铰链和盖板是折叠屏手机核心价值增量,三星Galaxy Fold1显示模组和机械结构件成本占比分别提升13.3%和5.8%,华为Pura X显示模组和铰链系统占比合计70% [36] 铰链:折叠屏核心零部件,各品牌积极布局打造差异化 - 铰链负责支撑和引导屏幕开合、悬停,结构复杂,要满足20万次以上开合寿命,厂商对其结构、材质和工艺全面升级 [38] - 折叠屏铰链分水滴和U型,水滴型折痕浅、减少屏幕磨损,华为、OPPO等内折叠手机基本采用,三星Galaxy Z Fold 5系列也采用 [40] - 国内厂商基于水滴型铰链精简结构、引入创新材料实现轻量化,如小米MIX Fold 4龙骨转轴2.0 [44] - 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铰链市场规模约32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154亿美元,2024 - 32年CAGR为21.69% [47] - MIM工艺流程包括造粒、注射、脱脂、烧结,后续还需整形等处理,结合塑料注射成形和粉末冶金优势,适合大批量生产复杂金属产品 [53] - MIM技术相比传统金属加工和CNC技术,有设计自由度高、成本低等优势,我国MIM行业快速发展,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41.4亿元,2020 - 26年CAGR为11.65%,消费电子应用占比超50% [56][62] - 液态金属即非晶合金,性能优于常用金属材料,加工工艺高效,后处理工序精简,锆基液态金属已用于头部品牌折叠屏手机铰链 [67][74] - 钛合金适合轻量化消费电子产品,传统加工难度大,3D打印可降低制造难度,有材料利用率高、缩短研发周期等优点 [75][77] - 荣耀Magic V2和OPPO Find N5采用钛合金3D打印铰链,带动钛合金在折叠屏领域应用 [79] 盖板:实现折叠的核心部件,加速推进UTG技术布局 - 柔性盖板需兼具透明度、可折叠性和可恢复性,常用材料是CPI和UTG,UTG逐渐取代CPI成主流,2023年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UTG使用占比提升至70%,2028年UTG出货量有望超5100万片,2024 - 28年CAGR为19.99% [87][88] - 不等厚超薄玻璃UFG有望成下一代主流方案,中间弯折区30um,两边非弯折区70 - 150um,无需贴膜 [96] - UTG生产分一次成型法和二次成型法,一次成型法技术壁垒高,被国外制造商掌握,二次成型法是国内厂商主要采用方案,但产品存在外观良率欠佳等问题 [101][103] - 柔性玻璃需切割处理,传统切割方法不适用,需采用非接触式激光切割 [104] - 超薄玻璃需钢化提高强度,化学钢化后的玻璃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是UTG盖板加工企业首选工艺 [107] 投资建议 - 相关受益标的包括UTG的蓝思科技,铰链的领益智造、统联精密、精研科技,液态金属的宜安科技,3D打印的华曙高科、铂力特 [7]
折叠屏供应链“等待苹果”
经济观察报· 2025-07-04 19:51
核心观点 - 苹果预计2026年入局折叠屏市场 可能重新定义行业规则和价值分配 [1][4] - 当前折叠屏市场呈现"冷热并存"局面:全球增长放缓但中国高端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6][7][8] - 行业期待苹果解决硬件痛点并带来软件生态革命 推动折叠屏从小众走向主流 [19][20][23] 市场现状 - 2024Q1全球折叠屏出货量同比仅增9% 远低于此前三位数增速 2025年可能出现首次年度下滑 [7] - 中国高端机市场逆势增长:5000元以上机型占比从2020年11%升至2024年27% 销量达7840万部 [7] - 中国折叠屏渗透率从2023年2.5%提升至2024年4.2% [8] - 用户痛点集中在折痕/质量/价格/轻薄度等方面 出现"尝鲜后回归直板机"现象 [6] 供应链技术 - 铰链零件数超180个 公差需控制在±0.005mm 钢材强度要求从1500MPa提升至2300MPa [13] - 屏幕模组报价1100-2200元/套 铰链系统报价350-1200元 合计占BOM成本30-40% [14] - 柔性OLED/UTG超薄玻璃等核心材料良率仍被国际龙头掌控 [14] - 国产供应链已全面布局:立讯精密提供多类模组 维信诺探索三折形态 深天马展示Z形态概念机 [15] 苹果入局影响 - 预计2025Q4开案 2026Q4量产 初始出货数百万部 [3] - 可能采用非晶态金属玻璃铰链/钛合金机身/硅碳负极电池等技术解决现有痛点 [21] - 行业期待其通过iOS生态协同构建"MacBook-Vision Pro-折叠iPhone"生产力闭环 [20] - 供应链合作模式或转向JDM(联合设计开发) 品牌与供应商共担研发风险 [22] 未来形态争议 - 乐观预测:三折/卷轴形态将随技术成熟逐步量产 [24] - 保守观点:形态演进应聚焦显示空间与便携性平衡 而非单纯增加折叠次数 [24] - 关键分歧在于苹果能否实现"颠覆级"的折痕控制和生态联动 [24]
折叠屏供应链“等待苹果”
经济观察网· 2025-07-04 15:33
经济观察报记者 郑晨烨 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突然热闹了起来。 一个市场 两种温度 "目前(折叠屏市场)处于一个瓶颈期,大部分品牌今年对折叠屏都相对保守,(开始)缩减折叠屏产品线。"7月2日,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告诉经济观 察报记者。 在他的观察中,折叠屏市场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火热:"虽然这几年折叠屏在技术和使用体验上提升很大,但是一些天生的问题,比如折痕、质量、价 格、轻薄度等,以及同等价格下其配置肯定低于直板机的情况,导致用户增长已到极限,除了商旅用户保持刚需以外,其他用户大多在尝鲜以后逐渐放 弃。" "我们认为未来2—3年内若无法实现重大突破或场景创新,消费市场仍将困于小众高端圈层,目前来看距离全市场普及还比较远。"7月2日,头豹研究院首席 分析师游浩坤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折叠屏手机的用户负面评价大多集中于产品体验性与性价比两方面,不少用户出现了"新鲜感后回归直 板机"的回流情况。 在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路淑萱看来,当前的折叠屏市场处在一个"增长遇到瓶颈"与"技术持续突破"并存的阶段。她向记者表示,尽管技术在进步,但 折痕明显、价格较高、规格未能与传统旗舰机型全面看齐等问题 ...
荣耀CFO剧透荣耀IPO进度:现在进展很顺利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21:00
荣耀IPO进展 - IPO已进入第二阶段 目前正在辅导机构帮助下改进公司治理和内控 辅导期至少三个月 预计2026年1月至3月完成上市辅导 [1] - 中信证券担任辅导券商 上市流程包括申报、审核、发行上市等六个阶段 [1] AI战略布局 - 公司宣布全面转型为AI终端生态公司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100亿美元(年均150亿元)用于AI领域 创手机厂商公开AI投入最高纪录 [2] - IPO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AI研发关键环节 包括模型落地能力、结果闭环和产品形态创新 [2][3] - CEO提出AI发展五阶段论 认为当前处于L2-L3过渡期 强调AI需从"会想"转向"会做"并深度融入生活场景 [2] 折叠屏产品战略 - 发布旗舰产品Magic V5折叠屏手机 刷新行业轻薄纪录 搭载首创电池和铰链技术 [3] - 产品线总裁提出折叠屏进入2.0时代 需从解决基础问题转向场景化创新 目前行业增速放缓但即将迎来创新突破期 [3][4] - 计划下半年推出小折叠屏手机 与部分厂商暂停研发形成战略差异 [4] 折叠屏市场动态 - 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917万台 同比增长30.8% 但增速较往年放缓 [4] - 产业链企业精研科技指出2024年各品牌目标基本达成 但对2025年需求持谨慎态度 因市场传闻北美客户可能入局引发观望情绪 [5]
vivo折叠屏再破轻薄纪录 手机行业跨生态竞争进入深水区
证券日报网· 2025-06-26 21:16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vivo发布新一代折叠旗舰X Fold5,机身重量降至217g,打破上一代219g纪录,成为全球最轻大折叠机型 [1] - 新品实现行业领先的防水等级(IPX9+)、防尘(IP5X)及-30℃电池正常供电,成为全球首款"三防"折叠屏 [1] - 铰链技术成为轻薄化关键,采用金属注射成型、3D打印、钛合金及碳纤维材料,推动产业链技术迭代 [2] - 东睦股份为vivo供应超薄铰链金属粉末冶金部件,精研科技参与铰链结构设计,联合研发支撑轻薄化需求 [3] 生态协同与行业竞争 - vivo X Fold5实现跨生态协同,支持与Apple Watch、Windows电脑及特斯拉汽车互联,成为首款打通苹果手表生态的安卓手机 [1][4] - 行业竞争逻辑转向生态互联,华为、小米、OPPO等头部厂商加速布局全场景互联,华为HarmonyOS、小米HyperOS等系统覆盖多终端 [4] - 安卓与iOS/Windows互联或提升用户黏性,2025年跨系统协同能力或成估值锚点 [4] 市场趋势与产业链布局 - 2025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达1000万部,同比增长8.3%,成为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引擎 [5] - 京东方柔性AMOLED折叠屏出货量居行业前列,天马微电子2025年AMOLED产能将释放并推进降本 [5] - 铰链环节企业如东睦股份加速扩产,AI大模型接入操作系统推动竞争维度扩展至"硬件+生态+服务"全链条 [5]
精研科技: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关于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截至授予日)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23 20:37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对象核查 - 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进行核查,确认其符合《公司法》《管理办法》《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要求 [1] - 激励对象范围包括公司及子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排除独立董事、监事及持股5%以上股东或实控人亲属 [2] - 激励对象中包含1名外籍核心业务骨干,因其负责国际业务拓展并对提升公司海外市场影响力起到关键作用,纳入计划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 [3] 激励计划授予细节 - 授予日为2025年6月23日,授予价格为18.88元/股,共向83名激励对象授予120.00万股限制性股票 [3] - 所有激励对象均无《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禁止情形(如12个月内被监管机构处罚、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 [2] - 激励对象名单与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批准的《激励计划(草案)》完全一致 [1][2]
精研科技: 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20:37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会议以现场及通讯方式召开,部分董事以通讯方式出席,其他董事以现场方式出席 [1] - 副总经理王立成先生以通讯方式列席会议 [1] - 会议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1] 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调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的议案,由18.99元/股调整为18.88元/股 [2] - 调整原因是2024年年度权益分配方案已于2025年6月6日实施完毕 [2] - 调整内容在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对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无需再次提交股东会审议 [2] - 表决结果为6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董事邬均文先生回避表决 [2][3]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 - 首次授予日确定为2025年6月23日 [2] - 向83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120.00万股 [2] - 授予价格为18.88元/股 [2] - 议案已经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 [2][3]
精研科技(300709) - 关于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公司股票情况的自查报告
2025-06-23 20:02
激励计划 - 公司于2025年6月5日审议通过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2] 自查情况 - 自查期间为2024年12月5日至2025年6月5日,核查对象为内幕信息知情人[2][3] - 自查期间1名核查对象在知悉激励计划前买卖股票,无内幕交易情形[5] 制度建设 - 公司建立信息披露及内幕信息管理制度,未发现违规情形[6]
精研科技(300709)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法律意见书
2025-06-23 20:00
股东会信息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于6月23日15:00召开,6月6日刊登通知[2][3] - 网络投票时间:交易系统6月23日9:15 - 15:00;互联网系统9:15 - 15:00[3] 议案审议 - 董事会提请审议3项议案,含激励计划草案等[4] 股东投票情况 - 182名股东参与表决,代表股份62,926,788股,占比33.8177%[6] - 3项议案同意股数占比均超98.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