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巴斯夫(BASFY)
icon
搜索文档
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1.57欧元,预估1.38欧元。第一季度销售额174.0亿欧元,预估176亿欧元。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 26.3亿欧元,预估26.1亿欧元。预计全年调整后EBITDA 80.0亿欧元至84.0亿欧元。
快讯· 2025-05-02 13:05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第一季度业绩部分指标超预估,同时给出全年调整后EBITDA的预计范围 分组1:第一季度业绩情况 - 调整后每股收益1.57欧元,高于预估的1.38欧元 [1] - 销售额174.0亿欧元,低于预估的176亿欧元 [1] - 调整后EBITDA 26.3亿欧元,高于预估的26.1亿欧元 [2] 分组2:全年业绩预计 - 预计全年调整后EBITDA在80.0亿欧元至84.0亿欧元 [3]
5月2日电,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26.3亿欧元,预期为26.1亿欧元。
快讯· 2025-05-02 13:02
文章核心观点 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超预期 [1] 分组1 - 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26.3亿欧元 [1] - 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预期为26.1亿欧元 [1]
BASF partners with University of Waterloo to accelerate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al excellence with AI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5-01 00:23
MISSISSAUGA, ONTARIO, April 30, 2025 (GLOBE NEWSWIRE) -- The French version of this press release is available here. BASF and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s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 (Waterloo.AI) are joining forces to advance AI applications through a three-year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greement that will run from 2025 to 2028. This partnership i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knowledge sharing and develop advanced AI systems to drive operational excellence, enhance customer value, and streamline pr ...
中国循环经济万亿级市场待启:商业化仍是难题,巴斯夫打算这样参与
第一财经· 2025-04-30 21:42
巴斯夫材料回收商业化进展 - 公司通过与客户共创实现塑料废弃物回收在下游产品中的商业化应用 例如与KPR尊王合作推出安全鞋 与泰科电子联合推出新款汽车连接器 标志着材料回收完成从技术验证到正式商业化的转型 [1] - 公司采用质量平衡法逐步实现废弃材料循环利用 强调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与政府严格监管的关键作用 [1]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2025年目标产值达5万亿元 2030年有望接近10万亿元 [3][4] - 2024年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立 注册资本达百亿元 整合中国石化 中国宝武等多家央企资源 打造全国性回收平台 标志行业进入国家队主导新阶段 [4] - 循环经济产业从传统回收生意升级为高科技 高质量属性的新产业 汽车出口面临欧盟碳足迹追踪 关键原材料回收循环等新要求 [4] 化学回收技术挑战 - 化学回收技术面临上游供应商数量有限 材料供给不足问题 导致回收材料选择面窄 成本高 [3] - 废弃材料回收需整个产业链协同 上游垃圾分类与废弃塑料分拣是产能产生的前提 单靠一家企业无法完成 [3] - 多国通过生产者责任制延伸制度(EPR)实施监管 中国对电器电子 汽车等4类产品实施该制度 目标2025年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达50% [3] 巴斯夫战略布局与业务重点 - 汽车是公司服务的最大产业板块 占特性材料业务部近半业务总量 材料供应由燃油车更多转向新能源汽车 [5] - 公司投资聚焦汽车与电力基础设施两大板块 供应开关盒 断路器等重要电气设备零部件 助力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新能源并网 [5] - 中国成为全球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公司长期为车企提供塑料 聚氨酯等材料 见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巨大变化 [5]
万字详解:德国经济雪崩之谜
36氪· 2025-04-30 08:24
德国经济现状 - 德国经济连续三年陷入停滞 2023年萎缩0.3% 2024年萎缩0.2% 2025年IMF预测增长0.3% [1] - 制造业岗位空缺率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劳动力需求萎缩向产业链上下游传导 [2] - 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0.9% 实际工资增幅仅0.4% 家庭购买力五年累计缩水3.2% [2] 工业与出口困境 - 汽车制造业大规模裁员 大众2024年启动万人裁员计划 博世计划2027年削减5500个职位 [2][17] -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达38% 德国对华出口同比下降9.7% 机械设备出口份额流失5.3个百分点 [3][4] - 工业生产自2018年以来收缩超12% 汽车生产2023年增长11% 电动车出口增长60% [17][20] 能源与成本压力 - 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价格飙升 推高德国工业生产成本 [8][20] - 企业为员工支付的附加劳工成本达工资42% 制造业时薪2024年仅上涨1.2%创1990年来最低 [4][5] - 绿党能源政策要求2035年前完成脱碳改造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吸引产能转移 [4][6] 贸易与投资趋势 - 德国贸易占GDP比例2023年降至90.11% 较2022年下降9.77个百分点 [8] - 资本投资占GDP比重结束14年回升后断崖式下跌 企业因能源转型不确定性集体观望 [4] - 美德贸易顺差突破650亿欧元 面临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 [1][6] 产业结构问题 - 制造业就业占比达18% 是美国的2倍 自动化替代冲击呈几何级放大 [4] - 工作年龄人口增长率2025-2029年预计下降0.66个百分点 加剧劳动力短缺 [21] - 高能耗产业仅占经济总量4% 汽车产业转型面临中国低成本竞争 [20] 政策与模式挑战 - "债务刹车"规则限制公共投资 净公共投资接近零 公共资本/GDP比率持续下降 [12][28] - 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失效 储蓄盈余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27][28] - 金融自由化削弱非市场协调 企业交叉控股解除 短期业绩压力增大 [15][16]
楼剑锋:中国不仅是巴斯夫投资聚焦点,更是实践绿色增长的发力点
第一财经· 2025-04-25 23:18
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能将绿色转型和市场需求整合起来的企业。 "巴斯夫深刻地感知到中国市场的无限潜力、无穷韧性和无限机遇,中国不仅是巴斯夫投资的聚焦点, 更是巴斯夫实践绿色增长的发力点。"4月25日下午,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 "在乎者赢,先人一步 ——可持续跃迁的全球经验与本土策略" 主题论坛上,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分享了在中 国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 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巴斯夫是全球少数在化工整个 价值链有所涉猎的企业,其产品遍及衣食住行,助力各行各业。2024年,巴斯夫全球销售额为653亿欧 元,正迈向2050年碳净零排放的目标。 今年是巴斯夫在华发展的140周年。楼剑锋表示,经过140年的耕耘与沉淀,巴斯夫建立了遍及中国的生 产、研发和销售网络。截至去年年底,巴斯夫与合作伙伴在华累计投资约170亿欧元。 "巴斯夫坚信,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能将绿色转型和市场需求整合起来的企业。"楼剑锋表示,巴斯夫 始终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相结合,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涵盖整个价值链,其中包括三个维 度。 第一,从自身做起,聚焦可持续发展,助力气候保护 ...
从“碳索”到关税:鲍磊伟阐述巴斯夫在华策略与行业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18:21
文章核心观点 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下动作频频,亚太区特性材料部高级副总裁鲍磊伟谈及公司在“碳索之路”的坚持、新兴领域的前瞻及关税政策的应对,公司紧盯汽车材料创新趋势,探索新兴领域,本土化战略降低关税影响,未来将依政策调整全球产能布局 [1] 公司绿色转型战略 - 核心目标是用回收再生材料、生物质替代化石原料,如开发PBT聚氨酯工艺采用ANC生物质技术降低碳足迹 [2] - 生产端国内基地全面用绿电,减少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材料研发调整价值链,用低碳足迹原料替代原生材料,项目计划推向亚洲 [2] - 与上下游共创,用回收材料做产品,与供应商合作降低供应链碳足迹,持续投入“碳索之路”,加强政企沟通,推广质量平衡认证体系 [2] 塑料污染治理观点 - 认为赋予塑料废弃物价值是推动循环经济的最大杠杆,通过设定回收材料含量目标、完善分类与分拣体系加速循环经济发展 [3] - 公司在多领域提供塑料材料,希望助力实现循环塑料经济,让塑料废弃物回收制成新产品 [3] 数字化技术应用 - 去年推出新战略,加大数字化工具和人工智能使用,应用于内部生产优化和对外联系管理 [4] - 特性材料创新布局持续深耕生产价值链本土化,加强中国市场研发,重视客户可持续发展 [4] 中国市场布局及投资规划 - 汽车行业占特性材料业务50%,电车带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和电池阻燃等需求,公司供应塑料、聚氨酯等材料 [6] - 基础设施、建筑、LNG存储等领域会用大量特性材料,湛江基地年底投产,未来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产能 [6] - 特性业务部具体投资领域取决于市场需求,会考虑扩大阻燃材料产能 [6] 汽车行业及新兴领域情况 - 汽车材料创新趋势是轻量化和智能化,为电池包、激光雷达提供解决方案,满足电池阻燃和轻量化需求 [7] - 正在研究人形机器人表面材料与运动部件需求,展出机械手臂采用PPA材料,处于技术储备和开拓市场阶段 [7] 关税政策影响 - 本土化战略使公司受关税直接影响较小,在多地实现生产、原料来源和供给本土化 [8] - 密切关注下游客户出口动向,未来中国化工出口及东南亚产能布局取决于政策变化 [8]
BASF Introduces New Features in Refinity Cloud-Based Platform
ZACKS· 2025-04-17 00:50
公司动态 - BASF SE推出云端平台Refinity的新功能 该平台是一套全面的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 旨在推动全球车身修理厂采用可持续数字化技术 新功能包括汽车修补漆行业的色彩创新和附加功能 提供先进的数字色彩体验以及商业和培训解决方案 [1] - Refinity采用下一代色彩扫描技术 其分光光度计ScanR可在30秒内完成5次精确测量 并具备自动识别车辆识别码和车牌功能 从而减少错误并节省时间 该技术还支持精确的色彩识别 匹配和划痕检测 [2] - ImagePLUS功能通过加速色彩识别流程提高车身修理厂的灵活性 该功能提供直观的高质量可视化效果 并通过屏幕显示色彩检索消除复杂的数据解读 结合全自动混合机器Alfa CR4/6 使数字色彩处理更快更精确 提升工作流程效率并减少浪费 [3] 股价表现 - BASFY股价在过去一年下跌13.3% 同期行业整体下跌26.5% [5] 同业比较 - Carpent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CRS)过去一年股价飙升124.9% 其当前财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为6.95美元 过去四个季度均超预期 平均超出幅度达15.7% [7] - DRDGOLD Limited(DRD)过去一年股价上涨94.4% 当前财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为1.06美元 同比增长29.3% [7] - Idaho Strategic Resources(IDR)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为0.78美元 同比增长16.4% 过去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超预期 平均超出幅度约77.5% [8]
巴斯夫高管回应“对等关税”影响:日韩车企或受潜在影响
快讯· 2025-04-16 21:39
巴斯夫对"对等关税"影响的回应 - 公司韧性很强 在欧洲 亚洲 北美等主要生产基地多年坚持本土化原料供应 生产和销售策略 关税对自有化工品和生产业务直接影响不大 [1] - 市场变化迅速 下游客户产品出口业务影响需进一步评估 [1] - 中国汽车产业受美国"对等关税"直接影响不大 [1] - 美国是日本 韩国汽车重要出口地 日韩车企可能受关税潜在影响 需等90天关税暂缓期过后确认 [1]
化工巨头巴斯夫投资5亿加码中国汽车产业链布局
国际金融报· 2025-04-16 16:40
公司投资扩产计划 - 公司在上海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第二套聚氨酯减振元件(Cellasto)业务装置以扩大工厂规模[1] - 扩建项目预计建成后总产能提升近70%配备现代化模具生产线计划于2027年投产[3] - 公司近年来不断在上海扩建汽车行业相关产能包括3月底计划投资建设树脂装置电泳漆扩产能项目新增2.4994万吨/年扩产后总设计产能为7.9994万吨/年[3] 汽车产业链布局 - 公司2018年在华投资扩建树脂产能至7.5万吨/年2020年斥资1.96亿元扩建树脂装置二期项目2022年计划总投资9360万元建设树脂装置扩建三期项目[5] - 2025年3月24日公司上海漕泾基地的聚酯与聚氨酯树脂产线扩建项目正式投产相关树脂年产能从2015年的0.8万吨提升至1.88万吨[5] - 公司计划于2026年初通过工艺优化进一步扩大化工区基地的电泳乳液及研磨树脂产能以强化亚太汽车涂料领域的供应能力[5] 业务表现与战略 - 公司涂料业务部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到约43亿欧元其中汽车涂料业务收入占比约80%[6] - 公司特性材料业务部强调Cellasto致力于为汽车制造商创造卓越价值通过深耕中国市场实现互利共赢[6] - 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表示扩建是对"贴近本地市场和客户"承诺的再次彰显将继续借助本地生产网络和创新能力加速在中国汽车领域的业务增长[6] 市场机遇与定位 -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拥有专利技术和全球化研发优势本次扩产计划意在争夺中国万亿电动化发展的红利[3] - 在"双碳"目标下公司的减震降噪技术是车企刚需其产品可帮助车企通过严苛的环保认证[3] - 公司副总裁表示新增装置是把握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发展机遇的重要一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