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巴斯夫(BASFY)
icon
搜索文档
《Brand Finance 2025年全球化工品牌价值榜》出炉
凤凰网· 2025-05-08 17:06
全球化工品牌价值总体表现 - 全球前50大化工品牌总价值下降1.6%至824.5亿美元 主要受美国和德国等西方市场拖累 [3] - 中国化工品牌价值逆势增长17.6% 增幅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3] 中国化工品牌突出表现 - 荣盛石化品牌价值增长5.6%至32.3亿美元 首次进入全球前五 排名上升一位 [3] - 万华品牌价值激增39.8%至20.1亿美元 排名提升7位至第12名 主要受益于低碳聚氨酯技术突破 [7] - 卫星化学品牌价值增长33.9%至6.4亿美元 排名飙升13位至第49名 成为榜单增长最快品牌 [7] - 恒力石化品牌价值增长31.9%至17.7亿美元 排名上升7位至第15名 可降解塑料布局推动品牌强度提升7.7分 [7] - 江苏东方盛虹品牌价值增长16.9%至12亿美元 品牌强度得分67分 排名增速全球第一 [8] - 桐昆集团品牌价值增长13%至8.2亿美元 品牌强度得分66.1分 排名增速全球第三 [8] 国际化工品牌领先地位 - 巴斯夫品牌价值增长3.1%至95.3亿美元 连续11年蝉联全球最具价值化工品牌 [9] - 杜邦品牌价值增长9.4%至20.4亿美元 品牌强度得分82.9分 连续四年保持全球最强化工品牌称号 [10] 油漆涂料子榜单表现 - 中国品牌三棵树以7.9亿美元品牌价值首次进入全球油漆涂料十强 品牌强度得分73.9分位列全球第二 [11] - 宣伟以85亿美元品牌价值领跑油漆涂料榜单 亚洲涂料以92分品牌强度得分位居强度榜首 [12] 中国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呈现技术驱动 绿色发展 全球化布局三位一体特征 荣盛石化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与沙特阿美合资项目体现国际化进展 [3][13] - 万华ESG白皮书显示新能源汽车材料应用成为新增长点 恒力石化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升反映绿色转型成效 [7][13]
德国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化工搬到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5-05 09:19
德国化工业历史地位 - 20多年前德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 [1] - 德国是欧洲化学工业的引擎,尽管面临高成本压力和东欧竞争 [1] - 1998年亚洲和南美经济风暴导致德国化工业出口大幅萎缩,美国和欧盟需求下滑,但中国进口量持续攀升 [1] - 德国化工三巨头拜耳、巴斯夫和德固赛转向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 [1] 巴斯夫公司发展历程 - 巴斯夫是全球化学产业巨头,拥有10万员工,工厂分布在38个国家,客户网络覆盖170多个国家 [3] - 1865年创立,最初生产染料,1871年研制出红色茜素染料,成为合成染料领域领导者 [3] - 20世纪初探索氮的奥秘,开启人工合成氮肥料新篇章,推动农业化学进步 [5] - 二战期间成为德军主要供应商,工厂遭受652次空袭几乎被摧毁 [5] - 战后重建并在1950年代塑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出尼龙、聚酰胺和Styroper泡沫材料 [8] - 1960年代开始全球化布局,在巴西、法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地设厂 [10] 巴斯夫在华投资布局 - 2004-2005年投资26亿美元与中国石油化工在南京建设一体化基地,年产170万吨化学品 [13] - 在上海漕泾设立合资企业生产聚氨酯原材料MDI [13] - 2020年在南京创建数字化中心,增强中国数字化实力 [13] - 2021年在上海浦东启动国内首个企业级储能项目,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年减碳2595吨 [15] - 2022年与中国化学工程合作,在广东湛江推进一体化基地建设,总投资100亿欧元 [15][17] - 湛江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 [17] 俄乌冲突影响 - 2022年巴斯夫净亏损13.76亿欧元,主要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业务中断 [21] - 巴斯夫在俄罗斯的子公司被"归为国有",北溪天然气管道股份和合资企业受影响 [23] - 欧洲工厂能源成本激增22亿欧元,尽管销售收入增长12%至219亿欧元,税前利润减少5亿欧元 [24] - 德国55%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化工和医药行业消耗全国25%天然气 [28] - 巴斯夫计划2024年在欧洲削减5亿欧元成本,德国路德维希港工厂将大幅裁员 [30] 中国化工产业崛起 - 德国化工产业转移为中国带来新活力,引入德国专家和经验 [32] - 山东寿光市与德国化工专家合作,建设中德化工园 [32] - 2014年起中国化工新品研发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工产品出口国 [35] - 2013年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化工研究第三大阵地 [35] - 预计到2030年中国化工和医药研发投入将占全球近15%,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 [37]
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1.57欧元,预估1.38欧元。第一季度销售额174.0亿欧元,预估176亿欧元。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 26.3亿欧元,预估26.1亿欧元。预计全年调整后EBITDA 80.0亿欧元至84.0亿欧元。
快讯· 2025-05-02 13:05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第一季度业绩部分指标超预估,同时给出全年调整后EBITDA的预计范围 分组1:第一季度业绩情况 - 调整后每股收益1.57欧元,高于预估的1.38欧元 [1] - 销售额174.0亿欧元,低于预估的176亿欧元 [1] - 调整后EBITDA 26.3亿欧元,高于预估的26.1亿欧元 [2] 分组2:全年业绩预计 - 预计全年调整后EBITDA在80.0亿欧元至84.0亿欧元 [3]
5月2日电,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26.3亿欧元,预期为26.1亿欧元。
快讯· 2025-05-02 13:02
文章核心观点 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超预期 [1] 分组1 - 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26.3亿欧元 [1] - 巴斯夫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预期为26.1亿欧元 [1]
BASF partners with University of Waterloo to accelerate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al excellence with AI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5-01 00:23
MISSISSAUGA, ONTARIO, April 30, 2025 (GLOBE NEWSWIRE) -- The French version of this press release is available here. BASF and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s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 (Waterloo.AI) are joining forces to advance AI applications through a three-year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greement that will run from 2025 to 2028. This partnership i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knowledge sharing and develop advanced AI systems to drive operational excellence, enhance customer value, and streamline pr ...
中国循环经济万亿级市场待启:商业化仍是难题,巴斯夫打算这样参与
第一财经· 2025-04-30 21:42
巴斯夫高层建议,通过质量平衡法逐步实现废弃材料循环利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政府严格监管影响关键。 "今年主题的目的仍是让市场看到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绿色环境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在日前举办的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上,巴斯夫高级副总裁、亚 太区特性材料部负责人鲍磊伟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但今年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公司通过与客户共创,实现了塑料废弃物回收在下游产品中的商业化 应用。" 巴斯夫今年最热的展品是其与KPR尊王合作推出的安全鞋,以及与泰科电子联合推出的新款汽车连接器。这两项产品创新,意味着巴斯夫的材料回收完成了 从技术验证到正式商业化的转型。 当前,高性能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纺织等领域,其生产过程能耗高且废弃物很难自然降解,给环境带来较大负担,如何有效回收利用成为重要 课题。 "技术层面,当前任何一种路径都已具备可行性,但商业化的可行性仍是挑战。"鲍磊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化学回收技术目前面临上游供应商数量有限,材 料供给不足的问题,导致公司回收材料选择面窄、成本高。"上游不做垃圾分类、废弃塑料分拣,回收的产能就难产生,单靠巴斯夫一家公司远不够,"他认 为,废弃材料 ...
万字详解:德国经济雪崩之谜
36氪· 2025-04-30 08:24
德国经济现状 - 德国经济连续三年陷入停滞 2023年萎缩0.3% 2024年萎缩0.2% 2025年IMF预测增长0.3% [1] - 制造业岗位空缺率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劳动力需求萎缩向产业链上下游传导 [2] - 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0.9% 实际工资增幅仅0.4% 家庭购买力五年累计缩水3.2% [2] 工业与出口困境 - 汽车制造业大规模裁员 大众2024年启动万人裁员计划 博世计划2027年削减5500个职位 [2][17] -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达38% 德国对华出口同比下降9.7% 机械设备出口份额流失5.3个百分点 [3][4] - 工业生产自2018年以来收缩超12% 汽车生产2023年增长11% 电动车出口增长60% [17][20] 能源与成本压力 - 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价格飙升 推高德国工业生产成本 [8][20] - 企业为员工支付的附加劳工成本达工资42% 制造业时薪2024年仅上涨1.2%创1990年来最低 [4][5] - 绿党能源政策要求2035年前完成脱碳改造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吸引产能转移 [4][6] 贸易与投资趋势 - 德国贸易占GDP比例2023年降至90.11% 较2022年下降9.77个百分点 [8] - 资本投资占GDP比重结束14年回升后断崖式下跌 企业因能源转型不确定性集体观望 [4] - 美德贸易顺差突破650亿欧元 面临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 [1][6] 产业结构问题 - 制造业就业占比达18% 是美国的2倍 自动化替代冲击呈几何级放大 [4] - 工作年龄人口增长率2025-2029年预计下降0.66个百分点 加剧劳动力短缺 [21] - 高能耗产业仅占经济总量4% 汽车产业转型面临中国低成本竞争 [20] 政策与模式挑战 - "债务刹车"规则限制公共投资 净公共投资接近零 公共资本/GDP比率持续下降 [12][28] - 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失效 储蓄盈余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27][28] - 金融自由化削弱非市场协调 企业交叉控股解除 短期业绩压力增大 [15][16]
楼剑锋:中国不仅是巴斯夫投资聚焦点,更是实践绿色增长的发力点
第一财经· 2025-04-25 23:18
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能将绿色转型和市场需求整合起来的企业。 "巴斯夫深刻地感知到中国市场的无限潜力、无穷韧性和无限机遇,中国不仅是巴斯夫投资的聚焦点, 更是巴斯夫实践绿色增长的发力点。"4月25日下午,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 "在乎者赢,先人一步 ——可持续跃迁的全球经验与本土策略" 主题论坛上,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分享了在中 国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 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巴斯夫是全球少数在化工整个 价值链有所涉猎的企业,其产品遍及衣食住行,助力各行各业。2024年,巴斯夫全球销售额为653亿欧 元,正迈向2050年碳净零排放的目标。 今年是巴斯夫在华发展的140周年。楼剑锋表示,经过140年的耕耘与沉淀,巴斯夫建立了遍及中国的生 产、研发和销售网络。截至去年年底,巴斯夫与合作伙伴在华累计投资约170亿欧元。 "巴斯夫坚信,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能将绿色转型和市场需求整合起来的企业。"楼剑锋表示,巴斯夫 始终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相结合,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涵盖整个价值链,其中包括三个维 度。 第一,从自身做起,聚焦可持续发展,助力气候保护 ...
从“碳索”到关税:鲍磊伟阐述巴斯夫在华策略与行业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18:21
文章核心观点 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下动作频频,亚太区特性材料部高级副总裁鲍磊伟谈及公司在“碳索之路”的坚持、新兴领域的前瞻及关税政策的应对,公司紧盯汽车材料创新趋势,探索新兴领域,本土化战略降低关税影响,未来将依政策调整全球产能布局 [1] 公司绿色转型战略 - 核心目标是用回收再生材料、生物质替代化石原料,如开发PBT聚氨酯工艺采用ANC生物质技术降低碳足迹 [2] - 生产端国内基地全面用绿电,减少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材料研发调整价值链,用低碳足迹原料替代原生材料,项目计划推向亚洲 [2] - 与上下游共创,用回收材料做产品,与供应商合作降低供应链碳足迹,持续投入“碳索之路”,加强政企沟通,推广质量平衡认证体系 [2] 塑料污染治理观点 - 认为赋予塑料废弃物价值是推动循环经济的最大杠杆,通过设定回收材料含量目标、完善分类与分拣体系加速循环经济发展 [3] - 公司在多领域提供塑料材料,希望助力实现循环塑料经济,让塑料废弃物回收制成新产品 [3] 数字化技术应用 - 去年推出新战略,加大数字化工具和人工智能使用,应用于内部生产优化和对外联系管理 [4] - 特性材料创新布局持续深耕生产价值链本土化,加强中国市场研发,重视客户可持续发展 [4] 中国市场布局及投资规划 - 汽车行业占特性材料业务50%,电车带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和电池阻燃等需求,公司供应塑料、聚氨酯等材料 [6] - 基础设施、建筑、LNG存储等领域会用大量特性材料,湛江基地年底投产,未来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产能 [6] - 特性业务部具体投资领域取决于市场需求,会考虑扩大阻燃材料产能 [6] 汽车行业及新兴领域情况 - 汽车材料创新趋势是轻量化和智能化,为电池包、激光雷达提供解决方案,满足电池阻燃和轻量化需求 [7] - 正在研究人形机器人表面材料与运动部件需求,展出机械手臂采用PPA材料,处于技术储备和开拓市场阶段 [7] 关税政策影响 - 本土化战略使公司受关税直接影响较小,在多地实现生产、原料来源和供给本土化 [8] - 密切关注下游客户出口动向,未来中国化工出口及东南亚产能布局取决于政策变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