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BEKE)
搜索文档
贝壳-W(02423)10月22日斥资500万美元回购81.28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9:19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10月22日斥资500万美元进行股份回购 [1] - 此次回购涉及股份数量为81.28万股 [1]
贝壳(02423)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10-23 19:14
股份数量 - 2025年10月21日开始时,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403,080,518股,库存股份为0股[3] - 2025年10月22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403,080,518股,库存股份为0股[3]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总额为3,544,031,893股,包括3,403,080,518股A类普通股及140,951,375股B类普通股[10] 股份购回 - 2025年9月5 - 10月21日多次购回股份,如9月5日购回1,110,219股,每股价格6.304美元[5] - 2025年10月22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回股份812,805股,付出价格总额4,999,997美元[16] - 公司合共购回股份总数812,805股,付出价格总额4,999,997美元[16] 购回授权 - 购回授权决议获通过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16] - 公司可根据购回授权购回股份总数为360,216,007股[16] - 根据购回授权在交易所或其他证券交易所购回股份数目为60,055,509股[16] - 已购回股份数目占决议获通过当日已发行股份数目的百分比为1.667%[16] 暂停期 - 股份购回后新股发行或库存股份再出售或转让暂停期截至2025年11月21日[16]
58安居客研究院:租赁新规落地 合规与效率是重构行业的基石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8:07
政策与市场变革 - 《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满月”,政策红利释放,市场秩序规范,租赁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3] - 保障性租赁住房在“质”与“量”上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更多参与主体获得金融支持,房源供给增加,品质要求提升,客户覆盖面扩大 [6] - 《住房租赁条例》实施为市场化租赁领域带来系统化合规要求,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6] -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3.76亿,比2019年官方数据多出1.4亿人,这一群体成为租赁市场的“隐形需求” [6] - 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建设2400万套,但实际入住仅700万户;品牌长租公寓在管规模约300万套,一线城市出租率超85% [6] - 2023年以来租房需求占比上升,买房需求占比下降,租金水平梯度下降,二线城市需求企稳,租售比突破国债收益率 [6] - 2030年城镇化率预计提升至70%,还将带动四千万人进城 [6] 用户需求与行业重构 - 家庭小型化趋势使得对居住空间的要求降低,全国尚有数千万户家庭面临住房面积不足、设施老旧等问题 [6] - 租客需求变化体现在服务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新增项目需更注重品质与空间设计 [10] - 长租公寓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生活服务的载体,从维修服务到社群活动都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10] - 城市青年需要交通便利与社群互动,城市建设者则需要低成本与基础服务保障,服务细节体现温度 [10] - 产业工人、服务人员等群体若转化为专业技术人员,将释放巨大租赁需求 [6] 企业运营与资产价值 - 企业需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房源实勘、信息真实性等合规要求,法规落地淘汰不规范企业,倒逼企业合规升级 [7] - 通过精细化产品设计与组合式资产运营,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生活解决方案 [10] - 新租住时代的企业需平衡经济账与社会价值账,从“房东”转变为“微型城市运营者” [10] - 公募REITs的推出改变了估值逻辑,现金流稳定性成为核心指标,土地期限与续期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当前主要瓶颈 [11] - 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政策支持与资方合作降低运营与建安成本,并通过节能技术应用与服务增值对冲利润压力 [11] - 未来需通过运营效率提升与服务增值,增强资产退出时的市场认可度 [11] 行业核心趋势 - 新租住时代的核心关键词是“运营效率”、“用户需求”与“生态共建” [13] - 租赁行业正迎来结构性发展机遇,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运营”跃迁 [6] - 租赁不再是过渡选择,而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 [13]
贝壳-W(02423.HK)10月21日耗资500万美元回购81.2万股

格隆汇· 2025-10-22 18:26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10月21日耗资500万美元进行股份回购 [1] - 此次回购涉及股份数量为81.2万股 [1]
贝壳-W(02423)10月21日斥资500万美元回购81.22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18:26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10月21日斥资500万美元进行股份回购 [1] - 此次回购股份数量为81.22万股 [1] - 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6.08美元至6.2美元 [1]
贝壳(02423)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10-22 18:20
股份数据 - 2025年10月20日开始时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403,080,518[3] - 2025年10月21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403,080,518[3] - 已发行股份数目总额为3,544,031,893股,含A、B类普通股[9] 股份购回 - 2025年9月5日至10月21日有多笔购回股份未注销交易[5][8] - 2025年10月21日在纽交所购回812,160股,付出5,000,009美元[15] - 购回授权决议2025年6月27日获通过[15] - 公司可根据授权购回360,216,007股[15] - 已购回股份占授权决议通过日已发行股份1.645%[15] 其他 - 股份购回后新股发行等暂停期至2025年11月20日[15]
贝壳-W(02423.HK)10月20日耗资500万美元回购81万股

格隆汇· 2025-10-21 18:08
公司回购动态 - 贝壳-W于2025年10月20日执行股份回购 [1] - 回购股份数量为81万股 [1] - 回购总金额为500万美元 [1]
贝壳-W10月20日斥资500万美元回购81.03万股

智通财经· 2025-10-21 18:06
贝壳-W(02423)发布公告,于2025年10月20日该公司斥资500万美元回购81.03万股,回购价格为每股 6.07-6.24美元。 ...
贝壳(02423)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10-21 18:00
股份数据 - 2025年10月17日开始时,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3,403,080,518,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403,080,518[3] - 2025年10月20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3,403,080,518,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403,080,518[3]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总额为3,544,031,893股,包括3,403,080,518股A类普通股及140,951,375股B类普通股[6] 股份购回 - 2025年9月2 - 4日分别购回股份1,146,105、1,129,902、1,132,359股,每股价格分别为USD 6.0976、USD 6.1952、USD 6.1818[4] - 2025年10月20日购回股份810,273,占有关事件前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百分比为0.023%,每股价格USD 6.1707[7] - 2025年10月20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回股份810,273股,付出价格总额4,999,979美元,每股最高购回价6.24美元,每股最低购回价6.07美元[13] - 公司合共购回股份总数810,273股,购回股份(拟注销)数目810,273股,购回股份(拟持作库存股份)数目0股[13] 购回授权 - 购回授权的决议获通过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13] - 公司可根据购回授权购回股份的总数为360,216,007股[13] - 根据购回授权在交易所或其他证券交易所购回股份的数目为58,430,544股[13] - 已购回股份数目占购回授权决议获通过当日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的百分比为1.622%[13] 暂停期 - 股份购回后再进行任何新股发行或库存股份再出售或转让所适用的暂停期截至2025年11月19日[13]
果然财经|贝壳隐藏二手成交价,楼市开启蒙眼厮杀大战?
齐鲁晚报· 2025-10-21 11:19
核心观点 - 贝壳平台在多个主要城市隐藏二手房历史成交价,此举改变了行业信息透明度,对市场参与者产生深远影响 [2][3] - 该举措被视为公司在市场低迷和新兴商业模式冲击下的一种战略调整,旨在稳定价格预期并巩固其市场地位 [13][14] - 这一变化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交易周期延长、买卖双方博弈加剧,并引发对行业信任度及长期健康发展的担忧 [11][12] 公司战略与行动 - 公司自2025年7月起于武汉、合肥、南京、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隐藏成交价,10月扩展至济南 [3] - 此次行动是继2021年深圳响应政策隐藏成交价后的进一步推广,并非首次 [3] - 公司同期推出“买家0佣金”模式,将中介费用转由卖家承担,并配合银行取消返点等政策,以应对“0中介费”模式的竞争 [14] - 公司此举可能意在减少公开低价成交记录引发的恐慌性抛售,稳定市场情绪和价格预期 [13]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二手房挂牌在多个城市占比达70%或更高,其成交数据曾是市场默认的定价基准,此次调整对各地二手房交易有重大影响 [2] - 隐藏成交价加剧了信息不对称,为中介方创造了2%–3%的报价弹性空间,一套房报价差四五万元属正常现象 [11] - 短期看,中介操作空间变大,佣金谈判更灵活,但长期可能拉长买卖双方观望期,降低交易频率 [11] - “0中介费”模式通过几乎免收买家佣金、依赖银行返点等方式对贝壳造成冲击,部分月份二手房带看转化比高达40:1至50:1 [14] 买卖双方行为变化 - 买家失去价格参考,只能通过咨询多家中介交叉比价或向小区物业打听来估算价格,决策难度增加 [10][12] - 约三成客户仅联系一家中介即定房,剩余七成中近一半因“嫌麻烦”不会对比超过两家中介 [11] - 卖家担忧中介利用信息差无底线压价,同时也有卖家投诉“超低成交价”传播拉低整个小区价格体系 [12][13] - 有案例显示,中介曾通过招募“演员”看房压价,一套房最高压价60万元,加速了价格螺旋式下跌 [12] 政策与市场环境背景 - 公司行动隐含顺应“稳预期、稳房价、稳市场”的政策导向,与北京房地产中介协会9月30日倡议内容(如不得唱衰市场、禁止引诱低价挂牌)相呼应 [14] - 举措部分目的被认为是为新房市场托底,若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跌,巨大的价差将使购房者更少选择新房 [15] - 有呼吁希望政府建立公信网站公开成交价格,使交易过程更透明,中介仅合理收取手续费而非信息不透明的高额佣金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