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科技(CREAY)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科技金融 创优实体经济
新华日报· 2025-07-15 14:20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4个,落地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并设立4家分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9万家 [2] - 2024年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同比增长26.03%(较全省贷款平均增速高近15个百分点),科创板上市公司114家(占全国五分之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228家(全国第一) [2] - 省级联动机制出台科技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按季评估考核,推动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及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 [3] 资本市场与产业基金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落地(含8只天使/早期类基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城市(南京、苏州)签约规模达700亿元 [4] - 2024年企业获得股权投资1603起(占全国19%),融资金额818亿元(占全国12.8%),80%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天使投资基金 [4] - 境内上市公司突破700家(占全国八分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增首发上市公司12家(全国第一,其中11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5] 专精特新企业服务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5家(全国首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万家,专板汇聚企业1266家(含86家"小巨人"),实现融资77.45亿元 [7][8] - 科技信贷产品工具100余个,政策性贷款包括"专精特新贷""苏科贷"等,一季度末累计帮助8468家专精特新企业获授信4916.8亿元 [7] - 区域性股权市场开设"专精特新"专板,通过专属贷、路演等方式助推8家企业登陆新三板 [8] 政策与平台建设 - 首次出台私募股权投资综合性政策《促进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容错机制和全生命周期考核体系 [5] - 组建高质量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小组,与三大交易所常态化对接,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超400家) [5][6] - 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设"科技金融类贷款"专版,一季度末累计服务8468家企业 [7]
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巩海滨走进“在线访谈”节目创新科技金融 创优实体经济
新华日报· 2025-07-15 07:38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4个,落地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并设立4家分中心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9万家 [2] - 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同比增长26.03%,较全省贷款平均增速高近15个百分点 [2] 资本市场与上市企业 - 科创板上市公司114家,占全国五分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增3家,数量和新增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公司22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303家,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2] - 境内上市公司突破700家,约占全国八分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增首发境内上市公司12家(居全国第一),其中11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5] 政府引导基金与股权投资 - 2023年组建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已落地(含8只天使、早期类基金) [4] - 南京、苏州试点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旗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签约,总规模达700亿元,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 - 2024年企业获得股权投资1603起,融资金额818亿元,占全国19%和12.8% [4]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推出《促进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创业投资类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协同接续,建立容错机制和全生命周期考核体系 [5] - 设立"证券江苏"服务平台,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入库企业超400家,与沪深北交易所常态化开展"省所对接"活动 [6]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5家(全国首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万家 [7] 专精特新企业支持 - 区域性股权市场开设"专精特新"专板,汇聚企业1266家(含86家"小巨人"企业、57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融资77.45亿元,助推8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8] - 科技信贷产品工具100余个,包括"专精特新贷""苏科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一季度末累计帮助8468家专精特新企业获授信4916.8亿元 [7] - 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设立"科技金融类贷款"专版,整合政策与服务内容 [7]
深圳市大为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新浪财经· 2025-07-11 08:31
业绩预告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1] - 业绩预告未经注册会计师预审计 [1] - 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就业绩预告事项进行了预沟通且无重大分歧 [1] 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存储+智能终端"两大业务 [2] -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优质客户合作推动业务增长 [2] - 半导体存储领域把握行业上升周期机遇,拓展优质客户并增强市场份额 [2] 项目进展 - 郴州锂电项目处于建设投入阶段,相关费用按会计准则计入当期损益 [2] - 公司对相关资产计提相应减值准备 [2]
创新科技大咖说|“网络攻击主流大模型时成功率超60%” 专访思科公司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侯胜利:AI加速落地需同步关注安全与技术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18:28
AI技术发展趋势 - AI技术加速渗透各行各业,互联网基础设施需适应混合办公场景,企业有必要积极进行技术转型 [1] - 大模型应用成本大幅下降,企业更倾向于采用混合模式(如金融企业关键信息用私有大模型,非关键信息用公有大模型或算力平台)以缓解资金压力 [1] - 未来AI技术两大关注点: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技术创新,以及与技术创新同步的安全问题 [1] 企业AI应用策略 - 企业需构建实时动态系统核查内部运行的大模型种类,并通过云端审查机制实现多模型应用管控 [5] - 需制定内部策略规范员工使用大模型行为,搭建AI访问平台(如思科"bridge IT"平台)防止商业机密泄露 [5] - 企业IT管理人员需明确系统中AI应用类型,建立管控机制确保合规使用 [8][10] 个人AI使用建议 - 优先选择主流大模型(如ChatGPT、通义千问、豆包) [5] - 通过不同模型答案交叉验证筛选可靠信息 [5] - 发现错误时主动反馈服务商以推动优化 [5] AI与可持续发展挑战 - AI是"双刃剑":缩小数据鸿沟但增加能源需求(算力、计算、网络、存储能耗几何级增长) [6] - 四种降耗方式:最优架构设计(如两层结构)、多网融合资源整合、核心设备低功耗升级(如思科自研芯片"Silicon One"能耗降至10%)、光纤光电转换技术优化 [6] - 综合方案可使物理设备整体能耗降至20%~30% [6] Web 3.0时代基建特点 - 去中心化网络架构带来复杂网状连接,需确保业务安全性与可靠性 [8] - 分布式使用模式需保障客户持续一致的用户体验 [8] 大模型安全防护 - 主流大模型被网络攻击成功率高达60%~100%,需构建安全机制(验证可靠性、设置电子围栏、实时监测攻击) [10] - 需防范"带偏见"大模型(数据越多答案越错误),从多角度保护 [10] - 安全策略落地需企业IT与业务人员协同定义规则,可人工设定或系统自我学习 [10] 思科业务布局 - 在Web 3.0与AI时代提供容器化技术监测虚拟应用数据流,实现端到端全链路管理与可视化 [7] - 香港分公司依托"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定位,支持中资企业出海,并赋能金融、娱乐等优势产业(如AI技术、WiFi 7升级) [11]
创新科技大咖说|专访御风未来副总裁盛亮:香港有望赋能低空经济全球化,技术标准与跨境布局成破局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20:22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展现出迈向世界领先的雄厚实力与独特优势 依托不断完善的无人机产业链、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和持续培养的大量飞行人才 [1] - 低空经济行业正以香港为重要通道 推动内地创新成果与全球规则、法规及标准深度对接 借助国际金融资源和市场机遇提升全球影响力 [1] - 公司期待将内地积累的先进经验与成熟做法通过香港推向全球 助力建立行业标准高地 [1][5] 香港市场的机遇与布局 - 香港存在两类机会 一类是本地化应用 香港开放了低空经济相关的"沙盒测试" 此前该产业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 - 香港既是空白领域又有政府政策支持 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基础与高科技人才储备 可作为本地及全球标杆 [2] - 公司考虑进入香港的"沙盒测试"场景 目前处于前期沟通阶段 后续将挖掘具体应用场景并寻找合作伙伴 [3] - 香港的"超级联系人"角色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 公司已拥有中东、亚洲、非洲等地的海外用户 希望以香港为窗口优化出口路径 [4] - 计划借助香港引入海外先进技术 招揽国际化人才 重点关注标准连接问题 推动全球标准统一 [5] 无人机应用场景与行业合作 - 无人机应用范围广泛 不局限于货物运输 包括海事巡检、海洋气候水文信息获取、香港本地资产评估及建筑巡检等 [8] - 与顺丰旗下丰翼物流无人机有过交流 可能合作模式为采用公司飞机及配套技术 物流企业提供客户资源和场景开发 [9] - 产业发展遵循规模效应逻辑 初期依赖特定场景和政府补贴 规模化后通过成本下降与市场扩大形成正向循环 [10] 跨境发展的挑战 - 跨境难点包括两用物项出口许可管制 香港业务体系不成熟导致当地团队组建成本高 [7] - 最大阻碍在于两地法规和技术标准差异 例如香港飞往深圳的通讯网络搭建难题 [7] - 从宏观视角看跨境业务机遇更多 在香港布局可深耕本地市场并把握全球机遇 [7]
创新科技赋能文化交流 海信运用显示技术助力中意建交55周年人文艺术特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1 16:27
公司表现 - 公司在意大利市场深耕多年,2024年电视销售额和销售量均排名第三位,2024年1月至5月大屏电视累计市场占有率达38.3%,位列行业第一位 [2] - 公司在超大屏显示技术领域全球领先,2024年一季度100吋及以上电视全球出货量份额达56.69%,相当于全球每卖出两台百吋电视就有一台来自该公司 [2] - 公司产品成功应用于国际顶级赛事,百吋电视入驻FIFA世俱杯国际转播中心及FIFA迈阿密总部,为全球转播提供技术支持 [2] 技术创新 - 公司显示技术色域空间丰富、细节真实,能够充分还原艺术作品风貌,为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艺术特展提供技术支持 [1] - 公司通过深度洞察用户需求、技术路径创新、平台能力构筑升级、AI深度赋能等全链路硬实力,赢得全球消费者认可 [2] - 公司超大屏显示技术包括百吋电视和激光电视,画质细腻,能够生动展现艺术作品魅力 [1] 国际化战略 - 公司2003年进入意大利市场,通过强化研产销本土化布局成为深受当地用户信赖的中国品牌 [2] - 公司以科技为媒介推动中外人文互鉴和文明对话,在中意建交55周年活动中提供技术支持 [3] -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深耕全球市场、勇担国际责任,助力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发展 [3]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3:32
中新合作国别园区发展概况 -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重点推动新川创新科技园等产业园区发展 [1] -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性项目,定位为四川国别园区的排头兵,聚焦AI和新医学等前沿产业 [1][6][7] - 中新合作已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旗舰项目"矩阵,包括4个国家级项目(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重庆互联互通)和8个地方合作项目 [5][8] 国别园区合作模式与成果 - 苏州工业园区开创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新形式,行政管理由中方负责,开发由中新合资公司负责,招商引资联合进行 [8] - 中新天津生态城构建"3+3+N"绿色创新产业体系,涵盖文化旅游、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药械等三大优势产业 [5] -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从物流拓展至金融、航空、信息四大领域,并向数字化、绿色化及人工智能延伸 [6] - 广州知识城成为中国首个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聚集80多家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通过省级放权与专项立法推动发展 [11][12] 新川创新科技园特色发展路径 - 园区面积将从10.34平方公里扩至13.98平方公里,已汇集1.6万家企业、7万人才,落地3个国家级科创平台 [15] - 通过场景赋能推动产业创新:建成西部首个机器人主题公园,落地全国首例区域级AVP无人泊车场景,计划推出无人驾驶公交等新场景 [15][16][18][19] - 设立新川科技园发展局强化政企协同,提供政策支持、场景机会、商业合作三重机制加速技术转化 [18] - 规划到2030年建成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完成核心区域公共空间改造,实现机器人全场景无障碍通行 [22] 中新合作未来方向 - 合作领域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技术拓展,新加坡将提供AI、机器人研究及智能制造经验支持 [13][22] - 新川计划与新加坡高校共建科研基金,设立海外创新中心,畅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 [22] - 济南未来产业城等新项目聚焦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形成差异化区域布局 [12]
“盘一盘”服装里的创新科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7 06:13
服装行业科技创新 AI技术应用 - AI在服装设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智能制版、虚拟试衣和灵感生成,波司登通过AI大模型技术将头样开发时间从100天缩短至27天,样衣开发成本降低60%以上[9][10] - 全球AI时尚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49.5亿美元,机器人走秀、AI设计工具(如DeepSeek)和3D数字化展示成为行业新趋势[8][9][10] - 波司登建立"BSD.AI美学大脑"数据库,整合设计研发与全球时尚数据,实现从设计到虚拟成衣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11] 功能性材料突破 - 波司登研发动态御寒科技,采用北极熊绒仓结构和南极鲨鱼腮式排湿系统,解决户外运动"一动就热,一停就冷"痛点,GORE-TEX轻量化面料使羽绒服减重同时保持零下50°C抗寒能力[12][13][14] - 智能温控服装可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温度,西北工业大学开发柔性可穿戴健康监测系统,实时预警用户体能和健康风险[14][15] - "登峰系列"羽绒服使用蓬松度1000的顶级鹅绒(绒子含量95%),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并通过5次珠峰/南极极限测试[14] 智能制造升级 - 波司登智能工厂实现90%关键工序自动化,GiMS平台使生产交付周期缩短至7-14天,单日峰值产能达8000件,自动充绒机精度达0.01克[17][18][19] - 安徽华律智能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效率40%,次品率降至传统工厂1/3,其3D智能试衣机器人5秒完成人体扫描,支持动态面料仿真和个性化定制[19][20][21] - 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构建"主动响应型供应链",如波司登48小时完成50件急单生产,华律智能实现"一件起订"的规模化定制[17][19] 品牌案例:波司登 - 1998年首次助力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2023年登山运动员李生涛使用其装备完成8000米无动力滑翔伞挑战[7] - 累计拥有专利1600余项,参与60多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2024年推出8款AI生成花型及9款成衣,首款AI设计冲锋衣市场反响优异[10][14] - 极地科考装备通过"极地八小时"实测,创新充气两栖夹克兼具浮力救援功能,带动行业供给质量提升[12][15]
一串数据反映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度 我市持续以“真金白银”破除创新瓶颈
镇江日报· 2025-06-15 07:18
科技创新政策措施 - 镇江市科技局牵头起草《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5方面22条举措,旨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 - 政策涵盖优化创新机制、建强平台载体、激发企业动力、推动成果转化、强化要素保障,对顶尖人才引进提供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科技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1] 创新型企业培育 - 镇江市现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35家、高新技术企业1617家,通过《镇江市科技招商实施方案》组建超160人科技招商队伍,组织80余场招商活动 [2] - 市级科技计划中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提供最高20万元研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最高15万元 [2] 产学研融合支持 - 连续5年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大会",与16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模式解决300余项"卡脖子"难题,促成500余项产学研合作 [3] - 推动"科技副总""技术副总"校企联动,对申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的企业最高给予300万元资金支持,深化区域创新网络 [3]
探访“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成果展:“四川造”创新科技加速“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22:46
科技创新成果展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开幕,展示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可实现信息查询、立体模型展示、视频播放等操作 [1] - 展览涵盖低空经济、机器人、智能交通、生物医疗、量子科技等多领域"四川造"产品 [3]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四川科技型企业布局"出海"的重要区域 [3] 低空经济领域 - 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展示AE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具备纯电驱动、智能操控、绿色零碳特性,航程200公里 [3] - 该飞行器计划2026年开启商业化,目标应用包括机场接驳、城际通勤、低空文旅等 [3] 机器人领域 -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的水下机器人已应用于智利渔场管理、意大利荷兰水下检测、丹麦3D扫描成像、希腊古城探测等项目 [4] - 公司2018年开始出海布局,产品覆盖渔业养殖、水利水电、船体检测、海事作业、应急救援及科研科考等领域 [4] 医疗科技领域 -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研发的麻醉机器人基于AI医疗大模型,可实现术中闭环智能化调控干预和实时给药 [4] - 产品即将开展临床试验,未来计划推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4] 脑科学领域 - 电子科技大学牵头建设中国-古巴神经技术与脑器交互联合实验室,加速脑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 [5] - 实验室整合多国科研力量推进创新研究,计划在大会上分享最新科研成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