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GS)
搜索文档
高盛:中国股市将进入更为持久的上涨阶段,预计关键指数到2027年底有30%上涨空间!主导心态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
搜狐财经· 2025-10-22 10:5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 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格隆汇10月22日|高盛称,中国股市将进入更为持久的上涨阶段,预计关键指数到2027年底将有约30%的上涨空间,主要由12%的盈利趋势增长和 5%-10%的进一步重估潜力推动。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持久牛市的理由包括需求端刺激与新的五年规划相结合,有助于增长再平衡和缓解内部风险;人 工智能正重塑盈利格局,AI资本支出对利润的提振正在兑现;中国股票相对全球股市仍存在深度折价,潜在的中国资产再配置资金规模可达数万亿美 元。随着牛市的展开,宏观风险仍可能引发阶段性回调,但主导心态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 ...
原油追踪:OECD地区原油库存开始累积-Oil Tracker_ Stock Builds Start to Show in OECD
2025-10-22 10:1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全球原油市场 涉及石油生产国(如俄罗斯 巴西 加拿大 美国 圭亚那 沙特 伊朗 伊拉克 利比亚) 消费地区(如OECD 中国 亚洲 欧洲)以及相关企业(如石油公司 炼油厂)[1][2][3][4][27] * 报告由高盛(Goldman Sachs)发布 涵盖其对原油价格 供需 库存及风险的研判 [5][75] 核心观点与论据 价格走势与预测 * 布伦特原油价格在过去一周下跌近3美元/桶(或4%) 因全球供应过剩开始体现在OECD库存数据中 [1] * 高盛预测布伦特油价将在2026年第四季度降至52美元/桶 [3] * 下一次价格实质性下跌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实现 因11月OECD商业库存的增幅大于季节性因素可能已被定价 且预计1月将是下一个OECD商业库存加速积累的月份(增加170万桶/日) [4] 库存状况 * IEA库存数据的上修使10月OECD商业库存即时预测(nowcast)增加3300万桶 这相当于布伦特远期价差下跌约2美元/桶 [1] * 美国能源部(DoE)报告显示 美国原油总库存连续第三周增加(截至10月10日当周)[1] * 在途原油(oil in transit)在过去7天减少了90万桶/日 这是油轮开始抵达港口的早期迹象 [2] * 年初至今 OECD商业可见库存以34万桶/日的速度积累 占全球可见库存积累的四分之一 预计到2025年底这一份额将逐渐上升至三分之一 [2] * 全球可见石油库存在过去90天内以160万桶/日的速度积累 但上周略有下降 [11][18] 供应端动态 * 非页岩油产量(今年供应增长的关键来源)持续表现强劲 巴西新的20万桶/日的Bacalhau FPSO上周开始生产 圭亚那计划在12月将原油出口同比增加20万桶/日 [4][27] * 加拿大产量即时预测上周增加20万桶/日 加拿大钻井数量增加5%(或7个钻井)[4] * 美国下48州(Lower 48)10月首次读数中的产量即时预测环比和同比均下降20万桶/日 略低于预期 [4][12] * 俄罗斯原油和产品出口较2018-2019年平均水平分别下降60万桶/日(包括中断的Druzhba管道流量)和30万桶/日 但上周基本持平 [3] * 俄罗斯产量面临的下行风险更多来自内部挑战(如本币昂贵 设备老化 技术短缺)和乌克兰对俄能源基础设施的袭击 而非全球对俄石油需求压力的增加 [3] * OPEC8+原油和凝析油海运净出口同比增长200万桶/日 [34] 需求端动态 * 亚洲炼油厂是此前未售出的中东和北非原油的主要买家 [2] * 强劲的柴油炼油利润率支撑炼油厂开工率和原油需求 [4][6] * 中国需求即时预测因炼油厂开工率提高而上周小幅增加20万桶/日 [12] * 全球可追踪石油需求即时预测较去年同期水平高出110万桶/日 [37] * 预计11月全球航空燃油需求将同比增长30万桶/日 [50] 市场结构与风险 * 布伦特1个月/36个月(1M/36M)期差与其库存隐含公允价值的差距保持在-10个百分点 处于2005年以来样本的第11个百分位 [45] * 布伦特实物合约目前较其金融合约存在贴水 [12][56] * 新加坡和西北欧炼油利润率保持强劲 [58] * 全球肮脏油轮运费率本月迄今上涨18%(或0.7美元/桶)[60] * 全球边际成本已升至近60美元/桶 WTI低于60美元/桶应开始日益对规模较小 成本效率较低的页岩油生产商产生压力 [4]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包含大量高频数据图表和即时预测(nowcast) 跟踪库存 供应 需求 价差 波动率等多个维度的指标变化 [11][14][16][21][24][27][31][39][41][44][52][58][60][64][66] * 报告详细说明了各种即时预测指标的方法论 包括俄罗斯 美国 伊朗 伊拉克 利比亚 加拿大产量 中国 OECD欧洲需求 航空燃油需求 全球可见库存 OECD商业库存等的计算方式 [69][72][73][74]
2200亿美元,国际顶级投行从质疑到All-in中国创新药
36氪· 2025-10-22 09:00
外资态度转变 - 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9月的报告中对中国的生物技术行业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一年前的中性偏负面评级转为极度看好,认为其已从区域性故事升级为全球新药供应链的下一站[1] - 报告预计中国产药品年收入将在2030年达到340亿美元,并在2040年跃升至2200亿美元,同时美国FDA批准的药品中中国占比将从当前的5%大幅提升至35%[1] - 高盛同样发布深度报告,持续看好中国生物科技领域,并预计一批头部企业将在2025年及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的里程碑式盈利拐点[4] 资本行动与持仓变化 - 外资机构调研活动在2025年下半年显著增加,例如百济神州单家企业便接待了53家外资机构调研,百利天恒、艾力斯、博瑞医药等公司也迎来野村证券、高盛、Point72等巨头身影[1] - 外资将调研迅速转化为实际持仓,例如2025年8月,摩根大通对药明康德H股的多头持仓比例从5.87%增至6.01%,花旗集团则从4.71%大幅提升至5.12%,推动其股价单日大涨6.52%[2][5] - 多家顶级机构在2025年进行了大规模增持,包括贝莱德增持三生制药约14.33亿港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增持和铂医药约5.11亿港元,以及The Capital Group增持百济神州约3.07亿港元[6] 行业叙事框架重构 - 外资对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叙事框架已完成从“Cheap China”(廉价中国)到“Innovation Dawn”(创新黎明)的根本性转变,承认其完成了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3] - 过去外资的主流论调集中于仿制药制造、集采价格压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而当前则将其视为全球科技竞赛中的核心资产进行战略性布局[3][6] -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在2025年9月透露,在其会面的美国投资者中,超过90%计划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生物科技是重点看重的领域之一[6] 转变的核心驱动力:全球专利悬崖 - 摩根士丹利测算,到2035年,跨国药企(MNC)将因专利到期损失约1150亿美元收入,其中2030年前就有400亿美元的营收缺口,肿瘤、免疫、心血管代谢疾病是缺口最大的三大领域[8] - 为填补缺口,MNC预计将投入近6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并购和业务发展,为中国创新药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10] - 具体到公司,BMS、默克、辉瑞在2030年前的专利到期收入占其2025年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51%、61%和34%,合计需填补360亿美元缺口,它们已开始频繁与中国药企合作[12] 中国创新药企价值兑现 - 中国创新药研发与美国的时间差距已从2005-2009年间的10年大幅缩短至2021-2023年间的3.7年,显示出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18] - 在2020-2024年期间,中国共有112个新分子实体上市,约占全球同期上市数量的四分之一,美国FDA在2021-2023年批准的药物中,有24%的中国管线已在国内获批[20] - 中国临床研发具有显著成本优势,临床3期受试者直接成本为2.5万美元/人,远低于美国的6.9万美元/人,采用混合研发模式的投资回报率(IRR)可达8.5%,是美国本土研发的2.4倍[23] 交易活动与全球参与度提升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在2024年已超过500亿美元,2025年预计将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创新交易的核心参与者[12] - 2024年全球药企与中国生物制药公司达成11项授权引进交易,总预付款达33亿美元,其中单笔预付款超5000万美元的交易占27%[17] - 欧洲药企如诺和诺德、阿斯利康已加速与中国药企建立早期合作,例如诺和诺德以2亿美元首付加18亿美元里程碑引进联拓生物的肥胖三重激动剂[15] 未来增长情景预测 - 摩根士丹利设定了三种发展情景:基准情景(50%概率)下,2040年中国药企海外收入达2200亿美元;乐观情景(30%概率)下为2760亿美元;即便在悲观情景(20%概率)下,收入也将达到1220亿美元[25] - 报告认为,基于跨国药企填补专利悬崖的强烈需求以及中国的研发优势,未来最可能走向竞争合作的路径[27] - 外资态度的逆转源于行业数据的实质性突破,包括管线质量、临床数据完整性(行业认可度超80%)以及中国赞助的全球临床试验占比提升至30%等关键指标[22][23]
Goldman basket shows painful month for shorts
The Economic Times· 2025-10-22 08:23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标普500指数在过去六个月无视警告,创下自1950年代以来最佳表现之一,但10月出现空头回补迹象[1][14] - 高盛一篮子被严重做空的股票本月飙升16%,远超标普500指数0.7%的涨幅,有望创下自2008年有记录以来最佳10月表现[13][14] - 高盛一篮子无盈利科技公司(如Roku Inc和Peloton Interactive Inc)10月上涨16%,有望创下自2014年有记录以来最佳10月表现[12][14] 衍生品市场与风险偏好变化 - 10月作为历史波动性最高的月份,衍生品市场显示交易员此前更愿意支付更高费用防范市场暴涨而非下跌,但这种状况开始转变[3][4][14] - 尽管标普500指数上周上涨1.7%,但风险厌恶情绪上升,交易员卖出看涨期权为下行保护提供资金[6][14]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很快再次降息,但可能高估了降息对经济的益处,因政策制定者降低借贷成本的幅度或不及华尔街期望[6][14] 各类投资者仓位调整 - 整体股票仓位上周出现自4月关税相关抛售以来最大周度降幅,从适度超配降至中性, discretionary投资者从中性转为显著低配[8][14] - 使用系统性策略的计算机引导交易员将仓位从高位降至适度超配,趋势跟踪基金或商品交易顾问的股票仓位降至其数十年区间的第83百分位,为三个多月最低[10][14] - 如果商品交易顾问下一步行动是获利了结以解除极端仓位,可能暂时推低股价,但标普500需从当前水平下跌至少3%至5%才会引发其积极抛售股票[11][14] 市场动态与潜在风险 - 今夏出现不寻常分化:基于动量和波动率信号的系统性量化基金看好股票,而根据经济和盈利趋势操作的discretionary基金经理保持谨慎[7][14] - 市场最投机领域飙升,投资者涌入与最被做空股票相关的投机角落,承担更高风险并忽视基本面,导致空头被挤压上涨[13][14] - 尽管经历数次动荡交易,但在白宫表示对华贸易谈判步入正轨以及几家地区银行强劲盈利缓解行业信贷担忧后,基准指数仍较历史高点低不到0.3%[6][14]
Goldman Sachs CEO David Solomon says there's a key difference between AI and past job revolutions
Yahoo Finance· 2025-10-22 05:52
Goldman Sachs CEO David Solomon said AI is similar to previous technology revolutions. The one big difference is the pace of change, he said in an interview on Tuesday. Last week, an internal memo showed Goldman is planning to cut jobs as part of an AI-focused overhaul. Goldman Sachs CEO David Solomon doesn't think AI is that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job revolutions — it's just a lot faster. "Technology has been having an impact on head count and the way people work, what workers you have, for decad ...
Should You Invest in Goldman Stock Post Its Q3 Earnings Release?
ZACKS· 2025-10-22 01:26
Key Takeaways Goldman's Q3 IB revenues climbed 42.5% y/y, led by a sharp rise in M&A advisory activity. Trading revenues rose across equities and fixed income, reflecting strong client engagement and volatility. Record $3.5T in AWM assets and $33B raised in alternatives highlight Goldman's expanding wealth franchise.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 announced third-quarter 2025 results on Oct. 14, before the opening bell. The company’s quarterly top and bottom-line numbers outpaced the Zacks Consensus Est ...
Goldman (GS) Upgraded to Buy: What Does It Mean for the Stock?
ZACKS· 2025-10-22 01:01
评级升级与核心观点 - 高盛股票评级被上调至Zacks Rank 2(买入),这反映了其盈利预期的上升趋势[1] - 评级上调意味着市场对高盛盈利前景的乐观态度,可能转化为购买压力并推高股价[3] - 公司的盈利预期变化是影响股价的最强大力量之一,与短期股价走势高度相关[4] Zacks评级系统分析 - Zacks评级系统通过追踪卖方分析师的每股收益(EPS)共识预期来评估公司当前及未来财年的盈利状况[1] - 该系统将股票分为5个等级,Zacks Rank 1(强力买入)股票自1988年以来实现了平均每年+25%的回报率[7] - 该评级系统在任何时间点对其覆盖的4000多只股票均保持“买入”和“卖出”评级的均衡比例,仅前5%的股票获得“强力买入”评级,接下来的15%获得“买入”评级[9] 高盛盈利预期修订 - 对于截至2025年12月的财年,该投行预计每股收益为48.08美元,与上年报告的数据持平[8] - 在过去三个月中,高盛的Zacks共识预期已上调5.4%,表明分析师正持续提高其盈利预测[8] - 股票被置于Zacks覆盖股票的前20%,表明其具有优越的盈利预期修订特征,有望在短期内产生超越市场的回报[10]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股价影响 - 机构投资者使用盈利和盈利预期来计算公司股票的公平价值,其估值模型中盈利预期的增减会直接导致股票公平价值的升降[4] - 机构投资者的大宗投资行为会引发股票的价格变动,盈利预期修订趋势与短期股价走势存在强相关性[4][6] - 盈利预期上升和随之而来的评级上调意味着公司基本业务的改善,投资者可能通过推高股价来回应这一改善趋势[5]
GS or TW: Which Is the Better Value Stock Right Now?
ZACKS· 2025-10-22 00:41
文章核心观点 - 高盛在价值投资方面可能优于Tradeweb Markets,因其估值指标更具吸引力且盈利预期在改善 [1][7] 估值指标对比 - 高盛远期市盈率为15.88,显著低于Tradeweb Markets的31.99 [5] - 高盛市盈增长比率为1.41,低于Tradeweb Markets的2.06 [5] - 高盛市净率为1.86,远低于Tradeweb Markets的3.83 [6] 投资评级与风格 - 高盛Zacks排名为第2位(买入),而Tradeweb Markets排名为第4位(卖出)[3] - 价值投资风格评分系统通过市盈率、市销率、收益收益率等多重基本面指标识别低估公司 [4] - 高盛的价值投资风格评级为B,Tradeweb Markets的评级为D [6] 盈利预期 - 高盛的盈利预期修正活动更为积极,分析师前景正在改善 [3][7]
US banks reluctant to lend $20 billion to Argentina without collateral
Invezz· 2025-10-21 23:30
Major US banks, including JPMorgan Chase, Bank of America and Goldman Sachs, are reportedly refusing to lend Argentina $20 billion without explicit assurances or collateral, according to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reluctance highlights the difficulties fending off attempts to stabilise the South American nation's finances as its economy falters and relations with foreign lenders ...
Fear sweeps the C-suite—companies pour millions into security as threats against executives surge
Yahoo Finance· 2025-10-21 22:44
Three back-to-back violent incidents in the space of 10 months have awakened a new reckoning in corporate security that is fundamentally altering the way companies protect their executives, data from a new Goldman Sachs Ayco report found. The shocking New York City murder of UnitedHealthcare CEO Brian Thompson in December 2024 was followed by a July Midtown Manhattan shooting that claimed the lives of two security guards and two executives at Blackstone and Rudin Management. Last month, a lone gunman al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