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盛(GS)
icon
搜索文档
复盘“五大泡沫指标”,高盛认为“当下更像1997而非1999,AI牛市还有下半场”
华尔街见闻· 2025-11-10 18:24
与1999年不同, 当前市场的信贷利差和波动率仍处于低位,这为投资者使用期权等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窗口。 如果说工具的应用是"术",那么对信号的敏锐捕捉则是更深层的"道"。 回顾2025年市场,你是否也曾感叹:"如果当时能早点注意到那个信号就好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最大的投资成本。 与其年复一年地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为2026年的"认知基建"布局。 这本股神版见闻历,内置 7×24小时专属日历助手,将关键日期、数据财报大事件直接同步至你的决策流中 ,助你在不确定性中,总能比别人多看一步。双 11,是时候为你的认知"下单"了。 " 宏观泡沫"的五大关键指标 高盛首先明确了一个观点:单纯高企的估值并不等同于"宏观泡沫"。真正的宏观泡沫,如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不仅涉及资产价格的严重高估,还伴随着 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宏观失衡。报告系统性地复盘了90年代的五大关键宏观与市场特征: 对于密切关注人工智能驱动的美股涨势是否已进入泡沫区间的投资者而言,高盛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 现在还不是泡沫,至少不是1999-2000年那种级别 的"宏观泡沫"。 据追风交易台,11月9日,高盛发布报告称, ...
增长前景和盈利改善,高盛时隔一年重新看好印度股市
华尔街见闻· 2025-11-10 18:04
高盛对印度股市评级上调至增持 - 高盛集团将印度股市评级上调至"增持",认为印度政府的支持性政策、企业盈利前景改善及外国投资者持仓处于低位,共同为价值5.4万亿美元的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1] - 高盛设定印度Nifty 50指数2026年底目标位为29000点,较当前价位有约14%的上涨空间 [1] 印度股市表现与市场观点 - 2025年以来印度股市表现远逊于区域内其他市场,MSCI印度指数以美元计价仅上涨3%,而同期新兴市场整体涨幅高达30%,创下二十多年来最大落后幅度 [3][4] - 高盛的乐观展望与法国兴业银行、汇丰控股等机构观点一致,均预测印度股市将出现反弹 [3] 支撑乐观预期的关键论据 - 支持性政策:印度央行今年已采取降息、改善银行系统流动性和放松监管等宽松措施,政府放缓财政紧缩并实施税收削减,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大众消费复苏 [5] - 盈利复苏:预计MSCI印度指数成分公司利润增长将从2025年的10%加速至2026年的14%,持续一年的盈利下调周期已企稳,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好于预期 [3][5] - 外资持仓处低位:外国投资者自2024年9月市场高点以来净卖出近300亿美元印度股票,持仓比例降至近二十年低点,随着盈利复苏,资金流向有望改善 [4][5] - 估值具备防御性:印度股市12个月远期市盈率约23倍,估值溢价从峰值85-90%降至目前的45%,接近历史平均水平,在此水平下未来6-12个月通常温和跑赢亚洲其他市场 [5][6] 看好的板块与投资主题 - 看好板块:高盛看好金融、消费(必需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和国防板块,金融业受益于信贷增长,消费股受益于大众消费复苏,国防板块有高能见度订单支持,同时增持高科技、媒体和电信及石油营销公司 [8] - 减持板块: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持谨慎态度,将信息技术评级下调至"减持",并看空制药、工业和化工等板块,信息技术行业增长能见度低且面临AI不确定性 [8] - 核心投资主题:推荐"国内自给自足"(国防、能源安全)、"大众消费复苏"、"新经济"(数字化消费、电动汽车)和"估值合理的高增长股"四大主题性投资机会 [8]
欧洲在全球AI竞赛中的致命短板——能源!
华尔街见闻· 2025-11-10 17:33
文章核心观点 - 高盛警告欧洲能源系统的三大脆弱性——化石燃料依赖、低碳供应链瓶颈和老化的电网——正共同构成其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的致命短板,严重限制数据中心扩张和经济竞争力 [1] 化石燃料依赖 - 欧洲能源危机有望在2027年结束,预计TTF天然气价格将下跌近50%至17欧元/兆瓦时 [2] - 欧洲的能源依赖模式只是改组而非减少,仍将进口近一半的能源,与已成为能源净出口国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2] - 依赖从俄罗斯转向美国和卡塔尔,到2030年这两国将占全球LNG出口的55%,带来新的地缘政治风险,例如卡塔尔曾警告可能因欧盟规则停止向欧洲输送LNG [2] 低碳供应链依赖 - 欧洲的低碳供应链严重依赖外部进口,特别是在稀土和磁铁领域,这些材料对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半导体、AI系统及国防设备至关重要 [3] - 欧洲稀土市场份额极低,约为2%,重建本土供应链极其困难,开发矿场需8-10年,建设精炼厂需约5年 [3] - 核能占欧盟一次能源消费11%(法国高达46%),但欧洲本土不产铀,完全依赖进口,约四分之三天然铀来自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浓缩环节仍有24%浓缩铀需从俄罗斯进口 [3] 电网基础设施脆弱性 - 欧洲电网普遍老旧,平均年龄高达50年,已接近设计寿命终点,碎片化导致地区间电价差距巨大且易受停电和网络攻击威胁 [5] - AI崛起对电网构成新压力,数据中心需要巨大且稳定的电力供应,超过90%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将电力可用性列为首要担忧,近半数认为升级电网是最重要的缓解措施 [6]
高盛力挺AI热潮并未终结:堪比1997年科技周期,非互联网泡沫顶峰
智通财经网· 2025-11-10 14:52
AI投资周期阶段判断 - 当前AI支出和估值的飙升与1997年至1998年科技热潮的早期建设阶段更为相似,而非1999年或2000年的投机性顶峰 [1] - AI仍处于建设阶段,随着企业大举投资数据中心、半导体和模型训练基础设施,AI的扩张阶段可能会持续 [1] - 人工智能革命仍处于早期阶段,机构投资者的仓位尚未完全配置到人工智能主题中 [3] 当前市场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差异 - 当今上市公司估值仍基于自由现金流、资本回报率和利润率,与1999年那些没有收入的公司获得最高估值的情况截然不同 [1] - 当今科技巨头大多能产生巨额自由现金流,并进行股票回购和派息,这在1999年几乎是凤毛麟角 [2] - 当前资本市场活动远低于历史泡沫时期的水平,IPO市场表现得更加挑剔 [2] 市场前景与投资机会 - 只要没有外部冲击或资金限制破坏势头,AI投资热潮仍有充足的推进空间 [1] - 高盛的观点可能会提振芯片制造商、云服务提供商和数据中心开发商的市场信心,这些企业被视为当前投资浪潮的核心 [2] - 预计市场在年底前还有5-10%的上涨空间,且上涨将伴随着广泛的市场参与 [2] 近期市场波动解读 - 美股近期约5%的回调是AI周期中典型的年末季节性波动,并非预示着涨势终结的异常信号 [2] - 每年这个时候出现5%的下跌是本轮周期的正常现象,尽管市场自四月低点以来已经历一轮强劲反弹,但整体来看并没有过度 [2] - 普遍的谨慎情绪反而为指数在今年剩余的35个交易日里大幅上涨创造了可能性 [2] 支撑市场的其他因素 - 资金流向在年底前将趋于有利 [3] - 市场预期美联储明年的货币政策可能比去年更加鸽派 [3]
高盛经济指标更新_中国实际 GDP 增速超预期,预测上调-Global_ GS Economic Indicators Update_ China Real GDP Growth Above Consensus Following Forecast Upgrades
高盛· 2025-11-10 11:35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中国实际GDP增长预测显著高于市场共识,特别是在2025年和2026年[4] - 核心观点是中国制造业推动政策是上调增长预测的关键原因[5] GDP增长预测调整 - 过去60天内,高盛对2025年全球GDP预测进行了调整,其中台湾上调1.9个百分点,土耳其上调1.2个百分点[6][12] - 过去一周内,全球GDP预测调整幅度较小,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元区调整幅度在±0.25个百分点内[6][12] - 对2026年全球GDP预测也进行了调整,中国大陆、美国、台湾等主要经济体预测均有所上调[106] 当前活动指标 - 2025年10月全球CAI为+2.7%(月环比年化),三个月平均值为+2.5%[14][54] - 发达市场10月CAI为+1.5%,新兴市场9月CAI为+4.5%[14][54] - 中国大陆9月CAI为+5.8%,印度9月CAI为+7.7%,显示新兴市场增长强劲[14][54] - 全球CAI与2.5%的潜在增长率基本一致,发达市场潜在增长率为1.6%,新兴市场为4.2%[18][51] 金融状况指数 - 全球(除俄罗斯)FCI周度上升0.5个基点[9] - FCI脉冲显示未来四个季度金融条件对实际GDP增长的影响,G10国家中瑞典、挪威影响较大[45] 通胀预测变化 - 2025年通胀预测调整中,土耳其核心通胀预测上调1.9个百分点[98] - 2026年通胀预测调整相对温和,阿根廷 headline通胀预测上调3.1个百分点,核心通胀上调3.0个百分点[101] 产出缺口与就业市场 - 2025年10月美国产出缺口为-2.1%,德国为+0.4%,意大利为+5.0%[91] - 就业-工人缺口数据显示,自2019年12月以来,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变化[26][80] 财政政策影响 - 未来四个季度财政政策对实际GDP增长的脉冲显示,俄罗斯的财政刺激效应达2.8个百分点[84] - 美国财政脉冲同时反映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关税的税收效应[88][89]
“每年这个时候的波动是正常现象,而非异常”:高盛交易员认为股市存在“上涨尾部”_ZeroHedge
高盛· 2025-11-11 09: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印度股市评级上调至"增持" [24] - 对专注于私人信贷的基金管理公司如ARES、APO和OWL的风险/回报比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21] 核心观点:人工智能周期与市场展望 - 高盛交易员认为股市存在"上涨尾部",每年这个时候出现5%的下跌波动是当前人工智能周期的特征,而非异常现象 [1] - 人工智能周期仍处于早期阶段,机构仓位尚未完全配置,资金流向将在年底前趋于有利 [5] - 从目前情况看,指数在年底前还有5-10%的上涨空间,并且会有广泛的市场参与 [6] - 大型科技公司在大手笔投入,但资产负债表稳健,市盈率合理,复合每股收益超过20% [5] - 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交易价格较互联网泡沫时期折让约46%,估值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 [13] 人工智能投资与估值分析 - 过去12个月,美国的人工智能投资仍低于GDP的1%,按历史标准衡量是规模可观但并非异常巨大的增长 [13] - 美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创造20万亿美元的GDP经济价值,其中8万亿美元将以资本收入的形式流入美国企业 [13] - 私募市场的估值远高于公开市场的估值,两者采用截然不同的估值框架 [10] - 七家"科技巨头"的平均市盈率为31倍,而市场平均市盈率为23倍,大多数产生巨额自由现金流并进行股票回购和派发股息 [11] - 假设到2030年为人工智能建设100吉瓦的能源,按每吉瓦400亿美元计算,数据中心支出达4万亿美元 [12] 特定行业与市场机会 - 在需求增长上升、基础设施老化及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背景下,电力/水的可靠性将是一个多年投资主题 [18] - 美国电力需求增长水平已达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推动了整个电力供应链的蓬勃发展 [18] - 印度是少数几个人工智能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新兴市场,今年以来新兴市场整体上涨30%,而印度股市仅小幅上涨3% [23] - 过去一年,外国投资者净卖出印度股票300亿美元,导致外国持股比例和共同基金配置比例接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24] - 非必需消费品板块在11月是全年表现最强劲的月份,过去五年该板块在11月的平均涨幅为8.4%,命中率高达80% [28]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高盛经济学家预计核心个人消费支出同比通胀率只会从目前的2.9%小幅上升至12月份的3.0%,随后在2026年逐步下降 [31] - 高盛劳动力市场紧张指数已回落至2016年水平且呈下降趋势,12月份降息的可能性相当高 [31] - 资本市场活动远低于1998-99年和2007-08年的水平,且平均交易规模更大,表明IPO市场更加挑剔 [11] - 联邦政府停摆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暂时的,公共部门重新开放应能扭转其负面影响 [6][28]
高盛:美国资金流入日本速度达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最快
证券时报网· 2025-11-10 09:52
日本股市资金流入与表现 - 美国对日本股市的资金流入速度达到"安倍经济学"以来的最快水平[1] - 日本股市今年以美元计价的回报率高达约30%,远超标普500指数[1] 市场风格与板块轮动 - 日本股市市场风格可能正从价值股向成长股转变[1] - 科技和人工智能相关板块是成长股风格转变的重点[1] 估值与风险警示 - 日本科技股估值已过热,其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甚至超过了美国"七巨头"[1] - 日本科技股的盈利能力未能跟上估值水平[1] - 日经指数已进入超买区域,可能面临短期回调,甚至可能回落至48000点[1]
“美国资金流入日本速度是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最快”!高盛称:美资涌入意味着日股风格转向成长
华尔街见闻· 2025-11-10 08:25
资金流入态势 - 美国资金正加速流入日本股市,其增长速度是自“安倍经济学”时期以来的最快速度[1] - 美国投资者在日本股市的活跃参与度已升至2022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 - 根据日本交易所集团数据,仅在10月最后两周,外国投资者就净买入了3840亿日元(约合25亿美元)的日本股票及期货[1] 市场表现与回报 - 日经225指数今年以美元计算的涨幅已达约30%,远超标普500指数14%的涨幅[1] - 市场表现得益于日元升值2.5%以及首相高市早苗刺激政策带来的乐观情绪[1] 市场风格与驱动力 - 高盛策略师认为这可能标志着日股的一个转折点,市场驱动力或从价值股转向成长股[1] - 美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可能成为改变日股市场风格的关键变量,他们倾向于被科技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主题所吸引[1] 未来资金流入空间 - 全球投资者持续寻求多元化配置,且其在日本股票的净头寸相较于“安倍经济学”高峰期仍然有距离,未来海外资金仍有进一步流入的空间[2] 估值与风险警示 - 花旗集团警告日本科技股已经过热,其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估值甚至已超过美国“七巨头”[3] - 尽管长期前景乐观,但花旗认为短期内市场可能面临一场“健康”的回调,日经指数或回落至48000点[3] - 日经指数已进入超买区域,市场出现盘整并不意外[3]
美股AI八巨头市值一周蒸发5.6万亿 高盛:未来1~2年市场或回撤2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9 17:37
美股科技股市场回调 -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单周跌幅超过3%,为4月以来最差表现,标普500指数周内下跌1.6%,结束连续三周涨势 [2] - 八家与人工智能关联最密切的头部公司市值合计蒸发约8000亿美元,整个AI相关领域公司市值蒸发近1万亿美元 [2] - 英伟达股价本周跌超7%,市值缩水约3500亿美元,微软跌幅超4%,市值蒸发超1500亿美元,甲骨文跌近8%,市值损失超660亿美元 [2] - 其他AI概念股如多邻国跌超24%,Palantir跌超11%,博通跌超5%,Meta跌超4% [2] 人工智能行业风险与担忧 - 市场共识认为美国AI神话建立在“不确定性”之上,公司押注于构建通用人工智能,该模式耗资巨大但缺乏确定发展路径 [3] - 一项调查表明美国95%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公司未从该技术中盈利,基于叙事推动的泡沫已经产生 [3] -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支出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已超过所有消费者支出的总和 [3] - “大空头”Michael Burry正在部署做空美国AI泡沫,暗示当前支出过度且回报过低将导致许多领先公司崩溃 [3] 中国AI产业的竞争与机遇 - 全球近半AI人才来自中国,中国借助人才优势有望在中美竞争中获胜 [4] - 与美国投资于不确定的AGI不同,中国AI走“产业应用驱动”路线,在竞争全球市场时拥有低成本和应用优势 [4] - 高盛与摩根士丹利预计全球(美国)股市因科技股泡沫可能在未来1-2年内出现10%到20%回调,但看好中国股市的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4] 加密货币市场暴跌 - 加密货币市场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几乎抹去了今年前10个月积累的全部涨幅,比特币一度失守10万美元关口 [5] - 截至11月9日,主要加密货币品种仍在下跌,近24小时内成交额骤降40%-50%,全市场超13万人被爆仓 [6] - 具体币种表现:比特币价格101863.2美元(-0.75%),成交额532.62亿美元(-46.97%),以太坊价格3413.16美元(-1.44%),成交额576.68亿美元(-40.73%) [7] - 数字资产对冲基金创始人指出,近七个月来机构对比特币的需求首次低于新币开采速度,表明大型买家可能正在退缩,市场呈现避险情绪 [8] 特定公司风险事件 - Meta被曝靠海量诈骗广告赚取巨额利润,其安全部门报告估算美国约三分之一的成功诈骗案件与Meta存在关联 [2]
高盛交易员:每年这个时候的波动是“正常现象”,没什么“异常”
华尔街见闻· 2025-11-09 11:46
高盛认为,近期美股市场约5%的回调,是AI周期中典型的年末季节性波动,并非预示着涨势终结的异 常信号。 高盛交易员指出,尽管市场经历了回调,但年底前的上涨空间依然存在,在季节性因素、尚处早期的 AI投资周期以及相对较轻的机构仓位共同作用下,指数仍有潜力进一步走高。 据高盛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交易员 Shreeti Kapa 表示,每年这个时候出现5%的下跌是本轮周期 的正常现象。她认为,尽管市场自四月低点以来已经历了一轮强劲反弹,但整体来看"并没有过度"。 Kapa 的乐观看法基于年底的有利季节性因素,并预计市场在年底前还有5-10%的上涨空间,且这种上 涨将伴随着广泛的市场参与。她指出,目前许多机构投资者对后市持怀疑态度,认为今年的市场顶部已 经出现,并试图据此调整仓位。在她看来,这种普遍的谨慎情绪反而为指数在今年剩余的35个交易日 里"大幅上涨"创造了可能性。 对于宏观不确定性,例如联邦政府停摆的风险,Kapa认为这只是暂时性问题。而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取 代白领工作岗位的担忧,她承认这是零售需求的支柱,但认为"这在今天还不是个问题"。 年底上涨空间犹存 支撑年底前市场继续走高的核心逻辑,建立在人工智能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