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2025!中国圆柱锂电池行业市场出货量、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大圆柱电池将成为圆柱电池出货增长的核心带动板块[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2 10:24
内容概要:圆柱电池通常采用圆柱形的钢壳进行封装,裸电芯制作采用卷绕工艺,圆柱电池具有一致性 好、生产效率高、系统层面散热能力强等优点。圆柱型锂电池有诸多型号,比较常见的有10400、 14500、16340、18650、21700、26650、32650等。全球市场来看,2023-2024年圆柱锂电池出货量呈现 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圆柱锂电池出货量为151.2GWh、146.1亿只,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对圆柱锂电池需 求增长及家用储能和便携式储能迅速发展带动圆柱锂电池出货量增加。18系列和21系列为圆柱锂电池主 流型号,2024年出货量分别占比52.0%和43.4%,占比较2023年均有所下滑。30系列以上的大圆柱电池 市场份额占比较小,未来随着技术成熟,规模化生产成本下降将会推动大圆柱出货份额上升。随着新能 源汽车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圆柱锂电池最大应用领域,2024年占比35.46%,主要运用电池为 21700圆柱电池。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2022-2023年下游需求减少导致中国圆柱 锂电池出货量不断下滑,2024年中国圆柱锂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48%达52.1亿只,占全球总出货量的 ...
2025年中国洗车液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研判: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为洗车液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2 10:24
洗车液行业概述 - 洗车液是以天然植物提取的表面活性剂为核心的车辆清洁用品,采用中性配方,兼具去污、护漆功能,产品类型包括碱性、酸性和中性三种,其中中性洗车液因温和性被广泛推荐 [2]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1.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 [1][12] - 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和"以养代修"理念普及,车主对汽车美容保养需求提升,推动洗车液等产品需求增长 [1][1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中国汽车保有量2024年达3.53亿辆,同比增长5.06%,带动洗车服务需求 [10]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32189元增至2024年41314元,消费能力提升促进汽车保养支出 [4] - 自助洗车模式兴起为行业带来新发展空间,满足不同车主需求 [1][1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表面活性剂、缓蚀剂、润滑剂等,其中表面活性剂是核心成分,2024年中国产量达500万吨,同比增长6.38% [6][8] - 中游为洗车液生产制造,下游销售渠道包括电商平台、超市、汽车用品店等 [6] - 表面活性剂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产销大国之一,支撑洗车液行业发展 [8]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如3M、索纳克斯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如好顺欧迪斯、广东卫斯理主导中端市场 [14] - 深圳车仆汽车用品拥有10余系列1000多款产品,服务全国30万+修理厂,销量多年行业领先 [15] - 广东好顺欧迪斯产品涵盖400余种品类,营销网络覆盖全球 [17] 未来发展趋势 - 环保型洗车液将成为主流,采用生物降解材料、低VOCs等环保成分 [19] - 个性化与定制化产品需求增长,满足消费者对清洁效果、保护功能的特定要求 [19] - 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电商平台与线下汽车服务场所协同发展 [19]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橡胶软管行业产业链图谱、产量、进出口及未来前景展望:各行业橡胶软管应用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橡胶软管主要生产国[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2 10:24
行业概况 - 橡胶软管是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浆状或粒状物料的管状橡胶制品,结构分为内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 [2] - 按增强层可分为编织胶管、缠绕胶管等,按输送介质可分为水管、气管等,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汽车胶管、工业胶管等 [3] - 产业链上游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包括海洋工程、汽车工业等领域 [5] 生产端 - 2024年我国橡胶软管年产量达18.6亿标米,较2014年的14亿标米增长32.9% [1][7] - 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需求增长推动行业产能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生产国 [7] 进出口 - 2024年橡胶软管出口量36.18万吨,进口量2.63万吨,出口同比增长15.87%,进口同比下降6.7% [9] - 2025年1-5月出口量15.32万吨(同比+12.02%),进口量1.14万吨(同比+7.05%) [9] 消费端 - 全球工业软管市场规模从2019年128亿美元增至2024年170亿美元 [11] - 水力压裂水处理系统用输水软管市场规模从2022年0.69亿美元增至2024年1.29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4.53亿美元 [13] 企业格局 - 国内企业以中小型为主,技术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国际品牌如玛努利、派克、盖茨占据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15] - 科隆新材2024年营收4.83亿元(同比+9.46%),2025年Q1营收0.84亿元(同比+7.43%) [17] - 川环科技2024年营收13.63亿元(同比+22.88%),2025年Q1营收3.16亿元(同比+5.6%) [19] 未来趋势 - 行业集中度将提升,政策推动淘汰低端产能,形成良性竞争结构 [21] - 国产化趋势加强,部分企业突破高端产品技术,逐步替代进口 [22] - 绿色转型与智能化生产加速,工业4.0技术提升效率,医疗等新应用领域拓展需求 [23]
冠捷科技、四川长虹、深纺织等6企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2 10:23
近日,彩虹股份、冠捷科技、四川长虹、深纺织、南京熊猫、 宝 明科技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 绩预告,详情如下: 冠捷科技表示,报告期内, 全球显示行业竞争态势加剧,终端产品售价持续下降,而面板等核心 原材料成本保持相对稳定,导致综合毛利率承压。 同时,公司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增加营销投入以深化品牌认知;优化海外营销渠道、动态调配全 球产能布局,以应对经贸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成本费用支出。另受全球汇率波动影响,综合导致公 司上半年业绩亏损。 后续,公司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结构升级,保持灵活应变能力与提升供应链韧性,积极应对 挑战,努力改善年度经营业绩 。 资料显示, 冠捷 科技 主营业务是智能显示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主要产品是显 示器产品、电视产品。 四川长虹 彩虹股份 2025年上半年, 彩虹股份 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1亿元到4.8亿元,同比减少 47.59%到55.23%;预计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6亿元到 4.3亿元,同比减少48.25%到56.68%。 彩虹股份表示, 公司 2025年上半年 持续提升液晶面板大尺寸高刷产品产能配置, ...
解读|特朗普重返后中美外长首次会面,专家:双方强调共识多于分歧
新浪财经· 2025-07-12 10:22
同时他强调,两国外长会面的重要目的,也是首要目的,即如何将两国元首通话的共识落实成为具体的 政策和行动。 "无论是双方工作层,抑或是外交及其他部门,只有将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切实转化为具体行动,才能 有效推动两国关系实现真正的稳定、向好发展。因此,此类常态化的互动实属必要,这也能在执行层面 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筑牢根基。"张腾军说。 这是自特朗普1月重返白宫以来,中美两国外长的首次会面,也是两国间最高级别的面对面接触之一, 因此备受外界瞩目,同时各方也聚焦此次会面能否为两国领导人后续会晤铺平道路。 今年1月24日,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王毅表示,两国元首为中美关系指出了方向、确 立了基调。双方团队要落实好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保持 沟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找到新时期中美两国正确相处之 道。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1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外长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外交部长王毅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双方一致认为会晤是积极、务实、建设性的。 此次会谈持续一小时左右。王毅外长全面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 ...
XXX公司奥美沙坦酯制剂行业在全球与中国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2 10:21
▲提供需求定制或专项服务调研,请来电与专员沟通!!! 【对接人员】:张 炜 精选部分目录 第一章 奥美沙坦酯制剂介绍 5 第一节 奥美沙坦酯制剂产品介绍 5 第二节 奥美沙坦酯制剂产品技术发展分析 6 第二章 中国与全球奥美沙坦酯制剂市场分析 9 第一节 中国与全球奥美沙坦酯制剂市场现状分析 9 一、中国奥美沙坦酯制剂市场现状分析 9 二、全球奥美沙坦酯制剂市场现状分析 10 第二节 2025-2031年中国与全球奥美沙坦酯制剂市场规模分析 12 一、中国奥美沙坦酯制剂市场规模分析 12 二、全球奥美沙坦酯制剂市场规模分析 13 第三节 2025-2031年中国与全球奥美沙坦酯制剂总产值分析 15 一、中国奥美沙坦酯制剂市场总产值分析 15 二、全球奥美沙坦酯制剂市场总产值分析 16 第四节 中国与全球奥美沙坦酯制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7 第三章 XXX公司简介 20 第一节 公司简介 20 第二节 公司产品介绍 21 第三节 公司发展优势分析 21 一、公司发展优势 21 二、公司研发优势 22 三、公司技术优势 22 四、公司专利优势 22 五、公司产品优势 24 六、公司品牌优势 25 第四章 奥美沙坦 ...
关于广东AI与机器人产业,这场高规格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7-12 10:20
产业规模与技术实力 - 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达457.4亿元,增长19.6% [3] - 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3] - 珠三角地区集聚华为、腾讯等巨头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全国第一 [4] - 机器人领域以"七剑客"领军企业为代表,在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领先国内 [4] 技术创新与成果 - 华为升腾910B算力芯片性能媲美英伟达A100,思谋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 [4] - 优必选实现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协同实训,汇川技术伺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技术成果推动国产替代,强化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4] 关键短板与挑战 - 关键技术基础支撑薄弱,开源生态建设自主性不足,珠三角算力紧缺而粤东西北利用率低 [6] - 高质量数据短缺,公共数据开放程度有限,传统行业面临数据获取难、流通难困境 [6] - 中小企业AI落地率低,因成本高、数据治理弱,许多企业因"无明确价值回报"暂缓投入 [6] - 制造业面临"数据不出厂""决策边端化"等挑战,产品换型快导致小模型难以适应 [6] 应用与规模化瓶颈 - 人形机器人单台成本高,企业采购意愿强但无法大规模部署,缺乏规模效应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7] - 零部件缺乏通用标准,相近场景机器人无法互通,推高生产成本 [7] - 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粤东西北受人才、资金制约,难以承接珠三角辐射 [7] - 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等支柱产业结合不紧,应用示范工程不足 [7] 政策与生态建议 - 抓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芯片研发、编制产业规划、支持企业创新,开展关键零部件精准补链 [9] - 有序开放公共数据,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强化智算供给,建好广东算力资源平台 [9] - 发布场景清单和操作指引,强化供需对接,打造示范应用场景,聚焦高价值领域建立分级清单 [9] - 制定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等相关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体系 [10] -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配套专项法规,鼓励地市特色立法 [10] - 争取国家级实验室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大数据处理平台 [10]
正佳科学馆·正佳天文馆“星际领航”展区启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7-12 10:20
7月10日,正佳科学馆·正佳天文馆馆内又一重磅升级改造工程——"星际领航" 展区正式揭开神秘面纱。 作为连接 "小众探索" 与 "大众共享" 的全新载体,观众将以"太空旅行者"的身份踏上这场星际之旅,在 互动与沉浸体验中,收获关于天体、物理、生态与生存的科学知识,也在趣味任务中感受探索的挑战与 浪漫,这是一次融合理性与想象的旅程,让人既仰望星空,也思考脚下的世界。 从地球到深空:一条穿越未来的探索路径 "星际领航"展区以2050年人类深度探索宇宙为背景,构建了一条从太空签证中心出发,经月球迈向火星 的完整探索路径。不同于传统科普展陈,这里更像一座"太空旅行中转站",通过"准备-探索-思考"的递 进式体验,让抽象的天文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展区分为三大核心区域,设置5处拍照场景、7处互动装置、2处AI交互体验及6处多媒体互动,从视 觉、听觉到触觉,全方位激活参观者的探索欲。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能在任务式游览中,找到属于 自己的宇宙答案。 太空签证中心:解锁星际旅行的"第一站" 踏入展区,首先抵达的是"太空签证中心"——这个以白色为主色调的亮空间,宛如未来科幻电影中的星 际枢纽。 左侧展墙的"探月历程时间轴"清晰 ...
美媒:谷歌斥资24亿美元购买Windsurf技术授权,并聘请其CEO
快讯· 2025-07-12 10:20
交易概述 - 谷歌同意支付约24亿美元获得人工智能编码初创公司Windsurf的技术授权并聘用其CEO及部分员工 [1] - 交易达成前OpenAI与Windsurf的谈判陷入僵局 [1] 交易细节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将招聘一小部分Windsurf员工加入其DeepMind部门专注于智能体式编码 [1] - 谷歌获得Windsurf部分技术的非独占许可使用权 [1] 行业动态 - 此次交易涉及人工智能编码领域的技术授权与人才引进 [1] - 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加剧表现为对初创公司技术及人才的争夺 [1]
太夸张!雷军卖车15个月,小米汽车收入已超700亿
搜狐财经· 2025-07-12 10:20
交付表现 - 小米汽车在2024年4月3日开启首批交付后,仅用七个半月时间达成首个10万辆交付 [1] - 从10万到20万交付仅花费4个月,于2025年3月份实现 [1] - 上市15个月后累计交付达30万台,意味着从20万到30万台同样仅花费4个月 [3] 财务表现 - 小米汽车均价为23万元/台,15个月内通过卖车实现收入超过700亿元 [3] - 公司市值从去年4月的3800亿港元增长至1.5万亿港元,15个月内增长1.1万亿港元,增幅近300% [5] - 目前市值达1899.2亿美元,在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超过比亚迪、法拉利等传统车企 [4][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目前仅依靠一款SU7车型就实现上述业绩 [7] - 新推出的SUV车型YU7市场反响更为火爆,预计交付量将超过SU7且售价更高 [7] - 若保持当前势头,下一个15个月汽车业务营收可能达到当前700亿元的3倍,即2000多亿元 [7] 产能挑战 - 公司原计划2025年交付35万辆,但当前产能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9] - YU7车型的等待提车时间已超过1年 [9] - 产能扩张面临建设周期长的挑战,需尽快解决"产能地狱"问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