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3:18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价格连续三个交易日(2025年7月1日、2025年7月2日、2025年7月3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属于异常波动情形 [2][4] - 公司自查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生产成本和销售情况无大幅波动 [5] 重大事项核查 - 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XIANPING LU博士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并购重组、股份发行等事项 [6] - 未发现公共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对公司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未公开信息 [7] 董事会声明 - 董事会确认除已披露事项外,无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或筹划事项 [9] - 公司指定《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及上交所网站为信息披露官方渠道 [10] 股价波动背景 - 公司股票短期波动幅度较大,但未发现董事、控股股东等在异常波动期间买卖股票的行为 [7][9]
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票解除质押及质押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3:16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 新的集团持有公司股份232,761,142股,占总股本的28 04% [2] - 累计质押股份99,722,306股,占其持股比例的42 84%,占总股本的12 02% [2] 股份解除质押详情 - 提前解除2025年7月13日到期的质押共计5笔,具体包括:1,220 52万股、474 3953万股、1,203 86万股、491 0553万股、1,387 40万股、307 5153万股 [2] - 解除质押后于2025年7月1日至3日办理了后续质押 [2] 质押风险控制 - 新的集团资信状况良好,还款来源包括生产经营货款回笼及银行融资 [3] - 若出现平仓风险,将采取补充质押、追加保证金、提前还款等措施应对 [3]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3:16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7月2日以通讯方式召开,应出席董事9人,实际出席9人 [2] - 会议召开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 [3] 东高前沿二期基金设立 - 基金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24,500万元(占比49%),全资子公司东湖投资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500万元(占比1%),夏创星火认缴25,000万元(占比50%)[4][12][14] - 基金重点投资领域包括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大健康等前沿科技行业 [14][22] - 基金存续期为5年投资期+3年退出期,可延长2年 [19] - 投资决策委员会由5名委员组成,东湖投资推荐2名,公司和夏创星火各推荐1名和2名,需获得4票及以上赞成通过 [22] - 基金对园区企业及拟入园企业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出资总额的30% [23] 基金运营管理 - 管理费标准:投资期按实缴出资额2%/年收取,退出期按未退出投资成本1%/年收取 [26] - 利润分配采用"先回本后分利"原则,门槛收益为年化6% [26] - 基金不得对外举债,债务清偿顺序为合伙财产优先,不足部分由有限合伙人按实缴比例承担,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 [24][25] 续聘会计师事务所 - 拟续聘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2025年度审计费用合计不超过136万元(含税),其中年报审计不超过98万元,内控审计不超过38万元 [34][44] - 信永中和2024年业务收入40.54亿元,上市公司审计客户383家,证券业务收入9.76亿元 [36][37] - 项目合伙人郭东超近三年签署上市公司超过10家,质量复核合伙人李耀忠近三年复核上市公司超过6家 [41] 对上市公司影响 - 基金将作为产业培育平台优化园区生态,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不导致同业竞争 [29]
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3:14
股东权益变动 - 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华菱钢铁股份至345,431,662股,占总股本比例达5.00% [2][3] - 本次增持不触及要约收购,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及第一大股东变更 [3][5] - 信泰人寿自2025年1月起累计增持342,714,962股,2025年7月3日单日增持690,900股(占比0.01%) [3][4] 增持方背景 - 信泰人寿成立于2007年5月,注册资本102.04亿元,注册地为浙江杭州 [2] - 第一大股东为物产中大集团(600704 SH),在浙江江苏等地设立18家分公司 [2][13] - 本次增持资金来源于传统账户保险责任准备金,交易均价4.84元/股 [18] 增持动机 - 基于对华菱钢铁发展前景的看好及价值认可 [3][15] - 旨在提升对华菱钢铁的影响力,支持公司做强做优 [3][15] - 计划分享华菱钢铁未来发展的长期红利 [3][15] 持股变动细节 - 增持前持股344,740,762股(占比4.99%),增持后持股345,431,662股(占比5.00%) [18] - 所持股份未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情形 [18] - 未来12个月内可能继续增持股份 [16]
南京商旅1.99亿元重组恢复审核 主业下滑中期净利预降超67%
长江商报· 2025-07-04 03:11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600万元至900万元,同比下降67 40%至78 27% [1] - 预计2025年半年度扣非净利润为550万元至850万元,同比下降17 34%至46 52% [1] - 业绩预减原因包括上年同期子公司破产清算确认大额投资收益,以及本期旅游服务等业务板块业绩下滑 [1] 股价表现 - 发布业绩预告当日(7月2日)公司股价涨停 [1] - 7月3日开盘后盘中继续大涨超6% [1] 业务结构 - 公司采用"旅游+商贸"双主业模式 [2] - 旅游板块子公司秦淮风光拥有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水上游览线20年特许经营权 [2] - 商贸板块子公司南京南纺从事进出口贸易和国内贸易业务 [2] 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 76亿元,同比下降9 31% [2] - 净利润4564 01万元,同比增长33 69% [2] - 扣非净利润565 53万元,同比下降81 78% [2] 分业务表现 - 旅游服务业务营收2 8亿元,同比增长29 39% [2] - 游船业务营收2 07亿元,同比下降3 19%,净利润1 02亿元,同比下降11 07% [2] - 零售业务营收0 90亿元,同比下降40 41% [2] - 贸易业务营收2 98亿元,同比下降20 14%,其中出口业务同比上升35 55% [2] 资产重组进展 - 公司拟以1 99亿元收购南京黄埔大酒店100%股权 [3] - 计划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983 1万元 [3] - 2024年5月启动重组,2025年3月获上交所受理 [3] - 6月25日完成补充材料,6月27日获上交所同意恢复审核 [3] - 重组完成后将新增酒店业务,完善旅游产业布局 [3]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3:06
证券代码:688012 证券简称:中微公司 公告编号:2025-046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每股现金红利0.30元 截至股权登记日下午上海证券交易所收市后,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 称"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登记在册的本公司全体股东。(中微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7号一一回购股份》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 定,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不享有股东大会表决权、利润分配、公积金转增股本、认购新股等 权利。 3.差异化分红方案: ● 相关日期 ■ 一、通过分配方案的股东大会届次和日期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经公司2025年5月28日的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二、分配方案 1.发放年度:2024年年度 2.分派对象: (1)本次差异化分红方案 根据公司2 ...
远东股份6月份中标大单合计25.93亿元 持续加码创新研发费用五年超29亿元
长江商报· 2025-07-04 03:03
公司订单情况 - 2025年6月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25.93亿元,涉及智能缆网、智能电池和智慧机场等业务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1.77亿元,显示在手订单充裕 [1] - 2024年全年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245.93亿元,其中智能缆网业务订单195.06亿元,智能电池业务订单25.07亿元(同比增长411.41%),智慧机场业务订单25.79亿元(同比增长53.96%)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260.9亿元(同比增长6.66%)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亏损3.18亿元,主要因智能电池业务亏损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8.74亿元(同比增长1.3%)创同期新高,净利润4593万元(同比增长84.6%),扣非净利润3360万元(同比增长480.01%) [2] - 分业务看,2025年一季度智能缆网业务营收42.07亿元(净利润1.21亿元),智能电池业务营收3.29亿元(同比增长93.64%)但亏损1.07亿元(同比减亏0.53亿元) [2] 业务布局与技术研发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智能电网、锂电池、军民航机场系统集成及工程建设,服务超过1000万客户包括2000余家战略客户 [2] - 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并在光伏与储能领域推出全场景电缆解决方案 [3]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29.54亿元,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7亿元,累计实现近200项产品技术达国际领先/先进水平,拥有700余项专利技术 [3]
云赛智联股份有限公司十二届十八次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3:01
云赛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十二届十八次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代码:600602 证券简称:云赛智联 编号:临 2025-029 900901 云赛 B股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云赛智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赛智联、公司)董事会十二届十八次会议书面通知于2025年6月 30日发出,并于2025年7月3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会议。会议应出席董事7人,实际出席董事7人。会议 由公司董事长黄金刚先生主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符合《公司法》、《上海 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所做决议合法有效。会议审议并 通过了以下议案: 一、关于控股子公司上海扬子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清算注销的议案; 表决结果:7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 上海扬子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江投资)是公司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9,630万元,其 中云赛智联出资7,818万元,占比81.18%;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出资906万元,占比9.41%;新余环亚 诺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出资 ...
清越科技徐蜂凯:技术是创业的利刃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2:56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浙江清越科技有限公司 简称清越科技 专注于电化学和电催化技术应用 目标是成为全球该领域的领军企业[1][4] - 公司核心技术为"水基电化学制过氧化氢" 该技术源自斯坦福大学Jaramillo实验室孵化项目 用户只需加水通电即可生成浓度可控的过氧化氢溶液[2][4] - 公司团队由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领衔 科研成员均来自国内外一流高校 具备强大的原创研发能力[3] 技术特点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和纯度每提升一个梯度 其技术价值与应用高度便实现跨越式攀升 但生产和储运环节面临挑战[4] - 技术可生成浓度可控的过氧化氢溶液 从家居消毒到医用消杀 再到芯片制造的超净清洗 应用广泛[2][4] - 技术相比传统消毒剂更为绿色安全 分解后仅为氧气和水 特别适用于泳池等场景[6] 市场策略 - 初期采用to C策略 2022年推出家用版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 首场电商直播成交额达80万元[3][5] - 疫情后转向家电领域 与头部品牌合作推出行业首款搭载过氧化氢消毒技术的洗地机[5] - 目前产品模块可定制大小和尺寸 采用"乐高式"方案 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5] 行业机会 - 高纯度过氧化氢产品 特别是芯片制造等领域依赖的"电子级过氧化氢"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 国内企业多依赖进口 市场空间巨大[2] - 公司产品已在家电 畜牧等领域取得成绩 计划到2026年实现电子级纯度突破 进入芯片清洗等高精尖领域[1][6] - 目标在家电领域保持领先 在畜牧板块拿下中国养猪行业前20的客户[6]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徐蜂凯留学归国后经历丰富 从企业咨询 新能源创业到投资人 最终选择二次创业[2] - 创业契机源于发现过氧化氢应用广泛但高纯度产品被垄断的市场痛点[2] - 建议年轻创业者要有强大技术支撑 清晰目标和强烈社会责任感[6]
近千家A股公司涉足机器人业务,“虚火”知多少?
证券时报· 2025-07-04 02:55
机器人概念股市场现状 - A股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达947家,占A股公司总数的1/6,其中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252家 [1] - 板块持续扩容但"含金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司通过边缘关联"蹭概念"推升股价 [1] - 非理性炒作可能透支行业信用,加剧赛道泡沫化 [1] 概念股构成路径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转型**:工业机器人/汽车行业公司利用供应链重叠优势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如领益智造已建立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等产线,规划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足鼎立业务结构 [2] - **一级市场联动**:通过与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明星创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资/投资等方式入局,例如智元机器人已与宁波华翔、均胜电子等十余家A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3] - **传统企业跨界**: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巨头通过合作参股或自建团队布局人形机器人 [3] 概念炒作手法分析 - 部分公司宣布高额机器人研发投资但未实际投入资源,或发布模糊战略合作声明推高股价 [4] - 利用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的特点进行"模糊披露",如在互动平台宣称具备丝杠产能却不披露客户及业绩占比,引发股价异常波动 [5] - 资本套利模式:特定资金在战略合作消息发布前建仓,利用信息不对称拉高股价后快速出货 [6] 行业监管挑战 - 现行《证券法》对信息披露缺乏量化标准,难以认定"战略合作"等模糊表述的违规性 [7] - 建议制定新兴行业专门法规,强制披露合作条款细节及资金实缴情况,建立前置审核机制 [8] - 需加大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处罚力度,强化投资者教育及追责机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