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曹操出行将作为Robotaxi最重要商业化载体,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出行平台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8:03
公司业务布局与战略 - 吉利控股集团已在海南布局新能源商用汽车和智慧出行产业 其旗下曹操出行在海口等六座城市开启运营[1] - 曹操出行定位为吉利控股集团智能共享出行生态的战略平台 未来将作为Robotaxi最重要的商业化载体 目标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出行平台[1] - 公司于2025年4月开始部署新一代Robotaxi车型 该车型基于吉利最新冗余架构设计 深度融合自动派单、远程安全保障、出行舱服务及资产数字化管理能力[2] 技术研发与合作伙伴 - 曹操出行2月28日正式推出"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 构建国内首个深度耦合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运营的全域自研闭环智驾生态[1] - 公司与吉利及业务合作伙伴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包括预装专属自动驾驶组件和相关应用程序的定制车[2] - 截至6月30日 公司在苏州和杭州累计完成超过1.5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2] - 7月与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达成战略合作 借助"吉利星座"在轨卫星实现服务车辆"永远在线 永不失联"[2] 资本市场表现 - 曹操出行于今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成为港股市场最大的科技出行平台[3] - 上市后公司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 市场普遍预期将于9月8日纳入港股通[3] 行业前景与竞争地位 - 东吴证券等多家机构预测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元[2] - 曹操出行凭借与吉利控股集团的深度协同及十年网约车运营经验 已构筑难以复制的生态护城河[2] - 公司被认定为国内唯一具备类似特斯拉"制造+智驾+运营"全链条能力的出行企业[1]
泡泡玛特全球拦截假货近千万件,联合多国海关严打侵权
贝壳财经· 2025-09-05 18:02
全球打假行动 - 公司联合多国执法机构严打侵权行为 今年一月至八月中旬国内海关拦截侵权货品总数183万件涉及237批次拟运往61个国家和地区[1] - 公司已在27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海关备案逐步开启境外海关拦截侵权产品 截至目前拦截假货总数791万件涉及240多个批次[1] - 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地海关高频出手打假 仅荷兰就查获26万多件假货[1]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 公司提供多语言防伪图鉴帮助一线执法人员快速辨别假货 涵盖THE MONSTERS(包括LABUBU等)、CRYBABY和星星人等热门IP产品[1] - 公司通过海关备案和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 拦截假货总数近1000万件[1]
贪玩(09890.HK)9月5日耗资355.7万港元回购23.3万股
格隆汇· 2025-09-05 18:01
公司回购动态 - 公司于9月5日耗资355.7万港元回购股份 [1] - 公司回购股份数量为23.3万股 [1]
保诚(02378.HK)9月5日耗资283.43万英镑回购29.17万股

格隆汇· 2025-09-05 18:01
公司回购操作 - 公司于9月5日耗资283.43万英镑回购股份 [1] - 回购数量为29.17万股 [1] - 回购操作通过公开市场进行 [1]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56.23亿 阿里巴巴(09988)再获加仓 本周累计净买入额超135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8:00
北水资金流向 - 北水成交净买入56.23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7.39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48.84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最多个股为阿里巴巴-W(09988) 美团-W(03690)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1] - 北水净卖出最多个股为三生制药(01530) 长飞光纤光缆(06869) [1] 个股交易数据 - 阿里巴巴-W买卖总额47.64亿港元 净流入7.97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买卖总额45.37亿港元 净流入9682.89万港元 [2] - 腾讯控股买卖总额26.49亿港元 净流入2071.32万港元 [2] - 小米集团-W买卖总额21.71亿港元 净流出1.10亿港元 [2] - 地平线机器人买卖总额18.12亿港元 净流入2.44亿港元 [2] - 晶泰控股买卖总额17.88亿港元 净流出1.93亿港元 [2] - 三生制药买卖总额17.35亿港元 净流出4.49亿港元 [2] - 快手-W买卖总额15.38亿港元 净流出5.76亿港元 [4] - 农町未营体买卖总额12.15亿港元 净流入3.52亿港元 [4] - 比亚迪股份买卖总额11.23亿港元 净流入8.91亿港元 [4] 港股通交易明细 - 港股通(深)净买入阿里巴巴-W 21.43亿港元 本周累计净买入超135亿港元 [4] - 港股通(深)净买入美团-W 19.53亿港元 [5] - 港股通(深)净买入地平线机器人-W 14.37亿港元 [5] - 港股通(深)净买入比亚迪股份 8.9亿港元 [5] - 港股通(深)净买入中芯国际 3.9亿港元 [6] - 港股通(深)净买入华虹半导体 3.51亿港元 [6] - 港股通(深)净买入小米集团-W 6.93亿港元 [7] - 港股通(深)净买入腾讯控股 4.35亿港元 [7] - 港股通(深)净卖出长飞光纤光缆 1.14亿港元 [7] 公司基本面动态 - 阿里巴巴云业务收入维持高增速且超彭博一致预期 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收入连续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超预期 AIDC业务亏损同比和环比均收窄 [4] - 惠誉预计美团价格战将在未来6至12个月内缓解 2026年恢复正向自由现金流 主餐食品配送领导地位基本未受影响 价格竞争预计2025年第三季见顶 [5] - 地平线机器人车载智能芯片量产出货突破1000万 成为国内首家千万级出货量智驾科技企业 预计全年出货量达400万套 低阶及中高阶占比各一半 [5] - 比亚迪海豹06 DM-i在欧洲正式上市 调整销量目标被认为理性决策 将对战略规划和市场促销策略产生积极影响 [5] - 工信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要求加强CPU 人工智能服务器 人工智能芯片攻关 推动5G/6G关键器件技术突破 [6] - 美国拟撤销台积电(南京)VEU授权 晶圆代工和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窗口有望打开 [6] - 三生制药SA102-CAR-T注射液获批临床 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SSGJ-707将于2025年底启动全球三期研究 招银国际认为有潜力成为全球重磅药物 [7]
贪玩(09890)9月5日斥资355.7万港元回购23.26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8:00
公司回购动态 - 公司于2025年9月5日斥资355.7万港元回购股份 [1] - 回购数量为23.26万股 [1] - 单日回购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16万元(按0.89汇率换算) [1]
中国海外发展(00688)附属拟收购两家标的公司权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8:00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中国海外发展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海企业发展联合上海虹润及杭州旅投收购上海新东安50.5%股权及相关债权、上海新百安30.5%股权 [1] - 中海企业发展预计出资约73.41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新东安权益 另出资8.12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新百安权益 [1] - 交易完成后上海新东安将列为公司附属公司 上海新百安列为联营公司 [1] 标的资产详情 - 标的公司上海新东安及上海新百安均持有上海徐汇区东安项目地块 主要从事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 [1] - 标的公司股权结构为转让方1与转让方2各持有50%股权 交易后控股权变更 [1] 战略与业务影响 - 收购符合公司物业发展与投资核心业务策略 东安项目位于上海核心城区徐汇区 地理位置优越且配套完善 [2] - 项目开发预期巩固提升公司在上海市场占有率、品牌号召力及收益能力 支持长期业务发展 [2] - 通过联合竞买模式借助合作方出资完成交易 同时分散投资风险 [2]
保诚(02378)9月4日斥资283.44万英镑回购29.17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8:00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9月4日斥资283.44万英镑回购股份 [1] - 回购股份数量为29.17万股 [1] - 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9.65-9.77英镑 [1]
女护士解约风波背后:签29位代言人 361度一年砸十亿宣传
新京报· 2025-09-05 18:00
核心事件与公司应对 - 马拉松选手张水华因赛后调休争议引发舆论关注 361度直播间迅速展示解约声明并删除其社交媒体品牌标注[2] - 公司未发布正式对外声明 但中期报告显示张水华已被列入代言人名单[3][4] 代言人战略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共签约29位代言人 覆盖跑步(13位)、篮球(6位)、游泳、花样游泳等13个体育领域[5][8] - 签约含金量高的头部运动员包括NBA总冠军球员约基奇、戈登 奥运冠军孙杨 花游世界冠军蒋文文蒋婷婷等[5][6][8] - 通过细分领域代言人精准触达运动圈层 构建国际化专业化代言矩阵传递品牌价值[9] 体育营销投入分析 - 广告及宣传开支比率持续上升 2025年上半年达10.1% 对应金额5.77亿元同比增长6.4%[10][11] - 近两年广告开支均超10亿元(2023年10.72亿元 2024年12.93亿元)2025年上半年支出已超过2020年全年4.95亿元[10][11] - 持续赞助大型赛事:连续四届亚运会合作伙伴 2026年名古屋亚运会合作伙伴 2026-2029年世界泳联全球合作伙伴[9] 合作模式与效益 - 运动员分为头部运动员、精英运动员和跑者达人三类 头部代言费用较高 后两类多为产品赞助或短期合约[7] - 通过赛事期间合作或短期代言合约(品牌体验官、推广大使等形式)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与销量[7] - 代言人选择标准包括商业价值、形象匹配度、口碑及合作费用 通常通过专业代理公司洽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