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转让
搜索文档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债权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经济日报· 2025-11-12 06:11
交易核心信息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将一批不良资产债权转让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深圳分公司,交易协议编号为信深-A-2025-0055,签署日期为2025年9月23日 [1] - 债权转让相关手续已完成,债务人及担保人的还款义务对象自公告日起变更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深圳分公司 [1] - 本次公告旨在以公告方式通知各借款人及担保人债权转让事宜 [1] 交易细节与基准 - 债权转让的基准日为2025年7月22日,公告清单所列示的本金和利息余额均截至该日 [3][4] - 基准日后至实际清偿日止的利息、罚息、违约金等款项,需按原合同及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计算 [3] - 若债务人已进入诉讼程序,相关已垫付的诉讼费、执行费等以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额为准 [3] 转让资产组合概况 - 本次转让的债权资产包共涉及9个主要借款人,截至基准日的债权本息总额超过3.3亿元人民币 [4][5] - 单笔贷款本金金额从约1253万元至约4971万元不等,其中最大一笔债务人为深圳市万华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本金为49,713,133.39元,利息为8,249,213.84元 [5] - 所有贷款均附有担保措施,担保形式包括最高额抵押合同、最高额保证合同、保证金质押合同及应收账款质押合同等 [4][5] 主要债务人信息 - 借款人包括深圳市浩景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本金29,892,678.72元)、深圳市瑞东旭升工贸有限公司(本金17,200,000.00元)、深圳市中信隆集团有限公司(本金29,700,000.00元)等9家公司 [4][5] - 担保人涉及多家企业及个人,例如惠州市臻宝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猛狮新能源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等 [4][5] - 主合同类型主要为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和开立信用证业务协议书,部分合同曾进行展期 [4][5]
亿元级资产包频“上新”,年底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资产
华夏时报· 2025-11-07 20:16
银行不良资产转让加速 - 临近年末,银行不良资产包加速转让,多家银行在银登中心挂牌亿元级、百亿元级资产包[2] - 仅11月前7天,已有9家银行挂牌23个不良资产包,涉及未偿本息总额超37亿元[3] - 10月份渤海银行挂出近700亿元资产包,广州农商行挂出超189亿元资产包[2][3] 主要银行转让情况 - 渤海银行转让债权资产总额近700亿元,包括本金约499.37亿元、利息约104.36亿元、罚息约93.34亿元[3] - 广州农商行转让信贷资产包约189.28亿元,其中本金规模149.78亿元,利息38.97亿元[3] - 11月份南京银行挂牌超8亿元个人消费贷不良资产包,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转让约1.99亿元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资产包[3] - 邮储银行挂牌超3亿元不良资产包,平安银行挂牌9个不良资产包合计超13亿元[3] - 广发银行转让超6.3亿元债权,工商银行转让超2.2亿元债权,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河北银行也有转让[3] 不良资产转让的积极影响 - 转让不良资产可有效改善银行经营数据及财务报表,节省风险资产占用,释放更多资本空间[2] - 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改善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提高资本利用率[4] - 银行业上半年处置不良资产1.5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236亿元,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49%,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4] 个贷不良资产市场变化 - 个贷不良资产市场明显扩容,一季度末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规模达370.4亿元,同比激增761.4%[6] - 个人消费贷款占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比重超七成,为268.2亿元[6] - 11月份转让的23个不良资产包中,17个为个贷不良资产包,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等[6] - 2021年初监管出台通知开启批量转让个贷不良贷款试点通道,银行开始有节奏地开展不良批转业务[6] 个贷不良资产转让趋势 - 银行更倾向于年底出包,可改善经营数据及财务报表,并有现金回收、拨备管理以及税务调节功能[7] - 个贷不良被视为经济波动周期下的阶段性问题,长期看具备修复潜力,不良批转被视为最后一个清收方案[7] - 四季度预计银行会加快不良资产出表[5]
十月以来不良资产转让超百亿,银行加速风险出清,关注板块投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5:04
不良资产转让规模与参与者 - 10月以来近90家银行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涉及金额超百亿元[1] - 参与银行类型包括国有大行 股份制银行 城商行等[1] 不良资产转让的战略目的 - 银行通过转让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余额 释放被低效资产占用的资本规模[1] - 举措能释放被长期占用的资本与流动性 出清低流动性资产[1] - 为来年新增信贷投放腾挪空间 形成风险出清-资本循环的良性机制[1] 对银行板块的影响与投资建议 - 国内银行密集推进不良资产转让 年内银行股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1] - 布局银行板块可考虑通过银行ETF基金(515020)等指数化投资工具入局[1]
商业银行密集推进不良资产转让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5 23:40
不良资产转让市场概况 -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发布不良资产转让公告,仅11月份以来就有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广发银行长沙分行等机构参与[1] -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转让的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合计3891.38万元,涉及250户借款人,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达166.92天[1] - 平安银行11月以来发布多批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单批项目未偿本息规模普遍在数千万元,部分资产包涉及借款人超千户,加权平均逾期天数长达1000天左右[1] - 10月份以来,已有近90家银行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涉及金额超百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及信用卡透支类是转让主力[1] 银行转让不良资产的驱动因素 - 银行加速参与不良资产转让受监管考核压力、财务优化需求以及市场处置渠道日益成熟等多重因素推动[2] - 为满足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银行需通过转让不良资产来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同时释放被低效资产占用的资本规模[2] - 年末是银行财务收官与监管考核的关键节点,通过转让不良资产可精准实现"降不良、提资本"的考核目标,为来年新增信贷投放腾挪空间[2] - 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强调不良资产快速清理,叠加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能力不断增强,为银行不良资产转让提供了更坚实的买方支撑[2] 市场趋势与未来展望 - 随着年末临近,预计会有更多银行加入推进不良资产转让的行列,四季度是不良贷款转让的活跃期,与年度监管考核节点高度相关[3] - 中小银行尤其承受着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的双重压力[3] - 当前不良资产转让市场面临估值标准不统一、处置效率待提升、过度依赖折价转让等现实挑战[3] - 部分资产包因账龄较长、抵押物价值下滑,导致市场定价分歧较大,传统处置方式面临成本高企的困境[3] - 亟须构建"科技赋能+政策优化+市场多元"的综合处置体系,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资产估值精度与处置效率[3]
河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对河北广召钢铁贸易有限公司、邯郸市昊日物资有限公司2户债权催收公告
新浪财经· 2025-10-27 19:52
交易核心信息 - 邢台银行与河北资产管理公司于2024年7月31日签订《批量不良资产转让协议》[1] - 协议涉及将公告清单所列借款人及担保人的债权与担保权利转让给河北资产管理公司[1] - 河北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让方于2025年10月27日发布公告催收[1] 主要不良资产详情 - 河北广召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涉及两笔不良债权,本息余额合计27,696,810元[1] - 其中一笔借款合同(860182020121122968)起始于2020年12月21日,本息余额26,903,699.97元[1] - 另一笔借款合同(8601820190196)起始于2019年11月21日,本息余额664,110.03元[1] 担保方与担保方式 - 主要担保方式为保证担保,涉及多家公司与个人担保人[1] - 邯郸市宸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多笔借款提供保证担保[1] - 担保人包括郑杏科、李换芹等多位自然人,并签有夫妻还款承诺[1] 相关企业风险暴露 - 邯郸市昊日物资有限公司亦为不良资产转让方之一,涉及两笔借款[1] - 其一借款合同(860182021012827512)本息余额15,939,659.91元[1] - 其二借款合同(8601820190194)本息余额551,505.55元[1]
头部机构出手:“白菜价”甩卖
中国基金报· 2025-10-22 15:38
行业不良资产转让趋势 - 消费金融公司加速不良资产转让 进入10月后处置力度显著加大 当月挂出转让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总规模已超45亿元 [3][6] - 2025年以来已有19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登中心转让了166期不良贷款项目 [5] - 10月不良资产包的平均转让价为原资产总价的6.17% 即平均折扣约为0.6折 [6] 杭银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案例 - 转让的个人消费金融不良贷款资产包未偿还本息合计为19.74亿元 其中未偿本金10.3亿元 利息9.44亿元 涉及8.8万名借款人 [4] - 该资产包起拍价格为7000万元 仅为资产包总价的0.35折 是近期挂牌资产包中转让折扣力度最大的一笔 [4] - 资产包加权平均逾期天数约为46个月(约3.8年) 显示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4] 蚂蚁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案例 - 转让的资产包未偿还本息合计约为11.8亿元 其中未偿本金约为9.8亿元 利息约为2亿元 涉及借款人数为41.7万户 [4] - 该资产包起拍价为1.25亿元 转让折扣约1折 [4] - 资产包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13个月 [4] 不良资产转让的驱动因素 - 与传统催收、诉讼等方式相比 打包转让不良贷款能使消费金融公司处置的综合成本更低、时间效率更高 有利于公司快速剥离历史包袱 [8] - 政策层面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力度 以改革方式化解风险 [8] - 当前收购方主要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尽管处置难度大 但因收购价格低廉并通过专业化催收 最终仍能实现盈利 [9]
头部机构出手:“白菜价”甩卖
中国基金报· 2025-10-22 15:30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金融公司正加速通过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个人消费金融不良资产包 以快速剥离历史包袱并提升运营效率 [1][2][3] - 不良资产包转让折扣力度显著加大 例如杭银消金转让价低至未偿还本息总额的0.35折 蚂蚁消金转让折扣约为1折 [1][2] - 政策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加大收购处置力度 以及不良资产包收购价格低廉可吸引专业机构入场 共同促进了市场转让效率的提升 [4][5] 不良资产转让规模与折扣 - 杭银消金转让资产包未偿还本息合计19.74亿元 其中本金10.3亿元 利息9.44亿元 涉及8.8万名借款人 起拍价7000万元 折扣率0.35% [2] - 蚂蚁消金转让资产包未偿还本息合计11.8亿元 其中本金9.8亿元 利息2亿元 涉及41.7万户借款人 起拍价1.25亿元 折扣率约10% [2] - 10月以来消金公司挂牌转让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总规模已超45亿元 平均转让价为原资产价的6.17% [3] - 今年以来已有19家消金公司通过银登中心转让了166期不良贷款项目 [3] 不良资产特征 - 杭银消金转让资产包的加权平均逾期天数约为46个月(约3.8年) 显示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2] - 蚂蚁消金转让资产包的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13个月 [2] 加速转让的驱动因素 - 与传统催收、诉讼等方式相比 打包转让不良贷款能使消金公司处置的综合成本更低、时间效率更高 [4] - 不良资产快速剥离有利于公司将资源和精力投入拓客、风控等核心业务 [4] - 2025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政策 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力度 [4] - 地方AMC机构是当前主要的收购方 凭借专业化催收和低廉的收购价格 最终仍能实现盈利 [5]
广州农商银行计划抛售百亿资产 用于一般性运营资金
犀牛财经· 2025-10-20 14:07
资产出售交易核心信息 - 公司董事会已批准有条件出售部分资产,债权金额合计约为189.28亿元 [2] - 出售资产未经审计账面价值约为121.32亿元,此金额为抵减表内应收利息和资产减值准备等合计28.46亿元后得出 [2] - 出售资产的初步最低代价总额预计约为122亿元,最终代价预计不低于此金额 [3] 资产包构成分析 - 拟转让不良资产主要来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资产包中占比为38.78% [3] - 房地产业不良资产在资产包中占比为20.46% [3] - 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资产在资产包中占比为16.27% [3] 交易目的与资金用途 - 出售资产所得资金拟用于公司之一般性运营资金 [3] - 资产转让后将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计提额,提升效益水平 [3] - 公司将根据实际业务需要使用所得资金 [3]
年终“清仓”!银行密集上架不良资产包
国际金融报· 2025-10-16 23:17
不良资产转让规模与趋势 - 第四季度银行不良资产包转让活动显著增加,国庆假期后一周内已有11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上架至少19份不良资产包 [1] - 不良资产包体量巨大,近期上架的资产包中,7份对公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均不超过5000万元,而12份个人类不良资产包中过半数未偿本息总额上亿元 [3] - 渤海银行计划转让一笔本金约499.37亿元、本息合计高达698.33亿元的巨额不良债权资产 [3] - 银行挂牌转让不良资产的项目单数大幅增加,2025年一季度挂牌206单,较2024年同期的86单增长显著 [5] - 银登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公告的挂牌数量往往在第四季度达到顶峰 [3] 不良资产来源与特征 - 近期上架的不良资产包主要来源于建筑业、制造业、零售信贷和小微企业贷款 [1] - 对公不良资产包(如制造业、房地产)相对较"新",加权平均逾期天数均不超过3年 [3] - 个人消费贷及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相关不良资产逾期时间较长,部分资产包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超8年 [3] - 建筑业不良资产风险核心在于开发商现金流断裂和抵押物价值剧烈波动 [5] - 制造业逾期群体多为纺织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其担保关系交叉,机器设备等抵押物贬值快 [5] 行业背景与监管动因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24年一季度的1.59%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1.49% [5] - 银行在第四季度集中核销或转让不良资产旨在降低不良贷款余额以满足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并减少风险加权资产以提升资本充足率 [4] - 预计银行机构公开转让处置不良资产的频次将在短中期内上升之后逐步企稳 [1][6] 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 - 建议银行构建覆盖"事前防控—事中监控—事后处置"全过程的动态不良资产管理体系 [7] - 贷前需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风控模型识别过度融资、经营异常或存在欺诈风险的客户 [7] - 贷后管理应注重动态、智能监控,从财务指标、行为指标和外部指标等实施监控 [7] - 法律风控层面需优化合同条款和担保结构,并利用司法程序缩短处置周期 [7]
多家银行公告:“甩卖”百亿级资产!
金融时报· 2025-10-16 19:28
银行资产处置行动 - 渤海银行计划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合计近700亿元的债权资产,这是该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处置行动 [1] - 渤海银行转让资产的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488.83亿元,相当于资产债权总额的7折,如交易顺利完成将带来5.73亿元的正向财务影响 [5] - 广州农商行拟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债券资产包,成为今年10月以来第二家大手笔处置不良资产的商业银行 [5] 资产处置的动因与目标 - 银行进行资产转让旨在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1][5] - 通过一次性出清多年沉淀、资本占用高且流动性差的资产,预计将显著改善资产质量、降低风险资产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 [5] - 银行机构不良贷款高效处置的需求有所提升,且前期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较好,促使更多机构加入公开处置不良的行动 [9] 行业资产质量背景 - 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1%、1.22%、1.76%、2.77% [10] - 近几年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在0.7%左右,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银行之间资产质量压力等表现分化 [10] - 今年9月份以来,多家国有大行分支机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村镇银行已形成"全梯队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态势 [10] 处置趋势与行业信号 - 年底往往是不良处置的冲刺阶段,银行通过大额资产转让强化风险领域的主动管理,释放资本占用,为来年轻装上阵奠定根基 [11] - 当前银行机构实施不良转让的方式多样,包括不良资产转让试点、不良ABS、不良收益权转让等 [11] - 这场"转让潮"被视为资本优化与风险化解的双重驱动,以及行业从"被动处置"向"主动管理"的关键信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