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山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首届北京市“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调研汇讲暨宣讲骨干培训班圆满结束
北京晚报· 2025-09-16 14:34
9月13日,首届北京市"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年度调研汇讲暨宣讲骨干培训班圆满结束。当天,来自朝阳区、东城区、经开区、密云区、怀柔区、昌 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的8个宣讲团,聚焦红色文化、数字经济、"两山"理念、世界科技园区建设、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 等内容依次登台宣讲,现场气氛热烈。 宣讲现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 "生物实践在 冠华" 】 第二讲题 I F培训班 姓+文艺"鲁坤色宣讲 20254 京市"玛 ,传部 位:北京 院(市 北京 9月 - a 114-0 40 13.0 TE PIT 山|地|之材|估 Techniques with Pr Natural Ingre Crafting Chine/ Bread 我们从 41 HINNI 十工 31款 所值- 北京社科 朝阳区宣讲团以《消费活力看朝阳》为题,从人人熟悉的消费入手,中间穿插百姓宣讲《朝阳,与世界共享精彩》和歌曲《熠熠朝阳》,从场景创新释放 消费潜力、让供给创新与消费潮流同频共振、以优质服务提升消费体验等三个方面,生动阐释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朝阳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民盟青年座谈会在沪举行
解放日报· 2025-09-11 09:48
解放日报讯(王琪)9月9日至10日,第三届民盟青年座谈会在上海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 央常务副主席王光谦作开幕讲话和主旨演讲。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出席开幕会。民盟中 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主委陈群主持开幕会。 在沪期间,王光谦参观了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和"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 王光谦指出,本次会议以"加快推进创新发展,投身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走进上海考察科技前沿新布局与新成果的宝贵机会,也是激励 广大青年盟员面向"十五五"时期勇担时代使命的再动员。希望广大青年盟员深化思想认识,勇担科技强 国使命,积极投身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一线,自觉将个人专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依托民盟特色优 势,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要建强青年平台,发挥联系青年盟员的纽带作用,以 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主旨演讲中,王光谦深入讲解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在"两 山理论"指引下黄河流域生态GDP的实现途径。 ...
茶山披“光”甲
新华网· 2025-09-08 10:26
在云南普洱层峦叠翠的千年茶山上,一场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魅力邂逅正在上演,一幅科技与生态和 谐共生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华能(上海)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时代内涵,着科技创新之笔墨,在这座千年茶山上擎描出"光伏+茶园"的绿色发展样板,让古老的茶山 焕发出时代新韵。 科技之光,照亮茶山共富路 漫步景谷县民乐镇,高效光伏组件在茶垄上方有序铺展,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种茶"土地复合利用的立 体空间,犹如为翠绿茶园撑起智能"遮阳伞"。华能云南普洱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697兆瓦,覆盖 宁洱、景谷、澜沧三县12个子项目。据测算,项目年均可利用小时数达1360小时,年发电量约11.6亿千 瓦时,可满足32万户家庭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3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2万吨。 技术创新是该项目最鲜明的注脚。项目组合采用隆基Hi-MO 7与Hi-MO 9(基于先进的BC电池技术)双技 术路线,更令人称道的是施工环节彰显的科技智慧。项目采用无人机吊装技术,在陡峭茶山上实现 了"零便道"施工,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并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植被与茶园生态,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 护双赢。 绿能生金,绘就生态经 ...
安永李菁:建议打造“三个一”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8:05
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 中国已形成国家战略-部门协同-地方试点三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政策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3] - 广东在绿色金融创新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效显著 政策标准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3] - 横琴正构建涵盖绿色产业税收优惠 绿色企业融资扶持和绿色金融服务机构激励的全面政策体系[3]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绿色金融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为双碳目标提供新动力 并构建多层级绿色金融体系[3] - 存在漂绿现象干扰市场 部分企业虚构环保效益套取融资 导致资金流向偏离真实减排需求[3] - 转型金融机制尚不完善 数字技术赋能不足 相关场景认知与底层技术投入有待改善[3] 转型金融发展建议 - 扩大转型金融标准在更多细分行业和地区的实施应用[4] - 针对制造业能源业等重点领域明确绿色项目界定标准 细化陶瓷钢铁等行业转型环节认定规则[4] - 扩大转型信贷转型债券应用规模 探索保险产品股权工具等多元化转型金融工具[4] 碳市场建设 - 在全国碳市场框架下推动更多高耗能行业纳入碳交易体系 扩大市场覆盖范围[5] - 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推进碳期货市场和品种研究[5] - 加大碳排放权期现货市场配合 共同促进碳减排实施[5] 广东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 依托国家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打造三个一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5] - 建立全省统一的绿色项目数据库 实现项目认定标准申报流程审核机制三统一[5] - 搭建绿色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环保能源金融等部门数据 实现环境信息实时共享[5] - 构建智能风控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 提供一站式绿色信贷评估服务[5] 横琴区位优势 - 横琴具有粤澳合作先天优势 可吸引粤澳两地机构和人才从事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绿色金融创新[5] - 搭建国内金融机构与葡语地区绿色金融合作桥梁 拓宽面向葡语国家地区的绿色金融双向服务通道[5] -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优势企业拓展葡语市场[5]
浙江杭州市:点亮新宇村“两山”致富路
环球网· 2025-09-01 11:09
电力赋能乡村振兴 -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组建"三农"服务专班确保供电稳定 助力新宇村产业转型 [1] - 电力护航使"奶奶工坊"日加工莲蓬量达2吨 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 [1] - "网上国网"App提供用电情况实时查看与时段用电趋势分析功能 帮助村民优化用电 [1] 生态经济模式创新 - 新宇村采用"藕鳖套养"立体循环模式 使荷花池甲鱼身价翻倍 [1] - 产业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相辅相成 [1] - 乡村旅游成为"金字招牌" 农家乐和民宿在周末及节假日持续爆满 [1] 两山理论实践成果 - 电力赋能推动新宇村从养殖污染向生态经济转型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1][2] - "荷花经济"日益红火 生动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实践 [1] - 新宇村成为电力赋能乡村振兴和两山理论落地生根的典型示范 [2]
文山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9:46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科学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包括《文山州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文山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办法》等文件 [16] - 将生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硬指标 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奖惩直接挂钩 [16] - 率先建立州内珠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2023年与4州市签订省级跨州(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18] - 累计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49起 赔偿金额580余万元 [18] 环境治理成效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 细颗粒物浓度为19.4微克/立方米 [19] - "十四五"以来氮氧化物减排1533.93吨 挥发性有机物减排536.4吨 [19] - 27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率保持100% 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 [19] - "十四五"以来减排化学需氧量3537.28吨 氨氮359.93吨 [19] - 投资超10亿元实施盘龙河文山城区段综合整治 普者黑湖流域智慧湖泊管理等项目 [19] 土壤安全与修复 - 267个"一住两公"地块完成污染调查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22] - 97.8万亩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 22个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点位完成治理 [22] - 治理生态图斑536个 修复面积达788.78公顷 [24] - 累计完成营造林560余万亩 石漠化治理200余万亩 "三沿"绿化3000余亩 义务植树7400余万株 [24] 生物多样性保护 - 2022年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记录物种11167种 [23] -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 动物22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7种 动物94种 [23] - 极危物种5种 濒危物种14种 易危物种14种 [23] - 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网络系统 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达87% [24] - 收集珍稀濒危植物200余种 6万余株 2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境得到有效保护 [24] 绿色能源转型 -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586.74万千瓦 占比达99.8% [25] - 2024年发出清洁电量118.3亿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约1150万吨 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468.58万吨 [25] - 砚山 富宁产业园区入选全省第二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 [28] - 3家电解铝企业成为国内首批通过ASI认证及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 [28] - 建成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两家省级绿色工厂 [28] 绿色交通建设 - 新增及更换新能源公交车 出租车 网约车1246辆 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辆占比超70% [28] - 建成公共充电基础设施2498枪 集中式充电站256座 换电站7座 [28] 农村环境整治 - 2021-2024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41.94%提升至78.35% [29]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83%跃升至72.82% 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29] - 建成2312个绿美点位 56个省级标杆案例 [29] - 建设128个绿美社区 1430个绿美村庄 2145公里绿美公路 1.8万个美丽庭院 [29] 生态价值转化 - 西畴县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马关县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0] - 砚山 马关 丘北获省级示范区称号 [30] - 2024年获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85亿元 [32] - 广南蒜头果高纯度神经酸提取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文山市庄子田村通过种植仙人掌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32] - 丘北普者黑 广南六郎城等生态旅游景区带动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32]
从石漠荒山到绿水青山,看西畴县如何点绿成金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9:46
核心观点 - 西畴县通过践行绿水青山理念 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并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实现石漠化地区绿色发展 [1][6] 生态+农业产业 - 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1个 西畴乌骨鸡和软鳍新光唇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猕猴桃获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 [2] - 依托企业 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发展标准化 特色化 品牌化绿色农业 [2] 生态+林业产业 - 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累计种植林木林果1.6万余亩 [2] - 发展林下养蜂0.9万箱(窝) 养禽5万羽 实现林地资源高效复合利用 [2] 生态+工贸产业 - 培育生态加工企业69家 新型显示产业成为园区发展芯动力 [3] - 能全电气成为云南省首家打火机生产出口资质企业 产品出口巴基斯坦和伊拉克 [3] - 云山木业获评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 生态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增长主引擎 [3] 生态+文旅产业 - 建成A级景区5个 国家级康养基地两个 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总决赛 [3] - 开创绿色旅居新模式 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3] 生态+能源产业 - 累计建成小水电站11座 装机容量达9.5万千瓦 [4] - 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714千瓦 推进1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和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 [4] - 90%自然村安装太阳能路灯 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年并网发电约5200万千瓦时 [4] 文化生态建设 - 创作电影《石漠花开》和生态文明情景剧《美丽西畴我的家乡》等文艺作品 [5] - 花倮人葫芦笙舞和壮族女子太阳山祭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 - 获中国壮族童谣之乡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 [5]
一叶兴百业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7 10:51
核心观点 - 武夷山市通过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及体制创新推进"三茶"统筹发展 实现从生态资源到产业价值的转化 形成百亿级茶产业链并显著提升居民收入 [2][3][18] 文化赋魂 - 系统性保护古茶园和传统制茶技艺 传承创新"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6] - 以"万里茶道起点"为基底推进茶文化整体性保护 突出茶文化交流属性 推动茶文旅融合与产品创新 [6] - 建立"武夷茶天下"官方传播矩阵 通过短视频、数字藏品、书籍及品牌活动展示茶文化价值 [6] 科技赋能 - 通过"种质保护—生态种植—数字赋能—精深加工"全链条技术革新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8] - 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 收集保存大红袍等名丛 成功驯化栽培八仙等优质品种 [9] - 运用5G通信、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高效绿色种植 构建覆盖数字茶园、工厂、溯源等的茶产业大数据平台 [9][12] - 政企校协同打造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 为产业提供长效技术支撑 [12] 产业强链 - 政策引导培育规模化茶企 2024年规上茶企达3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 税收超千万元茶企突破6家 [14] - 引进茶包装、茶机械等精深加工企业 合作开发茶含片、茶化妆品等衍生品 补全产业链短板 [14] - 打造"武夷岩茶"区域品牌及"武夷山大红袍"等公共品牌 建立全流程可追溯质量管控体系 [15] - 建成全国首个"茶产业数字孪生平台"覆盖14264家茶企 2023年抽检合格率达99.6% [15] 发展成效 - 茶园面积从2005年不足10万亩扩展至2024年14.8万亩 从业人员增长超10倍 [2][3] -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 较2005年1亿余元实现百倍级增长 [2][3]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4516元增至27189元 茶产业收入占比达49.2% [3] 体制创新 - 建立国家公园协同联动保护机制 从管理体制、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法治保障 [17] - 成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打破条块分割行政模式 实现跨部门政策协同 [17] - 创新"生态茶基金"和碳汇交易机制 推出"生态茶贷"等金融产品支持生态保护企业 [18]
湖北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迈入新阶段 到2030年省级水网工程覆盖度达90%
长江商报· 2025-08-25 16:34
湖北省幸福河湖建设规划 - 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实施意见》 提出15条具体举措 明确到2030年全省幸福河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以各地母亲河为重点建成一批幸福河湖 [1] - 规划目标包括省级水网工程覆盖度达到90% 全省3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90%以上 重要河湖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证率达到90%以上 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5%以上 [1][5][6] - 分阶段目标设定: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 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6] 水环境治理成效 - 2024年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8% 较十三五末提升5.4个百分点 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 [1][3] - 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达到100% 河湖长制推行以来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3] - 全省完成1167个河湖健康评价 建立一河(湖)一档动态管理体系 4条河湖入选全国母亲河复苏行动名单 [3] 水利基础设施投资 - 湖北谋划4类157个项目 总投资超1万亿元 构建三江千湖北送东流的水网格局 [3] - 荆楚安澜现代水网骨干工程格局基本形成 为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提供保障 [3] - 推进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建设 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持续开展河湖库卫星遥感图斑问题核查 [5] 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推进涉河湖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 建立水利三资底数清单和盘活项目清单 [7] - 通过用水权交易、水生态产品价值交易、文旅资源经营权出让等方式实现资产化 [7] - 创新融资方式包括抵押贷款、取水贷、REITs、ABS证券化等 培育河湖+绿色低碳产业 [7] 河湖治理体系创新 - 全省3.8万名河湖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体系 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 [2][3] - 从单一之治转向流域共治 襄阳莺河、宜昌柏临河等20个省级幸福河湖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3] - 健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鼓励地方政府搭建交易平台 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 [7]
动态监管、末位淘汰,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基地规程加严
第一财经· 2025-08-25 10:07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规要点 - 生态环境部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管理规程 实施全周期动态监管和警告退出机制 对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地区撤销称号 [1][2][4] - 示范创建指标调整为"指标导向" 遴选周期从一年延长至三年 减少频次并控制数量 旨在提高创建含金量 [2] - 已命名地区需满足环境质量安全硬指标 包括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PM2 5浓度) 水环境质量(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比例 劣Ⅴ类水体比例) 城乡环境治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黑臭水体消除率 垃圾回收利用率)及生态保护监管等 [4] 示范创建成效与转化模式 - 2017年以来共命名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基地 示范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在省区内名列前茅 近半数"两山"基地生态状况达"优"级 [1] - 示范地区率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处于省区领先水平 [1] - 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三种转化路径 以及生态补偿 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生态金融等七种转化模式 [1] 监管与激励措施 - 对命名满六年的地区开展复核评估 实行末位淘汰 整改期间不得使用示范区称号 [2][4] - 生态环境部对已命名地区给予政策和项目倾斜 鼓励各地建立多样化激励机制 [5] - "两山"基地建设面向县级及以下主体 每三年命名一次 并制定技术指南引导实践探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