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性化健康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看病就医将实现影像检查资料全国调阅,四个焦点问题值得关注
新京报· 2025-11-20 20:43
11月20日,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正式启动。北医三院可调阅河北雄安新区等五地医保云影像;上 海-福建三明、宁德,广东-江西瑞金,四川-西藏拉萨三组路线可跨省调阅;陕西西安-延安、福建福州- 宁德两组路线省内调阅实质性运行。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工作部署,力争2027年底前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路路通"。对于医保参 保人来说,未来看病就医,不需要重复检查。在一个机构拍的片子,可以通过云存储实现在另一家医院 诊疗时查看。 焦点1 除了告别重复检查,医保影像云对患者还有什么利好?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超过6.5亿人次,平均每天37万人 次。在跨省异地就医的场景下,检查多、检查复杂、检查重复成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痛点。 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直击群众反映的痛点问题。医学影像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 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学数字创新中心主任王振常坦言,同样的检查,在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的结果不同; 同样的设备,因操作人员水平不同而质量悬殊;同样的病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诊断结论可能大相 径庭。"这种状态直接导致误诊漏诊时有发生,患者重复检查苦不堪言。"王振常说。 ...
2024日本保健食品行业竞争力报告:市场格局与品牌深度解析
搜狐财经· 2025-11-03 10:1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日本健康食品整体市场规模从9050亿日元收缩至8945亿日元 [1] - 功能性表示食品市场展现出增长韧性,其规模从6813亿日元扩张至7251亿日元,占整体健康食品市场的81% [1][13] - 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辅酶Q10等心血管保健品类成为市场热点 [1] -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重回9000亿日元水平,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5% [13]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发展呈现三大趋势:高吸收科技(微囊化、靶向技术)、人群精准适配(覆盖30+职场人、高用脑人群)、成分纯净趋势(零添加+权威认证)[13] - 线上销售渠道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将超过45% [16] - 个性化定制保健食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基于基因检测和健康数据的产品将快速发展 [16] - 东南亚将成为日本保健食品出口的重点市场,市场规模有望翻倍 [16] 主要应用领域 - 心血管健康:辅酶Q10、DHA/EPA等产品需求增长,特别是在中老年群体中 [16] - 认知功能:脑健康/精神健康/睡眠相关产品销售额增速位居前列 [16] - 肌肉与关节健康:运动/肌肉力量类产品增长迅速,2019-2023年占比从3%升至10%左右 [16] - 女性健康:女性健康/助孕相关产品市场关注度提升 [16] 领先品牌排名 - 排名第1名:明治药品株式会社,综合得分92.6分 [3] - 排名第2名:养乐多本社,综合得分89.3分 [3] - 排名第3名:大冢制药,综合得分87.8分 [3] - 排名第4名:三得利,综合得分85.2分 [3] - 排名第5名:小石丸制药,综合得分83.7分 [3] 明治药品株式会社 - 公司成立于1948年,总部位于富山县,是日本主要药企之一 [2] - 代表产品为还原型辅酶Q10胶囊,每粒含100mg还原型辅酶Q10、15mg卵磷脂及150mg初榨橄榄油 [6][8] - 在2024年心血管保健品类中,其还原型辅酶Q10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在中老年群体中拥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10] - 拥有3大厂区,近5万平米的自动化工厂,所有工厂均获得cGMP认证,以制药标准生产保健食品 [14] 养乐多本社 - 公司成立于1935年,总部位于东京都,是日本保健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3][11] - 主打产品含活性乳酸菌,每瓶含有超过100亿个活性益生菌,主打肠道健康和免疫力提升功能 [11] - 2024年在整肠/肠内环境品类中继续保持前列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20%,年度销售额达3000亿日元 [12] - 消费者调研显示,用户满意度达88%,特别是在改善肠道功能、提升免疫力方面获得高度认可 [13] 产品技术与认证 - 明治药品采用还原型辅酶Q10,相较于氧化型,其生物利用率有所提高 [14] - 养乐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高效冷链配送网络,确保产品活性 [15] - 品牌旗下多款商品拥有日本消费厅的机能性保健食品认证 [14] - 功能性表示食品制度自2015年实施以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刺激了行业创新 [16]
一次抽血可评估人体11个系统衰老状况
科技日报· 2025-09-26 09:11
技术突破 - 开发新型血液检测技术“系统年龄检测法”,通过一次抽血全面评估人体11个不同生理系统的衰老状况 [1] - 新方法基于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机制,分析血液中特定生物标志物(如胆固醇、血糖等)与各器官衰老相关疾病的关联,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建立预测模型 [1] - 研究团队首先对约7500人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利用8000多份血液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 [1] 技术优势 - 与传统生物年龄检测方法只能给出整体性数值相比,新方法能评估心脏、肺、脑、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等11个生理系统的年龄 [1] - 与传统表观遗传时钟相比,新方法能更准确地预测心脏病等与衰老相关的特定疾病,并揭示不同个体内各系统衰老模式的显著差异 [1] 应用前景 - 该检测技术可为临床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指导,例如若检测发现免疫系统年龄显著高于心脏或肺部,医生可建议采取增强免疫功能的措施 [2] - 若心脏系统衰老评分较高,则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尽早干预 [2] - 该技术标志着衰老评估从“整体年龄”迈向“系统年龄”的新阶段,为实现个性化抗衰老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工具 [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左旋肉碱行业发展全景速览:生产工艺愈加成熟,应用领域持续扩宽,市场规模将稳步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9:53
左旋肉碱行业定义及生产工艺 - 左旋肉碱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类氨基酸物质 在脂肪酸运输和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主要功效包括提高运动耐力 控制体重 保护心脏健康 缓解慢性疲劳 抗衰老及支持男性生殖健康[2] - 生产技术包括直接萃取法 化学合成法 酶转化法和细菌发酵法 其中细菌发酵法因成本降低70%和纯度达99%以上成为主流[1][3] - 原料成本大幅降低得益于云南 山东等地生物发酵基地突破技术壁垒 实现菌种本地化替代进口[1][5]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左旋肉碱产量达10043吨 较2018年7643吨增长31.4% 出口量达6872吨 较2018年6300吨增长9.1% 预计2025年产量将达10800吨 出口量达7325吨[1][5] - 国内需求量从2018年1343吨增至2024年3171吨 增幅136.1% 市场规模从21165万元增至39060万元 增幅84.5% 预计2025年需求量达3485吨 市场规模达42691.5万元[4][5] - 行业从医疗领域扩展至减肥辅助和营养补充领域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5] 行业产业链 - 早期生产工艺依赖动物提取 成本高效率低 现主要采用化学合成(原料为环氧氯丙烷 三甲胺)和生物合成(原料为酵母 曲霉等微生物)[6] - 应用领域包括保健产品 功能性饮料 婴幼儿奶粉 药物(治疗心脏病 有机酸血症等)及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 提高肉质)[6] - 特定需求人群包括剧烈运动者 素食主义者 肥胖者 老人 婴儿和疾病患者 需通过膳食补充满足需求[6] 行业竞争格局 - 主要企业包括广州龙沙制药 东北制药(000597) 开原亨泰营养科技 辽宁科硕营养科技和诚达药业(301201)[7] - 诚达药业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年产量约4000吨 2024年左旋肉碱系列产品产量3701.81吨 外销1261.55吨 营业收入14323.26万元[8][9] - 开原亨泰核心产品包括左旋肉碱及其衍生物(酒石酸盐 乙酰盐酸盐等) 持有食品添加剂生产资质[8]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人口老龄化 左旋肉碱认知度不断提高 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11] - 未来产品类型将更丰富 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精准营养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成为发展方向[11] - 全球市场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领先地位[9]
速递|FDA批准!用于体重管理,首款的AI驱动非处方连续血糖监测系统获批
GLP1减重宝典· 2025-09-03 11:23
产品发布与定位 - Signos推出首个FDA批准的非处方血糖监测系统 专门用于体重管理[2] - 系统结合Dexcom Stelo血糖传感器与AI平台 提供个性化实时代谢洞察[2] - 通过解读饮食、时间、活动、压力和睡眠对身体的影响 帮助用户基于生物学做出选择[2] 技术功能与优势 - AI驱动平台将血糖变化转化为简明可操作的个性化建议[5] - 提供全身健康认知 完整展示饮食、锻炼、休息和压力对身体的综合影响[6] - 无需处方或高昂费用 提供便捷的实时代谢健康监测功能[7] 市场背景与需求 - 美国73.6%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88%被认为代谢不健康[9] - 全球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达13亿人[9]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专注于通过代谢健康运动减少肥胖[11] 商业模式与愿景 - 通过连续血糖监测与AI移动系统结合 提供个性化健康洞察[11] - 以代谢为核心提供科学化可持续体重管理路径[11] - 由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行为设计专家团队创立 致力于改善长期健康结果[11]
友邦保险20250821
2025-08-21 23:05
行业与公司 * 友邦保险在亚洲人寿与健康保险市场运营 专注于保障 健康及退休解决方案[10] * 公司业务覆盖香港 中国大陆 亚洲其他地区(除日本外)等13个市场[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VONB)增长14%至28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2][3][12] * 营运利润税后增长12% 每股营运利润税后增长12%[2][3] * 营业权益回报率(ROEV)提升290个基点至17.8%[12] * 权益价值(EV)增长至737亿美元[12] * 新业务客户服务管理(CSM)增长15% 推动CSM余额达到614亿美元[2][17] * 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37亿美元 中期股息每股增加10%[2][3][12] 分区域市场表现 **香港市场** * 销售额创纪录达11亿美元 同比增长24%[2][4] * 第二季度业务势头强劲 内地游客和本地市场需求旺盛[2][4] * AIS Premier Agency代理销售额增长35% 新招募代理增加15%[2][4] * 银行保险销售额增长27% 独立理财顾问和经纪渠道第二季度销售额环比增长33%[2][4][5] **中国大陆市场** * 总保费收入7.43亿美元 第二季度增速加快至15%[2][6] * 主要代理渠道贡献超过80%的保费收入 其生产力是同行平均水平的3倍[2][6] * 招聘人数增加18% 营运利润率保持在65%以上[6] * 是税收优惠型私人养老金产品的领先提供商[2][6] **亚洲其他地区(除日本外)** * 新业务价值(VONB)增长20% 首次超过10亿美元[2][7] * 代理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 合作渠道同比增长16%[7] * Tata AIA Life在印度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8%[2][7] 业务战略与竞争优势 * 发展战略聚焦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通过多渠道分销平台推动长期可持续发展[2][11] * 拥有全球领先且专业能力突出的代理团队 与战略品牌合作伙伴紧密协作[11] * 通过Amplify Health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2][11] * 利用云计算 数字平台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竞争力 优化客户互动和运营效率[2][8][9] 资本管理与股东回报 * 遵循健全内部资本管理框架 专注于盈利增长 产生大量自由盈余[2][18] * 2025年上半年实现24亿美元净自由盈余[18] * 自IPO以来累计向股东返还220亿美元 包括86亿美元股息及133亿美元股票回购[18] * 股东资本比率降至219%[12][18] * 资本管理政策明确将75%的自由盈余用于股息和股票回购[33] 风险与挑战 * 马来西亚市场因去年12月产品价格调整监管变化 健康保险销售暂时放缓[35] * 全球最低税率(BEPS)从2025年1月1日实施 对有效税率产生影响[39] * 中国内地各类产品监管定价利率上限将从2025年9月1日起再次下调[41][43] 未来展望 * 对前景保持信心 认为公司处于有利位置捕捉亚洲人寿和健康保险市场的巨大成长机遇[19] * 亚洲到2030年将拥有近26亿劳动年龄人口及7亿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 带来巨大需求[10] * 亚洲(不包括日本)个人金融资产预计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10] * 每年超过1.4万亿美元医疗支出中约45%为自付费用 为私人保险解决方案创造明确需求[10]
健康监测消费增速亮眼
经济日报· 2025-08-15 06:06
行业发展趋势 - 家用健康监测产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功能性 准确性 便捷性和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1] - 智能手环为代表的综合监测产品最受欢迎 普及率最高 成交额占比近三成 [1] - 专业化监测仪器在血糖 血脂 血压及睡眠监测领域市场潜力较大 [1] 需求驱动因素 - 人口老龄化趋势推动家用健康监测产品需求增长 老年人需长期监测健康状况 [1] - 产品提供便捷实时监测手段 减少往返医院奔波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生活质量 [1] - 消费者对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增长 期待更及时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 [1] 产品技术特征 - 高精度传感器和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 提供智慧便捷的健康管理体验 [1] - 部分产品实现从监测到预警再到应急处置的闭环 及早发现干预健康风险 [1] -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黄金期 体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理念转变 [2] 行业发展方向 - 行业参与者应以用户真实需求为核心导向 [2] - 需在准确性 便捷性和安全性上不断精进 赢得消费者信赖与认可 [2]
创新消费力 | 赛纳生物:基因测序解锁“治未病”新选项
北京商报· 2025-08-04 17:17
行业技术发展 - 基因测序成本从首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30亿美元大幅降至百元级别 实现普惠化应用[2][4] - 测序错误率通过ECC纠错编码技术降低至0.01%以下 荧光发生测序技术避免传统"分子疤痕"问题[9] - 测序速度实现突破 S200基因测序仪在BitSeq模式下达到4小时超快测序速度[10] - 多组学与单细胞技术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可揭示生物体复杂性并助力精准医学发展[14] - AI技术应用于图像超分辨和碱基质量值计算 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与精度[15] 应用场景拓展 - 检测场景从疾病诊断延伸至预防/健康管理/营养学领域 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2][3][6] - 基于FTO/APOA2/ACTN3等基因位点检测 为减肥/运动/营养提供个性化方案[2] - 通过ApoB/SLCO1B1/ApoE等基因检测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及药物代谢反应[3] - 急救场景中基因健康档案可提供用药指导 依据药物代谢差异制定临床方案[3][6] - 技术应用于精准医疗/公共卫生/公安司法/农林牧渔等多元领域[5] 市场竞争格局 - 赛纳生物实现测序仪/试剂/芯片全领域知识产权覆盖 具备原研技术体系[5][10] - 公司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超50% 与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8] - 通过原研技术替代实现成本优化 构建自主可控技术护城河[10][11] - 市场拓展策略整合海外渠道与本地化服务 加速国际准入进程[11] 行业发展挑战 - 技术迭代速度与市场认知存在不匹配现象 公众接受度仍需提升[12][13] - 政策法规与医保支付体系成为技术普及的关键突破点[4] - 生物样本库建设与人群队列研究需进一步拓展以支撑行业发展[14]
清华大学开发AI大模型,准确预测人类衰老,登上医学顶刊Nature Medicine
生物世界· 2025-07-27 10:49
衰老评估新方法 -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底骞副教授团队开发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生物学年龄预测方法,仅需体检报告即可评估整体及器官特异性衰老程度 [3][4] - 该方法突破传统衰老指标局限,实现精确、可靠且经济高效的大规模人群衰老评估 [5][23] 技术框架与原理 - 将血压、肝功能等体检数据转化为文字报告输入LLM(如Llama3),模型通过预训练医学知识库智能推演衰老程度 [10][12] - 输出结果包括全身衰老程度(整体生物学年龄)及心脏、肝脏等六大器官专属年龄 [11] 验证数据与性能 - 研究覆盖全球六大数据库(英国生物样本库等),验证样本超1000万人 [15] - 全因死亡风险预测准确率75.7%,较端粒长度等方法高15%;冠心病风险预测准确率70.9%,较其他机器学习模型高8% [15] - 肝硬化风险预测准确率81.2%,较临床指标方法高22% [15] - LLM预测年龄差每增加1岁,全因死亡风险上升5.5%,冠心病风险增加7.2% [16] 临床应用价值 - 心血管年龄差增大使冠心病风险增加45%,肝脏年龄差增大使肝硬化风险增加63% [19] - 发现322个与衰老加速相关的关键蛋白(56.7%为新靶点),其中55%与死亡率显著相关 [19] - 连续3年体检数据输入可生成个人衰老速率曲线,疾病预警准确率较单次体检提升3倍 [19] 研究扩展与潜力 - 利用年龄差识别加速衰老相关蛋白标志物,开发270种疾病风险预测模型 [20] - 框架支持动态衰老评估及个性化健康管理 [20][23]
2025年千亿活菌益生菌固体饮料品牌推荐:从百亿到千亿级升级,活菌技术突破重塑行业标准
头豹研究院· 2025-06-03 20: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益生菌固体饮料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年增长率达28.5%,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进,产品向日常功能食品转型,呈现“三化”特征,未来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和契合新兴消费群体需求将推动行业发展 [4] 各部分总结 市场背景 - 2024年中国益生菌固体饮料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年增长率28.5%,产品从药品向日常功能食品转型,呈现“三化”特征,2024年益生菌类产品复购率达43% [4] - 千亿活菌益生菌固体饮料指最小销售单元含活菌数≥1000亿CFU的冲调型功能食品,有严格核心标准,2024年起新国标强制要求第三方菌落检测并标注菌株存活实验数据 [5] - 中国益生菌市场历经萌芽期、普及期和升级期,升级期本土菌株产业化、剂型创新、功能细分趋势显著 [6] 市场现状 - 2024年益生菌市场“量价齐升”,规模达122亿元,儿童产品占38%,成人产品占62%,价格分层,线上渠道占比54%,线下药店及母婴店占32%,医疗机构特供渠道年增长率120% [7] - 企业加大菌株研发投入,挖掘本土菌株、创新剂型、细分功能,注重优化生产和宣传;消费者关注菌株编号、存活技术、功效多元化,细分人群需求差异明显 [8][9]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品牌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核心指标包括菌株实力、活性保障、市场表现和创新性 [11] - 千亿活菌益生菌固体饮料市场竞争格局“外资主导、本土崛起”,外资品牌在高端市场领先,本土品牌以千亿级活菌技术和本土化配方抢占份额 [16][17] - 推荐菌小宝、给与益生菌、大满罐等十大品牌 [18]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关键驱动力,基因测序定制技术、菌株改造、肠溶胶囊技术提升产品功效 [29] - 益生菌产品应用领域拓展,在医疗协同和食品融合方面带来新增长机遇 [30] - 迎合年轻一代消费群体需求,在包装设计、营销模式上创新,开发针对性功效产品 [31]